?

會診路怒癥

2015-09-10 07:22
汽車之友 2015年12期
關鍵詞:一輛車罵人打人

關于成都暴打女司機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背景以及社會意義,各路大神已經挖掘分析得夠全面深遠了,我在此不再贅述,只是就事論事地來說說“路怒癥”這檔子事。盡管我不是醫生,但自忖深度接觸汽車二十多年,開車上路十幾年,也算得上是見多識廣久病成醫,還是夠資格參加這次會診的。

首先就說病因,這涉及心理學的范疇,我就來說幾句外行話吧:很多人開車都會或多或少帶有一種窮人乍富的心態,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買了車,并且還要在使用過程中付出遠高于公交出行的成本,內心中期望獲得相應的舒適、快捷,卻面臨著擁堵混亂的交通狀況,這樣的反差帶來了心理上的負面情緒。這當然只是一方面,人們經常在生活中會由多種原因導致負面情緒,恰巧汽車成為了釋放這些情緒的載體——這并不是該它背黑鍋,它確實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能夠擁有并使用的最具殺傷力的鋼鐵機器。

診斷路怒癥很簡單,我可以武斷地說,幾乎人人都是患者,只是病情輕重的差別罷了。不服氣?可以對照著網上搜到的相關癥狀來審視一下自己,恐怕沒有人能真正做到在開車時完全心平氣和。比如我自認為已經磨練出相當好的駕駛心態了,但在遇到有人用非常愚蠢的駕駛行為造成了局部的交通堵塞或加劇了擁堵的程度或者是帶來突發的危險隱患等等情形時,我也會自言自語地噴兩句臟話或沖著那輛“愚蠢的車”狠狠按兩聲喇叭。請注意我的用詞,當我用“愚蠢”或者更加惡毒的詞語來形容那些主觀上不夠守規矩、不夠照顧他人的感受以及客觀上駕駛技術不夠熟練的駕駛者時,恰恰說明我自己也沒有足夠顧及他人的感受。

千萬別提國外,路怒癥就是國外發明的,road rage這種說法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既然我們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跑步進入了汽車社會,那么病情來得急一點也是在所難免的。為什么我們普遍會覺得歐美國家的交通秩序遠遠好過我們呢?因為得病了得治啊,我們當然不能指望著什么都不做就坐享其成。

最后說治療方案吧。第一劑藥方是法律,依法治國是大方針,幾乎是萬能良藥。比如自實施“醉駕入刑”以來酒駕的行為大幅減少,大多數人想到有可能付出的代價之后都能抑制住口腹之欲。制定嚴格的法律,并貫徹執行,提高違法成本——不僅僅是開車要守規矩,因開車而引起的罵人、打人同樣為法律所不容——既然我們希望未來有朝一日能享受到法治社會帶來的幸福感,就先要摒棄掉那些網絡暴力所鼓吹的“替天行道”。

第二劑藥方是道德,因為法律其實也不是萬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法律的懲戒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比如醉駕要判刑,但變道不打轉向燈也判刑的話就說不過去了;打人當然犯法,而且會根據傷害程度來量刑,但罵人的傷害如何界定就沒辦法用法律解決。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一夜之間成為道德模范,但想想古人說的話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家都用這樣的準則來要求自己,哪怕做到一點點就不簡單了。

我想起自己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德國開車時見到的情景:在一條鄉村公路上有個沒有信號燈的路口,一輛車遵守“支路讓干路”的原則等在小岔道里,他認為可以插進來的標準是不能給正常行駛的車輛帶來任何影響,這條公路既不繁忙也不冷清,隔個百十來米總有一輛車,所以他就一直停在路口等著——按我們中國的標準是插進來不撞上就行,甚至有人根本就不懂得讓行而不管不顧地插進來,多少次事故就是這么引起的。對了,故事還有結尾,有一輛車遠遠地看到了這個情況,就主動減速慢下來,把那輛車讓到了干路車流之中。我愿意成為那輛慢下來的車,你呢?

猜你喜歡
一輛車罵人打人
燒烤店暴力打人案,我們該如何看待
誰是誰的鏡子?
陌生人眼中的小鎮
喧噪
打人的年紀
各有解釋
親車大賽
罵人大聲機
知己知彼
對汽車的經典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