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洋古道,另一場傳奇漂流

2015-09-10 07:22麥克·山下
中國國家旅游 2015年10期
關鍵詞:船隊鄭和航海

籠罩在鄭和身上的神秘色彩使我著迷。沿著他的足跡,我踏上連通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一個向全世界講述這位偉大探險家的機會,他的很多故事不為人知,也從來沒有人用照片去講述過。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冒險歷程。

作為一個專門拍攝遠東地區的攝影師,我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待在亞洲,總能第一時間了解到關于亞洲的各種信息,我為此感到驕傲。盡管如此,當我第一次聽說“鄭和”這個名字時,還是感到完全陌生。

鄭和是亞洲最偉大的探險家,他指揮著船隊探索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那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有多達300艘船只,其中有些長達400英尺(約122米),配備士兵30000人。

鄭和身形偉岸,身高將近兩米,在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時代到來之前,他領導了7次大規模的世界遠航,足以使其他任何一個我所了解的探險家相形見絀。他7次出海造訪南中國海和印度洋,旅程最遠到達中東和非洲沿岸,比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早了90年。

追隨這位杰出的中國探險家的足跡,我踏上了重走鄭和遠洋古道的旅程。在這條連通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有過馬可·波羅和伊本·白圖泰在內的很多航海探險者的足跡。

在鄭和的時代,風力主導并引領著航海者的方向。11、12月的東北季風,使船只從中國沿海順風南下至越南、婆羅洲、馬來半島,最后到達爪哇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在那里,船隊要等待5個月,然后借東南季風從馬六甲海峽到達斯里蘭卡和印度。當風向再次變化時,船隊從阿拉伯半島順風南下,到達非洲沿岸諸國——索馬里、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在那里,阿拉伯人、印度人和中國人已經建立起了非常繁榮的貿易。

我夢想著可以乘船完成大部分航行——最好是中式帆船和阿拉伯獨桅三角帆船。遺憾的是,中國的漁船已經完全現代化了,目前大多數船只都是用玻璃纖維或鋼鐵建造的。尋找阿拉伯帆船的愿望也落空了。阿曼是我進入阿拉伯半島的第一站,它已經成為中東最現代化的國家之一,老城和要塞已經重建過,15世紀時的歷史痕跡,消失在那些超級現代的露天劇場里。

為了展現鄭和曾經走過的海上古絲路,我要前往他到訪過的超過37個國家的??扛?,尋找他曾經進行過貿易并且現在依然存在的物品,體驗他所經歷過的陌生的習俗與文化,重現15世紀亞洲的航海世界。

實際上,今天能證明鄭和令人驚嘆的7次航海的證據少之又少。隨著15世紀后半期中國的閉關,政策轉向保守,關于鄭和的大量記載和航海日志,在他最后一次返航后被有意銷毀,只有時任鄭和船上的兩名通事——穆斯林學者馬歡和費信的記載得以保留。他們對航海生活的描述,以及對登岸后的觀察見聞,成為今天揭示鄭和之謎、了解他足跡所至之地的主要資料來源。

我從故紙堆里找到了馬歡的《瀛涯勝覽》和費信的《星槎勝覽》,以攝影師的視角規劃著我希望拍攝的畫面。

鄭和船隊的海外第一站是越南,目的是尋找珍貴的木材、朝天犀牛角、象牙、熱帶水果和檳榔。

在越南尋找600多年前鄭和可能見證過的場景并不難,湄公河沿岸的生活節奏依然故我,漁民們依舊靠人工拉網,頭戴圓錐形帽子的婦女依然在辛苦忙碌。

鄭和的船隊從越南前往泰國(暹羅),這個國家給船隊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據船員通事記載:“如果已婚婦女和來自我們船隊的人非常親密,他們就喝酒,吃東西,舉止親密,而她們的丈夫對此很平靜,不會反對?!?/p>

我選擇了拍攝大城府阿玉托納(Ayuthaya),1407年鄭和抵達時,它是暹羅的首都。讓我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在建于14世紀的帕楠稱寺,鄭和被當地人稱作三寶公,并被奉為財神來膜拜。人們為他修建了21米高的黃金坐像,崇拜者們將橙黃色的絲織品拋向雕像,絲巾的另一端蓋住自己的頭,幾百名僧人在旁邊的房間齊聲誦經。從廟宇的宏偉程度及裝飾過的地面來看,鄭和應該是滿足了許多祈禱者關于財富的訴求。

馬六甲曾是南中國海通往印度洋的戰略通道,鄭和將這里作為重要的中國海外移民地,他在馬六甲建立糧倉和貨棧,方便船隊儲藏物品和獲得新鮮補給,以便繼續北上或者南下。

我到達馬六甲時,正值印度教最重要的節日datak chachar,信徒們為了向神明表達感謝,會用針刺進自己的身體,用魚鉤穿進體內,這些都是在一種恍惚狀態下完成的,沒有流血,似乎也沒有疼痛。

黎明時分,我到達舊城中最古老的廟宇——興都印度廟,朝圣者聚集在這里,準備接受嚴酷考驗。他們大多數是華人,是最早一批中國移民的后代,有些人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鄭和時代。鄭和的船隊走到哪兒,中國的移民就散播到哪兒。大批中國人移居到東南亞,也把中國文化傳播到整個東南亞地區。在馬六甲海峽,華人文化和當地文化融合在一起,海外華人的后代開始信奉印度教,有些人甚至近乎狂熱。

鄭和6個世紀前的7次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麥克·山下搜集了每一段關于鄭和航行的記載,重訪了這30多個地標,追隨著這位“被遺忘的船長”,穿越了整條古老的航海路線:

中國—越南—文萊—印尼—爪哇—日惹—巴厘島—柬埔寨—吳哥—泰國—大城府—馬來西亞—馬六甲—斯里蘭卡—印度—卡利卡特—科澤科德—喀拉拉邦—古吉拉特邦—卡拉里—阿曼—穆桑達姆半島—蘇爾—阿聯酋—也門—薩那—吉布拉—肯尼亞—馬林迪—拉姆群島—坦桑尼亞—桑給巴爾

了解更多麥克·山下尋訪鄭和遠洋路線的故事,可關注《鏡頭下的航海史詩》一書。

1371年,鄭和出生在云南一個穆斯林家庭。11歲那年,他在戰亂中遭受宮刑,被押送到南京服侍宮廷,后來成為太子朱棣的親信。朱棣稱帝后,派鄭和率大型船隊出使南海,鄭和身擔外交、貿易、探險的重任,他將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帶到海外,換取種子、珠寶、珍貴木材、藥材、紡織品和礦產。1405-1433年,鄭和的7次航行為中國帶回大量財富,奠定了明王朝世界超級強國的地位,也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作為一個專門拍攝遠東地區的攝影師,我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待在亞洲,總能第一時間了解到關于亞洲的各種信息,我為此感到驕傲。盡管如此,當我第一次聽說“鄭和”這個名字時,還是感到完全陌生。

鄭和是亞洲最偉大的探險家,他指揮著船隊探索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那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有多達300艘船只,其中有些長達400英尺(約122米),配備士兵30000人。

鄭和身形偉岸,身高將近兩米,在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時代到來之前,他領導了7次大規模的世界遠航,足以使其他任何一個我所了解的探險家相形見絀。他7次出海造訪南中國海和印度洋,旅程最遠到達中東和非洲沿岸,比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早了90年。

追隨這位杰出的中國探險家的足跡,我踏上了重走鄭和遠洋古道的旅程。在這條連通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有過馬可·波羅和伊本·白圖泰在內的很多航海探險者的足跡。

在鄭和的時代,風力主導并引領著航海者的方向。11、12月的東北季風,使船只從中國沿海順風南下至越南、婆羅洲、馬來半島,最后到達爪哇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在那里,船隊要等待5個月,然后借東南季風從馬六甲海峽到達斯里蘭卡和印度。當風向再次變化時,船隊從阿拉伯半島順風南下,到達非洲沿岸諸國——索馬里、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在那里,阿拉伯人、印度人和中國人已經建立起了非常繁榮的貿易。

我夢想著可以乘船完成大部分航行——最好是中式帆船和阿拉伯獨桅三角帆船。遺憾的是,中國的漁船已經完全現代化了,目前大多數船只都是用玻璃纖維或鋼鐵建造的。尋找阿拉伯帆船的愿望也落空了。阿曼是我進入阿拉伯半島的第一站,它已經成為中東最現代化的國家之一,老城和要塞已經重建過,15世紀時的歷史痕跡,消失在那些超級現代的露天劇場里。

為了展現鄭和曾經走過的海上古絲路,我要前往他到訪過的超過37個國家的??扛?,尋找他曾經進行過貿易并且現在依然存在的物品,體驗他所經歷過的陌生的習俗與文化,重現15世紀亞洲的航海世界。

實際上,今天能證明鄭和令人驚嘆的7次航海的證據少之又少。隨著15世紀后半期中國的閉關,政策轉向保守,關于鄭和的大量記載和航海日志,在他最后一次返航后被有意銷毀,只有時任鄭和船上的兩名通事——穆斯林學者馬歡和費信的記載得以保留。他們對航海生活的描述,以及對登岸后的觀察見聞,成為今天揭示鄭和之謎、了解他足跡所至之地的主要資料來源。

我從故紙堆里找到了馬歡的《瀛涯勝覽》和費信的《星槎勝覽》,以攝影師的視角規劃著我希望拍攝的畫面。

鄭和船隊的海外第一站是越南,目的是尋找珍貴的木材、朝天犀牛角、象牙、熱帶水果和檳榔。

在越南尋找600多年前鄭和可能見證過的場景并不難,湄公河沿岸的生活節奏依然故我,漁民們依舊靠人工拉網,頭戴圓錐形帽子的婦女依然在辛苦忙碌。

鄭和的船隊從越南前往泰國(暹羅),這個國家給船隊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據船員通事記載:“如果已婚婦女和來自我們船隊的人非常親密,他們就喝酒,吃東西,舉止親密,而她們的丈夫對此很平靜,不會反對?!?/p>

我選擇了拍攝大城府阿玉托納(Ayuthaya),1407年鄭和抵達時,它是暹羅的首都。讓我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在建于14世紀的帕楠稱寺,鄭和被當地人稱作三寶公,并被奉為財神來膜拜。人們為他修建了21米高的黃金坐像,崇拜者們將橙黃色的絲織品拋向雕像,絲巾的另一端蓋住自己的頭,幾百名僧人在旁邊的房間齊聲誦經。從廟宇的宏偉程度及裝飾過的地面來看,鄭和應該是滿足了許多祈禱者關于財富的訴求。

馬六甲曾是南中國海通往印度洋的戰略通道,鄭和將這里作為重要的中國海外移民地,他在馬六甲建立糧倉和貨棧,方便船隊儲藏物品和獲得新鮮補給,以便繼續北上或者南下。

我到達馬六甲時,正值印度教最重要的節日datak chachar,信徒們為了向神明表達感謝,會用針刺進自己的身體,用魚鉤穿進體內,這些都是在一種恍惚狀態下完成的,沒有流血,似乎也沒有疼痛。

黎明時分,我到達舊城中最古老的廟宇——興都印度廟,朝圣者聚集在這里,準備接受嚴酷考驗。他們大多數是華人,是最早一批中國移民的后代,有些人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鄭和時代。鄭和的船隊走到哪兒,中國的移民就散播到哪兒。大批中國人移居到東南亞,也把中國文化傳播到整個東南亞地區。在馬六甲海峽,華人文化和當地文化融合在一起,海外華人的后代開始信奉印度教,有些人甚至近乎狂熱。

在也門,我看到的場景與鄭和船隊的通事馬歡所描述的完全一致:男人們穿著束腰外衣,系著刺繡腰帶,掛著鑲滿寶石的匕首;女人們頭戴面紗;建筑物都是泥和磚混合的多層建筑。這大概就是辛巴達航海故事中的畫面(有人說這個故事其實講的就是鄭和)。

也門首都薩那是我遇到過的最上鏡的中東城市,我迫不及待地沖向了al mikh集市,它由外表華麗的磚泥建筑所包圍,仿佛是一個開放式博物館,一下子將我帶回了鄭和時代。我很容易地找到了賣乳香的攤位——憑借味道就可以準確定位。為保存乳香濃郁甜美的芬芳,人們將其汁液貯藏在抽屜里,當乳香被用作焚香時,香味更加濃郁。

肯尼亞的拉姆群島,14世紀貿易曾經相當繁榮,它得以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如今人們可以搭乘不太靠譜的航班到達附近島嶼,或者和我一樣,駕車沿海岸線行駛,然后搭上一艘獨桅帆船,用大約一個小時穿過島上淺淺的死水區域。

傳說,1418年,當鄭和的船隊在此停泊時,300多條船中的一條擱淺,船上的水手在當地定居下來,和當地婦女結婚,并以家鄉的港口“上?!眮砻@個村子——“上啊”(shangga)。當地人依舊保留著成堆的明代陶器碎片,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

我的最后一站,是現在附屬于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它也是當年鄭和船隊到達的最遠的地方。這片島嶼拉近了我與鄭和的距離,我越來越了解他,也越發喜歡他。

在一個極適合拍照的日子,我坐在一片名為“馬特姆維”的白色沙灘上,那些單桅漁船揚起帆,排成一列縱隊駛向漁場,收海藻的婦女們從我鏡頭前走過,身上裹著五顏六色的當地服裝——基科伊(KiKoi)。

也許,鄭和當年也曾親眼見證過同樣的場景。我想象著:鄭和率領他龐大的船隊出航,滿載用來交換象牙和香料的中國絲綢和瓷器,他成功完成了任務,世界最遠端的人民為他獻上貢物,這一切一定使他感到滿足;航程即將結束時,他無疑渴望帶著所有的收獲啟程回家,這美麗的光線和景色,與他的家鄉有著天壤之別,離開這一切,一定也讓他感到些許悲傷。

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我追尋鄭和的足跡到達了世界最遠的角落,即將返回的時刻,百感交集?;丶?,意味著又一次冒險的結束。不知鄭和當年是否曾經意識到,當他結束了最后一次航行踏上回鄉之路時,他正走向一個傳奇時代的尾聲,那同時也是古中國稱霸海上600年的終結。

猜你喜歡
船隊鄭和航海
美國乙烷進口對發展我國大型乙烷船舶的影響
大航海爭霸
古代航海有多牛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鄭和異聞錄
鄭和異聞錄
鄭和異聞錄
航海博物館
淡水河谷40萬噸級大型船舶船隊對鐵礦石供應鏈的影響
二手散貨船可能“輕松”貶值20%:美國鷹散航運(Eagle Bulk Shipping)主席Zoulla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