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施暴案頻現網絡:小小少年何來一身戾氣?

2015-09-10 07:22藍風
婦女生活 2015年10期
關鍵詞:施暴施暴者暴力

藍風

未成年人是弱勢群體,一直受到保護,為此我們有專門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設置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婦女聯合會兒童部等專門機構,法院也特設少年法庭……社會從各個層面保護未成年人,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然而,從最近一年多來出現在網絡上的多起未成年人施暴案來看,弱勢群體里也有強勢個體,他們以殘忍手段欺凌比他們更弱的孩童,扇耳光、腳踹、煙燙、扒衣,甚至數人圍毆一人。面對受害人的求饒與慘叫,施暴者不但無動于衷,還一邊拍照一邊嬉笑取樂,內心之冷酷,簡直到了冷血的程度!然而就是這樣的施暴人,對他人造成嚴重身心傷害后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只因他們未成年!我們不得不深思,這些年幼的孩童何來一身戾氣?在保障他們合法權益的同時又該采取什么措施給他們以懲戒?最重要的一點,如何避免這些孩子成為欺凌者?

網絡頻現未成年人施暴視頻

2015年6月21日,一段初中生圍毆小學生的視頻被大量轉發。視頻顯示,一名小男孩脖子和身上被繩索捆綁,數名年齡稍大的男生對他拳打腳踢,甚至將點燃的香煙頭丟入他的衣服內。小男孩無處可躲,被逼到墻角后驚恐哭叫、求饒,男生再次用煙頭燙小男孩手臂,并嬉笑不止。

該視頻立即引起媒體和公眾關注,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陳里也在微博上轉發并希望當地公安機關及網絡運營商負起責任,給網友一個交代。很快,事發地浙江慶元公安部門介入調查,事情的經過隨即浮出水面:2015年5月初,視頻中被打男孩小毛(化名)與兩伙伴一起到一間冷飲店偷竊,被店老板發現后,小毛與一伙伴逃離,另一伙伴被抓。被抓的伙伴并未如實供出同伙,而是謊稱與陳某(即這段視頻的拍攝者)等一起實施了偷竊。陳某得知后,叫上同伴找到小毛,要求其帶路去尋找造謠者。尋人未果,他們找小毛要錢,而小毛身無分文,答應過幾天從其父親那里“拿”錢。幾天后,陳某去找小毛拿錢,不僅沒拿到錢,反而被小毛的父親一頓責罵。一氣之下,陳某等幾個孩子將小毛強行帶到一間廢棄的簡易房內實施毆打,陳某拍攝了毆打過程。

同樣是6月,另一段未成年人施暴的視頻“網曝江西省永新縣女初中生打架”在微博廣泛傳播。這段視頻最早發于22日,時長5分33秒,視頻中多名初中生模樣的女生出現。1名穿著牛仔褲的女生跪在地上面向5名女生。5名女生連番對下跪女孩扇耳光,邊打邊嬉笑并罵著臟話,而被打女孩一語不發,雙手護著臉。接著,幾個女孩用腳踹下跪女孩的背、前胸、肋部及手臂。下跪女孩試圖起身時,馬上被一女孩扯住頭發,其余女孩則繼續對其扇耳光、踹身體,一名黑色上衣女孩還拿起礦泉水瓶和拖鞋砸其腦袋……

據永新縣多名網友介紹,該視頻最先是被拍攝者發布在自己的QQ空間內,隨后被傳播開來。當地公安介入調查,通過官方微博“永新發布”通報事件發生經過:視頻上的受害人黃某剛剛初中畢業,畢業前是學校的學生會干部,在學生管理中曾與劉某發生矛盾。劉某心生怨恨,和幾名同伴于6月21日通過QQ把黃某約到縣城,在金鼎大廈頂樓天臺對黃某進行毆打并拍攝了視頻。

同日深夜,一條四川資陽未成年少女遭多名同齡人扒衣的網帖在貼吧傳開。曝光的多張圖片顯示,4名少女一起合影,其中一少女上半身赤裸,單手抱在胸前,還有一白衣少女一只手搭在裸身少女肩上,另一只手比畫出剪刀造型……

一名自稱知情者的網友透露,“扒衣”合影照片最早出現在一名“扒衣”女生的QQ空間里。該網友說,照片中4名女孩原本認識,被扒衣的那個女孩之前說了另3個女孩的壞話,遭到報復。

去年以來,發生在懵懂少年間的暴戾行為屢現網絡。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裸照、持刀威脅……這些原本在影視劇中才能見到的暴力情節,如今發生在中小學校園,發生在本應天真爛漫的孩子中間!施暴者手段之殘忍,性質之惡劣,均超乎成年人想象。尤其有的施暴者,在讓受害人承受皮肉之苦的同時,還熱衷于炫耀“戰果”,仿佛對方越痛苦他就越有快感。這種病態的行為,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

少年暴力折射成人社會失序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都是懷著一顆善良、友愛的心來到這個世界的,但上述案例中的孩子,小小年紀為何一身戾氣?這就應驗了另一句古話:性相近,習相遠。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那些未成年施暴者不可能一開始就貪戀暴力,他們變得如此暴戾,不僅與自身法律意識淡薄有關,還與學校的教育偏頗有關,更與監護人的責任缺失及整個社會風氣有關??偠灾?,孩子犯了錯,他生活的環境脫不了干系。媒體評論員王鐘說,孩子的行為是社會秩序的折射;孩子怎么理解法律與道德,取決于成人社會創造了什么樣的環境。

未成年人施暴案頻發,家庭責任首當其沖。調查顯示,施暴少年大都家庭情況特殊,有的是父母離異,平時缺乏家長管教;有的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缺乏親情撫慰;還有的父母關系緊張,家長本身就有家暴行為。

有樣學樣,這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意思是孩子很容易照著大人的樣子學著做。小文(化名)是人們眼里的“問題少年”,他從上小學開始就愛打架,被周圍人稱為“打架大王”,上初中時更是不斷升級武力,除了動拳腳,還用棍棒甚至匕首等兇器,同學們甚至一聽到他的名字就不寒而栗,他也因此成為一群問題少年中的“老大”。大家有什么“擺不平”的事就找他。小文后來因打群架被派出所抓了起來。他的父親去派出所保人時,呵斥了他幾句,沒想到遭到他當面頂撞:“我打架是跟你學的!你連自己都管不好,有什么資格管我?!”

原來,小文從小在充滿暴力的家庭中成長。打他懂事起,他的父母就經常打架。說是打架,其實只是父親單方面的行為,母親只是做微弱的反抗。父親愛喝酒,喝完酒回家就找碴兒,母親成了他的拳擊對象。小文常常在驚恐中躲在角落里看著暴力的一幕。后來,小文漸漸長大,對母親受欺凌不再冷眼旁觀,偶爾會替母親說話,試圖制止父親的暴力行為,但結果卻是遭到父親的報復性毆打。小文從10歲開始被父親家暴,直到14歲那年,已長得跟父親一般高的他憤怒地向父親舉起了拳頭。父親在驚愕中將揮起的拳頭停在了半空。從那以后,父親有所收斂,但小文的拳頭卻再也無法放下。在與父親的博弈中他已經學會了武力征服。在“拳腳外交”中,他的性格愈發暴戾。

施暴未成年人中,像小文這樣受家庭影響的不在少數。有專家指出,不少父母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孩子長期得不到家庭關愛,就會采取極端方式來引起家長注意,而這時家長又會以孩子犯了錯為由,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心理灰暗、性格孤僻。特別是離異、家暴、留守環境中長大的兒童,其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尤其在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本來就不穩定,就更容易出現極端性格,有的攻擊性強,容易將憤怒指向外界;有的缺乏安全感,容易有自虐傾向。

未成年人施暴案頻發,學校教育也難逃其責。15歲的小麗(化名)因召集校外人員毆打同學而被開除,班主任受到牽連被學校通報批評后,憤憤不平地抱怨:“我早知道這個女伢不一般,早晚會出事!當初大家(指其他班主任)都不愿接收她,是學校硬塞到我班上的!”她所說的“硬塞”,是指兩年前小麗從外校來插班的事。小麗上初一下學期時,她的父親看她成績不好,托人將她轉到現在這所重點中學。她一轉到新學校就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同學們大都兩周調一次座位,而她的座位永遠都固定在最后一排。她的個子并不高,在班上頂多算中等,比她高的同學有很多,她坐在教室最后排常??床坏胶诎?。開始,她以為自己是新來的,調座位時被老師疏漏了,便去辦公室找班主任。班主任沉著臉說:“我們的座位是按成績排的!”小麗啞口無言,轉身離開時,她隱約聽到班主任跟另一個老師的對話:“成績這么差,我能接下就不錯了,還來爭座位!”另一個老師說:“還是你姿態高,接納差生為學校分憂解難!”小麗的心頓時像大冬天被人澆了冷水,原來她是老師眼里的差生!再放眼看去,跟她坐同一排的全都是跟她一樣的“差生”!老師是怕他們影響別人學習才有意這樣安排的!

敏感的小麗后來發現,老師從不點他們坐最后一排的同學回答問題,從不批改他們的作業,他們可以上課看小說、玩手機,就是不來上課老師也不追究,只要不影響他人就行!小麗的心徹底涼了,她開始自暴自棄,上課經常睡覺,甚至逃課跟“差生”們一起出去玩,不時惹出是非來。后來她召集人“教訓”那個女生,是因為那個女生是班主任的“得意門生”,曾趾高氣揚地要跟他們“差生”劃清界限。

在應試教育依然強勢的教育背景下,許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一味地重視書本知識傳授,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孩子的心理教育更是少之又少,甚至無視孩子心理感受,將成績不好的學生硬性貼上“差生”標簽,無異于將這類學生推向歧途。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為什么暴力屢禁不止,往往是施暴者想彌補學校中學習、人際交流的失敗,通過實施暴力來釋放壓力。

未成人施暴案頻發,反映出社會管理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在接連不斷的此類案例中,其涉事未成年人很多都經常出入網吧,有的事發地就在網吧。各地都相繼出臺了網吧等娛樂場所不得接納未成年人的規定,但在利益驅動下,網吧、游戲廳、歌廳、酒吧等這些未成年人不得入內的場所,大都在門口裝模作樣地豎塊牌子后堂而皇之地接納未成年人,而相關部門在監管上也失之寬失之軟,使得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進入娛樂場所染上江湖氣。加上網絡暴力游戲、網上暴力小說屢禁不止,無形中給一些原本個性偏執、性格暴戾的少年提供了施暴的藍本。

保護與威懾須并重

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法律的威嚴是至高無上的,任何人一旦觸犯法律,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然而,很多未成年人施暴案曝光后,除極少數施暴手段特別惡毒、傷害特別嚴重、性質特別惡劣的案例外,其他施暴者并未受到應有的懲處,因為他們未成年。

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李云龍說,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而且形式呈現多樣化,很大程度上與“處罰從輕”不無關系。這種尷尬局面導致的后果不容忽視。一是對未成年受害者的傷害難以估量。十幾歲的少女被連續毆打,扒去上衣,拍攝視頻公之于眾,造成的精神創傷可能終身難愈。二是助長了校園施暴行為。惡行發生后,一般都是采用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方式,教育手段為主,懲罰手段為輔,而且懲罰力度很輕。暴行的代價太小很難讓這些施暴者放棄惡行并警戒模仿者,甚至為校園凌虐提供了樣本。

對此,李云龍表示,未成年人保護法應該進行適當修改,未成年人犯罪應公開審理加大曝光。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方式,媒體應該多曝光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行為,曝光和懲罰應該及時進行,讓他們有羞恥心,以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著名時評作者王學進也認為,未成年人施暴不能成“法外之地”。在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同時,須補上法制建設這一課,讓其感受到法律的尊嚴和威懾力。其一,法律須對校園暴力列出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懲戒規定。其二,修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那些實施嚴重不良行為造成被施暴者嚴重人身傷害、但因未滿法定年齡不能追究刑責的孩子,法律應當設計新的條款和教育懲戒措施,使懲戒有法可依。其三,設立少年法院。這樣便于形成偵查、起訴、審判、執行以及教育、改造、幫教、安置等互相配合、互相協作的工作體系,把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及家庭、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應盡的教育、挽救責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如此才能達到預防、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同時還應加強法制教育。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不少學生把違法行為當玩笑,根本意識不到校園暴力的嚴重性,視規則和法律為兒戲。因此,強化法制教育,讓法治成為青少年的信仰,也是鏟除校園“暴力雜草”的必要手段。

除了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和強力介入,家庭、學校和全社會都應行動起來,共同對未成年人施暴行為說“不”,讓孩子不再成為欺凌者,也不再成為欺凌對象,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孩子們不受到傷害。

作為家庭,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遠離暴力。父母之間需要避免暴力行為,盡可能減少沖突,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遠離暴力影視和游戲,避免孩子模仿電影、電視和游戲中的攻擊性行為。更重要的是,跟孩子及時溝通,給予他們更多的家庭關愛和正確引導。

有專家建議,當孩子有攻擊傾向時,家長要出手矯正以防微杜漸。一要及時制止,做到“零容忍”。1歲前溫柔地推開,1歲到3歲堅定地制止,3歲后耐心地引導。二是適當懲罰,讓孩子體驗后果。如果孩子的攻擊行為帶來的影響或者后果比較嚴重,就需要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比如要求孩子當場道歉,或暫時剝奪孩子的某項權利等,既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又讓他體驗犯錯的后果。

作為學校,在開展法治教育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孩子“非暴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對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進行有效引導和幫助,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通過積極的課外活動來發展他們的人格和社會性。教孩子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并通過聆聽、妥協來和平處理人際沖突。

有學者認為,處于青春期的少年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情緒不穩定,心理不成熟,但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渴望得到認同。越是如此,我們越應該花大力氣涵養他們的人格與心靈,用真善美塑造他們的精神世界,用科學的教育培育他們健全的人格。

此外,還要從根本上鏟除校園暴力的土壤。通過凈化文化市場,還青少年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比如加大電視劇、錄像等音像制品的審查力度,加強對網吧和互聯網的監管,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清除互聯網上的不良信息,等等。對攻擊性強、有施暴“前科”的青少年可進行特殊教育,比如由社區或基層派出所為他們建立特殊檔案,實行跟蹤管理,由專門人員對其進行針對性教育。還可以成立類似于青少年自我保護救助中心的組織,讓受到凌辱的學生及時得到專家的幫助,以最大限度地撫平他們的心靈創傷。

〔編輯:馮士軍〕

猜你喜歡
施暴施暴者暴力
反性別暴力
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
青瓦臺常駐記者吃霸王餐?
“白絲帶”,協助家庭暴力施暴者開展“自救”
許鞍華的三次“施暴”
暴力的班長
校園暴力施暴者的施暴行為分析
暴力和痛苦
“疆獨”暴力襲擊我駐外使領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