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米的長跑

2015-09-10 07:22周慧陶
商界評論 2015年10期
關鍵詞:取件順豐菜鳥

周慧陶

快遞員輸入相關信息,將包裹放入箱內,關門。與此同時,速遞易將取件信息發給收件人,收件人取件時輸入驗證碼,即可拿走包裹。

這個場景的最早發生地是在成都,因為速遞易是一家成都公司“我來啦”的業務。而“我來啦”則屬于一家為銀行提供軟硬件服務的公司——三泰控股。

當速遞易已在全國鋪開的時候,我來到了它的發源地,拜會了它的創辦人。因為,我很好奇,在這個秋天里,快遞員是不是也會把活著的大閘蟹放入那些鐵盒子里。

如果說電商是上半身,那么物流就是下半身。上半身可以有無限的想象,去探索未知領域,而下半身則決定著想法能否落地以及執行。

也正因為此,長久以來,物流的“最后100米”成為整個電商行業都要面對的難題,它不僅指離末端最后的距離,同時也是整個流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最后100米做得不出色,前端的努力將大打折扣。

“2012年,我們在進行了詳細的市場調研和技術分析后,才決定開展智能快遞箱業務,也就是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所熟悉的速遞易?!比┛毓筛倍麻L、總經理陳延明對我說,“目前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快遞行業的高速增長?!?/p>

如果要用一件事來體現電商發展的火熱程度,非“雙十一”莫屬。2014年“雙十一”,馬云一天就創造了571億元的成交額,與之對應的是快遞爆倉。當天,僅通過菜鳥物流處理的包裹量就累計達到2.78億個,這還不包括那些未及時發貨的訂單。未來8年,按照30%的增長率估計,快件數量將增長10倍,全國每天的快件數量約3億件。

但如此大規模的快件數量,作為連接用戶與電子商務平臺的重要出口,快遞末端“配送、退貨、寄件”已經成為困擾電商和快遞業高速發展的短板?!耙虼?,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破解‘最后100米的困境’為契機,以智能快件箱為載體,在搶占移動互聯時代O2O電商線下入口和出口的同時,建設和運營一個‘24小時社會生活服務平臺’?!?/p>

目前,智能快遞柜正處于“跑馬圈地”的擴張階段,以社區網點為例,每個城市社區網點少則幾千個,多則幾萬個甚至幾十萬個,而每個社區網點又需根據規模大小擺放多臺設備,成本投入可想而知。不過,速遞易采取的方式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即“先免費后收費”的模式。

在智能快遞柜新落地的每個網點,速遞易對快遞員和用戶都有2~3個月的免費試用期。當使用智能快遞柜成為快遞員和用戶的習慣后,便開始收費。對于使用速遞易的快遞公司,速遞易會根據派件的大小、難度、距離等因素每單收取0.4~0.6元;對于取件用戶,從智能快遞柜系統自動發出取件短信之后算起的24小時之內,取件免費。超過24小時,超出部分一般按照每天1元來計算。

從今年5月開始,速遞易陸續面向快遞公司收費,然而此舉顯然動了同行的奶酪。數據顯示,2014年快遞業每單利潤在1元以下,2015年可能不到0.5元,甚至虧錢。如果額外支付0.4~0.6元/單的成本,實在難以消化。而快遞員派送一件包裹最多只有1~2元的收入,速遞易的收費一時間引發廣大投遞員的不滿。其實不難理解,速遞易此時收費,無疑是火上澆油,再“扒層皮”。

此時,電商也開始了保衛反擊戰,菜鳥嘗試與便利店合作打造菜鳥驛站;而京東則采取自建自提點和自提柜模式;順豐也聯手申通、中通、韻達等多家企業豪擲5億元打造“豐巢”智能快遞柜,以便撇開速遞易。至此,速遞易、菜鳥、豐巢及京東已然形成四方競爭勢力。但是7月底,戲劇性的一幕卻又上演了。

首先是順豐,其次是馬云。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三泰控股的速遞易項目迅速地與這些物流業巨頭們開展了合作。昔日的競爭對手,最終還是成為盟友走到了一起。

7月29日,三泰控股與豐巢、順豐以及普洛斯就我來啦公司發展相關事宜簽訂了投資協議書。豐巢擬增資認購三泰控股旗下成都我來啦公司30%~40%的股權。此外,順豐還向我來啦公司提供2億元的委托貸款。

與物流巨頭們的合作協議簽訂之后,三泰控股又與阿里系談起了合作。8月2日,我來啦公司會同菜鳥分別與“四通一達”及天天 6家快遞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速遞易業務開展深度合作。

其中,菜鳥網絡為快遞公司與我來啦公司的合作事宜進行溝通協調,將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如將速遞易自提柜作為消費者網購可選擇的收貨地址,同時可提供結算、代收代付等服務。

至此,快遞“最后100米”的行業痛點,有望隨著阿里、順豐以及多家快遞公司的入局而得到改變,速遞易也向一個真正的社區生活平臺邁進了一大步。

陳延明認為,菜鳥網絡、順豐速運等巨頭們之所以看中了速遞易,是因為在社區收貨端這個“最后100米”內,如果速遞易這種智能的自助取件系統在全國大面積鋪開的話,物流的效率將得到提升,而物流公司的派件量將能夠提升至一個更高的水平,對于物流、速遞易和消費者三方而言是共贏。

數據顯示,一個智能快遞柜能夠取代10個快遞員,并在終端節省80%的費用。陳延明也表示,以前快遞員每天只能投遞100個快遞,但在使用智能快遞柜后,則可以每天投遞150個快遞,投遞效率得到提高?!拔覀兡壳皣鴥仁袌稣加新实谝?,2015年爭取做到5萬個箱子,但由于尚處投入期,所以公司短期內仍將虧損?!标愌用饕馕渡铋L地說道。

速遞易未來會去向何方呢?

“目前,使用速遞易的人群數量已經足夠龐大,我們正努力成為智能收貨終端的平臺公司?!标愌用髯孕诺鼗卮鸬?。

顯然,三泰控股的算盤并非建一個快遞箱子那么簡單。事實上,隨著速遞易進入越來越多的社區,覆蓋越來越多的人群,速遞易正在由快遞終端設備轉變為社區生活平臺。

陳延明告訴我,與菜鳥網絡、豐巢的合作,不僅可以增強速遞易用戶黏度,改善用戶體驗,強化速遞易社區卡位優勢,同時速遞易還將充分利用合作方在速運、垂直電商、物流配送等領域的市場地位,結合速遞易線下用戶流量優勢,分析、挖掘用戶消費習慣,整合數據與流量,實現C2B的精準服務營銷,為同城配送提供解決方案,實現速遞易流量變現,從而最終實現“1+N”的商業模式。

不難發現,用快遞柜搶奪社區O2O入口是三泰控股的幕后算盤。進入2015年來,速遞易已與富頓科技、海爾產業金融、揚州匯銀等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引入了包括五糧液、劍南春、中建地產等大型企業在其上投放廣告。

目前,速遞易憑借其市場龍頭的規模以及附加的多種服務功能(如冷鮮柜、微問診、洗衣等),已經開始占據社區入口、打造新的社區生活模式。

除此之外,在社區金融方面,三泰控股也取得較大進展。公司旗下“金惠家”已于7月底獲得互聯網保險業務資質和全國專業保險代理牌照。

據了解,三泰控股旗下“金惠家”是公司2014年設立的,旨在搶占金融社區化的入口。而較早前,三泰控股還收購了從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金保盟”。如今,“金惠家”獲得相應牌照,是打通線上線下、形成良好協同效應的基礎。然而,對于三泰控股是否會逐漸向金融業轉型,此時陳延明欲言又止。

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至少速遞易用戶人群還在不斷擴大。截至2015年8月,速遞易業務布局已擴張至全國79個城市,已簽約協議網點68911個,布放網點31029個,與上萬家物業公司合作。速遞易累計使用用戶數量近2300萬戶,累計送達包裹超過18000萬件。

未來,陳延明認為,依托“速遞易”的線下規模優勢,以及三泰控股在社區金融方面的專業積淀,四大業務的有機結合將使得三泰控股有望在國內網絡購物、社區金融、生鮮電商、社區醫療、家政服務等社區互聯網細分領域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獲得持續收入分成。

速遞易憑借其規模及附加的多種服務功能,開始占據社區入口、打造新的社區生活模式。

然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收件人都愿意使用速遞易,因為當面驗貨等問題無法得到保障。針對這個問題,陳延明微笑著說:“那些天天閑在家里的老年人肯定不需要,但是像你我一樣的上班族就需要。消費者完全可以不使用速遞易,我們的定位是愿意使用速遞易的人群?!?/p>

目前,速遞易智能柜遭遇的一個瓶頸就是,此前由于快遞員需要辦理速遞易的充值卡,每派一件就得向速遞易支付一件的費用,并不是所有的快遞員都樂意于使用這種收費的智能柜。

還有,無論你屬于哪類人群,如果你買的大閘蟹被放到那些鐵盒子里,那么你最好快點去拿出來。生鮮類快遞會是速遞易敏感的服務對象。

此外,一臺智能快遞柜市場價約在2~3萬元之間,有的甚至更高。如果算上其他成本,比如前期研發費用,使用中的物業進場費、電費、流量費,后期的設備維護費用等,成本壓力不容小覷。

各地物業對智能柜子的管理收費不一樣,對于三泰控股而言,全國3萬多個網點,按照每個網點每年2000元的費用來計算,就是6000多萬元的成本。

還有很多的收件人其實并不認可速遞易超期收費的模式,因為包裹已經投放進了速遞易,超期之后不得不投幣取出自己的包裹,無形之中增加了取件人的成本(由小區物管代收是零成本)。

在最近兩年內,三泰控股仍將大量投入速遞易智能柜的安裝,前期費用巨大,這筆投資很有可能會造成公司繼續虧損。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激烈競爭,三泰控股的資金層面顯得有些吃緊,順豐雖然委托給速遞易2億元貸款,但這還遠遠不夠。

速遞易的盈利模式,比如廣告、取件派件收費、共享端口數據等現在已經被設計好。但未來究竟什么時候能夠盈利,陳延明認為這需要一個過程,做企業需要耐心。但是作為生意人,也不會做賠本生意,只是他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

這會是一次長征嗎?

猜你喜歡
取件順豐菜鳥
山西順豐鼓勵有技能的快遞小哥返鄉創業
神奇魔法樹
手工線模具中常用的取件方式
外賣與快遞
跨區取件的困擾
“順豐”快遞的成功之道
菜鳥逆襲記
品牌意識成就今日順豐
順豐聯手“三通一達”反水對抗阿里菜鳥陣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