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增長點在哪兒

2015-09-10 07:22張立群
中國報道 2015年1期
關鍵詞:增長點常態經濟

張立群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總結了2014年經濟工作,并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此次會議最大的亮點就是首次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資源環境約束等九個角度全面闡述了新常態的主要特征。

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適應新常態的過程,是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也是體制機制的全面完善,充滿風險和挑戰。所以必須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GDP增長有壓力嗎?

2014年中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從前三季度的增長來看,盡管遇到的各種困難比較多,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但是經濟繼續保持了大體平穩增長的態勢,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是7.4%。從第四季度的情況來看,全年實現經濟增長應該可以保持7.4%左右的水平,完成年初預定的7.5%左右的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看到2014年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漲幅是1.4%,因此實現全年CPI的漲幅不高于3.5%的目標是有把握的。在新增就業方面,目標是全年新增就業不少于1000萬人,實際上1月至9月份新增就業已經達到1000萬以上。所以,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進展還是比較扎實的,改革的推進也取得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我認為可以在略高于7%的水平上穩定下來,這也意味著我們增速換擋任務的基本完成。我們在整個“十二五”期間完成的重要任務就是增速換擋,從高增長轉換到中高增長,而這個中高增長的底部我認為在2015年將大體建立起來,即略高于7%。

在出口增長方面,2015年會和2014年的水平大體相當。消費的增長從實際增長率來看,2015年和2014年的水平也會大體相當。而投資的增長,隨著房地產的調整,從比較劇烈轉到比較溫和,包括基礎設施投資在一個模式更新和項目更新的支持下,會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

所以這三駕馬車會由弱轉穩,進而帶動整個經濟增長由弱轉穩。世界經濟逐步的趨穩,我們人民生活改善的態勢持續平穩,房地產的轉型調整轉向溫和,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和整個面向現代化的國土治理目標更好地結合,一系列需求因素支持經濟略高于7%的平穩增長。

此外也要注意到,隨著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的變化,企業轉型升級活動越來越普遍,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工業制造業的轉型調整、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平穩發展,正在使創新驅動的能力不斷增強。

因此,這樣的增長水平是可持續的。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全面適應新常態將成為首要任務。這可能也是在“十三五”期間要重點推進的工作,包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的完善上來支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

如何適應新常態?

如果說“十二五”是進入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那么“十三五”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為整個中國經濟在新階段、新環境下,實現一個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奠定更高的起點。

針對經濟增速下降的壓力,當前宏觀調控政策“托底”的任務仍然很重要。從歷史經驗和國際比較看,防止經濟走冷,主要應發揮財政政策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財政政策要有力度。2015年房地產轉型調整、房地產投資增長及整個投資增長都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應該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合理確定赤字水平,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準確地把錢用到保障基本民生,穩增長、促轉型、支持改革上來,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提高對各類社會資金、民間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隨著通脹壓力減小、熱錢流入導致的貨幣投放壓力減小等,貨幣政策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總量措施調整方面的空間有所擴大。另一方面,受無風險利率仍然較高等因素的影響,貨幣金融領域傳統的“賺快錢”的模式仍沒有根本改變。因此,需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影子銀行等高風險融資活動受到監管以后,近期股市的大漲值得高度重視。如果投融資活動不能與實體經濟爬坡過坎的艱難轉型緊密結合起來,則貨幣數量增加的效果就始終會與風險累積相伴,貨幣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就不會形成良性循環。

全面深化改革,要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作用。應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是壟斷性行業的市場準入;加快把前置性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圍繞破產退出活動盡快完善和嚴格風險責任約束機制、資本優化組合機制。破產退出改革重在制度和機制建設,不宜追求數量和規模。針對困難企業和過剩產能的調整,要注意把市場選擇和政府支持的作用合理結合起來,既注意優化產業素質,也注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積極穩妥地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是不斷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的抓手。要抓緊制定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責,在城市范圍內加快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加快城市群內各城市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各個城市群整體功能和承載力的提高,來促進市場、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擴大,人口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針對當前人口和相關的買房、用車需求過度集中在一線大城市的現狀,各個大城市應該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兼顧長遠規劃目標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資源潛力,科學調整城市規劃布局,努力增加供地能力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支持汽車和房地產市場發展。

“新的增長點”在哪兒?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培育新的增長點”,我認為首先要從13億中國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的方面來尋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整個消費增長特點已經出現一些重要的變化,包括從過去的排浪式的、相互模仿式的消費,轉到了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因此,在尋找這些消費增長點的過程中,就要有一些更安全,或者有更多創新點的供給來支撐。而這樣的增長點,我認為在十幾億中國人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的過程中,會持續不斷地涌現。

另外,在產業發展當中,我們需要創新驅動,產業要從過去規模的擴張主導轉到素質提高來主導,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增長點。所有這些基于人民生活改善和產業創新形成的增長點,都要依靠市場去發現、培育,這個過程不由政府指定,而由市場在需求發現和技術創新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

推動全面創新更多的要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這也非常重要。從政策上要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為此,政府應該加快轉變職能,加快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后的監管,使這個監管變得更透明、更嚴格,從而創造一個統一、透明、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那么,可以通過哪些產業來實現創新驅動呢?要從13億中國人生活水平持續提高這一點出發,比如說傳統的衣食住行方面,安全的食品、綠色的食品,包括從紡織、服裝、家用電器、汽車、手機、電腦、房屋裝修材料等,如果能夠在綠色環保、安全與更高質量、更多品種和款式以及更多新功能等方面有所創新的話,增長點是很多的。

在居住水平的進一步改善方面,也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從城市建設、房地產業的發展來看,在設計水平、建設水平、物業管理服務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還有很多創新空間。我們現在要在自然生態環境方面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存空間,環保產業發展的增長點非常多。所以,我們圍繞居民生活持續的、不斷的改善,產業或者說經濟新增長點的創新潛力非常大,這也是培育新的增長點的最根本著眼點。

猜你喜歡
增長點常態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打造新經濟增長點中國發力環保產業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信息安全,智能手機的新增長點
供給側改革——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新常態”需要新舉措
我眼中的醫改新常態
主動適應新常態 積極爭取新作為
新常態下的艱辛與希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