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2015-09-10 07:22車玉杰
考試周刊 2015年33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預設

車玉杰

摘 要: “預設”和“生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設”是對教材文本的尊重,而“生成”則是對學生的重視,在教學中屬于辯證統一體。所以注重對兩者在發展變化中的對立統一關系,可以在不斷改革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共同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對“預設”和“生成”的辯證關系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預設” “生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預設”是由德國哲學家、現代邏輯奠基人弗雷格在1892年的《意義與參照》中首次提出的,是指說話者在依據某些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對所說的話語或句子時所做的推測性假設。在語文教學中,“預設”主要表現在教師在課前對教學進行的一系列計劃、假設、安排,是語文教學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邦A設”表現在語文課堂上是指對教師與學生按照課前的計劃安排對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預設”表現在教學結果上,是指學生完成教師預先的設計的課程方案,并取得預設性的發展。

“生成”是生長和建構,建構主義理論家維特羅克最早在《作為生成過程的學習》一書中提出“生成性學習”的概念。語文的生成性教學是指在教師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與學生一起對不同的情境進行自主建構的教學活動。這樣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對傳統教學中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改進,也是對新課程中“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核心宗旨的滿足。

但是在對學生知識的動態生成過程中,教師時常對教學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導致教案“預設”與成果“生成”發生矛盾。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傾聽在教學中學生知識理解時產生的疑問及偏差,巧妙地轉換課堂教學策略。例如在對郁達夫《故都的秋》的文章賞析中,大多數學生并不喜歡這篇這篇文章,批判聲明顯高于贊賞聲。顯然,這并不是語文教師能在課前預設到的,靈活的變化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生成正確的意識。首先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理解,然后教師再提出自己觀點,并結合其他學者對《故都的秋》的賞析文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形成對學生隨即生成時錯誤觀念的矯正,達到補充與深化教學目標的效果。

二、語文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對立統一關系

在語文教學中,既需要課前的“預設”,又需要課堂上和課后的“生成”。如果“預設”體現的是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那么生成則是對教學的動態性和開放性的展現,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左膀右臂”,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1.“預設”是“生成”的基礎。

對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活動都具有目的性的,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離不開教師課前的周密安排,也就是課前的“預設”。教師對教學的“預設”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保證教學“生成”質量的基礎條件,不僅體現對語文教材文本的尊重,更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突發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預設”引發其對知識、對學習的動態生成過程。預設為生成語文課堂的活力奠定基礎,預設下的生成也是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的必然結果。

2.“生成”為完善“預設”提供條件。

語文教學的“預設”創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空間,為“生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創造了條件?!邦A設”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策略,而“生成”則是對其的價值追求,以“生成”為教學導向,為“預設”的多變性及教學方法策略的完善創造條件。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拘泥課前的“預設”,而要根據課堂的實際“生成”效果對教學預案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完善。

3.“預設”與“生成”的對立統一關系。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生成”又為“預設”的完善和變化提供可能,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具有互補的關系。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對教學課程的“預設”生成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強化教學反思行為,對課堂教學中隨機性的“生成”進行預設的調整和完善,使兩者在相互制約和完善中和諧共存。

三、初中語文教學“預設”和“生成”的優化策略

1.明確教學重點與目標,采取教學的彈性“預設”。

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階段,對教學的目標和重點要求是不相同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預設”時要有詳細全面的了解和知識性的深入,注重對教學重點的安排及課外的延伸;還要注重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的基礎之上對教學進行“預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真正學到知識,減少學習中的盲區和誤區。

但在現實中,語文教學內容存在不可預知性和不穩定性的特征,即使先前對教學已經進行了精心科學的“預設”,也會存在“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現象。解決這類問題,教師要在課程預設時進行彈性留白,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生成性學習”的引導,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興趣。

2.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教學的多元化“預設”。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自身的思維與個性,對同一事物的興趣點是不同的。所以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具有多變性的發展可能,教師要在課堂實際走向中對學生的思維變化進行準確的捕捉,快速地對多元化“預設”進行整合完善。如在魯迅《孔乙己》教學中,對孔乙己的“拿”進行“偷”的轉變,讓學生在對其行為的分析中既尊重學生的個性又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3.“創造”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感悟“生成”。

引導學生的“生成性學習”,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在身臨其境或設身處地的環境中,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加深對學生的知識感悟,在自主構建遷移中完成對自我的完善與自我超越,實現學生和教學的雙“生成”。

“預設”與“生成”雖然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教學的全部意義。本著“以學生為主體”及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對兩者的關系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處理,有效促進語文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朝霞.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06).

[2]陳福英.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預設與生成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2011.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預設
也談語文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
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法的運用策略之我見
初中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興趣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新聞采訪中語用預設探討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作為預設觸發語的重動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