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刺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

2015-09-17 03:54李霽昕
中國民間療法 2015年9期
關鍵詞:痙攣性肌張力痙攣

李霽昕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317)

中風患者在恢復期常見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出現肌張力過高引起的痙攣性偏癱,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大,是阻礙患者獨立生活、回歸社會的主要障礙。筆者選取透刺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治療效果滿意,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

本臨床研究對象為2013年7月~2014年8月我院就診的60例患者,診斷為中風后痙攣性偏癱恢復期。按納入先后順序依次編號,隨機分為治療組(透刺組)30例,對照組(康復治療組)30例。兩組在治療前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例數 年齡(歲)性別(例)男 女病程(月)發病次數(例)首次發病 再次發病治療組30 61.47±8.98 17 13 2.87±1.46 22 8對照組30 65.73±7.96 15 15 3.32±1.51 19 11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6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2]。

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出血或腦梗死診斷標準,符合中風病診斷標準,經頭顱CT掃描或磁共振(MRI)證實為腦出血或腦梗死者。②40~75歲,病程在2周~6個月;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配合治療者。③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肌張力增高癥狀,且參照Brunnstrom六階段分期標準,Brunnstrom腦卒中恢復級在Ⅱ~Ⅳ級。④中風次數少于3次者。⑤知情同意者。

治療方法

治療組(透刺組):采用透刺針刺法。(1)選穴:①頭針:顳三針(定位:以耳尖直上入發際2寸為第l穴,水平向前、向后各旁開1寸為第2、3穴)。②體針。上肢:肩髃透極泉、曲池透曲澤、外關透內關;下肢:陰陵泉透陽陵泉、三陰交透懸鐘。(2)操作均取患側:患者取仰臥位。針灸針具:東邦牌不銹鋼一次性針灸針0.32mm×25mm~0.32mm×50mm(蘇州東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常規75%酒精局部消毒,采用單手快速進針法進針,體針主穴針刺至穴位有酸脹、麻痛等得氣感后,向對側穴位方向透刺,行提插補瀉手法。頭針穴位常規針刺操作,采用平補平瀉法,捻轉角度小于180°,提插幅度小于0.5cm,余穴隨證加減。

對照組(康復治療組):康復治療方案[3]以Bobath技術為主的康復訓練方法。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進行偏癱肢體功能訓練、牽伸軀干肌、坐位平衡訓練、立位平衡訓練、步行功能訓練、日常生活訓練。由康復治療師予康復訓練,1次/d,每次30min。其余時間由家屬或陪護人員輔助訓練30min。

療程:共治療21d,每周治療5次,休息2d再繼續針刺。療效觀察:在治療前、治療后14d、21d采用簡化FMA評分法、臨床痙攣指數CSI量表對兩組進行評定。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后肢體功能改善情況見表2、表3、表4、表5。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FMA評分比較 (±s)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FMA評分比較 (±s)

注:與治療前相比,兩組在治療14d后,●P<0.05;治療21d后,▲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d 治療21d治療組 30 32.03±7.24 39.97±8.52● 46.43±8.97▲△對照組 30 32.67±8.21 36.07±8.55● 41.5±8.96▲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FMA評分比較 (±s)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FMA評分比較 (±s)

注:與治療前相比兩組在治療14d后,●P<0.05;治療21d后,▲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d 治療21d治療組 30 20.57±4.49 25.23±4.72● 27.87±3.82▲△對照組 30 20.6±4.43 23.63±4.58● 25.43±4.28▲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全身FMA評分比較 (±s)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全身FMA評分比較 (±s)

注:與治療前相比兩組在治療14d后,●P<0.05;治療21d后,▲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d 治療21d治療組 30 52.6±11.57 65.2±12.86● 74.3±12.45▲△對照組 30 53.27±12.14 59.7±12.77● 66.93±12.79▲

表5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痙攣指數CSI比較 (±s)

表5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痙攣指數CSI比較 (±s)

注: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4d后,●P<0.05;治療21d后,▲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d 治療21d治療組 30 12.33±1.95 9.97±1.81● 8.83±1.51▲對照組 30 12.53±1.98 10.17±1.80● 9.03±1.63▲

討論

痙攣性偏癱是中風后最主要的后遺癥,是中風致殘的首要原因,中醫稱為“筋痹”?!峨y經·二十九難》曰:“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碧岢鲋w拘攣的病因是經脈陰陽不調。透刺法的特點是一針兩穴,甚至一針多穴,能使臟腑與經絡、經絡與經絡、腧穴與腧穴之間的經氣快速溝通,調和通暢。用于“筋痹”的治療,可通調陰陽經脈,改善陰陽經氣不調。此外,透刺法能作用于多經多穴,對穴位產生強刺激,交通經脈氣血,增強針感,加大刺激量。取穴精簡,與單穴治療相比,刺激量更大,刺激范圍更廣,同時減少了多穴針刺的疼痛感。本研究在操作中上肢取陽經穴位透刺陰經穴位,下肢取陰經穴位透刺陽經穴位,以求從陽引陰、從陰引陽。

康復訓練是改善肢體癱瘓的有效療法,而過高的肌張力給康復治療的介入帶來極大的困難[4]。目前西醫治療藥物主要有運用肌松藥及肉毒素注射手段緩解骨骼肌張力[5,6]。針刺治療中風有幾千年的歷史,大量臨床經驗及實驗證明,針灸對降低肌張力,減少后遺癥,改善預后有肯定療效。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痙攣優勢主要為上肢屈肌群及下肢伸肌群,上肢伸肌群和下肢屈肌群肌張力相對較小,為拮抗肌。透刺療法一針多穴,先以毫針深刺拮抗肌肌腹部穴位,通過本體感覺神經啟動牽張反射引起相應的拮抗肌收縮,使痙攣側亢進的肌張力降低,達到抑制痙攣的目的[7],獲得針感后,再刺入對應痙攣肌群,達到痙攣拮抗側同時取穴的效果,能平衡兩側肌張力,緩解各肌群的失衡狀態。

本研究從FMA評分結果觀察,治療14d及21d后,兩組評分分別與治療前比較均較前升高,且治療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經治療后運動功能均好轉。且治療21d后兩組組間比較,治療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透刺法對全身運動功能恢復療效較康復治療組為佳。

從CSI評分結果觀察,治療14d及21d后,兩組與治療前對比,CSI評分均較前減少,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均可減輕肢體痙攣狀態。兩組組間比較,兩組改善痙攣狀態程度相近(P>0.05)。

由此可見,透刺法能提高肢體運動功能,減輕肢體痙攣,值得臨床推廣。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 .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3]南登崑 .康復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5-295.

[4]李積榮,苗建亭,宿長軍,等 .腦卒中患者運動療法治療前后的肌張力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58-59.

[5]吳方萍.A型肉毒毒素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2,6(23):3581.

[6]姚金榮,王東生,倪新寶,等 .巴氯酚并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痙攣性偏癱的治療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0):1814-1815.

[7]趙敏,韓群英,袁宇紅,等 .針藥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2,8(6):57-58 .

猜你喜歡
痙攣性肌張力痙攣
針刺蹺脈穴位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效果
痙攣型偏癱患兒注意力與運動功能的相關性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體外循環術后肌張力增高的相關因素與護理對策
肉毒桿菌毒素治療肌張力障礙型手震顫
針刺對中風痙攣性偏癱研究進展
卵巢囊腫蒂扭轉螺旋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診斷價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對縮宮素致小鼠離體子宮痙攣性收縮的影響
肌張力障礙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
根管治療意外治愈面肌痙攣1例
18例經基因確診的DYT1型肌張力障礙臨床特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