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著京胡去插隊

2015-09-22 09:23老丹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15年3期
關鍵詞:京胡沙家浜樣板戲

老丹

在我的書房里,有一把我喜愛的京胡掛在墻上,我非常珍惜它,在演奏之余,我經常擦拭它,生怕受潮或者被蟲子咬壞。我如此鐘愛它,是因為在那特殊的年代,它伴隨我度過了那難以忘懷的蹉跎歲月。

1968年底,毛主席關于“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剛剛發表不久,我就響應號召,打好行囊,準備到農村插隊落戶。由于在中學,我是學校文藝宣傳隊隊員,專門拉京胡,所以臨行前,我決定讓那把心愛的京胡隨我一同下鄉。于是,我把京胡裹在行李里,還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弄壞。

我們天津知青一行13人,來到河北省北部山區插隊落戶。當時除了下地干活外,業余時間根本沒有任何娛樂活動。村子里沒有電燈,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在那如豆的煤油燈下,我們這些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勞累了一天,還要去推碾子,軋米面,作為日常的食用,天天如此往復。大家從“碾道”回來的路上,四處是可怕的山影,眼前是崎嶇的山路,月光下,寂靜的山村,不時傳來聲聲的犬吠,就這樣,我們每天都是拖著疲倦的身軀回到住所。知青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躺在火炕上無聊之極,就在那時,我的這把京胡也就被派上了用場。當時的京劇,只有八個樣板戲,不管他們唱哪出戲,我都能熟練地為他們伴奏。我的京胡一拉響,屋里的氣氛就活躍起來。聽到京胡聲,同去的女生也來到男生屋里湊熱鬧。從郭建光到楊子榮,從沙家浜到海港,大家分別大聲唱著老生、青衣、花旦、花臉等各個行當,我的胡琴鏗鏘作響,劃破了那本來很安靜的山村。琴聲悠揚之中,伴隨著我們那發自內心的歡笑,那作為年輕人應該施展的,應該獲得的藝術的震撼。

后來,也許正是我的這把胡琴的原因,公社派我們知青到縣里文化館集訓,排演樣板戲《沙家浜》。知青們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經過兩周的培訓,各自都掌握了自己擔任角色的演出基本功?;氐街帱c以后,我們又相互配合,進行了很多遍的彩排,后來在公社廣場搭起“野臺子”,正式演出了整本的《沙家浜》。記得演出的那天,方圓幾里地的社員紛紛趕來觀看演出,熱鬧非凡。后來聽社員們反映,劇中的角色叫這幫知青演活了,尤其是那把京胡的演出技巧,還真能與專業伴奏演員媲美。

猜你喜歡
京胡沙家浜樣板戲
沙家浜、葷油面:傳承常熟精神與文化
邊麗華
紅燈記(根據現代京劇樣板戲改編)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風景如畫的天堂水鄉
最后的“京胡圣手”燕守平 他有一把百年京胡 歷經幾位名家
六集文獻紀錄片《沙家浜》出版
從藝術要素看樣板戲
以史鑒今:對京劇“樣板戲”音樂創作之“失”的若干思考
京胡走進西安音樂學院
我,京胡和電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