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平衡中轉化率變化的判斷策略

2015-09-23 17:29劉仲鵬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5年9期
關鍵詞:壓強化學平衡轉化率

摘 要:化學平衡中轉化率的問題是化學平衡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本文就此問題的教學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對高中化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化學平衡 轉化率 濃度 壓強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9-0157-02

化學平衡中轉化率變化的內容抽象、思維能力要求高,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學生往往把握不準判斷方法,分析不透題目所給的條件而萬分苦惱。解答相關問題的時候得分率低,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障礙,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些困難。下面,筆者就化學平衡移動導致轉化率的變化,用具體實例進行分析討論,提出一些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濃度變化對個各反應物轉化率的影響

1.1兩種或兩種以上反應物參加的可逆反應

小結:兩種或兩種以上反應物參加的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增大一種反應物的濃度,濃度增大的物質轉化率減小,其他物質的轉化率增大。

上題中理解平衡移動的方向并不困難,但是學生對而X(g)的轉化率減小卻很難接受。教師可設計如下例題幫助學生理解。

通過以上三題的計算結果比較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增大某一反應物濃度可使其它反應物轉化率增大,自身轉化率下降;

兩種或兩種以上反應物參加的可逆反應,若按起始比例充入反應物,相當于增大原平衡體系的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最后再判斷轉化率變化;若不按起始比例充入,可把充入的反應物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等于起始比例,另一部分是單一物質,結合上面結論綜合考慮得出正確答案。

1.2只有一種反應物參加的可逆反應

對以上3種情況可以理解為:恒溫恒容的容器中,當增大反應物的量時,可將濃度問題轉換為壓強問題,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最后再判斷轉化率變化。也就是先假設被加入的物質在另一個相同條件下的相同容器中達到平衡再把這兩個容器合二為一,根據平衡的移動,再綜合判斷轉化率的變化。

2 壓強變化對各反應物轉化率的影響

壓強變化對各反應物轉化率的影響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容器的體積發生了變化使得體系的壓強變化,另一種是充入“惰性氣體”。下面就這兩種情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2.1容器的體積發生了變化使得體系的壓強變化

2.2充入“惰性氣體”使得體系的壓強變化

第一,恒溫恒容條件下充入“惰性氣體”,化學平衡不移動。因平衡體系的各組分濃度均未發生變化,故各反應物轉化率不變。

第二,恒溫恒壓條件下充入“惰性氣體”,化學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因為此時容器容積必然增大,相當于對反應體系減壓,繼而可判斷指定物質的轉化率變化。

改變容器內氣體的壓強,能否使平衡發生移動,取決于是否改變了氣體反應物的濃度。不要把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與原料轉化率的提高等同起來,當反應物總量不變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轉化率提高,當增大一種反應物的濃度,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只會使其他反應物的轉化率提高。

總之,判斷轉化率的變化關鍵是正確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當增大物質的濃度難以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時,可轉化為壓強問題進行討論;當增大壓強難以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時,可轉化為濃度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解決化學平衡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則學生的思維將得以拓展,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就能運用自如。

參考文獻:

[1]柴勇.2008年高考化學平衡七大熱點[J].化學教學,2008.12.

[2]劉瑋嫻.化學平衡與反應物轉化率的關系[J].中學生數理化(高二版),2010.10.

[3]胡仲云.反應物的轉化率[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09.22.

作者簡介:劉仲鵬(1980年-),中學化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天祝藏族自治縣骨干教師,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猜你喜歡
壓強化學平衡轉化率
我國全產業領域平均國際標準轉化率已達75%
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數學方法在化學平衡學習中的重要應用
小題也可大做——由一道化學平衡題想到的
立足高考考點著眼化學平衡
曲料配比與米渣生醬油蛋白質轉化率的相關性
使兩個均勻柱狀體對地壓強相等的方法探討
護理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物理知識
“壓強”教學的四個優化
透視化學平衡中的轉化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