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官員為什么“不干活”

2015-09-25 06:39林永芳
清風 2015年11期
關鍵詞:獎懲上司動力

文_林永芳

一些官員為什么“不干活”

文_林永芳

“懶政”問題,其實古已有之,并非于今為烈,更不是“八項規定”之后才顯現。不妨先看看《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兩則故事。

某次,獻縣縣令明晨想昭雪一件冤案,卻擔心上司不高興,猶豫不決,托人向一個相當靈驗的狐貍討教吉兇。狐貍嚴肅地教育了他一通:明公為民父母,只應論案件冤不冤,不應問上司允不允,如果手握大權卻袖手不作為,那么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設此官呢?

第二則故事,說的是某官員死后昂然走進閻羅殿,自稱為官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水,無愧于鬼神。閻王微笑道:“倘若不要錢就算好官,那么放個木偶在公堂上,連一杯水都不用喝,豈不是更勝于你么?”官員又辯解:“我雖無功,亦無罪?!遍愅醯溃骸澳阋簧幪幥笞员?,某某案件,為避嫌疑而不仗義執言,有負民之所托;某事某事,畏難怕累而不推行,有負國之所望。三載考績是怎么考核的?無功即有罪!”官員赧然低頭。

上述故事貌似玄幻,實則反映了當時官場的冰山一角:有太多官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認為只要不貪腐,即使不作為也已足以自傲;與此同時,又有太多官員遇事首先以上司之喜怒為準繩,而非黎民社稷。這與“朝廷設官”的初衷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

“懶政”思潮從古到今一以貫之,是何故?究其根源,到底是簡單的“消極抵制反腐”,還是在于獎懲機制出了問題?是否多干少干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勤的人沒有回報,看不到出路,甚至還要獨自承擔因為“多干”而付出的種種代價?

我們不妨拿出紙筆來,一邊列出“勤的動力”,另一邊列出“懶的理由”。

先來看看擔責盡職、多干苦干的動力有哪些:一是因此漲工資、增獎金;二是獲得獎勵,評上先進;三是得到提拔重用,光宗耀祖;四是縱然不能兌換為實際好處,好歹也可贏得群眾好評,換個心理安慰。

可事實又是如何呢?眾所周知,體制內的工資是照工齡、職務、職稱、級別走的,你見過因為工作干得多、完成得好而計發工資的嗎?而評優評先,在不少單位,要么按資歷輪流,要么干脆由領導一錘定音,反正與平時履職狀況無關。而有的地方對于提拔這事,常見“關系是王牌”,幾曾見“肯干能干者上”?至于“群眾好評”,群眾對干事者自然會比不干事的多一些好感,然而,現實卻也一次次告訴我們,只懂低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的人,群眾并不是總能理解他的苦勞。

再來看看“推托躲拖”的理由有哪些:一是省點力氣。一些人認為,累出的病痛唯有自己買單,甚至請病假能否獲批還得看人臉色。二是留點時間。買菜做飯陪陪家人,或者兼職經商貼補家用,即使被抓現行,至多挨幾句不癢不痛的批評,你見過多少人因此丟飯碗?三是避開風險。許多工種,有人認為多干活意味著得罪人,比如警察,比如海關。睜只眼閉只眼皆大歡喜,認真盡責意味著斷人財路,人家會和你拼命,或者砸破你家窗戶,威脅你的家人。在制度能為自己真正撐起一片天之前,與其自蹈險境,不如明哲保身。四是“隨和”“合群”。大家都在混日子,于是有人認為,誰刻苦敬業誰就是脫離群眾,出頭的椽子即使不爛也沒伴。

看完上述“動力學分析”,不難發現,這一“力量對比格局”,取決于獎懲機制,取決于政績評價機制,取決于官員選拔任用機制,與“消極抵制反腐”能有多大關系?只不過,八項規定未出臺之前,在某些崗位,多折騰則有機會多獲得一些灰色收入,多少可以解決一點“動力缺失”問題而已。

一語概之,官場“動力缺失癥”,實質是“任命制綜合征”,在不少地方和部門,“干得好不如吹得好,吹得好不如拍得好”,安心鉆研業務、努力工作的自然就成了瀕臨滅絕的傻子。

政治文明滔滔向前,時至今日,“任命制綜合征”已非不治之癥,它有一味特效解藥叫做“民選”?;蛘邠Q個詞匯吧,欲解“惰政”之結,須先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通過合理的政績評價機制、干部獎懲機制來興利除弊,讓敢于擔責、勤于工作的人能夠看到希望。這,恐怕比任何思想教育、宗旨教育都更有望收到立竿見影之效。

猜你喜歡
獎懲上司動力
基于模糊馬爾可夫鏈的獎懲系統*
職場中與上司相處 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如果上司不如你
巧妙的奉承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陽光動力
我國納稅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動力船
淺議教學管理中的獎與懲
不要做孩子的上司或奴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