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2015-10-21 16:40杜霄霞1盧兵2
基層建設 2015年36期
關鍵詞:森林資源趨勢林業

杜霄霞1 盧兵2

1.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林業局 457400;

2.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林業局123林場 623400

摘要:目前我國森林面積已達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森林蓄積124.56億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積為0.53億公頃,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國森林覆蓋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為0.145公頃和10.151立方米,分別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和1/7。嚴重存在齡組結構不盡合理的現象,中幼齡林比例依然較大。森林可采資源少,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木材的需求。林地保護管理壓力增加。林地轉為非林地情況嚴重,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區亂墾濫占林地問題嚴重。營造林難度越來越大.由于質量好的林地僅占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大多分布在內蒙古和西北地區,所以推斷今后全國森林覆蓋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沙掷m發展是深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的一種新的發展觀,現如今,面臨森林資源和林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全面深入到林業建設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個方面,建立一套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才能更好的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趨勢。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林業;趨勢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完善發展思路,從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從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的現實要求出發,充分認識林業在經濟建設、生態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增強加快林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1 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

林業是指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發揮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包括造林、育林、護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的采集和加工等。發展林業,除可提供大量國民經濟所需的產品外,還可以發揮其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環境等重要作用。

我國林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林業的初期發展階段(1949~1978),即為傳統林業發展階段。此階段是為了我國工業化提供和積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過程。

第二階段,林業發展的探索階段(1978~1992),此階段的核心活動是在集體林區和其它的非國有林區進行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的“林業三定”??墒?,由于對改革的目標認識不充分,林業改革的進展遠遠落后于其他的部門,直至現如今尚未走出一條可實行的道路。

第三階段,我國林業邁向新的發展之路,此階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環發大會和國際林業轉軌的發展之勢以及我國環境惡化的現狀影響,我國林業走向漫長的第三階段。

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一般林區多在山區,而山區是經濟上最貧困的地區。因此,基于經濟的誘惑,各個地方的亂砍亂伐現象時有發生。故而,這一時期的林業發展必須落實到林業的科學經營上。否則,只知道造林、砍伐而不知道森林的經營,將葬送林業的發展。由此提出了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林業的經營模式。

2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為了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2.1 要發展林業必須依靠科技,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戰略是科技的發展,依靠科技來發展經濟,打破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將傳統的以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改變為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證資源與環境的發展力,故而,在林業的發展過程中,實行科技興林,不斷的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

(1)建立林業科技創新的體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核心、效益為目的的科技創新體系,從而促進林業生產力的提高?!皵底至謽I”概念的提出,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來推動林業經營和管理的精確化、科學化、以此來實現林業的現代化。

(2)加深林業經濟的體制改革,堅持研究成果取之于實踐,用之于實踐,從實質上解決科學研究和生產建設嚴重脫節的問題。

(3)加強基礎的研究與應用技術的研究。即要對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的加強;抓好良種壯苗和樹種結構調整;研究新型的技術改造傳統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的技術,提高木材工業的總體技術水平,增加木材和林產品的經濟價值,增加市場的競爭力

2.2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優化林業的結構,促進林業的發展,是實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針對第一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豐產林、竹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

針對第二產業,對于新產品開發力度進行,促進以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轉變的步伐。

針對第三產業,要加大森林旅游業、花卉業的發展。

采取“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調整生產力布局,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重組,從而解決林業產業的不合理問題。調整林產工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發展優勢產品,努力開拓木材林產品的新用途,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使得林業產品中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得到解決。開發新的產品、開發新的技術和開發新的市場,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2.3 注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林業所帶來的生態效益具體是指林業的發展所帶來的關于生態方面的正面影響。普遍人們認識到,森林同時具有經濟、社會與生態三種效益,其中生態效益的價值遠大于經濟價值。在這三種效益中,經濟效益總是最先受到關注,但是,在現如今的情況下,生態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聯系密切,通過林業的生態效益可以為其創造經濟效益。

2.4 建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體制

我國的法律中目前就有許多關于林業的規范及事實條例。目前,關于林業的主要有《中國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事實條例。在這一立法宗旨中,足以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同時也表明了我國法律對林業實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目前,我國的法律針對林業尚存在許多問題,其完整性、嚴密性都存在缺陷,因此,我們必須對此加以完善:重新確立林業的立法思路;實行森林砍伐限額管理,從而控制森林資源過度的損耗;加強對林地的管理,對林地的用途進行管制和對總量的控制;憑證運輸木材,嚴格對木材的經營加工單位實行監督管理;堅持依法治林;建立法律責任制等。

對于林木的管理還可以實現森林的分類經營,根據森林所發揮的功能將森林劃分為商品林和生態林。商品林是以森林多發揮的經濟效率為目的,受市場經濟規律的約束,追求投資所帶來的經濟效果,商品林的經營不適合采取過多的行政手段去管理,應該有企業根據市場要求做出選擇;而生態林是為了提高環境的質量、維護生態平衡,生態林不能作為經營者取得經濟效益的手段。

結語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民參與,依靠科學技術,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運用現代的發展理念,努力提高林業的管理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快林業的發展,加強生態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蔡守秋.可持續發展與環境資源法制建設[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2]于冕.環境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2011.

[3]鄧世偉.論林業可持續發展[J].林業經濟問題,2011.

猜你喜歡
森林資源趨勢林業
趨勢
森林資源及其保護
淺談林業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影響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環境建設
如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措施研究
提高林業技術創新促進林業快速發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分析
初秋唇妝趨勢
中國傳染病十年新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