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學校建筑規劃設計分析

2015-10-21 17:10陳飆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陳飆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涌進城區,使得大量城市居住區出現,這也就使得中小學校園的需求增加。本文結合重慶天地人和國際學校設計實例,做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建筑規劃設計;重慶天地人和國際學校;校園選址

1現代學校建筑規劃設計

1.1校園選址

(1)校園選址必須滿足安全性的要求。①對目標區進行地質勘察,盡可能地避開不存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的地區,山洪和山體滑坡等常發地;同時,目標區域的地基承載力應較好,若是存在土質松軟等問題,則需采取相應的加固處理措施。②對土壤中有害氣體進行檢測,避免其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2)校園選址必須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在進行校園選址的過程中,應優先選擇廢舊用地,禁止占用大量的農田、森林等資源;其次,不得破壞當地的歷史文物建筑、自然水系以及風景名勝區等等。

(3)校園選址還須滿足出行方便、快捷的要求。小學校園應處于居住區內或是靠近居住區地段。

1.2校園場地設計

(1)校園內部具有價值的建筑、水塘和樹木等均需保留,并可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造。

(2)利用基地原本的地形地貌,合理地調整場地豎向標高設計。

(3)對校園各功能建筑進行合理布置,例如:教學樓、辦公樓等應布置在校園較為安靜的角落。校園內應建設綠化隔聲帶,從而減少場地周邊噪聲對教學產生的不利影響。

(4)合理組織校園內人流、車流。在進行校園場地規劃設計時,應重視交通線路的規劃,教師車輛以及接送學生的車輛應在學校入口就可以直接進入地下車庫(也可設置校外停車場),從而防止校園內出現流線交叉的問題。

(5)嚴格按照場地地形高差關系,組織好場地的排水。①優先考慮綠地淺溝、滲水地面,盡量將場地內水滲透到土壤中。②若是降水量較大,可結合飲用混凝土排水溝系統,使得校園內的雨水迅速排放至市政管網或校園蓄水池中。

(6)做好校園綠化規劃設計,通過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方式,提高學校的綠化率,降低熱島效應。

1.3校園單體建筑設計

1.3.1平面分區

(1)主次有別。在進行校園建筑規劃設計時,應做好平面分區工作,可將主要功能房間,例如:教室、學生活動室、教師辦公室等住址在采光通風優良、安靜舒適的一側;將儲藏室、廁所、樓梯間等布置在采光差、熱舒適質量差一側,例如:建筑的東西兩側。

(2)建筑進深設計。房間進深設計越深,則房間的采光效果就越差,對此必須合理控制好房間進深。單側采光房間進深應是窗戶頂端高度1.5倍,從而使得室內可獲得足夠的自然光;針對教室等房間,還要控制好開間的大小,開間越大,則坐在后排的學生看黑板困難,因此教室開間宜處于8-10m之間。

1.3.2建筑體型設計

小學教室作為一個人員集中、環境安靜的學習場所,需要通過自然通風,以達到室內通風換氣、除菌去塵的目的,因此,可以適當地提高教學樓建筑體形系數;而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辦公樓等建筑,因單一空間內人數不是很多,可以選擇控制建筑體形系數,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1.3.3建筑立面設計

(1)學校建筑是區域建筑的一部分,在選擇建筑墻面色彩時,應結合學校既有教學樓顏色、周邊建筑色彩以及整個城市色彩進行設計。(2)在顏色選擇上,還要考慮日照影響。結合當地日照條件,合理選擇建筑色彩。

2工程實例--以重慶天地人和國際學校為例

2.1工程概況

重慶天地人和國際學校位于化龍橋舊城改造區的西端,北鄰紅巖紀念館,其東北面為新建的化龍橋片區消防特勤戰。B20-3地塊面積約1.98公頃,呈不規則的長條形。

2.2工程定位

重慶天地人和國際學校包括5層的主教學樓和7層的宿舍樓組成。人和街小學包括200米室外跑道,36班教學樓和配套設施。利用地形高差,設計為高度4-5層的板式建筑,包括主教學區、輔助教學區、室外運動區、后勤部分、宿舍等。

2.3校園總體規劃設計

2.3.1分區

本地塊較為狹長、曲折。只有東北面一條短邊和規劃道路相接。本方案為尊重紅巖紀念廣場,將地塊緊鄰紅巖廣場的東北部分作為開場的操場,盡量留出遠離廣場的地塊深處空間作為建筑用地。根據現狀,地塊內有涵洞在東南側通過。建筑不能進入涵洞保護線,利用這一區域,設置車行流線和室外停車區域。

2.3.2空間序列

在國際學校的前區廣場設置大門,作為整個前區廣場空間的控制點,同時形成了整個項目的入口和"指向標"。沿著指向標向用地深處,經過操場就是人和街小學的主樓。面對操場最近的市行政樓。再往里面走,就是整個教學樓的主入口。教學樓盡端,布置學校后勤用房--食堂和宿舍,作為整個空間序列的結尾。

2.3.3豎向和交通

本地塊地形復雜,邊界參差,高差較大,加上涵洞等因素,限制條件較多。本設計力求尊重現有的周邊建筑和廣場,尊重現有地形并有效降低土石方開挖強度和護坡、??驳墓こ塘?。合理利用現有地形高差和不能占用的涵洞保護線,清晰地設計了人車分流的線路。

學校建筑內部,利用各個連廊、開放空間、樓梯間等公共區域,將各個部分連接起來,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體系,滿足疏散要求。

2.4單體建筑設計

2.4.1平面設計

本方案為多層公共建筑,主體高5-7層。(1)將教學樓劃分為主教學樓、輔助教學樓。鑒于用地緊張,本設計利用高差,將小禮堂和食堂、餐廳等設置在一層部分。這些人流較多的大空間設置在一層,有利于疏散,而且主體建筑的體量被大大縮小。行政樓主題設置在靠近操場的位置,利于學校形象的展示,也把較為安靜的地方留給了教學樓。教學樓通過兩層通高的架空層形成自然的入口形象。架空門廳和人流密集的小禮堂結合緊密,通過門廳,可沿臺階步行進入教學樓的庭院。通過這里,聯系各個教學區域。(2)在西南端將廚房、餐廳、宿舍設置在一起,處于地塊的最深處,減少了后勤用房對于學校整體形象的干擾。(3)廚房處于低處,正好處于車行流線的盡端,餐廚流線互不干擾,廚房廢渣的處理也不影響整個校區的其他部分。

2.4.2立面設計

本地塊緊鄰紅巖紀念館旁邊,位置比較敏感。為配合整個項目的教育氛圍和周邊建筑的風格,本設計考慮采用青磚為主的外立面形式,青磚是中國傳統的建筑外墻材料,符合國際學校的文化屬性。在此基礎上,精工細刻,反映中國的傳統元素。

2.5景觀設計

本工程充分利用紅線內不可修建部分布置實土綠地,同時結合本地塊的特色,設置主體廣場,在廣場上充分利用垂直綠化,提高整個用地綠地覆蓋率,并創造和建筑和諧統一的整體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現代校園建筑規劃設計時,應重視以下幾點:(1)合理使用土地資源,校園選址應便于出行;(2)重視校園綠化、生態保護,充分利用原有地形進行規劃布置;(3)建筑設計上,應做好合理的平面分區設計,確保立面形式美觀。在上述實例中,建筑設計效果良好,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盛同輝,王卓君.學校建筑的規劃及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9):56-57.

[2]王新.校園規劃及學校建筑設計的探索與思考[J].河南科技,2013,(4):42-43.

[3]安娜.淺談中小學校園建筑中的規劃及建筑設計[J].廣西城鎮建設,2008,(8)::114-1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