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古建中的"天人合一"美學思想

2015-10-21 17:10李仁偉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天人合一

[摘 要]通過解析民居、宮殿、園林、村落等類型古建筑的"天人合一"建筑觀,深刻理解中國古建筑的形式始終順應自然的存在與人文精神的需求,其將自然與人文整合起來,造就出一種"天人合一"的感應,人與自然是和諧共處的,是一種對話與交往的關系。

[關鍵詞]:天人合一;中國古建;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

天人合一觀是老、莊為代表的中國道家哲學思想的核心,具有天然的美學品格。它啟示于人的至美、至善的境界,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之于生命如此,之于藝術也是如此。故天人合一的觀念是影響建筑發展的根本性的因素.中國傳統建筑一向以取得與自然的協調而著稱于世,從本質上說,中國傳統建筑能形成有別于其它國家民族建筑文化的格局及體系,除受制于地域、民族、氣候、制度及歷史等因素外,"天人合一"這個幾乎貫穿中國哲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發展之始終的哲學審美觀念,則更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事實表明,遵法自然,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諧為一,實際上成了古代中國人營構建筑的一種自覺意識和一種理想境界.

中國古建筑在建筑類型上豐富多彩,主要包括:宮殿、宗廟、公府、地下宮室、離宮、壇、祠、舞臺、觀景樓閣等。它們的種類和使用功能雖不 相同,但始終流露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仿佛是自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基于與自然高度協同的文化精神--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鑲嵌在自然中,體現天人合一的追求.如天壇、故宮、江南典型民居、園林等,就充分展示了中國古建筑、園林設計的群體美、環境美、親和自然之美,創造出一種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筑、園林設計之美學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蘊.中國古建筑的點也是體現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觀上,它所展現的是"自然與精神的統一",本文所探討的"天 人合一"建筑觀,也正是基于這一基本涵義作為出發點.

1. 天人合一的堪輿(風水) 術.

其是伴隨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應運而生的一種民間思想。在古代大凡有建筑營事活動,人們首先要察考環境,舍此則不大可能實施建筑活動,從本質上說"統領堪輿"思想的主脈其實就是"天人合一"意識。不管是興建宮殿、陵寢還是園林、民居,最終都期望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拜泴W說倡導的"天人合一"觀是通過堪輿實踐對傳統建筑營事活動施加的影響。大到城市建設、建筑的選址、房屋的立宅坐向、平面布局、空間組織分割,小到院、門、墻、路、天井、排水、裝飾、綠化及禁忌等,堪輿學均有自己的"合一"審美原則。它將建筑營事納入到天、地、人和諧感應的總體秩序之中,求取"天地人"的親和渾一。

2. 天人合一的傳統民居

我國保存古建筑最多的山西省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稱之為"全國古建筑的寶庫"。 由于山西民居融人了商業文化,從而對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空間形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形成了山西民居獨特的合院式宅院建筑風格。山西傳統民居是中國典型民宅合院建筑追求儒家"天人合一"審美理想的一個顯例,僅從宅院建筑中的"堂"上就能看到這點。山西的傳統民居的"堂"位于合院建筑中軸線的重要位置上,堂前的庭院是一空地,上對蒼天,組成了完整的天地象征。堂是一個家庭叩拜天地、祖宗的地方,是舉行盛事之所。堂的尊位上常供有類似"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其"天人合一"的審美思想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留存至今的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商人住居,如祁縣的喬家、渠家大院,平遙的日升昌票號,太谷的曹家大院,靈石的王家大院等。

3.天人合一的宮殿建設:

在宮殿的當中,比如北京城的建設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來建造的,紫禁城正對這紫薇星,建筑與環境得到融合和滲透。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 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它在北斗星的東北方。"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 調皇宮的無比尊嚴。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 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征著天宮中的銀河?;实奂盎屎缶幼〉那鍖m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 則象征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征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紫禁城的建設,把古代建筑 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4. 天人合一的中式園林

園林建筑是中國建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園林又不同于宮殿、長城、廟宇、橋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

古代文人畫家陶醉于山水風光,企圖將生活詩意化,把自己喜好的詩情畫意融于園林之中,追求秀逸、超脫的意境。歷代許多文人畫家直接參與園林設計,如唐代的白居易、王維;宋代的蘇東坡;明末的計成;清朝的李漁等都是杰出的代表。文人畫家參與所造之園,往往以山水為藍本,詩詞為主題,以畫設景,以景入畫,寓情于景,寓意于形,以情立意,以形傳神,楹聯、詩詞與園林建筑結合,富有詩情畫意,耐人尋味.計成在其《園冶》中所說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師法自然的經典理論。中國的園林創作,高度重視人和自然的親和,使游人觸景生情,達到情景交融,使自然意境給人以啟示和遐想:"觀煙波浩渺而思其意境,仰崴嵬嵯峨而感其氣勢。"移天縮地,在于君懷,人世之外,別開幻境,使人們在有限的園林中領略無限的空間。雖身在園中,卻似在真實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使得"修竹數竿,石筍數尺"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無不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相符合,這也正是當今社會追求和諧統一的關鍵所在.

這就是中國傳統藝術所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從有限到無限,再由無限而歸于有限,達到物我兩忘,自我感情、意趣的自然抒發。天人合一宇宙觀、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在中國古建創作設計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與展示。

5. 追求人和自然關系的和諧的村落建設:

村是聚落的一種形態,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關系的和諧。安徽歙縣棠樾村為一個典型的例子。棠樾選址,符合風水所謂"枕山、環水、面屏"的原則。它以富 亭山為屏,面臨沃野,源自黃山的豐樂河由西而東穿流而過,周圍樹木茂盛。這正是陶淵明所描寫的世外桃源。棠樾人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當中,仿佛自己就是當中 的一分子。這種利用自然,尊重自然注重風水的做法,正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觀的體現。

中國古建筑觀始終是體現"天人合一"與"禮法、宗法制度"的聯合。"天人合一"追求自然,"禮法、宗法制度"注重等級制和規矩,二者看似矛盾,但反映在建筑上,其并沒有截然分開。如禮制建筑中的"宮殿"、"陵墓"等建筑形制,但它們在布局上追求的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二者并不矛盾。

總的說來,中國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建筑觀,深刻體現古人的倫理觀、審美觀、價值觀和自然觀。

參考文獻:

[1] 羅尚賢著.老子通解[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

[2] 潘谷西主編 中國建筑史[M](第六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 2009年

[3] 計成(明)著.園冶[M].出版1634年

[4] 陳從周著.園林從談[M].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

作者簡介:

李仁偉(1974-),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風景旅游規劃

猜你喜歡
天人合一
論錢穆哲學的心性論維度
淺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當代意義
旅游境界淺說
“天人合一”的歷史內涵及現代警示
論太極拳拳義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關于《老子》生命哲學探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態倫理智慧及其現代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