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何物,計于何處?

2015-10-21 17:10溫云養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海珠石頭概念

溫云養

【摘要】本文從劇院的設計概念及文化、地景等不同角度出發,去認識廣州大劇院,重點對概念的來源,和對文化的尊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舉例說明,運用類比手法,闡述了大劇院設計的一些遺憾之處。并最后為自己提出問題,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思考。

【關鍵詞】概念;文化;地景;參數化

一.概念緣起

1、設計構思

一度被人美譽為"圓潤雙礫"的這座建筑,新奇之外,更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怪異"。原本扎哈想用"海珠石"的故事來打動廣州市民,讓市民接受這塊"石頭",可是后來,由于宣傳的需要,"圓潤雙礫"這個名字也由別人來取。

扎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廣州大劇院的意象是珠江流淌過的兩塊石頭。這石頭的立意便來源于"海珠石"的故事。這個說法或許是扎哈勝利的真正原因吧,包括后面由別人命名的"圓潤雙礫",打動了一向偏愛文學性的人們。

細細思索,在解釋這塊"石頭"之時,扎哈似乎只是在石頭的形態上做了一些功夫,即使沒有"海珠石"的故事,設計的最終結果還是一樣。一來,故事中的"海珠石",扎哈并沒有詮釋得很好,無論是海珠石的歷史還是這個故事中的元素,人們都很難體驗到;二來,扎哈事務所在迪拜中標的一個劇院,設計靈感竟然和廣州大劇院的設計一脈相承。所以可以說,從扎哈的設計風格來看,把這個劇院的形體和空間形態與海珠石的故事聯系在一起,似乎有些牽強,只不過因為要體現地域文化的設計規定,搬出了這么一塊石頭的概念。

2、文化融入

第一,從建筑本身看,廣州大劇院是一個藝術表演中心。既然是劇院,強調高雅,體現文化魅力便是它一個很重要的職能,而不僅僅是大眾化,更應該是一個高端的演出場所。當你步入這個劇院時,撲面而來的卻是一股濃厚的現代氣息(圖1),如果說"海珠石"是一種文化,而當你身入其中時,已經被這種現代氣息所取代了,你不會有絲毫的機會去領略它的文化底蘊。遠在歐洲的巴黎歌劇院,身臨其境之時,你可以感覺到的是一種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在那里,有歷史的沉淀,也有現代的足跡,即使是你只身一人靜坐于內,也是一種全身心的熏陶,更何談配以高雅藝術的演出之時呢?近在廣州的東方賓館,其中的桃園館,整個室內設計都以三國時代"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為主題,且不說它的設計如何,既然是想要表現一種文化,那么我想當我們坐在桃園館時,我們可以真正去領略其故事的歷史,這點來講,它是成功的。

第二,從宏觀角度說,大劇院應該承擔三種功能:1、舞臺藝術演出。2、藏品功能,即保藏劇院的藝術歷史和當地的民族藝術歷史。3、研究功能,即研究當地文化和舞臺藝術的關系,傳播有益于當地百姓和地方文化的舞臺藝術。事實上,后兩種功能在劇院中體現得少之又少,至少在國內的大劇院中,承擔起后兩者功能的確實很少。而在安徽省安慶市,政府曾經也想投資建一座大劇院,但是調研之后認為,無論是財力還是觀眾人數, 要建設規模大、設備一流、 功能齊全的大劇院是不適合當地文化需求的。 考慮到安慶是黃梅戲的發源地之一, 于是決定建設一個專門的黃梅戲劇場, 從戲曲演出的角度出發控制其規模、 設施, 這不僅節約了成本, 而且大大提高了劇院的使用效率, 也為地方黃梅戲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最好的舞臺。通過這個例子看得出,一個劇院想要承擔后兩者的功能并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大劇院生存的根基,更在于地方政府對本地文化的研究、 引導和推動。那么再回頭看看廣州大劇院,不禁為其傷感,它到底是一種奢華,甚至是一種炫耀!或許給我們的思考不僅僅是它的巨額打造吧!

3、立面材料

一個建筑不應該失去它原有的味道--采光也好,通風也好,或者是形式上的虛與實,倘若真是憋在一塊石頭里面是多么令人難受。由此,在功能需求的條件下,我更加覺得,海珠石的概念,在貫穿整個設計和施工這個過程中體現得越來越不明顯。這里,我也想在形式的處理上說明這個問題:

在表皮材料的運用上,為了更好體現石頭的設計理念,采用了石頭(最后確定是花崗石)。這點我是贊同的,問題是,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才能體現出石塊的沖刷感(概念中的其中一點),或者是流動感呢?如此難度,只能迫使設計者們調整方案,用連續的折面來塑造弧面,到后來改為了現在類似水晶體的模樣,花崗石與玻璃的外觀。其結果也令人些許失望,花崗石貼在表面,由于面的變化非常復雜,只能通過花崗石的形狀大小變化來適應面的變化,這樣一來,就顯得有些亂了(圖2)。玻璃骨架的處理,也沒能跟得上"流動"的步伐,"轉折"處顯得很尷尬。

二、適應環境

1、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

扎哈的設計有她的獨到之處,劇院室內空間的流動感給人以舒暢,再飾以白色,更加能夠表現出一體化的設計。然而作為一個高端的演出場所,適應一個地方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這里提到的環境包括扎哈理解的"地景"和文化環境。

可是扎哈從不相信和諧,從不以謙遜和被動地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她認為,地形是個宏大的地景概念,過于局限和易變的小環境在這個概念中沒有地位,她似乎想征服世界上的建筑,讓所有建筑都來適應他的建筑!

說到這,我不得不佩服扎哈的勇氣,可每每佇立于珠江新城之時,都會被其極不和諧的存在所困擾,我想,對于"地景",不同地域應該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吧。

2、室內外空間的流動

適應周圍,不僅僅是建筑整體的適應,更應該是內外空間的滲透。扎哈對這點是非常注重的,從裴諾科學中心看得出,整個建筑,內部的景觀和室外的景觀出現了滲透和融合。在這大劇院里,我對這點卻是毫無感覺的,珠江新城的景觀幾乎被拒之門外。于是,對于她"蔑視"廣州作為一種地景的存在也感到一些遺憾!

三、結束語

作為一個建筑設計實踐者,我對它的造型也是頗感興趣的。依賴于參數化設計,我更擔心的是,本身是一種設計,在普遍運用一種技術手段的背景下,數年之后,設計師會被取代嗎?劇院的造型,它的每一個弧面的變化,以及整體形狀的確定都是通過這種修改參數的方式得出來,作為一種設計,設計師參與其中的角色似乎沒有那么重要。大劇院中表達出來的這種設計模式,對未來設計師來說,會是一種怎么樣的挑戰呢?

當再次佇立于劇院面前時,已是夜晚,夜色很好,可總是有股陌生的味道。不禁問問自己,如果是自己去設計的話,它又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形象呢?

參考文獻:

[1]賈玲利.解構哈迪德--淺析解構主義及哈迪德作品[J].四川建筑,2005,25(5):32--34

[3]馮江,徐好好.扎哈·哈迪德:從圖上到地上[J].新建筑,2006(5):105--109

猜你喜歡
海珠石頭概念
別小瞧了石頭
石頭里的魚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旅游資源研究分析
像鳥一樣飛過天空
古代的時間概念
深入概念,活學活用
我可以向它扔石頭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