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學中的美學原理

2015-10-21 17:10許伯源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許伯源

摘要:建筑美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旨意在于強調美學自身中固有一些"建筑學"的因素。建筑美學跟其他分支美學的相通之處在于,都在追求的是一種"感官"上的享受,追求事物本體內部因素的和諧,同時也追求與外在元素的和諧相處。然而,對于"建筑美學"的觀念剖析,依舊存在著較大的誤解與偏差。對于建筑設計我們始終要秉持的理論是,建筑設計追求的是一種審美體驗與"感覺的組合"。

關鍵詞:色階運用;光影效應;幾何設計;建筑內涵

建筑學這個詞在拉丁文中的含義是"巨大的工藝",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內涵,包括空間、形體、比例、色彩等因素,正是這些共同的因素才構成了建筑藝術美學的造型美。建筑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建筑背后蘊藏的眾多的規律包括一些美學規律,卻少有人能夠深入剖析。

空間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而通過創造各種內外的空間來滿足人們對于空間的需求更是成為日常建筑環境設計的重要問題。因此如果掌握了光的物理性能還有光影的表現力,則能運用光的特性來更好的服務于空間,為空間帶來生命力。而如何更為巧妙地處理空間,以大大增強建筑藝術美學的表現力更是建筑師所面臨的重要難題。經科學研究表明,人眼在天然光下比在人工光下具有更好的視覺功效,而太陽光則是人類目前能夠取用的做直接便利并且成本低的清潔能源,因此通過光影效應來達到對光線最大限度的擇取在建筑環境設計中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和效果。

一般傳統建筑的采光會通過三個渠道:天井,門,窗戶。在古代建筑當中,天井是取得自然采光的重要構件,而隨著現代建筑風格的迭代,天井逐漸為現代人所淘汰,自然而然,門和天窗便成了現代人對于家裝采光的重要渠道。一般而言,從構造,造價和采光效果綜合考慮,側窗通常做成長方形,長方形的窗戶在對于實現光影采集這一塊是天然的屏障體,而光源的采集最主要還是對長方形采光口的位置、大小要求較為高,豎長方形在房間進深方向較均勻,方形窗居中,綜合而言,窄而深的房間宜用豎長方形窗,寬而淺的房間宜用橫長方形。

這樣一來,被建筑師稱為空間克星的光影效應便為人們所妙用,并且有了更為專業的應對措施。此外,由于光線存在著光照強度和太陽光照角度等不可控自然因素,也造成了人們對于光線采集的障礙,鑒于此,現代建筑中多采用白玻璃等擴散透光材料,這種材質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房間深度的照度,有益于房間光線采集,此外同功效的材料還有U型玻璃、玻璃磚。然而到了后期,隨著人們對于家裝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不再追求光線的數量而是更傾向于質量,而諸如窗洞喇叭口的設計這類現代家裝的創新,則可以有效的減少遮擋,增加采光。

眾所周知,人類是一種感官動物,同樣,人們對于建筑物的第一感官直覺都來源整個建筑的外形建筑。當我們去欣賞一座建筑并且真正去了解它的時候,會發現原來這些宏大的建筑珍品當中隱藏著許多數學的原來。其實自古羅馬時代以來,便有諸多著名的思想家提出關于闡述數學幾何原理的思想,較為出名的有畢達哥斯"萬物皆數"、比拉圖立體以及歐式幾何,這三大理論對于幾何學在建筑學中的運用當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藝復興期間,建筑學逐漸作為一門科學的思想為人們所接受,因此,在文藝復新時期的建筑物里,常常都能都見到類似象心形、圓形、穹頂都是教堂架構常見的元素,而這本身就包含了古羅馬建筑對于幾何元素的狂熱。

通過比例的造型作用來達到體現宇宙萬物的和諧,一直是人們的追求建筑物外觀和諧的標桿,而古人對于幾何元素在建筑設計中的理論闡述對于現代建筑依舊存在著深遠的影響。就拿我們身邊最熟悉的建筑物,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來說,就是幾何體中圓柱與球體的結合。三個豎直的圓柱形通天巨柱,與一個球體的完美結合在人的視覺上便帶來一種強有力的沖擊感,東方明珠電視塔利用幾何體球體與圓柱的巧妙結合,將幾何原理完美地融入了現代建筑的外觀設計在當中,同時也將幾何設計的嚴謹與建筑藝術的浪漫融為一體,創造了建筑史上的一枚璀璨明珠。

其實,在建筑美學中還存在著一個重要的數字叫0.618,人們的習慣用語是將之稱為"黃金分割點",這個數字在眾多建筑領域中都有涉及,例如巍然屹立的古代希臘帕特農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依然不減神廟當年的豐姿。它之所以成為經典在于其各個部分的建筑尺寸比例中,有很多都是符合黃金比的,這也使得帕特農神廟的外觀更為協調美觀。我們在上文中提到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同樣也是如此。利用最簡潔的幾何形狀來達到高層建筑外觀和諧統一的審美感受,這或許就是建筑美學當中將幾何理論運用到極致的最佳詮釋了。

"建筑美學"這個概念雖然是在20世紀才出現,然而對于建筑領域里的美和審美問題的研究早就伴隨人類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同樣,伴隨著建筑美學出現的新概念名詞還有我們的色彩學,色彩學起源較為晚,關于色彩學知識的運用,目前為大眾所熟知的為色彩心理學。同樣,色彩在建筑中也起著劃分、表示和強化的作用。它可以傳達出多種信息,區分功能結構,表明用途,劃分空間,引導視線甚至是左右人們的情緒,比如為人們所熟知的冷暖色,抑或是顏色的輕重感,不同的色階在不同建筑物身上的運用都會對人類的情緒產生不一樣的反應,因此,色彩學在建筑美學中的運用也同樣廣泛。

多樣化的色彩能夠在人們腦海里形成明顯的標識,因而擁有個性化色彩的建筑物,能夠使人們第一時間準確辨認建筑,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拿我們身邊常見的例子來說,比如宗教建筑物,透過不同宗派的宗教建筑物,我們不難看出,色彩所體現的宗教觀念。古羅馬的建筑物擅長利用不同色階的巨大落差來營造出其建筑裝飾奢華、用色亮麗耀眼的特點,而中世紀的建筑受到宗教文化的巨大影響,因而更偏向選用沉穩的顏色,這個時期的宗教建筑物故而顯得更為莊嚴神秘。此外,通過色階對比度的運用,建筑物還能夠達到與環境相融合的效果。把視線轉向中國,我國的佛教廟宇大多呈紅色,隱現于山間林海,與佛教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相符合。而西方哥特時期的教堂,大量運用五彩玻璃,透過陽光的照耀,表現出來的卻又是迥異于佛教的宗教精神。

此外,在現代建筑當中,正確的運用色彩,對表現建筑物的功能,反映建筑特征同樣至關重要。例如學校這類學術性建筑體,總體要求是色調簡潔明快,采光充足,才最容易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餐廳建筑的對于色彩環境的要求則更為高,對于色階的擇取以及色調的搭配應該以利于增進顧客食欲為準等等等,諸如此類在現代建筑中隨處可見的色階運用,都充分表明著色彩搭配在反映建筑特征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建筑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稱之為一門美學,其涵蓋的學術知識之廣之深更是人們所無法窮盡的,建筑使用者在實用過程中獲得美感并得到享受,對于建筑物加以不同視角的審美判斷,或許這就是建筑美學的終極追求,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感受。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學中的各種美學得到了更為系統的發展,但百變不離其宗,美學在建筑中的運用,都旨在于服務建筑,更是服務于人類,致力于給人類提供更為合理、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樂嘉.色眼識人.2006 (08)

【2】 車俊濤. 光影學的空間運用.[J]建筑物采光與藝術.2010 (09)

【3】 梁思成.中西方建筑差異.[J].色彩心理與材質偏好.2012 (03)

【4】 袁烽 胡永衡. 結構性能的建筑設計簡史. 基于結構性能的建筑設計2014 (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