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市政管理現狀 提高市政管理措施

2015-10-21 17:10丁建新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城市管理新形勢重要性

丁建新

摘要:市政管理是建設優美、整潔、文明社會的保證,是政府管理水平的體現,也是與市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政府重要職能之一。市政管理是以保障市民生活環境、維護城市設施為根本出發點,能夠將政府管理與市民利益統一起來,重塑市政管理形象,加強市政管理力度,是市政管理部門一直探討和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新形勢 城市管理 重要性 現狀

市政管理是一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的體現。隨著中國法制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必須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得到展現。作為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市政管工作,必須要界定清楚政府職能和市民權益間的界限,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一套完整、高效的市政管理體系。

一、市政管理機構存在現狀。

我國城市政府的管理職能與管理內容廣泛而復雜,這是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市領導縣的市政體制,城市的管轄區域除了包括市區之外,還包括大片的農村地區,我國城市政府現行的市政職能所體現出的全能性、全面性特點是特定歷史條件和制度環境下的產物,具有明顯的計劃經濟和層層集權的痕跡。在以城市政府為單中心的市政體制下,市場經濟和社會自治受到極大壓制,管理城市經濟和社會公共事務都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市政府在對公共和私人領域實行全方位管理與控制的過程中,它們又簡單片面地把城市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等同于政府直接去干預和管理企業的微觀經營活動,直接介入企業的人財物和產供銷等相關的運行環節,形成了一套"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城市經濟管理體制,而且在管理過程中,市政府經常通過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性命令等強制性手段來控制城市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迫使企業成為政府的附屬物,嚴重制約了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不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所以說,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政府過多的參與和干預了微觀經濟的運行,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

1、 市政管理機構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

在現代的城市環境中,能夠很好駕馭市政機構運作的管理人才隊伍還沒有形成,隨著全球化趨勢加快、市場經濟體制逐漸成熟,市政組織中的工作人員,尤其是主要決策者,懂得國際貿易、金融、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人才短缺;工作人員大都缺乏現代城市經營理念和城市管理理念,知識更新慢、創新動力不足,不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2.市政管理部門缺乏足夠的自主權。

我國是實行單一制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具有西方國家那樣悠久的城市自治傳統。建制市不是獨立自治的政治實體,而是享有一定自主權的地方行政單位。地方各級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要服從于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上下級市政機構之間具有嚴格的行政隸屬關系,上級政府可以隨意解釋或隨時收回它下放到基層的權力, 使得各級市政機構難以適應這種隨意性的變化,難以調動城市各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我國現行法律沒有對各級市政機構的職權做出專門明確的規定,其管理權限與普通地方政府幾乎完全一樣,市政府的權責分配不合理,上下級關系不順,侵權越權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本該由市轄區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的事務但卻管不了(有責無權),而不該由市轄區和街道辦負責的事務卻又必須要管(有權無責 )的狀況。實際過程中 ,這種職責不清、關系不順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充分發揮。

3、市政管理部門林立,機構設置臃腫。

通常,在我國只要是處于同一行政級別、同一行政建制上的城市,其市政機構的設置在組織性質、部門類型、職責功能上都是基本相同的。每一級城市的權力分配、管理職能都極為相似。為了協調部門之間的矛盾和扯皮問題,經常需要由市長召集專門會議,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政資源去解決協調,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4、市政機構之間缺乏溝通協作,各自為戰,條塊分割的現象非常嚴重?,F有市政機構設置的基本框架,實行各職能部門分別管理某一領域的公共事務,分別負責具體執行和資源配置,各部門的人、財、物相對獨立,妨礙了部門間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與協作,阻礙了人、財、物的合理流動,造成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盲目引進、重復建設,導致了公共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市政機構的逐級審批制度,使得公共權力破碎化,每個部門都有權,但都沒有完整的權力,企事業單位要辦一件事,往往需要逐個報批,有時要蓋幾十個公章,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

二、市政管理創新措施

1、市政管理公用設施管理。

在市政公共產品上實行差別化價格管理。作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政公共產品應遵循不謀利、服務百姓的原則。價格應保持在維持供應單位正常運行的水平上,對于面向市場開放,具有競爭性的市政產品、設施,應放開價格管制,吸引市場資本進行投資經營,使其經過充分競爭后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市政設施的建設,要充分考慮到管理時所要面臨的問題。劃清政府職能與市場的界限。政府的職能是服務市民,為市民提供基本的保障。城市管網的建設需要整體的布局和統一的規劃,城市管網的建設可以由國有控股公司承接,生產出來的公共產品應采取市場化形式經營,面向市場,通過競爭獲取經營權,向市民提供必要的公共產品。在市政公用產品、設施的整體布局過程中,應根據居民人數規模規劃建設。政府在建設及經營過程中,應起到監督作用。

2、 信息化、數字化管理。

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里,將市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數字化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建立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的宗旨。節約資源,提高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公平公正的透明制度建設。將電子信息技術運用于日常的市政管理工作中,可極大地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作為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的制定者,政府同時又擁有大量的公共信息,新時期數字化管理已經受到國家建設部的高度重視,自2007年起設立了多個試點城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創新數字化管理方案是新時期的必然要求。對公眾而言,它處于不容置疑的信息強勢地位,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和市政管理工作相結合,利于中國的民主建設與法制化道路的發展。

3、 創新執法管理 。

市政管理應當廣泛聽取民生民意,從市民的真正需求中,尋求管理的平衡點。加強"官、民"溝通,可以對政府管理法治的合理化,形成反饋,對市政管理執法形成民意監督,可以向市民宣傳市政管理的根本目的,互相增進了解,促進執法活動的順利開展。改善市政管理執法工作。要明確市政管理的內容和執法的目的,市政管理保證城市市政工程設施的完好和運轉,市政管理執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市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具有社會服務性質的根本屬性。市政管理執法應當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宗旨,市政管理代表了政府,以"文明執法"來面向廣大市民也是樹立政府的工作形象,也是文明社會的象征。將法律的剛性與人文精神的柔性結合起來,做到勤政愛民,為市民創造良好的城市氛圍,集政府的管理與市民的需求為一體,重視執法的社會效果才是市政管理執法工作進一步完善的關鍵。

城市是一個區域的核心,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強城市管理工作對于發展我國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城市管理面臨著許多挑戰與機遇,因此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管理體系是當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竇谷山.在實踐中探索,提升市政管理水平[J].城市管理

2.闞玉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升市政管理和服務水平[J].時代潮流

3.蘭.市政管理的問題與建議[J].政府工作交流報告

猜你喜歡
城市管理新形勢重要性
淺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論“清單式管理”:現代治理改革重要標志之一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淺析如何加強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
數字城管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閱讀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