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管理難點與政府監管研究

2015-10-21 17:10趙亮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政府監管工程質量市政道路

趙亮

摘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不斷加快的情況下,為了給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硬件環境,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也快速發展,各地在市政工程建設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藝的改進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工程質量也有了質的飛躍。本文就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管理難點及政府監管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管,

1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管理的難點分析

由于現場環境復雜,市政道路施工很難完全封閉交通,零散、量大、連續性差是其質量管理的特點。加上相互交叉、彼此干擾的電信、電力、有線電視、煤氣、供熱、排污管道、給水等各種管線,施工場地更顯擁擠,如果不能確定各種管線的位置,一旦將其挖斷,不但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而且會額外增加投資費用,影響正常施工,進一步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管理的難度。

高處作業難度大。城市中的市政高架橋的施工,不僅是高空作業,而且其下方兩側的道路往往作為車輛、行人的臨時通道,通行不間斷,對腳手架安全、高空吊裝等都有很大影響。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往往會傷及過往行人和車輛,社會影響較大,事故性質相對嚴重。

市政道路工程易受到施工現場地質條件的影響,由于地質情況、地理條件、

現場施工條件等因素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個施工路段、同一種作業項目,其施工作業方法也可能不近相同,這樣就使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對不同的施工工藝或施工機械需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且市政道路工程多是露天作業,受溫度、天氣影響較大,而氣候的變化往往會嚴重影響到生產安全。

城市道路工程現場一般位于城市內部,施工場地較為狹窄,多進行圍擋施工,對環境和交通影響比較大,噪音和灰塵影響了市民的生活。為減少影響,對施工進度要求非常嚴格,工程周期只能提前不準推后。為搶工期,不斷修改施工計劃,道路的質量控制缺乏周密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道路工程質量管理的難度。

2道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管

市政道路建設項目的監管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管理過程涉及到眾多的機構和個人,其中既有以盈利為目的的建筑單位,也有具有行政審批權的政府監管機構,還包括關心項目功能和規模的使用單位,以及監察、紀檢等公共監督部門,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等社會輿論監督。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監管體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由質量檢查監管單位和建設單位組成,兩者之間關系是監督與被監督;二是政府機構在微觀方面的監管;三是政府在宏觀方面的監管。

2. 1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理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1.目標的一致性

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理主要是監督那些質量不合格、工程質量不達標的企業,要求其限期整改,充分發揮市政道路工程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目標一致,都屬于質量監督和檢查體系。

2.差異性

監管性質不同,政府監管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把所有建設工程和建設單位全部納入其管轄。社會監理一般是指社會服務和咨詢,監理單位和項目法人之間的關系,是經濟法律關系中的相互委托協作關系,以合同的形式來確定雙方的關系、權利和義務。政府監管具有法定強制性,社會監理則不具備法定強制性。

監管方式不同,政府監管部門通過巡查與抽查的方式來進行工程監督,監理單位主要是依照相關規范,采取旁站監督、巡視監督和平行檢驗的形式,根據建設工程實際情況,對施工單位的工程建設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現場工程監督。

工作根據不同,政府監管是以國家相關法律與法規為依據,開展相應的工程質量監管活動,國家法律、法規對其權利進行了規定。社會監理,則是以一定的規范、技術標準為依據,具體使監督和管理工程質量的職能,監理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其責、權、利。

工作重點不同,政府監管主要是從宏觀方面對建設工程進行監督調控,重點是把工程建設活動及其行為作為主體,依據一定的法規,嚴抓質量責任落實的情況,因而能對工程建設參與各方的行為進行規定。社會監理是從微觀的角度對建設工程進行調控,尤其是對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程序都進行質量的監督和控制。

2.2政府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地方政府監管部門在對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進行監管時,不能嚴格履行職責,不敢依法辦事。政府部門中按照不同的職責分工,有很多部門如安監局、審計局、住建局等部門都在履行一定的監管責任,出現多人領導的現象。在實際監管過程中,這些部門由于監管的,是政府投資的市政工程項目,不同的上下級關系,顧及面子,不能嚴格履行職責,造成了政府監管只是一個形式,沒有發揮其在市政工程中質量管理的作用。同時,這些監管部門之間,職能互有交叉重疊,職責不明、界限不清,監管體系缺乏整體的系統性與協調性,進而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管。

2. 3政府監管模式的改進趨勢

1.促進政府質量監管日益市場化

社會化和市場化,是市政工程質量政府監管模式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大趨勢,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讓獨立法人承擔監管責任,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為實現上述目標,應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對監管市場化實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在國家各部門精簡機構的大形勢下,建立專業化強的機構來進行統一管理。該機構必須能夠公開、公平的進行建設工程的監督管理,恰當地處理各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逐步提高質量監管水平。

2.逐步規范政府市政工程質量委托行為

鑒于政府監管機構,在保證和提高市政工程質量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受到了政府極大的重視。然而隨著監管機構市場化的進一步加快,授權尋租的行為悄然出現,擾亂了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各種腐敗現象隨之而來,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授權的合法性、公正性受到質疑。只有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質量監管機構進行管理,進行透明、公開的競爭,才能解決上述問題。

3.政府質量監管機構的有效性和人員的專業素質需進一步提高

在對市政工程質量進行監管時,會接觸到大量有勘察、測量、路基路面建設、管網布置等專業技術知識,政府質量監管機構中工作人員,如果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素養,則無法完成質量監管工作。因此,專業培訓、技術指導、定期考核,就顯得尤為重要。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對監管企業的資質進行登記注冊,監管機構的人員必須經常參加技術培訓,以適應科技和形勢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體系,激發監管人員的進取心、責任心,規范其監管行為,以便更好地發揮使監管機構的作用。

2. 4政府監管機構改革

由于市政工程建設的規模越來越龐大,這就要求市政工程質監部門,對其加大統一管理,監與管分離的機制,實現監管機構的專業化,進行有效的政府監管,促進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管機構的社會化和專業化,不斷提高監督機構人員的監管能力。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圍繞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和施工管理,協調各種監督機構與建設主體之間的關系,改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使其更好的發揮作用。通過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建立監督管理信息系統體系,綜合管理工程質量。國家法律體系作為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保證了市政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的正常進行。

[1]王宙馳.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

[2]汪建新,余永明.市政道路項目施工質量控制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

[3]林征.淺談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控制[J].時代金融.2008

猜你喜歡
政府監管工程質量市政道路
關于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伸縮縫施工技術的淺述
淺析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技術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鐵路技術簡述及應用
住建部:建設單位是工程質量第一責任人 應依法對工程質量擔全責
市政道路給排水管網設計分析
廣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質量滿意度
公共服務外包該“放”什么,“管”什么
廣州市小產權房的現狀與出路研究
環保投入、政府監管與大氣污染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