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古建筑保護現狀實證調研

2015-10-21 17:10褚敏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保護現狀徽州古建筑

褚敏

【摘 要】通過對黃山市古建筑的資料分析與現狀調研,深入了解徽州古建筑的分布、使用現狀和保護狀況。根據第三次文物普查資料,將黃山市古建筑按照功能、時間、材質和位置分別加以分類分析,進行走訪調研,對其現狀進行梳理。并總結性地提出相應的保護初步建議,為古建筑的進一步保護、修復與適應性再利用定量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徽州 古建筑 保護現狀 調研

引言

黃山市歷史上稱"徽州",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源遠流長,素有"東南鄒魯"、"文物之海"之稱。2012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確定,整個黃山市現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2處(黃山,黟縣西遞、宏村),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歙縣),名鎮名村12處(黟縣西遞、宏村、屏山、南屏,歙縣漁梁、棠樾、許村、關麓村,徽州區唐模、呈坎,休寧縣萬安鎮、黃村),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街區2處(屯溪老街,歙縣漁梁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黟縣),名鎮名村8處(徽州區潛口、西溪南,休寧縣右龍、黃村,黟縣關麓,歙縣雄村、昌溪、瞻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33處,其中"國保"17處、"省保"110處、"市保"100處,縣保253處,不可移動文物點8230處,其中皖南古民居6264幢。古祠堂、古民居遍布于全市各個鄉鎮村落,與優美的山川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一、 黃山市古建筑遺存現狀

為了深入了解黃山市古建筑的現狀,我們將第三次文物普查中8041處古建筑按照功能、時間、材質和位置分別加以分類,并進行走訪調研。

1.1按功能分類

通過以上分類可知,黃山現存古建筑類文物保護單位,除無生產性建筑、社交建筑、園囿建筑外,柴澤俊先生所列的其他8類皆有。但以上的分類并不十分嚴格,因為有一些古建筑本身就有多重功用,還有一些古建筑是組合型建筑或建筑群,其中包括具有不同功用的多個古建筑。在8041處古建筑當中,民居建筑占的比例最大,共有6127處,占總數的76.20%;其次是祭祀建筑,共710處,占總數的8.83%;再次是橋梁及水壩建筑,共456處,占總數的5.67%;而其他幾類總共才有748處,占總數的9.30%。

1.2按主材質分類

以上分類把黃山市現存8041處古建筑類文物保護單位按照材質分為磚質、石質、木質、土石、磚木、磚木石等六大類,也并不是十分精確。因為在這8041處古建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組合型建筑或建筑群,它們一般由多個不同功用、不同材質的單體建筑組成。除此之外,有一些單體建筑,雖然我們把它們定位為某一種材質的古建筑,但并不否定其仍然使用了其他的材質。比如,樂壽橋的材質是木質,但其底座卻是石砌的。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將以其主體建筑或主要部分為準。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黃山現存8041處古建筑中,磚木石類數量最多,共有6090處,占總數的75.74%;而磚木結構的其次,共1851處,占總數的23.02%;石質結構又其次,共54處,占總數的0.67%;剩余3類材質結構的古建筑,共46處,占總數的0.59%?;罩莨沤ㄖ貌馁|的這一特點與中國其他地區古建筑的特征是一致的。

1.3按時間分類

與按功能、材質分類一樣,按時間分類也并不十分嚴格。有一些古建筑時間跨度較大,曾經多次重修或擴建,對于這一類古建筑,我們分類時的基本態度是以其現存最古老建筑為基準。對于那些組合型建筑或建筑群中各單體建筑所屬時代不一致的問題,我們按照其中最早建筑與最晚建筑所形成的時間區間來表示,這樣就可以比較清晰地把其所屬時代的復雜性呈現出來。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黃山現存8041處古建筑類文保單位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明清建筑,共6223處,占總數的77.39%;其次是中華民國建筑,共1757處,占總數的21.85%;其他4個時期的建筑,共61處,占0.76%。這符合時間越古的建筑保存下來的越少的一般規律。

二、古建筑保護概況

為了對徽州古建筑的保護現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更好地促進文物保護工作與增強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文物保護意識,我們組對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8041處古建筑進行抽樣調查。

2.1國保一般保護的比省保好

截至2012年底,黃山市現存古建筑類文保單位中有17處是國保,110處為省保。通過我們的現場調查發現,這17處國保的保護狀況要好于110處省保。雖然這17處國保在保護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從總體上看,保護狀況良好,沒有破壞較為嚴重的情況發生。然而,省保的保護狀況卻不能令人樂觀。除個別有旅游開發價值和有宗教部門出資不斷修繕的古建筑保護良好之外,大部分保護狀況不如國保,而且多有破壞極為嚴重的情況存在。

2.2材質較硬的一般保護較好

前面文章第一部分已經對黃山市現存8041處古建筑類文保單位的材質作了統計,主要有石質、木質、土石、磚石、磚木、磚木石等六大類,而各類材質的質地堅硬程度有一定的差別,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影響到對古建筑的保護。一般來說,材質較為堅硬的古建筑易于保護,相反,材質不夠堅硬的古建筑則易于遭到人為或自然的破壞。在以上所列材質中,石質古建筑質地相對比較堅硬,抵抗人為破壞與自然侵蝕的能力較強,保護狀況也較為良好。比如,位于黃山市黃山區城西50余公里的永豐鄉嶺下村必吉嶺頭的五福廟,建于元末,民國14年重修,五福廟一進三開間,為全石結構,是宗教紀念建筑物,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除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外,目前基本保存完好。又如珠塘壩,花山摩崖石刻,板石潭石刻等等石質建筑,雖歷經幾百余年的風雨侵蝕,但仍然能夠相對較好保存至今。然而,純木結構的古建筑大多易于破壞,目前安徽省現存數量較少。即使有現存者,也大多曾經經過了多次的重修,這都是因為木質構件易于腐爛的緣故。

2.3位于城區比鄉村的保護好

在本文第一部分中,我們已經按照所處位置對黃山市現存古建筑類文保單位進行了分類,把其分為城區、近郊與鄉村三類。就分類情況來看,位于城區的143處,位于近郊的5431處,而位于鄉村的2467處。而古建筑所處位置對其保護狀況有一定的影響,位于城區的一般保護較好,而位于偏遠鄉村的則保護要差一些。

三、結語

依據以上初步結果,我們建議加大對文物保護與文物修繕的資金投入,以確保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請有專業資格的古建公司承擔,有關部門應該禁止非法使用古建筑類文保單位,對開發旅游,擴大建筑規模等工程加強控制與監督管理,確保對古建筑沒有造成破壞。

徽州古建筑、古民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雖然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的維護工作,但是通過調研和走訪,我們不可忽視地看到,目前保護工作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現實使用中對于古建筑的維護與修繕仍存不足。目前,我們僅針對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筑進行初步分析和一般評價。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調研取證范圍,總結歸納,制定《徽州古建筑質量評價標準》,對徽州古建筑進行量化評定,為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提供科學有效的科學依據。

保護徽州古建就是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和文化瑰寶,我們應該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和時代的恩賜,讓徽州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曉東.文物保護法概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2)張松.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

基金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2BAJ08B03) 安徽省徽派建筑專項基金

猜你喜歡
保護現狀徽州古建筑
無夢到徽州
傳統文物古建筑的保護與恢復研究
徽州人
古建筑文物現代防火保護的有效措施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中國古建筑
芻議古建筑保護中的檔案工作分析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
走徽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