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英語課堂中有效輸入和高效輸出的思考

2015-10-21 19:00蔣孝臣
新課程學習·下 2015年5期
關鍵詞:課堂設計

蔣孝臣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走進了課堂,但核心問題仍是如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愛好,學得主動,提高效率。以課堂實例為載體,從課前鋪墊、課堂設計及課后延伸三大方面探討了如何在有限的英語教學單位時間內達到有效輸入和高效輸出,使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達到提高,從而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關鍵詞:有效輸入;高效輸出;課堂設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和實施各種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英語語言的知識點較為零碎,面廣量大,涉及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技能。

一、課前鋪墊:英語學習規范的養成是前提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學了幾年英語以后,還要教師領讀單詞,還要由教師逐句把課文譯成漢語;不少學生只會認讀課文,而對與課文難易程度相當的課外閱讀材料,則看不懂或閱讀速度很慢;很多學生甚至還沒有一本整潔的筆記本。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前提,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應當有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主動預習,發現問題;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維,摘錄筆記,解決問題;課下主動復習,總結和歸納,加強記憶。

二、課堂教學:渾然一體,獨具匠心的課堂設計是關鍵

1.情境中的英語教學

語言是在溝通的需要中產生的。情境的創設才會產生溝通的需要。教師必須意識到思維在情境中才會被最大限度地激發,而語言在情境中才會變得生動鮮活。所以英語課堂中精巧的情境創設會為有效輸入做好重要的鋪墊,為高效輸出提供途徑。

在進行牛津英語七B第三單元“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學前,我先分析了教材和教學目標。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方向的表達,內容比較枯燥單一。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輸入的有效性,我將教材進行了重組和再加工,將整節課的內容整合,并設計了學生十分感興趣的“童話世界里的游戲闖關”情境。以文中的Hobo貪吃的特點為切入點,虛構出他想去尋找一個傳說中由食物建成的“夢想之城”,途中經歷道道難關(即不同教學任務),最后成功到達目的地的故事。這新鮮并有趣的課堂設計讓學生覺得很親切自然,不知不覺中興趣盎然地步步闖關,輕松地掌握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精致的課堂導入

“導入”這一環節目的在于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的熱情,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注意,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準備狀態。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就被調動起來,那么課堂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怎樣在課堂的一開始就能立刻將所有學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是很多教師一直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的課題。

在這一節課中,“導入”這一環節令我費盡了心思,同時也是這節英語課堂上的一大亮點。通過漫畫部分Eddie和Hobo在長途跋涉,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Do you know where they are going?”

因為課文中并未提到他們的目的地,學生充滿疑惑地回答不知道。

“But I know. Listen carefully!...”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我展示了一張自己設計的地圖“the map of the dream city”,通過地圖告訴學生這是個完全由食物建成的城市,而城中那棵結滿漢堡包的樹就是他們的目的地。

“They need your help because they have some difficulties now. Do you want to help them find the hamburger tree?”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使他們很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從而使學生充滿期待地去學習,課堂實踐證明,這樣的輸入方式是很有效的。

3.豐富多樣的活動設計

初中學生愛說、愛動、善于模仿,記憶力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喜歡嘗試著把學到的語言材料隨時進行對話、敘述和表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適合于初中學生的特點,便于學生邊學邊練,學用結合,使新學語言材料能夠在運用中獲得鞏固和提高,做到及時反饋。

在這節課中,我非常注重以各種活動方式為契機,促使學生學習成果的高效輸出。課堂開始以“What can we do in spring?”這個問題鼓勵學生以頭腦風暴的方式思考出更多不同的答案。而在第二關識路標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搶答的方式快速說出多種路標的不同含義,學生情緒非常高漲,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而在最后的表演對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對話內容,再請兩位同學代表進行表演。這樣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能使英語避免簡單重復,還能在活動中增強學習的興趣,刺激學生語言輸出的欲望,創造了多樣的輸出環境,提高了輸出的效率。

作為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改變課堂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念,或許我們可以通過以上有效輸入和高效輸出的教學策略,改變課堂的寬度和深度,消除傳統英語教學的一些弊端,幫助學生克服環境和語言的困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讓我們一起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關注、尊重學生發展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我相信通過學生與老師的共同努力,我們的英語教學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盛德仁.英語教與學新模式[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06.

編輯 溫雪蓮

猜你喜歡
課堂設計
“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之教學方法探討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建構主義的體驗式課堂設計
讓學生喜歡你的英語課
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論有效課堂設計對激活幼兒思維的作用
高中物理“少教多學”模式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關于初中英語課改的一點思考
高中生物教學的知識結構與課堂優化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