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之我見

2015-10-21 19:27王明雷
科技致富向導 2015年9期
關鍵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

王明雷

【摘 要】文章就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依據作為總起,淺要論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的提出意義,并就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策略做出論述。以期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一些淺見。

【關鍵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

黨通過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指導的重要綱領。黨把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民主政治、等六個原則。建立和諧社會體現了我國以人為本重心指導思想,逐漸完成全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十八大以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是成為時代主題。所以,探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顯得尤為重要。

1.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依據

全面的應用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三個代表”的理論,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中,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是對立統一,既是世間任何事物都是對立又統一的;辯證法的內涵就是事物發展都是矛盾的,矛盾的同一性不但推動事物發展,還阻礙事物的發展。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矛盾的辯證法一直發揮著它的作用。在社會里任意一個人都和周圍的人或事物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對立和統一,對立統一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所以任意事物都處在一個矛盾的社會中。

社會主義的社會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社會,其中也有許多的對立和矛盾。社會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都是由各種不同的社會矛盾推動發展的。和其他社會矛盾相比較,社會主義的矛盾都是非抵抗矛盾,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進行調整。社會主義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可以解決的矛盾。人民內部產生的矛盾都是經過“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在不斷進行,將消極的影響社會發展的因素轉化為積極向上能促進社會變革的因素,進而使人民內部的矛盾逐漸得到改善。所以,馬克思理論中“和諧對立”的相關理論是相當重要的。

社會主義和諧是對立統一的高層境界。盡管和諧社會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差異,但是其中的矛盾差異都是不能以單一的形式出現的。和諧社會是一個具有包容性和調適性的社會。其可以用科學發展觀來統一矛盾差異,用黨的成功經驗制定一個正確的指導路線。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就是通過建立健全各種社會制度,實現對矛盾差異的解決,從而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

2.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的意義

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是對人類思想進步的深度剖析,也是馬克思提出社會主義理論建設的高度發展。矛盾出現必然也會不斷推進社會的變動進步,究其本質而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是逐漸減少人民民族的矛盾。唯物辯證法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論證中指出“社會各要素之間普遍存在聯系,各事物之間形成對立統一的規律,這充分的表明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币粋€自由發展的和諧社會,是經過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的結合共同努力得來的。所以,現階段應建立和諧社會要以社會主義發展為出發點,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我國基本國情,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其次,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深化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對社會主義理論有了進一步的推動發展。從黨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都逐步的為后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鋪墊,從十三大的“三步走”計劃,到十五大提出圍繞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制定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綱領中,甚至到“十八大”的深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都明確的以和諧社會為主要目標。經過改革開放后,正式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口令。所以,做出相應的多種政策調整,堅持社會主義的綱領,進一步豐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不可替代的意義。

另一方面,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是對共產黨的執政方針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主要是依靠黨的抉擇,共產黨結合了在執政經驗和社會主義理念,不斷地對執政策略進行完善。執政策略只有在不斷的完善改革中才能有效的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事業的發展。黨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中提出了一個“執政為民,立黨為公”的口號,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的為人民服務,保證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可以為全國上下全面構建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實踐策略

3.1改善民生狀況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建設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而當前的民生問題是社會主義中的重點問題。黨在十八大提出:要加強社會的建設,就必須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改革開放至今,黨都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為目的,作出一系列的改善措施。要做到改善民生就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3.1.1關注國民教育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今社會人民群眾的知識文化水平越來越影響著國家在國際中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我國當前形勢下,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受教育的程度也各有不同。農村及貧窮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發展較落后,不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就要求國家和黨要為人民的受教育機會提供保障,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3.1.2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旦就業得不到保障人民的生活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黨在十八大中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因此黨和政府應當積極進行策略轉變,鼓勵公民創業,為就業提供保證;調節市場就業機制,轉變公民就業意識;實施積極的鼓勵政策,為難就業的公民提供基礎自保資金;大力培養公民的知識技能,為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競爭具有一技之長;完善就業體系,重點為民生做實在有意義的事。

3.1.3增加公民收入

增加居民的收入也是“十八大”重點解決的一大民生問題。只有提高居民整體收入水平,逐漸減少貧富不均的現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才能順利進行。所以,社會應當不斷提高普通公民在勞動報酬中取得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兩個提高可以為公民收入提供一點保障。同時,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應當深切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為公民生活增加收入。

3.1.4建立健全醫療制度

注意公民身體健康,建立健全醫療衛生保障制度是黨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健康是公民的幸福。一個健全的醫療衛生制度就是對公民的健康情況負責,是落實履行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黨和國家應當重點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的滿足人們群眾的需要,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小康社會提供基礎保障。

3.2關注自然生態環境

自然規律是生活在生態環境中的一切生物都必須遵循的規律,它是主觀意識不為轉移的對象,不是人為力量可以控制的。故而,構建和諧的社會就必須提倡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地球近年來已經出現多種生態告急,諸如臭氧層的淡化、海水上漲、冰川融化等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只有用人民的的力量,一起保護環境,才能給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4.結束語

理想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美好的社會。黨在不斷摸索實踐中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這不僅為人民的生活建設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更是黨不斷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科]

【參考文獻】

[1]田克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生社團建設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