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015-10-21 19:27閆洪雁
科技致富向導 2015年9期
關鍵詞:土地制度農村改革

閆洪雁

【摘 要】土地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確立是政治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當代社會農民土地矛盾突出,包括建設用地供求矛盾,土地耕種效益低下,城鄉土地市場分割問題,不完善的管理體系侵害了農民的權益。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和改革,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關系著社會的長治久安和農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0.前言

土地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農業生產的一種途徑,只有將其合理安排利用,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如今由于土地管理制度的缺陷,不利于農業產品的輸出,導致農村發展受阻。土地管理制度是國家調整土地關系,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的準則和規范。認真分析我國土地管理制度現狀,理清思路,積極推進改革,進而形成符合國情的土地管理制度。解決土地利用的矛盾,保護農民土地權益,促進城鄉的共同發展。

1.我國土地管理制度現狀

1.1農民土地征用收益少

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作為農村的一項基本制度,它既對資源配置的效率造成直接影響,又與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息息相關。法律規定國有土地能夠直接進行商業出讓,農村集體土地沒有這種權利,在征用土地過程中,給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的補償是按農產品的產量或收益來確定標準的,農民沒有獲得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有關部門獲取了過多的收益?,F行土地征用制度下,農民分配所得所占比例極低,得到的明顯太少。土地收益分配明顯是向政府,城市,非農部門傾斜。未充分考慮土地轉性后的增值收益,對農民的征地補償不到位,是導致被征地者與地方政府,開發商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由于產權的不明晰,不完整,農民集體土地難以得到產權上的保護,各類用地主體都爭相使用農村集體土地,政府低價征地,村集體個人和企業等違法用地,導致土地利用上的囚徒困境博弈,土地濫用和公地悲劇。有些政府和相關部門沒有嚴格依法行政,也沒有對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確權發證,國家對土地的管理機制過于僵化,使得土地閑置、住宅空置的現象越來越多。

1.2土地資源與城市化建設需求不符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城鎮人口還會以較高的增長率持續增長,那么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會加大對城市建設用地的需求。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以及農村土地非農化的快速發展,都將會不斷的加深城鄉之間的用地矛盾。城市建設、工業發展用地需求將在很長時間內保持相當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國有限的能夠用于新增建設用地的耕地資源,建設用地需求將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政策期望農村人口減少伴隨農村居民點用地減少,實際上城市用地增長速度快于人口增長速度和農村人地逆向變化,土地征用是城市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用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土地產權的法律規定不完備和征用制度的僵化是土地過度征用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我國集體經濟組織的虛置和農戶土地承包權的殘缺,導致農地所有權主體缺位,土地低征高賣成了近年來政府斂財的一大來源,各利益集團爭奪農地用途加速了農地非農化。

1.3土地監管困難

我國土地實行五級管理制,中中央政府只在行政和技術上進行垂直管理,地方政府在土地收益等方面占有主動地位??h級國土資源部門,主要受同級政府領導,必然屈服于地方行政命令,使國家監管難度增加?,F行法律規定,征用土地依照法定程序審批后,由地方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安置補償方案確定后應予以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實踐中,各地普遍存在征地公告不到位,不認真聽取被征地農民意見的問題,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征地中缺少話語權。土地權屬登記時依賴的權屬變更信息不能夠及時的獲得使得土地管理部門難以對土地情況有效的掌控和管理,土地權利結構還不夠完善,土地的使用權和所用權有著本質的不同,使得使用者行使了大部分權利。要保證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性,加強其權威性和約束性,落實規劃的修編工作為土地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結合市場規律和社會需求制定規劃的目標,將規劃的剛性和彈性相結合。保證土地執法監督的有效性,在現有土地督察制度的基礎上設立土地監察委員會,委員會向國土資源部負責,健全執法監管體系。

2.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2.1健全農村土地權力體系

維護農戶土地財產權益的保障就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但是,我國現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并沒有明確保護農村土地產權。在農村發展的實際中,地方政府、企業等都紛紛征占農民土地權益,造成土地濫用、浪費等情況的出現,所以,要不斷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權利體系,保護好農村的土地資源。城市發展需要土地供應,土地征用不合理的利益分配要求完善土地出讓制度。取消集體土地所有權,實行農村土地私有化,賦予農村土地完整的財產權利,農村土地權利變更,包括征地,需按私有財產和市場經濟規則進行。在確定被征土地補償費方面,補償必須符合市場的經濟規律,體現土地的潛在收益和利用價值,進一步提高征用農地的補償標準?,F行法律規定的征地補償標準是以土地年產值的一定倍數確定的,沒有體現出土地所承載的生產資料和社會保障的雙重功能。合理確定征地補償標準,應按照土地對于農民既具有生產資料功能,又具有社會保障功能以及考慮土地增值收益的思路,并參考土地的市場價格,確定補償標準。

2.2維護政府對土地的監管權力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由國務院直接行使土地所有權是不現實的,于是國務院要用分級代理機制 由于我國現行土地產權與管理制度,使得我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集所有,經營和管理三者于一身,在職能或權益上表現出重疊特征,但三者的利益并不重合,這就是我國現行土地管理制度種種弊端之根源所在。要保證上地執法監督的有效性,在現有土地督察制度的基礎上設立土地監察委員會,委員會向國土資源部負責,健全執法監管體系。構建城鄉土地儲備制度,確保政府保持一定的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能力,能夠協調土地供需,防止土地市場出現市場失靈、寡頭壟斷等問題。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地價評估與管理體系,培育流轉中介機構,通過供求登記和信息發布,減少流轉參與主體的信息搜尋成本。通過提供政策及法律咨詢,降低糾紛協調成本。重新確立政府角色定位,除了要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利邊界以外,主要突顯政府的管理者功能,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為土地管理主體的作用。

3.結語

土地是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農村發展的經濟來源,在社會生活中占著重要的位置。解決中國現存的土地矛盾,確立國家,地方,個人之間制度化的利益,引導規范土地相關的行為。盡快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政府和農民的合法權益,讓土地在使用中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注意土地制度改革要在不損害農民土地保障現實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又要能夠有利于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為建立農村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奠定基礎。 [科]

【參考文獻】

[1]張池.我國現行集體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問題與對策思考.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4).

[2]張林山.我國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問題分析與政策展望.宏觀經濟管理,2011,(03).

猜你喜歡
土地制度農村改革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土地開發權與我國土地管理權制度改革分析
農村經濟發展與土地制度改革初探
廣州市小產權房的現狀與出路研究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