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自由的生命在作文課堂上美麗綻放

2015-10-21 20:00施春妮
中小學教育 2015年7期
關鍵詞:習作作文語言

施春妮

在語文教學的領域足足有二十年了,作為語文學科引領人,我知道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作文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而關于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葉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曾經說過:“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為: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做到這一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边@就是說,寫作創作能力是伴隨學生終身的能力,它無論在學習、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寫作創作的能力,讓學生具有自己會寫的本領,寫出的文章優美、有創意、有真情實感。一直以來,有些小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地“模式化”,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索然無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一直采用“封閉式”作文教學所致。寫作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到最困難的事情,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新穎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寫作文,首先得讓他們對作文課堂產生興趣。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在習作時寫出的內容卻是枯燥無味。這能看出學生對作文寫作意識不夠重視,他們對平時生活中的素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在上作文課時,教師要圍繞習作的內容精心設計導入語,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激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故事激趣、謎語激趣、游戲激趣等,每次習作都可以根據它的內容進行引導。

如設計習作《熟悉的一個人》,我就針對我們本班的學生有某個突出的特點說出評價讓學生去猜猜是誰,學生在思維的快速運轉中感悟到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去完成,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充分調動起來。接著我繼續讓學生自告奮勇站到講堂上讓同學觀察他的外貌、穿著、神態等方面,同時也為習作教學巧設了鋪墊。

二、拓寬閱讀,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積累語言

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對小學生來說,必須抓好課內課外閱讀。閱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讀是寫的基礎,寫以讀為前提,只有學生讀得多了,積累了大量好的詞語和句子,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涌、筆下生花。據我了解,許多作家、學者成功的經驗表明,他們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廣泛的閱讀。而我在調查學生測試中,獲得寫作高分的學生也都是閱讀了很多書籍,寫出的文章自然生動、清逸婉麗、流暢連貫,細節描寫頗具匠心,很快就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新課標也規定了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并提出了閱讀速度的要求。這是對我們語文教育新改革的一次突破,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較好的指導作用。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閱讀作為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當然,讀書也要讀好書,教師要給學生推薦文學精品、好名著或有利于習作的報刊、雜志等,以便學生學習運用好詞佳句來表達語言。課外閱讀要強調學生對語言的積累,內化在自己的腦子里,終身受用,而不是為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并讓他們在寫作時盡量用上這些好詞句。久而久之,學生讀得多了,積淀的語言自然會豐富得很,寫作時運用自如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我在教學生習作的前提就是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每天把自己看到、聽到、親身做的事情寫出來,這就是積累作文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文章來源于生活,因此語言雖然不怎么優美,卻真實有趣,寫得入情入理,讓讀者更覺得文章自然親切。

三、開放空間,變換形式,訓練表達

在作文教學課堂上,上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多媒體那些動態畫面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刺激他們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迅速對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積極的心理反應。學習有了興趣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文章本身就是生活的反映,是個人生活積累的再現。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去觀察,去體驗,去感悟, 隨時記錄所見所感,從而使習作內容更加豐富而生動。我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學生搞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朗誦比賽、寫字比賽、繪畫比賽、游園活動等,這些都是學生很好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善于引導他們去捕捉,并結合具體內容去傳授知識技能,讓學生認真觀察身邊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外貌等,適時組織學生練筆。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平時自己積累的材料庫中去提取相關內容,加工整理,讓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寫出的作文就會語言準確,鮮明,比喻貼切。因此,教師要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充滿活力,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樂于參與中得到表達能力的訓練。

四、指導寫作,鼓勵作文語言風格的個性化

現在有些學生,一到上作文課,就開始發愁沒什么可寫的,作文開頭都不知如何下手,這就是學生不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沒有積累寫作素材造成的。而教師這時就要引導學生把題目讀懂,理解透切,對作文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選擇素材,才能在寫作的時候胸有成竹,寫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如引導學生以“我敬佩的那個人”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指導構思:1.選好要寫的人。應該從自己周圍的人中選出最使你敬佩的那一位,這就是寫作的對象。2.抓準人物的特點。指導學生用心回想,要用比較的方法,抓住他(她)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如愛崗敬業、勤奮學習、樂于助人等等。3.選擇突出的事例。寫人就離不開事,要選擇典型的事情來表現令人敬佩的地方,內容要真實、感人。4.能反映人物值得敬佩的事情要詳寫,其余的略寫。如果教師這樣去引導,學生就會豁然開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賦予了他們創作的激情和靈感,生活是永遠寫不完的詩、作不完的畫。這時學生的作品便會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孩子的作文語言,應該是孩子個性的并帶有童真的語言。個性化的習作必然有創新的火花,需要我們教師積極鼓勵,努力探索孩子們心靈深處的東西和不同孩子的個性;可以肯定孩子們的語言是不成熟的。但也屬于他們獨特的表達方式,他們用這種表達方式來表達情意。這種表達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孩子化”,雖然沒有什么精彩的修辭和華麗的詞語,但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讀起來令人倍感親切;有些語句甚至不夠規范但很有創意,有些表達不夠精確但足以表述他們的生活??粗⒆觽兊倪@些鮮活的語言,我漸漸地找到了該引導學生怎么想、怎么寫,在這些教學實踐中我充分認識到,限制越少,孩子的個性越能得到充分表現。因此我想:如果能多些關愛孩子,充分尊重他們的表達方式,鼓勵和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作文,那么,孩子們的作文就會不斷得到提升。

五、及時評改,互動交流

作文批改,對學生寫作的提升很重要。學生的作文寫得好不好,批改是個問題。以往都是教師批改學生習作,這樣的批改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盡管教師對每一篇作文一字一句批改得認真、仔細,寫出的評語很好,可對學生來說無濟于事。因為,學生拿過作文時都是注重看看分數,根本沒有仔細看批改的內容,使教師的批改成了無用功。針對這一現象,我著重改進了評改作文的方法,首先以教師的評改引路,先說出評改的要求,然后讓學生集體評改、小組合作評改、自評自改。我把修改的優先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在修改過程中組長展示出優秀作文,并要說出好的地方,比如用上了哪些好詞好句,不好的地方又應該怎樣去寫,讓學生養成勤于修改的好習慣。文章改好了,還要重視交流,通過欣賞別人的習作找到自身的差距,學到優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標新的立意等。所以教師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導和指點,要設法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與技能。這也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教師要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循循善誘。另外,教師的評價也很重要,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優點、閃光點,一定要及時表揚,要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

總之,習作教學必須注重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習作天空,讓學生騰飛需要雙翼,雙翼強勁有力,需要呼呼生風,需要揮灑自如。我們就讓孩子們在這片習作天空里自由創造、自由表達,讓自由的生命在作文課堂上美麗綻放。

猜你喜歡
習作作文語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