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中縣什晏嶺土壤地球化學異常特征及找礦前景

2015-10-26 01:25戴帥軍黃誠修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5年9期

戴帥軍++黃誠修

摘 要:工作區位于海南島中部的華南褶皺系五指山褶皺帶的中部,處于昌江、瓊海深大斷裂與尖峰、吊羅深大斷裂之間,其最大特征是區域上巖漿巖呈大面積的侵入。

關鍵詞:什晏嶺;金礦異常;找礦前景

Abstract: The work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outh China fold system Hainan Wuzhishan fold belt in the middle, in Changjiang, Qionghai deep faults and spikes, hanging deep fracture between the Luo, the biggest feature is the regional magmatic intrusive rock was a large area.

Keywords: What abnormal Yan Ling GOLD exploration prospect

1 區域地質背景

工作區位于海南島中部的華南褶皺系五指山褶皺帶的中部,處于昌江——瓊海深大斷裂與尖峰——吊羅深大斷裂之間,其最大特征是區域上巖漿巖呈大面積的侵入,且具多期次的特點。

區域上地層發育不全,僅出露長城系抱板群戈枕村組(Chg)、峨文嶺組(Che)、志留紀早世陀烈組(S1t)。

工作區位于昌江——瓊海深大斷裂和尖峰——吊羅深大斷裂之間,受兩條深大斷裂影響,區域上主要發育有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斷裂構造。

該地區侵入巖分布廣泛,主要有晚白堊世花崗斑巖(K2γπ);晚侏羅世黑云母正長花崗巖(J3ξγ)、晚侏羅世閃長巖(J3δ)、晚侏羅世黑云母輝長巖(J3υ)、中侏羅世石英閃長巖(J2δο);晚三疊世角閃石黑云母正長花崗巖(T3ξγ)、晚三疊世(角閃石)黑云母二長花崗巖(T3ηγ)、晚三疊世角閃石黑云母花崗閃長巖(T3γπ)、中三疊世(角閃石)黑云母二長花崗巖(T2ηγ)、三疊紀二長花崗巖(Tηγ);晚二疊世(角閃石)黑云母二長花崗巖(P2ηγ);中元古代片麻狀(二長)花崗巖(Pt2γ)。

該地區變質巖類型主要有區域變質巖、接觸變質巖、動力變質巖及熱液蝕變巖。

2 礦區地質特征

2.1 地層

區內地層發育不全,僅在北部及南部出露長城系抱板群戈枕村組(Chg),其巖性以黑云斜長片麻巖或混合質黑云斜長片麻巖為主,下部為混合花崗閃長巖及黑云斜長混合片麻巖。

2.2 構造

區內無明顯構造痕跡。

2.3 巖漿巖

工作區內侵入巖出露廣泛,主要有:晚二疊世通什超單元黃山水庫巖體(P2γh)、早二疊世五指山超單元行干巖體(P1ηδοx)、及早二疊世育才超單元志仲巖體(P1ηγz)。

2.4 找礦標志

地貌標志:含礦蝕變破碎帶抵抗風化作用的能力強,往往表現為斷續起伏延伸的帶狀山脊。因此,帶狀山脊可作為尋找含鉛鋅石英脈帶的標志。

構造標志:東西向張性斷裂控制礦體形態和規模。

圍巖蝕變標志:當圍巖發生絹云母化、硅化、黃鐵礦化時,往往是鉛鋅多金屬礦體存在部位。

3地球化學特征

礦區地球化學異常場形態結構主要呈面狀和帶狀分布,其次為帶狀地球化學異常場特征。由南西向、北東向四個方向展布形成三個較大的異常群。異常呈面狀分布。元素組合以Au、Ag、Pb為主,伴生 元素Cu、Zn,其中Au元素異常強度和規模最大,濃集中心和內、中、外帶較明顯;異常強度和規模由北東南西向展現。元素分布多數呈正態分布,其中Cu、Pb、Zn、Sb元素分布形式呈正態單峰模式分布, Au、As、Zn元素分布形式呈正態雙峰或多峰模式分布。綜上所述,本區主成礦元素Au、As離散程度較高,具雙峰或多峰模式分布,說明有利于成礦。

該異常位于番溝一帶。評序值0.7230,評序1,異常類別乙2。異常位于長城系戈枕村組:黑云斜長片麻巖、混合質黑云斜長片麻巖、混合花崗閃長巖夾云母石英片巖等。元素組合以Au為主,伴生As、Pb、Ag、Zn等。Au最高106.54×10-9,平均35.04×10-9,襯度7.01,面積0.0894 km2,規模0.6269;強度高、有一定的規模,濃集中心和濃度分帶明顯,有一個較明顯濃集中心。其它元素異常規模小、零星分布于Au元素異常區。根據元素組合及所處環境認為,該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異常由金礦(床)引起的。

4 找礦前景

全區圈出9處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綜合異常。依找礦遠景分乙2類異常1處、乙3類異常5處、丙類異常2處、丁類異常1處。了解成礦元素、伴生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所處的成礦地質背景,詳細圈定了單元素異常、綜合異常,指出工作區成礦元素,并對主要異常的地質起因進行解釋與推斷,為地質找礦、下步礦產勘查的工作部署提供地球化學信息。

高、中、低溫成礦元素異常在空間分布上有一定的規律性,工作區的北中部、北側地帶主要發育著中、低溫Pb-Au-Ag等元素組合異常,南部主要發育著高、中、低溫Cu-Mo-Zn元素組合異常,說明了工區西部有利尋找Cu-Mo-Zn元素組合高、中、低溫熱液礦床,中部有利尋找Pb-Au-Ag等元素組合中、低溫熱液鉛、金多金屬礦床。

礦區地球化學異常場形態結構主要呈線狀或孤島狀地球化學場。

本區開展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工作技術方法正確,運用化探異常較好, Au異常發育,該區找礦前景好主要以中部以找Au礦為主。

參考文獻

3 [1] 汪校鋒; 矯東風; 秦雅東; 肖燈意;海南嶺頭地區金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潛力分析;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地質學會; 2011年03期.

[2] 徐德明,謝才富,張業明,付太安,李志宏. 瓊中古—中元古代變基性火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J]. 地球學報. 2006(03)

戴帥軍,男,31歲,工程師,大學本科學歷,2006年畢業后就職于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四地質大隊,從事地質找礦工作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