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柱頭外露率研究進展

2015-10-28 21:12杜雪樹戚華雄
湖北農業科學 2015年16期
關鍵詞:水稻

杜雪樹++戚華雄

摘要:在雜交水稻制種中,高柱頭外露率不育系可有效提高雜交種產量,降低生產的單位成本,受到廣大種業公司的歡迎。因此,對水稻(Oryza sativa L.)柱頭外露率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泛的市場需求。對近年來發表的在水稻柱頭外露率的遺傳和環境因子,以及高柱頭外露率水稻品系育種實踐的探索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水稻(Oryza sativa L.);柱頭外露率;QTL

中圖分類號:S511;Q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16-384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01

Progress on the Stigma Exsertion in Rice

DU Xue-shu,QI Hua-xiong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In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the high stigma exsertion rate of a male sterile line is welcomed with Seed Company for higher yield and lower cost. Therefore, the study of stigma exsertion has significance for raising the yield of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igma exsertion rate, and the practices of breeding rice lines with high stigma exsertion rate.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stigma exsertion;QTL

在雜交水稻制種的長期生產實踐中人們發現,使用高柱頭外露率的不育系作為母本可以得到更高的雜交種產量。這是因為一方面柱頭外露率高的親本可以克服穎殼對花粉的遮蔽,使柱頭獲得更大的與花粉接觸的面積;另一方面,柱頭即使在開花當天沒有授粉,但因為柱頭外露,其在第二天甚至在以后若干天內仍有授粉的機會,并可能受精結實。田大成[1]的研究表明,柱頭外露的穎花其結實率平均為64.0%,而柱頭不外露的穎花其結實率平均僅為15.7%,是前者的1/4。而且水稻(Oryza sativa L.)總結實率的55.0%是依靠柱頭外露穎花在開花后的幾天授粉結實的。此外還有研究認為,柱頭外露率高的品種具有更高的柱頭活力[2]。因此,越來越多的水稻育種家把高柱頭外露率不育系的選育作為重要的研究目標之一。

1 水稻柱頭外露率的影響因子

1.1 花器性狀

柱頭外露與否取決于柱頭與穎花其他器官之間的相對關系。李陶等[3]研究認為,柱頭外露率與柱頭長、粒長、柱頭角度及子房長呈顯著正相關,與粒寬呈顯著負相關;各花器性狀對柱頭外露率直接效應的大小依次為柱頭角度、子房長、柱頭長、粒長、粒寬。Uga等[4]利用亞洲栽培稻Pei-kuh和野生稻W1944構建了一個重組自交系群體,研究發現柱頭外露率與柱頭長度、花柱長度、花藥長度、穎殼的最大張角及內外稃的長厚比呈顯著正相關,而與內外稃的厚度則呈顯著負相關。其在第5和第10染色體上各定位了一個柱頭外露率QTL,即qRES-5和qRES-10。其中與qRES-5相鄰的區間同時影響花藥長度、內外稃厚度和內外稃的長厚比,而qRES-10所在區間影響著內稃長度。其后Uga等[5]又利用5個遺傳群體對花器官的10個性狀進行了比較作圖,結果表明穎殼的主要性狀由少數幾個主效QTLs控制,而雌蕊和雄蕊的長度則由多個微效QTLs控制。

Yan等[6]研究了來自USDA水稻核心種質資源庫的90份微核心種質,發現柱頭單外露率、柱頭雙外露率和柱頭總外露率之間呈顯著正相關,且柱頭總外露率、柱頭單外露率與穎殼長度的相關性分別達到顯著和極顯著水平。賀立偉[7]以7個兩系不育系和7個三系不育系為材料,對它們的花器性狀和柱頭外露率進行了相關性和通徑分析。結果表明,柱頭外露率與柱頭跨度、穎花長、穎花長寬比和子房長度之間顯著相關,其他性狀對柱頭外露率有影響,但不顯著。

1.2 種間差異

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經過人工馴化而來。在馴化過程中,野生稻的天然異交結實率由100%降至栽培稻的2%~4%。Ying等[8]對2 065份非洲稻種資源的柱頭外露情況進行了考察,發現柱頭外露率由低到高依次為亞洲栽培稻(1.0%)、雜草型野生稻(20.0%)、巴蒂野生稻(34.8%)、非洲野生稻(54.9%)、長藥野生稻(85.7%)、斑點野生稻(100.0%)。李晨等[9]使用栽培稻桂朝2號和江西東鄉普通野生稻作為親本材料,構建了一個BC1群體,從中定位得到2個QTL,分別位于第5和第8染色體上,命名為qPEST-5和qPEST-8,其綜合貢獻率達到20%以上,增效基因來源于野生稻。

秈稻(Indiea)和粳稻(Japoniea)作為亞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2個主要類型,其在許多形態和生理性狀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許克農等[10]對兩用核不育系進行了研究,發現總體上粳型不育系柱頭外露率要比秈型高。張戟等[11]為選育一定柱頭外露率的粳型不育系,使用秈型廣親和不育系培矮64和一個不具備柱頭外露性狀的單季晚粳品種雜交,卻發現在F2分離群體中粳型群體的柱頭外露率低于秈型群體。李文宏等[12]利用極低外露率的粳稻京系17和高柱頭外露率的秈稻窄葉青8號作為親本,構建了一個加倍單倍體群體,在該群體中對控制柱頭外露率的QTL進行分析,分別在第2、3染色體上檢測到2個控制水稻柱頭外露率的QTLs(qPES-2、qPES-3),其增效基因均來源于秈稻窄葉青8號。

1.3 環境因子

在雜交水稻制種過程中,水稻的柱頭外露率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可通過合理施肥以及激素處理提高不育系的柱頭外露率,從而提高雜種產量。

呂凱等[13]用協早青A、珍汕97A等材料研究了肥料、激素及花調靈等不同施用水平對柱頭外露率的影響,發現即使在不缺肥的情況下于水稻幼穗分化五期前使用一定量的氮肥仍可大大提高水稻柱頭外露率。在始穗期施用較高濃度的赤霉素,也可使柱頭外露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田大成等[14]的研究表明,通過在水稻抽穗1%后1 d噴施赤霉素可顯著提高柱頭外露率,但噴施時機不當反而會造成柱頭外露率的下降。田大成[15]、朱英國[16]研究認為,赤霉素并不是直接提高柱頭外露率,而是通過使不育系莖稈伸長,減輕包頸程度,甚至恢復正常,以增強植株生長勢而實現的。噴施赤霉素后,不育系的柱頭外露率可以提高15%~20%。

Yu等[17]使用一個包含有186個株系的重組自交系群體在干旱脅迫和非干旱脅迫兩個不同條件下進行了2年的研究,通過一個包含有203個SSR標記的連鎖圖譜,在非干旱脅迫下發現了4個QTLs,干旱脅迫下發現了3個柱頭單外露率相關QTLs,分別位于第1、10、12染色體上;發現了4個雙柱頭外露率相關QTLs。研究發現,在干旱脅迫下水稻的柱頭外露率更低。

2 水稻柱頭外露的遺傳機理研究

2.1 水稻柱頭外露的遺傳調控

李陶等[3]利用8個不同的親本進行組合分析柱頭外露率,發現不同組合下的基因效應不同。在綜合分析了各個組合的遺傳效應后,指出水稻柱頭外露率是數量性狀,親本雜交后代都呈現出連續變異特征,且柱頭外露率主要受顯性效應影響,其次是加性效應,上位性效應影響較小。

雖然一般認為水稻柱頭外露率僅受核基因控制,不受胞質的影響,但王文明等[18]以珍秈97A(W型)、D汕A(D型)、K青A(K型)為胞質供體構建了3套同核異質系,對影響水稻異交性能的9個性狀的質核互作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胞質對柱頭總外露率、雙外露率同樣存在影響;不育胞質比正常胞質提高柱頭外露率效果顯著;在不育胞質中,K型胞質和D型胞質優于W型胞質。

可以看出,水稻的柱頭外露率是典型的數量性狀,由多個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存在胞質效應,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

2.2 水稻柱頭外露率的QTL定位

作為一種重要的數量性狀,研究人員利用不同的分離群體,對水稻柱頭外露率進行了大量的QTL定位研究。截至2014年4月20日,Gramene網站上共登記柱頭外露率相關QTL 7個,分別位于第2、3、5、8染色體上。但從發表的文獻來看,實際已定位的QTL不止7個。

李文宏等[12]秈稻窄葉青8號和粳稻京系17構建的加倍單倍體(DH)群體在第2、3染色體上分別定位到控制水稻柱頭外露率的QTL:qPES-2和qPES-3;并發現柱頭外露率與單柱頭外露率的QTL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相同,控制雙柱頭外露率的QTL只在第2染色體上檢測到。鄧應德等[19]用高柱頭外露率品種優ⅠB(秈稻)和低柱頭外露率品種糯5號(粳稻)構建F2群體,利用該群體檢測到了分別位于第2、5、8號染色體上的3個QTLs:qPES-2、qPES-5、qPES-8,其分別解釋了表型變異的10.1%、11.1%和9.0%。增效基因均來自于高柱頭外露率親本優ⅠB。馮玲玲等[20]在以高柱頭外露率的50S作為母本,低柱頭外露率的三系粳稻保持系連B作為父本構建的F2群體中,在第3、9、12染色體上分別檢測到qPES-3、qPES-9和qPES-12 3個控制柱頭外露率的QTL,其增效基因均來自50S。鄧應德等[21]使用柱頭外露率差異極顯著的Ⅱ-32B和岡46B構建定位群體,利用極端群體法篩選多態性標記,通過單標記分析法分析發現,位于第1染色體上的RM5310、第2染色體上的RM3188、第5染色體上的RM3437和RM31,以及第8染色體上的RM3395,這5個標記與柱頭外露率極顯著連鎖,對該群體柱頭外露率的貢獻率分別為4.63%、7.09%、13.65%、13.62%和4.83%。其中,位于第5染色體上的RM3437、RM31可能與同一個主效QTL連鎖,可用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水稻高柱頭外露率的不育系。尹成等[22]利用岳早秈6號和Ⅱ-32B構建的重組自交系,在第1、3、5、6、7、9染色體上共檢測到16個控制柱頭外露率的QTLs。其中,位于第1染色體RM472-RM12276和第9染色體RM278-RM107兩個區段中的QTLs,在2種表型的兩年重復數據中均能穩定地檢測到。這兩個區間中的QTLs對單株頭外露率和雙柱頭外露率的表型變異解釋為10.65%~35.72%和6.71%~21.99% 。截至目前,水稻的12條染色體上均發現了控制柱頭外露率的QTL,但都不是主效QTL。

Yan等[6]利用108個SSR標記和1個Indel標記結合田間性狀,對USDA的90份微核心種質使用分子標記進行分型及連鎖分析,發現4個標記同單柱頭外露率相關,6個標記同雙柱頭外露率相聯,5個標記同總柱頭外露率有關。其中,位于第1染色體上標記RM5的位點在單柱頭外露率和雙柱頭外露率上均具有重要作用。

3 高柱頭外露率不育系的選育

在高柱頭外露率不育系的選育實踐中,水稻育種家們主要在兩個方面進行了嘗試。一是利用高柱頭外露率種質資源作為供體,通過回交將優良的目標性狀轉入受體親本中;二是通過將與有利于提高柱頭外露率相關的花器性狀聚合,從而獲得高柱頭外露率的品系。但從多年實踐來看,上述兩種途徑效果均不理想。武小金等[23]研究了不同群體改良方法對水稻柱頭外露率的改良效果,認為隨機多交有利于微效基因的累加和多個優良性狀的聚合,效果較為理想;而單純的混合選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且效果最差。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是提高選育高柱頭外露率品系的有效手段。Miyata等[24]以IR24為供體親本,Hoshinohikari和Koshihikari為輪回親本,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將高柱頭外露率QTL qES3導入至Koshihikari背景中。獲得的近等基因系與Koshihikari相比,柱頭外露率提高了36%。

4 小結

從當前來看,定位的控制水稻柱頭外露率的QTL雖然較多,但都是初步定位,且一般對表型的貢獻率不超過15%。若要在育種實踐中較好地應用這些定位的QTL,一方面要進一步精細定位控制柱頭外露率的QTL,另一方面要將多個QTLs聚合在一起,才能產生較為理想的效果。此外,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水稻抽穗揚花時的高溫對柱頭外露率的影響愈發顯著。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應重視高溫脅迫下柱頭外露性狀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田大成.水稻異交栽培學:雜交水稻高產制種原理與技術[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 袁隆平.雜交水稻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37-40.

[3] 李 陶,陳一吾.水稻柱頭外露率的遺傳研究[J].作物學報,1987,13(4):314-321.

[4] UGA Y,FUKUTA Y,OHSAWA R,et al.Variations of floral traits in Asia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its wild relatives (O. rufipogon Griff.)[J].Breeding Science,2003,53(4):345-352.

[5] UGA Y,SIANGLIW M,NAGAMINE T,et al. Comparative mapping of QTLs determining glume, pistil and stamen sizes i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J]. Plant Breeding,2010,129(6):657-669.

[6] YAN W G,LI Y,AGRAMA H A,et al. Association mapping of stigma and spikelet characteristics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Molecular Breeding,2009,24(3):277-292.

[7] 賀立偉.水稻雄性不育系柱頭外露特性及其與花器性狀的關系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8.

[8] YING C,ZHANG S.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 of stigma exsertion among some of Oryza species[J]. Chinese J Rice Sci, 1989,3(2):62-66.

[9] 李 晨,孫傳清,穆 平,等.栽培稻與普通野生稻兩個重要分類性狀花藥長度和柱頭外露率的QTL分析[J].遺傳學報,2001, 28(8):746-751.

[10] 許克農,李澤炳,李成荃.光(溫)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和開花習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1992,20(4):293-301.

[11] 張 戟,陸建國,盛金元,等.秈粳交后代柱頭外露率的遺傳表現與選擇[J].江蘇農業科學,2000(2):6-9.

[12] 李文宏,董國軍,胡新民,等.水稻柱頭外露率的QTL分析[J].遺傳學報,2003,30(7):637-640.

[13] 呂 凱,魏鳳娟,吳永輝,等.施肥和激素對水稻不育系柱頭外露率和結實率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3,31(4):641-642.

[14] 田大成,張素英,秦春林.雜交稻制種噴施“九二〇”增產機理及其衡量指標的探討[J].雜交水稻,1990(6):20-23.

[15] 田大成.雜交水稻制種中異交結實影響因素及控制技術的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1993.

[16] 朱英國.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17] YU X Q,MEI H W,LUO L J,et al. Dissection of additive, epistatic effect and Q×E intera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nfluencing stigma exsertion under water stress in rice[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6,33(6):542-550.

[18] 王文明,周開達,文宏燦,等.水稻異交性狀的質核互作分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95,13(4):451-455.

[19] 鄧應德,應杰政,石媛媛,等.控制水稻柱頭外露率的數量性狀基因座初步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36(4):373-376.

[20] 馮玲玲,荊彥輝,黃 成,等.水稻柱頭外露率的QTL分析[J].北方水稻,2010,40(3):20-22.

[21] 鄧應德,肖層林,鄧化冰,等.用近等基因池法定位與水稻柱頭外露率相關的QTL[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2):230-233.

[22] 尹 成,李平波,高冠軍,等.水稻柱頭外露率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種,2014,12(1):43-49.

[23] 武小金,袁隆平.溫敏核不育水稻柱頭外露率的群體改良研究 Ⅰ.不同群體改良方法對柱頭外露率的改良效果[J].作物學報,1998,24(1):68-73.

[24] MIYATA M, YAMAMOTO T,KOMORI T,et al.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QTL for stigma exsertion under japonica rice genetic background[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7,114(3):539-548.

猜你喜歡
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