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膜與露地下不同種植方式對春玉米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

2015-10-28 21:18秦永梅等
湖北農業科學 2015年16期
關鍵詞:春玉米產量

秦永梅等

摘要:研究了在覆膜和露地兩種情況下,不同種植方式對春玉米(Zea mays)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程度,選取富友1號為試驗材料,設置了等距、雙株、三株、三角4種種植方式。結果表明,在整個生育期,同一處理不同種植方式下春玉米干物質積累均呈S型動態,各階段單株干物質積累速率呈單峰曲線動態;在相同的生育時期,覆膜種植的玉米在干物質積累量及階段積累速率較大;在覆膜、露地兩種處理下,以覆膜三株種植的玉米產量最高。

關鍵詞:種植方式;春玉米(Zea mays);干物質積累;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16-385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06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on Spring Maize in the Open Field and Film Mulching

QIN Yong-mei1, HAN Feng-ying1, WANG Xiao-yu2, YANG Xiang-li1

(1. Shandong Agricultural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China;2.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China)

Abstract: Using maize(Zea mays) Fuyou No.1 as the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in the open field and film mulching conditions were researched. There were four planting patterns,such as equal distance, two strainsplant, three strains plant, triang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ynamic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single plant was S curve,and the dynamic of the rate of dry matter phrase accumulation was single peak curve.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he phrase accumulation rate of the film mulching plant were more at the same growth period. The yield of film mulching three strains plant was the highest in the two different conditions.

Key words: planting pattern; spring maize(Zea may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yield

玉米(Zea mays)產量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整個生育期干物質的積累量及其向玉米子粒轉移的比例,因此,研究干物質的積累對提高玉米的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玉米干物質的積累除與環境條件、栽培措施密切相關,同時不同的種植方式也會影響干物質的積累及產量的形成,但目前,有關種植方式對玉米干物質的積累動態變化研究較少[3,4]。為此在覆膜和露地兩種處理條件下,以等株距為對照,采用雙株、三株和三角3種種植方式,通過改變玉米的群體空間布局,增加玉米株群對環境因子的綜合利用率,分析不同種植方式下玉米干物質的積累動態、各階段干物質的積累速率及對產量形成的影響,旨在為春玉米的高產栽培提供新的途徑[5-9]。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2年在內蒙古農業大學教學試驗基地進行,地理位置東經110°,北緯45°,海拔1 063 m,年均降水量400 mm左右,年無霜期145 d,試驗地土壤為沙壤質暗栗鈣土,pH 7.8~8.2,肥力適中,地下水位高,具有灌溉條件。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以當地推廣玉米品種富友1號為材料,試驗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60 cm,窄行40 cm,試驗分覆膜與露地兩種處理,每種處理下設等距、雙株、三株和三角4種不同的種植方式,等距方式株距為24 cm;雙株、三株和三角方式設小株距均為10 cm,大株距分別為38 cm、52 cm和62 cm。種植密度均為5 500株/667 m2。小區面積80 m2(長10 m,寬8 m),每個處理重復3次。

1.2.2 樣品采集及處理 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間,分別在出苗后30 d(5月30日)、拔節期(6月22號)、大喇叭口期(7月18號)、吐絲期(8月3號)、灌漿期(8月20號)、蠟熟期(9月7號)、完熟期(9月22號)取樣。將各樣品按器官(莖、葉片、葉鞘、雄穗、雌穗)分開,于烘箱中105 ℃殺青15 min,85 ℃烘干至恒重,用百分之一電子天平稱重;在玉米的吐絲期、灌漿期、成熟期及收獲后室內考種,統計不同種植方式下玉米的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并計算其理論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不同種植方式的單株干物質

2.1.1 春玉米單株干物質積累動態 由圖1和圖2可知,富友1號的單株干物質積累動態均呈慢-快-慢的S形曲線變化,且曲線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覆膜和露地兩種處理間,覆膜相對應的4種不同種植方式的單株干物質較重;同一處理同生育階段,4種不同種植方式的干物質積累量不同,變化趨勢為三株>雙株>三角>等距,特別是在拔節期至蠟熟期趨勢更明顯,結果表明,三株和雙株種植方式改變玉米群體的空間布局,增強通風透光能力,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了單株干物質的積累量;覆膜種植與露地種植相比在前期有利于保溫保濕,促進玉米早生快發,從而有利于后期特別是大喇叭口期至蠟熟期的單株干物質積累量。

2.1.2 春玉米單株干物質積累速率 由表1、表2、圖3和圖4可知,富友1號單株干物質積累速率均呈單峰曲線變化,而且峰值出現在大喇叭口期至吐絲期;覆膜與露地相比,同一生育階段不同處理間,4種不同種植方式覆膜相對應的的單株干物質積累速率均較大(灌漿期至完熟期除外);同一處理間,不同種植方式間單株干物質積累速率以三株最高(覆膜苗期除外),綜上說明,覆膜三株種植方式改變了群體的空間布局,提高了對環境因子的綜合利用,增加了單株受光面積,從而提高了單株干物質的積累速率。

2.2 不同處理和不同種植方式對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3和表4可知,同一品種相同種植密度條件下,不同種植方式對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影響顯著。單位面積產量方面,與等距方式相比,露地模式下三株、雙株和三角3種種植方式的理論產量分別提高了12.5%、6.6%和2.6%;覆膜方式下三株、雙株和三角方式的理論產量分別提高了13.4%、8.1%和5.3%。且覆膜方式下等距、雙株、三株和三角4種種植方式的產量均較露地方式下相對應的4種種植方式產量有所提高。由此說明,覆膜方式更能有效利用積溫,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同一品種在不同種植方式下,以三株種植方式作物一生中積累的生物產量最多,子粒產量最高。

3 小結

不同種植方式玉米一生的單株干物質積累呈現S形曲線變化,單株干物質積累速率呈現單峰曲線變化。

相同種植方式下,覆膜比露地的單株干物質積累量及積累速率高;相同處理條件下,不同種植方式對玉米單株干物質積累量及積累速率影響不同;在同一生育階段(覆膜苗期除外),積累速率均為三株種植方式最高。

不同種植方式對玉米的產量構成及產量均有顯著影響,單產、粒數及千粒重均是三株>雙株>三角>等距。但本試驗是在肥力適中,具有灌溉條件下進行的,在高肥水和較低肥水條件下會對研究結果造成怎樣的影響尚有待進一步試驗探討[10]。

參考文獻:

[1] 王傳光,國兆新,譚秀山,等.“雙行交錯”種植方式的玉米光合特性的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4):1-4.

[2] 曹 娜,于海秋,王紹斌,等.高產玉米群體的冠層結構及光合特性分析[J].玉米科學,2006,14(5):94-97.

[3] 付 健,楊克軍,王玉鳳,等.不同種植方式和密度對玉米子粒灌漿速率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18):4272-4275.

[4] BRUNS H A,ABBAS H K.Ultra-high plant populations and nitrogen fertility effects on corn in the Mississippi valley[J]. Agronomy Journal,2005,97:1136-1140.

[5] 韓金玲,李彥生,楊 晴,等.不同種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質積累、分配和轉移規律研究[J].玉米科學,2008,16(5):115-119.

[6] 閻翠萍,張 虎,王建軍,等.溝谷地春玉米干物質的積累、分配與轉移規律的研究[J]. 玉米科學,2002,10(1):67-71.

[7] 王敬業,齊 華,梁 熠,等.種植方式對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J].玉米科學,2009,17(5):113-115,120.

[8] 王楚楚,高亞男,張家玲,等.種植行距對春玉米干物質積累與分配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1,19(4):108-111.

[9] 肖春華,李少昆,劉景德,等.種植方式對玉米干物質積累、養分吸收動態變化的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04,41(6):397-401.

[10] 陳 穎,張憲陶.不同種植方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2002(4):37,46.

(責任編輯 韓 雪)

猜你喜歡
春玉米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提高玉米產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產量發展趨勢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2018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按?。▍^、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