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0年來我國水產品供求變化及趨勢分析

2015-10-29 21:38孫煒琳劉佩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消費量淡水城鎮居民

孫煒琳 劉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生產發展迅速,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水產品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水產品消費占食品消費的比重逐年加大。同時,水產品也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自2001年以來連續12年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我國水產品出口額約占世界水產品出口總額的14%,居全球首位。

我國水產品供給形勢

(一)水產品產量實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我國是世界水產品第一生產大國,產量連續23年居世界首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產品生產保持了快速增長,產量從1978年的465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5603萬噸,增加了11倍,年均增長率為7.83%。1978-2011年間,除1998年產量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

(二)近十年淡水產品產量增幅大于海水產品

1996年以前,淡水和海水水產品保持同步增長,1996年以后,海水水產品產量增長相對緩慢,而淡水水產品的產量仍保持高速增長。最近十年,淡水產品產量增長要快于海水產品。1978-2011年間,淡水水產品產量從105.9萬噸增加到2695.2萬噸,海水水產品產量從359.5萬噸增加到2908.0萬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6%和3.9%。

(三)人工養殖技術的普及推廣是水產品產量穩步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隨著天然漁業資源的逐漸減少,全球水產品生產逐漸從天然捕撈向人工養殖方向發展。我國較早就確立了漁業發展“以養為主”的方針,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人工養殖水產品的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持續上升。1978年,人工養殖比例僅為26.0%,水產品主要通過天然捕撈獲取。1993年開始,我國人工養殖產量超過天然捕撈產量,隨后幾年人工養殖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2011年,我國人工養殖水產品的產量達到了4023.2萬噸,占水產品產量的比例達到了71.8%。我國已成功實現了“以捕為主”向“以養為主”的歷史轉變。

(四)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人工養殖中海水養殖面積快速增長

我國的水產養殖主要以淡水為主,但隨著市場上對海水產品尤其是海水魚、蝦和貝類的需求增加,海水養殖近年來增長迅速。1978年,海水養殖面積僅為100.6千公頃,到2011年,海水養殖面積增長到2106.4千公頃,所占比例也由1978年的3.6%增加到2011年的26.9%。人工養殖中海水養殖比重逐年增加。

(五)水產養殖仍以粗養為主,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所占比重不大

我國水產養殖主要以粗養和池塘精養為主,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比例不高。從海水養殖來看,主要方式有池塘、網箱、筏式、吊籠、底播和工廠化養殖,不同的養殖方式產量不同,適合不同的水產品種。2011年,海水養殖中底播和筏式養殖的產量較多,均超過了400萬噸,而網箱和工廠化等集約化養殖方式所占比重不高。淡水養殖主要包括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粗養和圍欄、網箱、工廠化等高密度精養。其中,池塘養殖最為普遍,池塘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水產品養殖總量的70%左右。而圍欄、網箱和工廠化等高密度精養的產量不足10%。

國內居民水產品消費及變化

(一)水產品消費總量呈波動增長趨勢

2000-2011年間,我國居民水產品消費量總體上呈現波動增長,2000年國內居民水產品消費量為1766.8萬噸,到2011年增加到2980萬噸,增長了40.71%,年均增長率為4.87%。十年間,除2004和2008年消費量出現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是增長趨勢。其中2008年水產品消費下降幅度較大,2009年消費量回升,2010年消費量持續增加,超過了2007年的消費水平。2004年和2008年的消費量下降主要是由于當年水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所導致。2008年水產品消費者市場價格較2007年上升了14.2%,2004年水產品消費者市場價格較2003年上升了12.7%。

(二)城鄉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快速增長

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水產品的消費量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都呈現較快增長。1985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分別為7.8公斤/人和1.6公斤/人,2000年則分別達到11.7公斤/人和3.9公斤/人,到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達到了14.6公斤/人,農村居民也增加到了5.4公斤/人。

(三)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但消費量仍遠遠低于城鎮居民

城鄉二元結構在水產品的人均消費上也有明顯的體現,城鎮居民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遠遠高于農村居民。但是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的增長速度卻大大快于城鎮居民。1985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產品7.8公斤,到2011年增長到14.6公斤,年均增長5.86%;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從1.6公斤增長到5.4公斤,年均增長11.69%,遠遠高于城鎮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的增長速度。

(四)城鎮居民水產品消費支出數量及其在肉類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穩定增長

從人均水產品消費支出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支出幾乎保持逐年增長。1996-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支出增長相對穩定,2005年以后,我國水產品支出增長迅速,年均增長率均在7%以上。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支出達到了354.0元/人,與1996年的131.9元/人相比,增長了1.7倍。

同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也正在發生變化。由于水產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食不會像豬肉等其他肉類那樣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在城鎮居民的肉類消費支出中,水產品的支出比重日益提升。2008年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中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所占比重達到10.5%,豬肉人均消費量則由2000年的30.2千克/人下降為2008年的25.7千克/人。

我國水產品出口現狀

(一)水產品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

我國是水產品出口大國,改革開放以后,水產品的出口數量幾乎逐年增加。1980年,水產品出口數量為11.2萬噸,1990年,增加到35.8萬噸,2000年,我國水產品出口數量為120萬噸,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數量再創新高,達到了288萬噸,同比增長18.5%。

在出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時,出口額也較快增長,尤其是2004年出口額達到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7%。2007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穩步增長,但出口增長勢頭減緩。當年水產品出口額達97.3億美元,同比增長4%。2009年水產品出口額107億美元,同比增長1%,貿易順差54.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億美元,水產品占農產品出口總額(395.9億美元)的27%,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額達到了178億美元,連續12年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

(二)對蝦、貝類和部分魚類為主要出口品種

我國水產品一般貿易養殖出口的主要品種有對蝦、貝類、鰻魚、羅非魚、大黃魚、小龍蝦、斑點叉尾鮰。2011年上述品種出口額之和占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50.15%。其中,對蝦出口額所占比例最大,達到了15.14%,其次是貝類,13.75%。

(三)出口區域主要分布在山東、福建、廣東和遼寧等沿海省份

山東、福建、廣東、遼寧、浙江、海南、江蘇、廣西等沿海省份仍是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之和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94.6%。其中,山東省繼續穩居我國水產品出口第一大省位置。福建省出口額同比增長54.5%,繼2010年后繼續位居我國第二大出口省份。山東和福建兩省出口額之和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近一半。

我國水產品加工概況

水產品加工的發展,可有效解決鮮活水產品集中上市與均衡消費的矛盾,為水產養殖進一步挖掘潛力、增加產量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與畜禽產品相比,我國水產品加工率不高,加工的水產品主要為海水產品。目前水產品整體加工比例占產量的比重不到30%,這與世界水產品7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有較大差距。

(一)水產加工品總量平穩增長

2000年,我國水產品加工量為615噸,2004年,突破1000萬噸,2010年,達到1500萬噸,到2011年,我國水產品加工品總量達到1783萬噸,同比增長9.2%。其中海水加工產品1478萬噸,同比增長9.4%,淡水加工產品305萬噸,同比增長8.1%。

(二)加工水產品中以海水加工品為主

在加工比例上,我海水加工品總量占水產加工總量的80%以上,占主導地位;淡水加工品所占比例保持上升趨勢。2005年,我國淡水加工品總量所占比例不到10%,2009年,所占比例突破了15%,2011年,我國淡水加工品總量所占比例達到17%左右。

(三)水產品加工類型以簡單冷凍加工為主

水產品加工品主要有冷凍水產品,魚糜、干腌制品,藻類加工品,罐制品,魚粉,魚油制品等,其中水產冷凍品為主。2011年,我國水產冷凍品產量達到了1103.7萬噸,占全國水產加工品總量的61.9%,其次是魚糜、干腌制品和魚粉,所占比例均超過了10%。值得注意的是,魚粉和魚油制品增長較快,同比增長率均在20%以上。

水產品供求趨勢分析

(一)未來水產品供給將主要依賴于淡水人工養殖

隨著水產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先進技術的逐漸普及,再加上受出口和國內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雙重拉動,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水產品產量仍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到2015年,我國海水產品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左右,海水養殖面積穩定在220萬公頃左右,其中海上養殖面積控制在115萬公頃以內”的發展目標,可以預見,未來我國水產品產量增長主要依賴于淡水產品的產量增加,尤其是淡水人工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產量增長。

(二)淡水產品產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從可能性來看,我國淡水產品產量的增長還是有較大空間。首先,目前淡水養殖主要以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善依靠天然餌料的粗養和池塘的簡單精養為主,像網箱、工廠化養殖等集約養殖方式所占比例仍然較低,通過擴大集約化高密度精養面積可以保證淡水產品產量的穩定增加。其次,隨著漁業科技的發展,通過品種改良和對中低產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水產品的單產也將逐漸提高,這也為總產增加提供了可能。

(三)國內水產品消費和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出口品種變化不大

從國內需求來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調整,再加上水產品的營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重視,國內居民對畜禽肉類消費的比例將會逐漸下降,對水產品的需求將會快速增長,根據FAO對全球水產品的需求預測,2003年全球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是16.5公斤,到2030年將增長到19-21公斤。而我國居民家庭水產品人均消費潛力更大,要達到2030年世界平均水平,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水產品消費還需要分別增長60%和354%。此外,餐飲行業的蓬勃發展更是進一步提升了水產品的在外消費總量。同時,漁業養殖技術的進步促使大量的水產品能夠以低廉的成本規?;B殖,持續穩定的供應,刺激了消費需求。

從出口來看,近十年我國水產品出口也以較快的速度增加,未來出口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出口品種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仍然將以蝦和貝類為主;這將與國內的消費形成互補,我國水產品國內消費主要以魚類為主,蝦蟹為輔。

政策建議

根據前述分析,未來保障我國水產品供需均衡,主要應當從擴大水產養殖規模和提高養殖產量上著手,通過調整養殖結構、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加強疫病防控等來提高淡水養殖產品產量,切實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一)拓展人工養殖面積,加強養殖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基本養殖水域的保護措施和漁業水域灘涂占用補償機制。合理控制、科學規劃近海、江河、湖泊、水庫等大中型水域養殖容量。穩定池塘養殖面積,進一步挖掘池塘養殖潛力。積極擴展深水大網箱等海洋離岸養殖,大力支持和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高密度精養。加大低洼鹽堿地、稻田等宜漁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快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加強循環水工廠化、網箱養殖等設施漁業裝備建設。推進水產養殖機械化、自動化,加快提高水產養殖業裝備水平。

(二)普及推廣優良水產品種

針對當前水產養殖中良種覆蓋率低的現狀,大力普及推廣優良水產品種,發展各地區的特色魚、優質魚,打造知名水產品牌,拓展水產品市場。加大對漁業新品種培育的投入力度,開展名優水產品市場推廣活動。積極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人工養殖管理和技術水平。

(三)加大水產養殖的資金投入,加快科技創新

加強對現代漁業建設的財政支持,爭取財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農業投入的增幅水平。調動社會投入漁業的積極性,加大對水產養殖小額信貸的支持,探索養殖權抵押質押及流轉方式,增加對水產養殖戶的信貸支持,促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漁業投融資格局。擴大漁機補貼的產品種類和支持力度。加強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培養,建立跨學科、跨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圍繞品種培育、疫病防控、飼料營養、質量安全和資源養護等關鍵環節開展聯合攻關、技術集成,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四)做好水產養殖的防災防病工作,保障水產品安全

建立并完善與氣象、疫病和海洋等部門的漁業防災減災協調合作機制,提高災害預警預報和防御,及時、準確和實效地救助水產養殖過程中的事故險情。加強漁民安全生產的技能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防控并舉,努力實現科學防災、主動避災和有效救災。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猜你喜歡
消費量淡水城鎮居民
城鎮居民住房分布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
不簡單!一口普通的淡水蝦塘,他們竟能做到畝產2000多斤,獲利3萬多/畝
鯨豚趣多多之它們愛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天津城鎮居民增收再上新臺階
2015年全球廢鋼消費量同比下降
當冷鹽水遇見溫淡水
2014年國際橡膠消費量增加6.7%
N2015083 中國銅鋁消費量料在未來十年達到頂峰
滇遼兩省城鎮居民體育鍛煉行為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