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茶業應“找回自己”

2015-10-29 08:17蔣文龍朱海洋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5年28期
關鍵詞:工廠化茶業產區

蔣文龍 朱海洋

多年以來,“中國七萬茶企竟敵不過一家立頓”一直被用來評價中國茶業“慘狀”,“立頓”也因此一度成為許多茶企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茶業品牌與文創高峰論壇上,眾多茶專家、茶人、茶企提出:就茶產業的條件和特色以及多元消費的內在需求而言,中國茶業更應走以“個性化、小產區”為特征的“小而美”道路。

中國茶葉有600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都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品質特點、歷史文化,但隨著英國“立頓”進入中國市場,許多人認為,中國茶葉只有實現規?;?、工廠化、標準化生產,才有可能做大做強,迅速走向國際。對此,論壇上諸多茶人提出異議,認為“立頓式”道路固然可取,但符合中國實情的首選,當屬特色鮮明的小產區茶。

魯成銀是中國農科院茶科所副所長、國家一級評茶師,他將茶葉產品分為“地緣”和“非地緣”兩種。前者如西湖龍井等,由于品種、品質、品牌的鮮明特征,雖然產量不高,但特色鮮明;后者如“立頓”等,系工廠化拼配而成的產品,雖有規模和標準,可以行銷全球,但因品質高度趨同,只能滿足部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魯成銀分析認為,中國茶業要走出國門,“大而全”的工廠化、標準化生產道路并非主路,中國茶業應當依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名茶變為名牌,將“地緣茶”發揚光大。

但魯成銀同時指出,“大而全”和“小而美”兩條道路,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茶葉品牌主體基于內外部經營環境分析以及對未來茶葉行業發展趨勢預判,對自身發展路徑的一種合理選擇。

這一觀點得到阮浩耕的力挺。作為知名茶文化研究專家,這位75歲的老人,近年來一直呼吁中國茶葉應走“小產區”道路。他認為:“小而美”因講究個性發展,更適合中國茶業規模不大、種類繁多、但特色鮮明的本質特征,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大縮短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為這種個性茶提供了渠道和舞臺。

“中國茶業‘低、小、散、弱是一個現實,但如果中國要成功打造茶企品牌,實現茶業強國,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集約化、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那從國情上就難以實現,這將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未來。中國茶企的品牌打造和產業做強,是否還可以有一條類似于家庭莊園的特色化、精品化的‘小而強之路!”阮浩耕說。

盡管主辦方并無刻意安排,要通過論壇達成某種共識,但眾多茶專家、茶企的演講幾乎如出一轍:即以“個性化、小產區”為標志的“小而美”模式,可能更符合中國茶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有茶業評論家認為,中國茶業一直在摸索,試圖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但多年來盲目崇拜“立頓”,認為只有規?;?、標準化、工廠化生產方式才能救中國,這種觀點很值得商討。

猜你喜歡
工廠化茶業產區
返鄉,闖出茶業一片天
林秀娟 茶業“雙師”
鋼結構工廠化預制質量控制
貴州茶業大事記
工廠化生產的鋼結構橋
新疆產區有機甜菜栽培技術探討
茶業新星——“冷泡茶”
水稻工廠化育苗技術
G0-7“工廠化”井組鉆井工藝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