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應該是一本沉默之書

2015-11-07 05:01思郁編輯魯韻子
人物 2015年1期
關鍵詞:耳語私人生活吉斯

文|思郁 編輯|魯韻子

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應該是一本沉默之書

文|思郁 編輯|魯韻子

如果說安妮·阿普爾鮑姆的《古拉格:一部歷史》關注的是古拉格的流放者,那么《耳語者》關注的就是流放者的家庭—那些留守者如何在破碎的家庭中重新建立搖搖欲墜的生活。

《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

作者:(英)奧蘭多·費吉斯

譯者:毛俊杰

類別:歷史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2010年4月,著名蘇俄史學者奧蘭多·費吉斯被發現數年間不斷匿名登錄亞馬遜網站,對同行的作品進行惡毒差評。行徑暴露后,費吉斯公開道歉,并辯解自己因對蘇聯歷史研究過度而心理失衡,被斯大林的幽靈所害。兩年后,美國學術雜志刊登了對費吉斯《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以下簡稱《耳語者》)一書的評論,重提舊事,還列舉了他著作中不少“硬傷”,比如所采用口述者的資料與當事人的回憶有出入、書中的描述過于文學化等等。

提及學界舊事并非為了質疑或者辯護。坦白說,真相撲朔迷離,早已遠去,我們只能試著理解書中的那段歷史。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對斯大林時期蘇俄歷史的了解,僅僅建立在各種知識分子的回憶錄上,而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卻缺乏認知。關于那段歷史,肯定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檔案等著我們去發掘。但對費吉斯來說,《耳語者》的寫作與出版迫在眉睫,因為當年的最后一批幸存者已經步入老年,其回憶彌足珍貴,如果不記錄下來,很可能再也找不到如此鮮活的故事樣本。

《耳語者》引述了數百份家庭檔案,主要是信件、日記、回憶錄及家庭照片等。書中各個家庭的故事都是從年事已高的幸存者的口述中獲得。也許,本書最大的爭議正來源于此,我們無法得知幸存者的回憶是否真實。如果考慮到當年的現實,尤其斯大林統治的殘暴,就能理解很多幸存者的恐懼已烙在心靈深處。如何讓他們打消疑慮講出真相、如何分辨其中真假,都是難題。

費吉斯認為,“很多書籍描述了恐怖的外表—逮捕、審判、古拉格的奴役和屠殺—但《耳語者》首次詳盡探討了它對個人和家庭刻骨銘心的影響?!比绻f安妮·阿普爾鮑姆的《古拉格:一部歷史》關注的是古拉格的流放者,那么《耳語者》關注的就是流放者背后的留守者如何在破碎的家庭中重新建立搖搖欲墜的生活—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所有人的生活都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在俄語的歷史語境中,“耳語者”這個詞匯有雙重含義:一是指怕人偷聽而竊竊私語的人;另外也指暗地里向當局匯報的舉報者。在斯大林時代,“耳語者”是生存和留守者的常態。

家庭是我們保留私人生活的最后場所。但在斯大林時代,統治者致力于粉碎家庭所保存的最后一縷溫情,讓每個人放棄自己的最后一點隱私權,完全效忠并服務于國家和集體。在這一統治秩序中,每個人都可以犧牲自己的親情、愛情和家庭,只要他們有著共產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必勝的信念。為了破壞家庭,他們建造共用公寓,實施各種監控和告密,對兒童進行集體化生活的教育,把反對者流放至古拉格。人們越來越趨于內向,社會正在此種意義上變成一個耳語者的世界。社會低層的廣大民眾只是忙于工作,另有些人躲在孤獨中自言自語。還有不少人,學會了保持絕對的沉默,“就像躺在墳墓里一樣”。

現在可以解釋,為何在那種極端恐怖、隨時可能被搜查和逮捕的情況下,還會有人偷偷寫日記。1936年,作家普利謝維恩因在新年晚會上作尖銳評論而受到作家協會的攻擊,他擔心地寫道:“我非常害怕,這些話會被歸檔,歸檔人又是監視作家普利謝維恩品行的舉報人?!逼绽x維恩由此撤出公共領域,遁入自己的日記世界。他寫日記用細小的草體,即便用放大鏡也難以辨認,為的就是預防被捕后思想的暴露。對他來說,日記是“對個性的肯定”—“一種是為自己寫日記,挖掘自己的內心,與自己交談;另一種是以寫日記參與社會,秘密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彼娜沼洺錆M了對斯大林以及蘇維埃大眾文化的異議,以及個人精神的不屈不撓。

普利謝維恩的選擇并非個例?!抖Z者》就借用了大量的幸存者日記和回憶錄。如同“耳語者”本身就具有雙重意義一樣,幸存者的回憶往往與虛構交織在一起。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和受害者,同時也是掩蓋了更多真相的人。他們活在陰影中太久了,自己已變成了那個巨大陰影的一部分。他們講述它,又反抗它;認同它,又恐懼它。講述的永遠沒有沉默包含的多?!抖Z者》應該是一本沉默之書。

猜你喜歡
耳語私人生活吉斯
冬天的楓樹
比雀斑更可愛
“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
論美國非裔詩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詩學及其族裔訴求
最后的美麗世界
小木偶
蒙天珠俱樂部
從《私人生活》看陳染作品中的女性視角
感覺尚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