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忘初心/淺論詩歌的超越氣質與“接地氣”

2015-11-17 19:06普冬
新詩 2015年2期
關鍵詞:接地氣稟賦氣質

◎普冬

卷首語

莫忘初心/淺論詩歌的超越氣質與“接地氣”

◎普冬

初夏的黎明,鳥兒的聲音似曾相識

叫醒來歷不明的夢境

認識我的鳥兒,我已陌生

那些落葉和花瓣凌空而下

如同思想都有逆向生長的觸須

歲月逆流而上 來到童年的田埂

鳥鳴往往踩在赤腳上

驚醒喜歡起早的炊煙 香滿山村

是的,我早已陌生了這樣的鳥語

陽臺上沒有水田,自然沒有發芽的谷粒

更長不出高粱、稻米和麥地

在山那邊的山那邊的山那邊 我想

只有伴著鳥鳴才能回去

《鄭勁松.上村》

窗外樹木蔥蘢、細雨紛飛,讀著這樣清澈透明挾著泥土芬芳的詩句,不失為一份愜意美事。在這個雨季。

。。。。。。

這些小袋鼠,小棕熊。我小小的開園時間

錯過了你的冒失,你的青春詩

你寫好簡約,使我過于坦白

過于跟自己對峙。這是危險的小游戲

你隱于山野,給我溝壑,給我林立的黑

你的眼睛深不見底,我無攀援之聲,我熄滅那些火焰

時間之煙云。

我是那只麋鹿,眼睫上方都貼滿晴天

和雨聲。

你急速的敲打,且慢,且停

《冷雨桑.天空之城》

女詩人冷雨桑美麗憂郁的詩篇輕輕感動著我并終使我打起精神,在此借題發揮一個關于詩歌的話題:“詩的超越氣質與接地氣?!睊伌u引玉。

詩歌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和文學的高級形式,毫無疑義,高貴、超越的精神氣質、精準的語言結構是它獨特的稟賦和藝術特質。這種特質有別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旅游版圖百科知識乃至一幅畫一件工藝品——它給我們帶來的精神慰藉和愉悅妙不可言無可名狀,亦是其它任何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新詩誕生以來,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海子的《德令哈》等廣泛流傳的詩章,彰顯了詩歌的高貴氣質和無窮魅力。印證著荷爾德林“人類需要詩意地棲居在地球上”和愛之中。

她一閉上眼睛,夜就沙沙作響

她不能醒,不能動,不能驚動

身旁的嬰兒。只有他才有痛哭的勇氣

——小說家王小波的“勇氣”也如此佐證著。

這些年,流行一種說法:叫做“接地氣”。幾經輾轉擴散幾乎成了詩歌的寫作指南以及判別一個詩人的成熟度、“擔當”意識強否的標準,似乎一首詩提到了“柴米油鹽、包谷紅薯父親傷口”便接了“地氣,”(再狠一點的詩人再嵌上幾個臟字)便成熟了。君不見:把詩當做農耕經驗炫技的,日常記憶流水賬的,非虛構分行報告的,賣弄才識、巧舌如簧的痞子文學成篇累牘、津津樂道。有人問,詩呢?那讓我們為之心動為之沉思為之欲罷不能、又讓我們的內心歸于寧靜的詩呢?那火焰樣燃燒、冰樣冷峻、云樣淡泊、尼采般喃喃自語的被我們奉為“詩”的東西呢,被我們視作燈塔、旗幟、和理想之圖騰的詩呢?我們更多的看到的是洪水泛濫的分行的平庸經驗和非虛構敘述。

“接地氣”與詩歌高貴超越的氣質都不是什么新概念,前者是方法態度與技巧,后者則是稟賦(或者稱之為“詩歌的dna?”)。如果換一種說法,“寫實主義”、“浪漫主義”則分別是它們的過去式和表現形式:這也并非是對立的南北極兩個方面。正如當下的“中國夢”閃爍著理想主義的光輝,誰又能否認她不立之于堅實的大地之上呢。

誠然“接地氣”是個很好的藝術主張,假若有《詩歌生成》這部書,總緒一定是:莫忘初心——論詩歌之超越精神;此外還有299種諸如寫作技巧、方法的鋪陳?,F在單拿“地氣”說事并以此為號,未免以偏概全。詩歌需要緊貼大地呼吸的寫作,更期待站在大地之上的詩人心靈的聲音。我們屏棄了詩歌之稟賦以及人類心靈史的過去、將來和現在進行時的呈現,而是敷衍著大量物理意義上的非創造性、非經歷分娩陣痛的非思想結晶,以及和我們的人格表現相對應的精神層面種種非詩因素,使生活經驗和平庸敘述充斥并淹沒了詩和作為詩最本質的即純粹、幽思、精準與睿智等等鉆石一樣發光的那部分,當然還包括由此而饋予我們的無限思想空間。而被稱之為“詩人”的我們,會否像地面上逐食的雞群,成了利益與經驗主義的俘虜,這些與詩是沒多少關系的。

我們的民族是聰明智慧有著燦爛文化傳統的民族,也容易染極端主義的流感。如何欣賞或寫作一首詩,是藝術包容能力的問題,亦檢驗著我們的哲思與審美能力。

愿我們的詩歌日見豐盈,雋永,并不忘初心。像本刊曾記載過的諸如于堅、西川、大解、韓文戈們的優秀詩作那樣。

2015、6、30于山城

猜你喜歡
接地氣稟賦氣質
講故事的稟賦——梅卓長、短篇小說合論
AUDI Q7 無畏,是我一貫的氣質!
要素稟賦論的局限:個體與企業家才能缺位
受得起,也是一種氣質
西海岸新氣質
一種改善學生學習品質的價值取向新模型
中水電,在老撾“接地氣”有回報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康德論根本惡和心靈的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