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記書法家楊炳南

2015-11-22 16:31孫文靜
文藝論壇 2015年2期
關鍵詞:楊老書法家湖南省

○瀟 風 孫文靜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記書法家楊炳南

○瀟風孫文靜

書法家楊炳南老先生生于1934年,雖年事已高,但與他接觸實在難以將他與“老”字結緣,因性格樂觀開朗、詼諧幽默,故楊老看起來是那樣的容光煥發,神清氣爽,講話思路清晰,聲音鏗鏘有力,全然不像耄耋之人。

楊老筆名一牛,別署墨耕齋,湖南桃源人,畢業于湖南桃源縣師范學校。1949年當兵,在部隊任宣傳員、文藝指導員等職,1981年轉業任湖南美術出版社、湖南省新聞圖片社社長,1994年4月離休?,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湖南省書畫研究院特聘書畫家、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湖南省老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長沙政治軍官學院客座教授。

楊老自幼酷愛書法,5歲的時候就常寫寫畫畫,雖然那時還不認識幾個字,但很喜歡用稚嫩的手筆表達心中所想所思。那時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在外面放牛、撿柴禾時他就在沙灘上寫字畫畫。晚上回家烤火的時候,就用棍子在火坑灰里面寫字,睡覺的時候還要在肚子上寫寫畫畫。一旦看到有人在寫對聯,他就久久地站著研究不肯離去,邊看邊在腿上跟著寫。

讀中小學時,楊老每天要學習一頁大字,一頁小字,寫不好就要被打手板,所以一筆一劃都要練上千百遍.一步一個腳印,基礎扎實,功夫深,才達到了現在這樣的水平。在師范讀書時,因為興趣,他也始終堅持寫字繪畫.常常在書畫的海洋里樂此不疲,只要學校舉辦書畫比賽,他準是第一。文化革命時給中央寫報告,他都是用毛筆來寫。幾十年來,楊老筆耕不息,對書法有股韌勁,在任何艱難的情況下都不曾移易,哪怕是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也隨時帶著挎包,挎包里裝著寫字用具如筆、墨、紙、寫生本、速寫等等。

一個人在激烈的社會、文化躁動中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目標是很不容易的,對書畫家來說尤其如此。楊老小時候讀過四書等古文,雖然當時根本不懂意思,但后來隨著人生積淀的增厚他也慢慢對這些融匯于心了。對于書法,他學遍百家,自成一家,先學唐楷,后學“二王”,再攻南北碑。對民族文化傳統的傳承,確保了他的藝術得以不斷地提高和前進。他諸書體均兼,尤擅行草。觀其書法,張弛有度,具有藝術感染力,書中有畫,瀟灑流利,有力量,有靈性,有個性,采百家之長,既有潛沉于傳統經典之毅力,復有銳意求新之膽識。尤其他的水墨字很有特色,如他寫的“風調雨順”,就寫得很活,很有味道。藝術就要有“味”,雖然也有人寫水墨字,但不如楊老的字有特色。書畫同源,因楊老有繪畫基礎,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濃墨、淡墨加在一塊兒,還有飛筆、枯筆等。他常信手拈來,舊筆、禿筆,加以水墨一揮而就,瀟灑自然,率真樸素,與音樂一樣有節奏感。對于藝術家來說,只有富有個性的藝術創造才具有自身存在的理由,楊老積數十年之功,堅韌拼搏,頑強探索,不斷積累,在行草書的創作上日趨爐火純青。書法界的同仁贊譽其書法“不僅基礎很深,而且刻意追求個人風貌”“氣勢磅礴、蒼勁有力、獨具一格”。

對于書法創作,楊老有三點體會。一是“勤”,即勤奮刻苦,不要有應付了事的心態,要把心靜下來認真地練字。二是“博”,博學,多多學習與書法關聯的東西,增強文化底蘊,如詩詞、哲學、美學、音樂等,融會貫通:另外還要博采眾家之長,多學習別人優秀的東西。三是“新”,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藝術沒有個性是不能稱之為藝術的,楊老表示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但前提一定是先打好傳統的基礎。

楊老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發表書作、參加展覽,他的許多作品被博物館收藏、碑林勒石。先后出版過《楊炳南書法選集》《楊炳南書法集》《楊炳南草書千字文》《楊炳南草書桃花源記》《岳陽樓記》《楊炳南墨跡》等多種作品,并多次在長沙、天津、深圳、臺北、蘭州、北京等地舉辦書法、攝影展,百余幅作品流傳到海外,被友人視為珍品?!吨袊敶鷷掖筠o典》《中國現代書法家人文詞典》等多種辭書對其藝術成就均有大篇幅介紹。

楊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六次生死考驗,在國內又三次死里逃生,所以楊老自我調侃是“九死一生”。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楊老笑言待他一百二十歲時,定請我們赴其生日宴,我等著那個激動人心的日子,也祝楊老健康長壽,藝術再攀高峰!

本欄目責任編輯孫嬋

猜你喜歡
楊老書法家湖南省
書法家周如璧
愛上寫信的大樹
籠中鳥
黨的100年
鑒寶大師
書法家·謝 銳
鑒寶大師
百歲翁的“三氣”養生法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