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成書問題辨析

2015-11-27 17:21趙燦鵬
社會科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梁啟超

趙燦鵬

〔摘要〕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為全面總結有清一代學術思想的開拓性著作,為清代學術史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影響至為深遠。但關于這部廣泛流傳的著作本身的歷史,迄今尚少有比較細致準確的研究。關于此書的成書過程與早期版本情形,既有學術文獻的敘述頗不明朗。本文廣泛稽考相關文獻,對這部學術名著的早期歷史進行梳理,深入討論有關撰述、發表、成書等方面問題。

〔關鍵詞〕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近三百年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15)04-0188-04

在梁啟超的所有著作中,《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無疑可以列入最受歡迎者之列,由其再版次數之多,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僅就1949年以后單行本的粗略統計來看,海內外共有20余家出版社,先后印行過40余版,其中臺灣中華書局一家,就有10版之多;2014年有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國和平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家機構,約略同時推出此書;最近的版本,則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的“世紀文庫”中的一種。①各種新出版本中,特別值得學者關注的,為商務印書館2011年出版的夏曉虹教授與陸胤先生新校本,校訂頗見用心,是較好的一個版本。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為全面總結有清一代學術思想的開拓性著作,在著述體例與內容范圍方面均具有開創性,甚得學者推許。②對于民國時期的學術界而言,梁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具有一種“范式”的作用。1930年代,蔣維喬、錢穆、陳嘉靄、張西堂等著名學者,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各大學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學術史、思想史等課程,并有多部相關著作先后問世。③凡

此種種,皆為梁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產物。以錢穆為例,他在北京大學史學系與清華大學歷史系,開設“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研究”課程,是“因與任公意見相異”,而因此立異之故,在北平學術界即引起“群相注意”(錢穆:《師友雜憶》,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162-163頁)。

然而遺憾的是,關于梁啟超這部廣泛流傳的著作本身的歷史,迄今為止,尚少有比較細致準確的研究。關于此書的成書過程與早期版本情形,既有學術文獻的敘述頗不明朗。夏曉虹教授、陸胤先生2011年新校本的《校訂說明》,及書后附錄夏曉虹教授《作為講義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文,關于成書與版本問題已有相當涉及,然仍多闕略,不盡完善。筆者謹就此題草成小文,懇請方家教正。

關于此書撰述的緣起、時間,一種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原為梁啟超任教于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時所編的講義,約撰于一九二三年冬至一九二五年春之間?!薄?〕此說語焉不詳,今試稍加辨析。

按1923年7月,梁氏在南開大學暑期學校講學,編有一部《清初五大師》講義,這是《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最早成稿的部分。1923年7月13日,梁氏致蹇念益(字季常)書謂:“日日編南開暑校講義也(正甚得意)”。轉引自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000頁。同年7月31日致張元濟、高夢旦書謂:“一月來在南開演講,帶編講義,日不暇給……頃南開講義將完”。轉引自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1001頁。清初五大師指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朱之瑜、顏元,內容分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五、六、七、十章。南開講義未見傳本,檢王永祥著《船山學譜·船山先生傳記錄》摘錄《梁任公評船山》,有小注“據南開大學暑期學?!肚宄跷宕髱煛分v義”《叢書人物傳記資料類編·學林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531頁(二十二葉上)。又1977年4月臺北出版的《湖南文獻季刊》第5卷2期,刊有梁啟超撰《王船山的學術思想述評——據南開大學暑期學校清初五大師講義》一文(參見傅淑華《王船山〈老子衍〉之研究》,臺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32頁)。,內容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七章有關王夫之的部分大體相同。

1923年9月開始,梁氏擔任清華學校特別講師,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978頁;《一年來學校大事記》,《清華周刊》,第十次增刊,1924年6月,頁碼另起,1頁;梅汝璈:《歡迎梁任公先生》,《清華周刊》,第288期,1923年10月5日,1-3頁。按梅文稱梁氏為“本校國學講師”,又彭光欽《請梁任公先生講中國學術史》(《清華周刊》,第299期,1923年12月21日,3頁)云“現在剛講近三百年學術史”,張蔭麟《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表一(明清之際耶穌會教士在中國者及其著述)校補》(《清華周刊》,第300期,1923年12月28日,17頁)亦謂“梁任公先生‘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講演”。,授課時間為每周三晚七點半至九點半崔國良等:《梁啟超與張伯芩張彭春》,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175頁。崔文謂課程名稱為“最近三百年學術史”。,講義即《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書。清華講義今有存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故嚴格說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在1923年秋即已成書,過去將其撰著時間下推至1925年,不確。有學者說此書為梁氏任教清華大學研究院時的講義陳勇:《錢穆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16頁。按此說出現甚早,民國年間李肖聃著《星廬筆記》(絳希點校,長沙:岳麓書社,1983年,39頁)已謂:“清華大學設研究院,梁與王國維、陳寅恪俱為導師。于是梁著《清代三百年學術史》,本其先所述《清代學術概論》而增修之?!?,實誤,按清華學校于1925年始設立大學部與研究院(先設國學一科,通稱國學研究院)?!?〕又1924年春,梁氏在南開講學,題目為“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內容系清華講義的一部分,此時復作增訂。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1008、1014-1015頁;崔國良等:《梁啟超與張伯芩張彭春》,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174頁,惟崔文誤系此事于1923年。按1924年4月23日,梁氏撰《亡友夏穗卿先生》(《晨報副刊》,第九四號,1924年4月29日,第一版)文謂“我正在這里埋頭埋腦做我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里頭《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一篇”,同日致張元濟書謂“頃著有《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一篇,本清華講義中一部分”,同日復張東蓀、陳筑山書云“日來因趕編講義,每日埋頭腦于其間,百事俱廢”,此前4月16日與梁令嫻書云“我每日埋頭埋腦著書……平均每日五六千字”(轉引自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1014、1016頁)。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講義全文分為十六章,前十二章曾于1924年5月至1925年6月間,連載于東南大學史地研究會編輯《史地學報》第三卷第一至八期;第十三至十六章題名《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其中第十三至十五章于1924年6月25日至7月10日、8月10日至9月25日,連載于《東方雜志》第二十一卷第十二至十三、十五至十八號,第十六章闕載。參見朱維錚《校注引言》,《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朱維錚校注,2頁;倉修良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三卷,455頁,“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條目,撰者胡逢祥。惟學者已往皆未注意到《東方雜志》所刊《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后有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單行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重印本),闕載第十六章的情形。

而1923年11月8日,上?!稌r事新報》副刊《學燈》,刊載梁氏《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講稿之一〔3〕,這是梁氏《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最早公開發表的一部分。此后11月14日,12月25日,1924年1月4、8、9日,《學燈》連續刊載梁氏《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講稿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第三集,下冊,北京:三聯書店,1985年,874、875、876頁。許嘯天編《國故學討論集》(上海:群學社,1927年),第二集收錄梁氏《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至四章,疑即據《學燈》刊本。;1923年11月27、28日出版的《學燈》,還刊有梁氏《清初五大師黃梨洲顧亭林王船山朱舜水顏習齋學術梗概》一文,亦為《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講稿之一?!?〕

又1923年12月1日北京晨報社出版的《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載有梁氏《清代政治之影響于學術者》一文,即《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二、三、四章梁啟超《清代政治之影響于學術者》(《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北京:晨報社編輯出版,1923年12月1日,9頁)謂:“本文為今秋在清華學校所講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之第二章”,實則內容包括《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二、三、四章《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中、下)。;約略同時,1923年12月2-4日出版的《晨報副刊》第三○五至三○七號,載有梁氏《清初五大師學術梗概》一文,是他10月在北京平民中學五次演講“清初五大師”的筆記陳哲文回憶,載《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學(平民中學)校慶紀念??罚?991年印行),轉引自劉乃和《陳垣年譜》,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38頁;耿申等編《北京近代教育記事》(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162頁)記梁氏講演題目為“清初五大師學術”。梁氏講演筆記后收入那志良編《(平中)學術演講集》(第1集,北京:平民中學,1925年),題為《清初五大師》(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 社會科學(總類部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18頁);以及許嘯天整理、胡翼云校閱:《王陽明集》(上海:群學社,1926年),題為《清初五大師學術梗概》(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 哲學·心理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130-131頁)。,類似于《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五、六、七、十章中有關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朱之瑜、顏元等內容的簡本;1924年1月25日出版的《東方雜志》第二十一卷第二號,載有梁氏《顏李學派與現代教育思潮》一文,內容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十章近似此文有北平四存中學校1930、1934年鉛印單行本,以《顏李學術》為名,副題“梁任公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節錄”,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參見李國俊編《梁啟超著述系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221頁。;1924年1月北京師范大學國文學會編輯出版的《國文學會叢刊》第一卷第二號,載有梁氏《清代政治與學術之交互的影響》一文,是他1923年11月在北京師范大學國文學會的四次講演筆記梁氏在國文學會的講題亦為“清初五大師”,參見梁容若《梁任公先生印象記》,載吳其昌《梁啟超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附錄,198頁。梁氏《清代政治與學術之交互的影響》一文,又曾作為王桐齡著《中國史》第四編(北平:北平文化學社,1931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之序言刊行。按《清代政治之影響于學術者》前有梁氏識語:“本文為今秋在清華學校所講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之第二章……近頃在師范大學國文學會續講此題,頗有所增訂,未及校改?;驅碓摃泄P記,可資參考也?!?,即《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二、三、四章,而內容多有引申發揮;1924年2月10日出版的《東方雜志》第二十一卷第三號,載有梁氏《明清之交中國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近乎《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相關內容的提要之作;1924年3月2-6日出版的《晨報副刊》第四三至四七號所載梁氏《清學開山祖師之顧亭林》一文,即《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六章第一節。參見李國俊編《梁啟超著述系年》,223頁。按《梁任公近著》(《清華周刊·書報介紹副刊》,第九期,1924年3月,35頁):“《清學開山祖師之顧亭林》……此為任公在清華講演近三百年學術史一部分”。

1926年7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全書由上海民志書局出版。筆者所見民志書店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版權頁署“民國拾五年七月出版,民國拾八年十月四版”,參見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哲學·心理學)》,133頁。李國俊編《梁啟超著述系年》(226頁)謂《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有1924年民志書店單行本,疑誤。有學者撰《梁啟超清代學術年表》,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撰著時間系于1929年,并謂“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如以完帙型式出書,當不會早于一九二七年”〔5〕,不確。梁氏于1929年1月19日去世〔6〕,有學者說“在作者生前,全書似未以完帙形式公開發表過”〔7〕,亦誤。該書另有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出版《飲冰室合集·專集》本,及同年出版單行本,之后翻印本甚多,茲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代,日本學者巖田貞雄曾將梁著翻譯出版,題名作《支那近世學術史》(東京:人文閣,1942年)?!?〕

1985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朱維錚先生校注的《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收錄《清代學術概論》和《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一個獲得學界廣泛好評的整理本。吳銘能《梁啟超清代學術史研究述評》(臺灣“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編:《清代學術論叢》,第三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451頁)附錄朱先生于1997年1月15日致吳先生書云:“拙校注即將出修訂版?!比皇嗄赀^去,朱先生亦已于2012年去世,尚未見此書修訂版問世。但是朱先生未使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學燈》《史地學報》與《東方雜志》三種刊本參校,實則其文字頗有??眱r值;且此書的最早版本——清華講義本現仍存世,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并藏有民國年間輔仁大學鉛印本一種,皆可作為??睍r的重要版本依據。按夏曉虹教授、陸胤先生2011年新校本,已使用國圖藏清華講義本、《史地學報》本、《東方雜志》本互校。又《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前有作者于1924年5月7日撰《緒言》六百余字,即同年4月23日致張元濟書中所謂“小序”轉引自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1016頁。,介紹《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內容、結構、目的、寫作方法等,與此后刊布之成稿頗有差異。比如《緒言》說《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全書約四十余萬言”,而成稿只有20余萬字;即以《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部分而言,梁氏計劃撰寫十八章,其中政書、金石學、佛學、編類書、刻叢書及目錄學、筆記及文集、官書等七章,未見于《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知終未完稿。此序于考察梁氏學術思想之演進,不無參考價值。此外,張蔭麟曾對《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表“明清之際耶穌會教士在中國者及其著述”作過校補〔9〕,所舉梁氏之誤,朱先生校注本已有部分校正,亦有未校出者。將來學者重新校印此書,除各章節相關單行發表各文之外,理應補入此二篇作為附錄。

〔參考文獻〕

〔1〕〔7〕朱維錚. 校注引言〔M〕//朱維錚,校注.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2,2.

〔2〕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編.清華大學九十年〔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33-34.

〔3〕〔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第三集〔M〕.北京:三聯書店,1959:874.

〔5〕詹海云.論梁啟超的清代學術研究〔M〕//臺灣“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編.清代學術論叢:第三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392-394.

〔6〕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198.

〔8〕李慶.日本漢學史:第二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04.

〔9〕張蔭麟.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表一(明清之際耶穌會教士在中國者及其著述)校補〔J〕.清華周刊,1923(300): 17-20.

(責任編輯:許麗梅)

猜你喜歡
梁啟超
梁啟超故鄉鄉名異說考辨
梁啟超:體諒他人是一種修養
梁啟超的開場白
梁啟超:“我已經是流亡的經驗家了”
《梁啟超論教育》
梁啟超接受勸告
這是我唯一的選擇
梁啟超童年趣事
梁啟超三拒紅顏
有感梁啟超之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