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雨欲來風滿樓
——1990年訪蘇札記*

2015-11-29 06:09李興耕
俄羅斯問題研究 2015年00期
關鍵詞:列寧代表團研究院

李興耕

?

山雨欲來風滿樓
——1990年訪蘇札記*

李興耕

1990年5月,正值蘇共“二十八大”召開前夕,中央編譯局代表團應邀訪問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并出席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45周年閱兵觀禮活動。我作為代表團成員參訪,對當時的蘇共狀況和蘇聯社會進行了近距離觀察。

一、交流歷史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央編譯局與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已有過多年交往的歷史。但在60年代中蘇論戰后,雙方中斷了聯系。

從80年代開始,中蘇關系逐漸轉暖。雙方的聯系逐漸恢復起來。1989年3月7日,蘇聯駐華大使館參贊阿吉耶夫、一等秘書托卡耶夫等首次訪問了中央編譯局。同年11月7日,中央編譯局的研究人員應邀出席了蘇聯使館舉辦的紀念十月革命72周年招待會,并與朱維奇參贊、阿吉耶夫參贊等使館人員進行友好交談。此后,蘇聯使館多次邀請我局專家學者參加蘇方舉辦的各種招待會及其他活動。

1990年1月,中央編譯局準備組團訪問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訪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出版和研究狀況,相互交流經驗,考察蘇聯現狀。中央外事領導小組批準了我局的訪蘇報告。蘇聯使館向我局發出了正式邀請函。

二、莫斯科之行

5月3日,中央編譯局代表團離京赴莫斯科,開始了為期兩周的訪蘇活動,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院長斯米爾諾夫親自到機場迎接。并安排代表團下榻于季米特洛夫大街的蘇共中央招待所“十月賓館”*目前這個賓館已改名“總統賓館”。。

1.訪問蘇共中央馬列研究院,了解馬列經典著作編譯工作及“二十八大”前夕蘇共的基本情況。5月4日,代表團前往威廉·皮克大街4號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這里原先是共產國際領導機關所在地)。會議廳里懸掛著共產國際主席季米特洛夫的畫像*蘇聯解體后,這座大樓改為“俄羅斯社會民族問題獨立研究所”,接著又改稱“俄羅斯科學院綜合問題研究所”,樓內仍懸掛著季米特洛夫的畫像。。斯米爾諾夫院長、姆切特洛夫副院長、國際共運部主任米納耶夫等會見了代表團。雙方分別介紹了各自的情況。斯米爾諾夫院長表示,蘇方準備組團于當年秋天回訪。

代表團成員分別與研究院各下屬部門(馬恩部、列寧部、蘇共黨史部等)有關人員座談。蘇共黨史部當代史室主任利皮茨基介紹說,蘇共黨內目前存在三個派別:第一派是“民主綱領派”*民主綱領派在1990年7月蘇共“二十八大”后改組為“共產黨人民主運動”。利皮茨基本人也屬于這一派。,代表人物是葉利欽、阿法納西耶夫(此人后來退出民主綱領派,另組“民主俄羅斯”)、特拉夫金、紹斯塔科夫斯基等;第二派是“馬克思主義綱領派”,代表人物是普里加林、布茲加林和科爾加諾夫等,持中間派立場;第三派是“共產主義倡議派”,持左翼立場,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代表人物是丘利金。利皮茨基說,蘇共內部爭論激烈,前景黯淡,在“二十八大”之后可能分裂。從利皮茨基的談話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即使在馬列研究院內部,也已發生分化。既有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擁護者,也有反對者。但研究院的大部分人員仍在認真地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的編譯工作。

隨后,筆者與代表團成員去看望了50年代在中央編譯局當過專家的潘克拉托娃。她現已83歲,其孫女繼承老祖母的事業,也在蘇共中央馬列研究院列寧部工作。她家里的生活比較困難,每月退休金只有120盧布。

2.旁聽蘇共黨內生活問題討論會。5月5日,代表團前往蘇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參加《真理報》舉辦的活動,旁聽了關于黨的生活問題的一場討論會。當時恰好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利加喬夫在主席臺上回答群眾提出的問題,涉及立陶宛獨立、蘇共“二十八大”、黨的分裂、俄羅斯聯邦總統等熱點問題。利加喬夫被“自由派”稱為“保守派”。

之后,代表團訪問了列寧博物館以及莫斯科郊區的哥爾克。哥爾克是列寧從1918年起因病療養的地方,直到1924年去世。

3.訪問馬列研究院國際共運部。5月7日上午,代表團成員分別與研究院各部門座談。我與國際共運部座談。共運部主任米納耶夫、兩位副主任菲爾索夫和葉若夫,還有來自遠東研究所的格里戈里耶夫和舍維廖夫參加座談。我介紹了編譯局國際共運所的概況、研究課題及今后的計劃等。雙方都很感興趣,希望保持聯系,進行學術交流。5月7日下午,代表團參觀了位于伏爾洪卡大街16號的原莫斯科“中山大學”(俄文名“孫逸仙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舊址。這里是鄧小平、董必武、王稼祥、博古等中共領導人曾經學習過的地方。這座大樓現已改為農業科學研究所。

4.阿爾巴特街上的政治諷刺畫。代表團還參觀了莫斯科大學、列寧山觀景臺*現已改名“麻雀山觀景臺”。,以及阿爾巴特街。阿爾巴特街上的紀念品中有一種套娃(俄文叫“馬特廖什卡”)上畫著蘇聯歷屆領導人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的漫畫像,一個套著一個。也有人在發表演說。還有一個地方掛著許多政治諷刺畫:其中一幅畫的是戈爾巴喬夫趕著農民拉犁耕地,地上寫著俄文“改革”。另一幅畫是戈爾巴喬夫坐在坦克上向立陶宛進軍。還有一幅是戈爾巴喬夫和賴莎坐在列寧和斯大林的像前討乞。這些漫畫顯然是對戈爾巴喬夫改革及其對外政策進行諷刺?!豆睬鄨F真理報》曾刊登一組年輕人所崇拜的人物照片,其中有:尼古拉二世、普加喬娃(流行女歌手),還有一位氣功師。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當時蘇聯青年的思想狀況。

電視節目上在討論是否使用“同志”的稱呼。有人反對,有人贊成。另一個節目是列寧格勒市政府領導人與群眾對話,討論土豆的價格問題,爭論很激烈。也許這是當時“公開性”的體現。

俄報紙報道,一些人發起成立社會民主黨,并建立了“社會民主聯盟”。有的報紙說,蘇共在十大城市(包括莫斯科、列寧格勒、新西伯利亞、秋明等)不占多數。反對派內部矛盾重重。只在反對蘇共中央這一點上是一致的。蘇共經費困難,黨校、社會科學院、馬列研究院等可能裁員。蘇共的機關報《真理報》也可能發生變化。由于東歐各國紛紛退出,《和平與社會主義問題》雜志將停辦。

5.訪問蘇共中央檔案館。5月8日,代表團訪問蘇共中央檔案館,了解馬列經典著作原稿及共產國際等歷史檔案的保存情況及開放計劃。工作人員向代表團展示了馬克思和列寧的幾份珍貴手稿。隨后,訪問蘇聯政治書籍出版社。出版社送給代表團一些新出版的俄文圖書,其中有《社會民主黨詞典》《嚴酷的人民悲劇——學者和政論家論斯大林主義的實質》和《揭開新的篇章——國際問題:事件和人物》等。

6.參加蘇聯衛國戰爭勝利45周年閱兵活動。5月9日是蘇聯衛國戰爭勝利45周年紀念日。代表團成員應邀參加了在紅場舉行的閱兵式觀禮活動。參加檢閱的除蘇軍各兵種以及軍事院校學員方隊外,還有“二戰”期間蘇軍老戰士及在易北河會師的同盟國老戰士。裝甲車在隆隆聲中駛過紅場,各種型號的飛機從空中飛過。我們在觀禮臺上隱約看到戈爾巴喬夫等蘇聯領導人在列寧墓上進行檢閱。

5月9日晚,我們會見了在莫斯科工作的幾位中國同志,他們談到蘇聯國內政治混亂,斗爭激烈,蘇共黨內派別林立,經濟狀況嚴峻,各種商品、特別是日用品奇缺。在1500種商品中,有1100種短缺。商店里買不到啤酒、伏特加、奶酪、彩電等,有些日用品實行內部配給,民眾不滿情緒嚴重。

5月10日,莫斯科電視臺報道,“俄羅斯聯邦社會民主黨”宣布成立。代表團前往蘇共中央宣傳部,會見宣傳部副部長利亞布夫。他告訴我們,蘇共內部存在三派:新保守派、激進派和中間派。這與此前利皮茨基介紹的情況基本一致。

三、訪問基輔

5月11—13日,代表團訪問了基輔。這里是古“基輔羅斯”的發源地,被稱為“俄羅斯眾城之母”?;o在衛國戰爭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現在那里的許多建筑都是戰后重建的,比較整齊壯觀。居民一般講烏克蘭語,與俄語略有差別。多數人也能講俄語。代表團訪問了烏克蘭共產黨中央黨史研究所,以及觀列寧博物館、衛國戰爭勝利紀念館。

四、訪問列寧格勒

5月14—16日,代表團訪問了列寧格勒,參觀了斯莫爾尼宮的列寧辦公室及住處、艾爾米塔日博物館。接著訪問了列寧格勒黨史研究所,登上“阿芙洛爾”號巡洋艦參觀——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就是從這里發出的。之后前往芬蘭灣畔的拉茲里夫參觀。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夕,為躲避敵人追捕,曾住在這里的草棚進行寫作,領導布爾什維克的斗爭。16日晚乘火車回莫斯科。5月17日結束對蘇聯的訪問回國。

五、觀察與思考

中央編譯局代表團的這次訪問蘇聯,先后到達莫斯科、基輔和列寧格勒,三地各具特色:莫斯科作為首都,是蘇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列寧格勒是彼得大帝創建的都城,又是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發源地;基輔是烏克蘭首都,是古“基輔羅斯”的發源地。印象各不相同:莫斯科繁華熱鬧,車水馬龍,人們比較關心政治話題;列寧格勒比莫斯科冷清得多,人們的穿著也比較樸素,這里到處可以感到濃厚的俄羅斯歷史文化氣息;基輔具有鮮明的烏克蘭民族特色,人們有著很強的民族自尊感,對中國友好。

代表團先后訪問了蘇共中央及地方領導機關、理論宣傳部門、研究和出版機構,與各界進行了廣泛交流,參觀了歷史文化遺跡和著名景區,近距離觀察了民眾的日常生活,加深了對蘇聯歷史和現狀的了解,體會到蘇聯人民對中國的友好情誼,他們真誠希望保持并發展兩國間的交往和合作。通過這次訪問,我們對蘇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有了親身感受,對蘇共及其改革道路的成敗得失有了進一步體會。在訪蘇期間,我們在報紙上經??吹教K聯領導人的長篇大論,在電視中聽到他們喋喋不休的講話,空話連篇,互相指責,卻很少提出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措施,對民生艱難視而不見,背離了共產黨的基本宗旨,以致出現政局混亂、風雨飄搖、民不聊生的局面。在我看來,這也許是導致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重要原因。至于俄羅斯與烏克蘭由親密的兄弟民族走向反目成仇、水火不容,是我們當初訪問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基輔時根本沒有料到的,這真是一場歷史悲??!

1990年10月,斯米爾諾夫院長率領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代表團回訪中國。10月13日斯米爾諾夫在編譯局做了題為“馬克思主義與改革”的報告。10月15日,蘇共中央馬列研究院社會主義基本問題研究部主任斯拉文與編譯局國際共運史研究所研究人員座談。10月22日,編譯局與蘇共中央馬列研究院簽署了備忘錄,雙方同意加強交流合作。但一年之后,隨著蘇聯解體和蘇共垮臺,蘇共馬列研究院已不復存在。盡管如此,編譯局與蘇共馬列研究院的這段交往歷史還是值得記錄下來。原蘇共馬列研究院的一些專家學者(例如巴加圖里亞、瓦西娜)等,仍與我局保持學術聯系,多次訪問我局,在編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方面給予寶貴支持。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

*本文寫于2015年11月。

猜你喜歡
列寧代表團研究院
列寧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搗亂!
各地代表團及代表剪影
淮揚菜集團廚藝代表團美國之行滿載而歸
列寧:沙皇專政的囚徒
紀念列寧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兩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