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簡介

2015-11-29 06:09
俄羅斯問題研究 2015年00期
關鍵詞:學術中心俄羅斯

?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簡介

中共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于1999年11月3日正式成立,是中共中央編譯局最早成立的局屬非實體、非營利性的學術研究協調組織之一。創辦人和第一任主任為原副局長李興耕,第二任主任為局原秘書長張海濱,第三任主任為局原秘書長楊金海,現任主任為徐向梅研究員。俄羅斯研究中心的日常事務最初由中央編譯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負責管理。2011年因機構調整,俄羅斯研究中心的日常事務轉由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負責。中心成員包括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部、馬列著作翻譯部、中央文獻翻譯部和馬列主義文獻信息部從事相關問題研究和翻譯的同志。

中心宗旨是依托和整合中共中央編譯局俄羅斯問題研究及編譯方面的力量,廣泛聯系國內外相關學術機構及研究人員,從事有關俄羅斯兼及中東歐和中亞歷史與現狀問題的研究,重點是當前俄羅斯政治、經濟、社會領域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及政黨、思潮、流派的理論與實踐,為中央決策機構服務。

中心成立以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1.國際國內學術交流

中俄經濟社會發展比較論壇是由中共中央編譯局和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聯合創辦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合作具體事宜由我局俄羅斯研究中心負責協調和組織。目前論壇已經形成中俄雙方的長期合作機制,從2003年至今已分別在中俄兩國舉辦十三屆國際會議,針對中俄兩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第一屆:2003年11月在中央編譯局舉行,主題是:“市場經濟與公民社會”;

第二屆:2004年6月在圣彼得堡大學舉行,主題是:“市場經濟與社會公正”;

第三屆:2004年11月在南京師范大學舉行,主題是:“政治改革與社會穩定”;

第四屆:2006年10月在圣彼得堡大學舉行,主題是:“俄中社會政治發展模式比較”;

第五屆:2007年11月在山東大學舉行,主題是:“社會轉型與政黨的變遷”;

第六屆:2008年10月在圣彼得堡大學舉行,主題是:“中俄社會分化及其政策有效性”;

第七屆:2009年10月在天津師范大學舉行,主題是:“多民族國家民主政治建設中的政治穩定問題”;

第八屆:2011年5月在中央編譯局舉行,主題是:“《民主與現代化——有關21世紀的挑戰》新書發布會暨‘多民族社會的民主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九屆:2011年11月在圣彼得堡大學舉行,主題是:“俄羅斯與中國現代化的比較分析”;

第十屆:2012年10月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舉行,主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問題”;

第十一屆:2013年10月在圣彼得堡大學舉行,主題是:“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

第十二屆:2014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主題是:“經濟全球化與中俄文化現代化”;

第十三屆:2015年10月在圣彼得堡大學舉行,主題是:“中國與俄羅斯的人口變化及家庭政策”。

參加論壇的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德國等許多國家的知名學者,以及部分政界和社會人士。論壇在國內外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其中2011年5月的第八屆論壇——《民主與現代化——有關21世紀的挑戰》新書發布會暨“多民族社會的民主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被作為重要學術事項在當年秋季的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總統論壇上做了專題介紹。

2015年6月,中央編譯局承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任務,委托俄羅斯研究中心承辦,在圣彼得堡大學成功組織中國政府“感知中國”系列重要活動——“中俄兩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貢獻”學術研討會。

此外我中心還獨立或與國內其他學術單位聯合舉辦了多次國內學術研討會,針對蘇聯歷史問題、俄羅斯當前形勢進行深入探討。比如:

2000年,與中央黨校黨建研究部召開兩次關于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的討論會;

2001年6月,與上海華東師大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上海聯合舉辦“俄羅斯社會轉型學術研討會”;

2002年12月,在編譯局主辦“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學術研討會;

2007年9月,與南京師范大學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在南京聯合舉辦了“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7年10月,與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北京市共運史學會在昌平聯合舉辦“從十月革命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紀念十月革命90周年” 學術研討會;

2013年9月,在編譯局主辦“《蘇聯史》新書發布會暨蘇聯歷史重要問題”研討會;

2014年11月,在編譯局主辦“四卷本《俄羅斯問題研究》(2010—2013)跟蹤研究文集新書發布會暨近期俄羅斯形勢”研討會;等等。

與此同時,中心經常邀請一些國外知名學者和政治家來我局訪問并做學術報告。如:俄羅斯著名學者羅伊·麥德韋杰夫、亞·布茲加林、弗·伊諾澤姆采夫等。

中心還不定期舉辦中心成員內部科研成果匯報交流會,互相通報各自的研究領域、成果以及相關信息,并對蘇聯歷史問題,葉利欽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交流看法。

中心不定期邀請俄羅斯專家與中心成員共同舉辦俄語沙龍,目的是提高中心研究人員的俄語交流水平,加強信息溝通。俄語沙龍至今已成功舉辦近30場。

2.出版期刊

俄羅斯研究中心在2000年曾經編輯出版5期《俄羅斯研究信息》內刊,后因經費問題???。2010年,在中央編譯局社科基金和東方歷史學會(北京)的大力支持下,中心決定重新啟動這項工作,開始不定期組織編輯出版內部雜志《俄羅斯研究信息》。

《俄羅斯研究信息》長期辟有熱點聚焦、政黨政治、社會經濟透視、中東歐觀察、歷史之窗、信息園等欄目,及時反映俄羅斯、中東歐和中亞國家當前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及學術研究動態,以及蘇聯歷史研究的一些新材料和觀點。為這個刊物撰稿和提供資料的除了我局的研究和翻譯人員外,還有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和翻譯工作者。

《俄羅斯研究信息》每期2.6萬字左右,從2010年至2014年底已編輯出版40期,逾100萬字。雜志以內部贈閱方式發行,贈閱范圍涵蓋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中聯部、外交部等中央國家有關部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和高等院校相關學術單位和學者?!抖砹_斯研究信息》出版后受到中央有關部門、學術機構、同行專家學者的好評,成為我中心與國內學術界交流的重要平臺。2015年的資料信息準備以《俄羅斯問題研究》跟蹤研究文集形式公開出版。

3.學術研究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的工作重點是俄羅斯當代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以及蘇聯歷史問題的研究和重要文獻譯介。

下面是我局科研人員近年有關俄羅斯和蘇聯歷史方面的專著、編著和譯著(1996年至今,不完全統計,不含我局人員參加外單位著作):

1.《俄羅斯問題研究(2010)》(徐向梅主編,201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2.《俄羅斯問題研究(2011)》(徐向梅主編,201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3.《俄羅斯問題研究(2012)》(徐向梅主編,201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4.《俄羅斯問題研究(2013)》(徐向梅主編,201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5.《蘇聯史》,共9卷,2013年出版5卷(鄭異凡主編,2013年人民出版社);

6.《霧靄——俄羅斯百年憂思錄》(述弢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民主與現代化——有關21世紀挑戰的爭論》(徐向梅、高曉惠、李鐵軍、彭曉宇等譯,2011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8.《蘇聯真相——對101個重要問題的思考》(鄭異凡為五主編之一,2010年新華出版社);

9.《布哈林文選》(鄭異凡編,2010年人民出版社);

10.《托洛茨基文選》(鄭異凡編,2010年人民出版社);

3.3.6 元數據查詢。支持以目錄形式展現平臺元數據信息,實現技術元數據和業務元數據的多維度查詢和元數據關系查詢分析。以目錄樹的形式展現元數據信息,幫助用戶查找定位元數據內容;基于元數據項提供組合查詢界面,由用戶輸入單項或多項查詢條件,根據條件對元數據信息進行查詢,返回查詢結果。

11.《列寧傳》(季正聚著,2009年人民日報出版社);

12.《斯大林傳》(戴隆斌著,2009年人民日報出版社);

13.《馬克思人學思想的現代解讀——弗羅洛夫人道主義思想研究》(姚穎著,2009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14.《二十世紀俄羅斯檔案文件》11卷,(李京洲、趙國順等譯,人民出版社正陸續出版);

15.《托洛茨基讀本》(鄭異凡編,2008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16.《全球化的邊界》(趙國順、李京洲等譯,2008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17.《俄國熊看中國龍——17—20世紀中國在俄羅斯的形象》(孫凌齊等譯,2007年重慶出版社);

19.《當代俄羅斯政黨》(劉淑春、李興耕、高曉惠、曲延明等著,200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20.《由亂而治——俄羅斯政治歷程(1990—2005)》(徐向梅著,2006年中央文獻出版社);

21.《布哈林論》(鄭異凡著,200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22.《被無知侮辱的思想——馬克思社會理想的當代解讀》(孫凌齊譯,200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23.《市場經濟與公民社會——中國與俄羅斯》國際會議論文集(俞可平主編,2005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24.《史海探索》(鄭異凡著,2005年安徽大學出版社);

25.《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徐向梅著,2005年中國金融出版社);

26.《歷史性突破——俄羅斯學者論新經濟政策》(王麗華主編,2005年人民出版社);

27.《讓歷史來審判》(何宏江等譯,2005年人民出版社);

28.《大元帥斯大林》(何宏江、李京洲等譯,2005年社科文獻出版社);

29.《赫魯曉夫回憶錄》(張祖武譯,2005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30.《戈爾巴喬夫回憶錄》(張祖武等譯,200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31.《全球化與人類命運》(何宏江、劉燕明等譯,2004年新華出版社);

32.《赫魯曉夫畫傳》(邢艷琦著,2004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3.《前車之鑒——俄羅斯關于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綜述》(李興耕、翟民剛、高曉惠等著,2003年人民出版社);

34.《現代化之路——中國、俄羅斯、東歐國家改革比較》(徐向梅主編,2003年當代世界出版社);

35.《蘇聯外交秘聞》(李京洲等譯,2003年東方出版社);

36.《蘇聯歷史檔案選編》34卷(鄭異凡任副總編并擔任5部分卷主編,戴隆斌、孫凌齊、趙國順等各任一分卷主編,2002年社科文獻出版社);

37.《俄羅斯思考》(何宏江等譯,2002年軍誼出版社);

38.《肖洛霍夫評傳》(孫凌齊譯,2002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39.《不惑集——蘇聯歷史問題文集》(鄭異凡著,2000年遼寧教育出版社);

40.《斯大林模式研究》(李宗禹、鄭異凡等著,1999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41.《列別德將軍》(邢艷琦等譯,1999年東方出版社);

42.《風雨浮萍——俄國僑民在中國(1917—1945)》(李興耕、張海濱、徐向梅等著,1997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43.《“十月”的選擇—— 90年代國外學者論十月革命》(劉淑春、翟民剛、王麗華等譯,1997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44.《天鵝之歌——關于列寧晚期思想的對話》(鄭異凡著,1996年遼寧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歡
學術中心俄羅斯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學術動態
學術動態
中國實踐的學術在場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北上廣操心“副中心”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