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蘇青小說中的兩性關系

2015-12-01 04:17楊曉燁
今日湖北 2015年21期
關鍵詞:蘇青女性主義小說

■文/楊曉燁

淺析蘇青小說中的兩性關系

■文/楊曉燁

蘇青的小說呈現了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女性的覺醒和解放,她以敏銳的女性直覺和感觸,細膩真實地刻畫了一系列新女性形象,并延續了五四以來娜拉出走的話題,但不同于魯迅先生定義的娜拉出走之后的結局,蘇青小說中的女人在新的歷史語境下,顯示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嶄新女性形象。她們獨立,堅強,開明,但是仍又會處于家庭與社會兩難的尷尬地位。蘇青的文字真誠平實,簡單通俗,在詼諧卻充滿智慧的論述中體現了蘇青作為新時代的知識女性對女性生存狀況的深刻審視與思考。本文從分析蘇青小說中男女關系的重構,對女性的態度,對母職的思考和女人在社會上責任和角色的確定四個方面入手,來著重探討蘇青小說中特有的女性意識。

蘇青 女性意識 女性解放 男女平等

李厚威先生曾說過:“能夠說話的女性是勇敢的,不去說話的女性是明智的”。在上世紀的民國,沉寂幾千年的女人們漸漸掙脫了長久以來的束縛和禁錮,發出了來自女性深處的第一聲咆哮,這被戴錦華在《浮出歷史地表》中稱為“于歷史地表之下的訴說?!痹谖逅拇豪邹Z動之下的女作家,她們的文本創作開始顯現出女性獨有的特點和魅力。從廬隱,凌叔華的純粹“五四式”的問題小說的哀嘆,冰心“小詩體”的晶瑩婉約,蕭紅現實夢幻交錯的詩意,丁玲政治革命的女代言人,以及張愛玲古典與通俗的交融的路子,而除此之外,上海的蘇青開創了一種別具一格平民化的敘述風格。蘇青在當時產生了極大影響,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的作品中所體現的強烈的女性主義意識,這種意識在五四的春雷轟動中蘇醒,至蘇則體現的鮮明獨特。究竟什么是女性主義,它的基本理論前提就是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闡明的,女性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在一直作為“他性”這種不平等的前提條件的設定,也就決定了女人應首先作為“人”這個個體存在,之后才能稱之為女人。而蘇青正是從這種“第二性”的角度通過自我經驗的暴露,個人化的寫作立場,以自己的切膚感受,勇敢地顛覆了男性話語,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向世人傾訴女性的心聲,表達真正的女性的情感和思想。其小說中體現的平等觀,婚姻觀,事業觀,性愛觀等恰恰應明了李銀河對女性主義的總結,“在全世界范圍實現男女平等”。

(一)男人對女人的束縛和壓迫

中國傳統文化中用陰陽兩極來類喻男女關系,而在蘇青的小品中,這種平衡關系無疑是傾斜于男性。的,這同時也是幾千年男女關系的投影。在短暫的母系社會后,迎來的是男性的絕對權威地位,并使其擁有了定為世界的話語力量,形成其主導的社會法則。正如《第二性》中引用普蘭?德?拉巴爾的一句話不無道理,“但凡男人寫女人的東西都是值得懷疑,因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當事人”。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列夫托爾斯泰最后安排了安娜臥軌自殺的情節。這種不平等關系在蘇青小說中處處可見,女人一直處于從屬地位,帶有其自傳色彩的《結婚十年》里,懷青在整個婚姻開始階段就處于被動,從開頭被雙方父母安排定親結婚,婚后產子放棄學業,其“服務”的對象只有一個,即其丈夫賢。小說中的懷青與丈夫訂親之后,處于未婚妻的身份時,是懵懂單純的,即便二人處于通信狀態,稱呼變成了“親愛的青妹”也只是一個穿著白襯衫白西裝褲子,面龐模糊不清的印象。這時的懷青仍處于一種青春期般朦朧的感情,是愛情么?頂多算得上喜歡。而就是這個未婚夫的存在,讓得懷青在宿舍女同學都有約會的時候,感到了冷落和寂寞。而在結婚場面時,她在亂糟糟的人群中也在想“我的新郎在哪里?”懷青對丈夫有著一種期待感,她希望賢能在孤立無援的困境中給予依靠。在愛情的博弈中,得失心最重的一方必定是輸家,而男人通常是游戲的好手。女人費盡心思機關算盡,但最終把握全局的仍然是男性他們讓嫉妒的子彈在女人之間爆炸,使嫉妒成為女人之間不變的利害關系,文中的懷青曾不止一次的對“風流寡婦”瑞仙吃醋,也經常成為夫婦爭吵的導火索。這種嫉妒是愛情的強烈印記,而在毫無意義的婚姻生活中,這幾乎成為了女人全部的生活重心。自古以來的女性便一直處于這種狀態,所以皇帝的后宮,官宦的妻妾,平民的駢頭總會上演勾心斗角火藥味十足的好戲,而其“幕后主使”則產生于男人。在這種情形中的女人總是喪失了自我感和尊嚴感的,在縮小自身價值的同時,夸大抬高了男性的地位,突出其重要性。

(二)女人對男人的反叛和自我價值的尋求

《結婚十年》中蘇懷青對丈夫歸順的情感發生的轉折是在二人遷入上海居住之后,懷青的心態從開始的“覺得真正的幸福開始了,這里一切都是自己的,而且自己做得來主”對未來熱切的希望,而生活的瑣碎,少不更事的稚嫩很快打破了她的這種幻想,她甚至開始“詛咒小家庭的生活”而不可避免的,如很多平凡家庭一樣,錢成為了二人爭吵的焦點,并且這個最物質性的也是最緊迫生活所必須的錢不僅成為了二人長達十年婚姻生活甚至離婚后的幾年里,作為一種經濟力量衡量二人主被動地位,更為關鍵的一點在于這成為了蘇懷清開始寫作的一個契機。蘇懷青因為經濟窘迫開始寫稿并從小試牛刀至獲得較大成功,這意味著其經濟上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這種經濟獨立自然對傳統的家庭構局產生了某種挑戰,他首先為懷青贏得了物質層面上的一定自由不再受制于丈夫,任其開心與否施舍些零錢,而正是這種經濟上的獨立使蘇懷青在心理上也逐漸走上獨立,開始懂得反抗丈夫的無能以及小氣,并在知道丈夫心有所屬之后,經過煎熬忍耐后大膽得做出了離婚的決定,并在離婚后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

如果說整個《結婚十年》是描寫了女性的出走,即“娜拉的離開”而《續結婚十年》則回答了娜拉走后的情形。不同于魯迅先生所斷言的兩條出路:要么回來,要么墮落。蘇懷青憑借著女性獨有的堅韌以及毅力堅持下來,之前丈夫賢百般阻撓的寫作也成為了其正業,并獲得空前的成功,從而作為了一個著名的女作家贏得了尊重。而這一過程無疑是艱難的,從開始各處尋找職業的艱難,寄人籬下的委屈,各種關系的打點,這體現了在以男性為話語中心的世界,落后社會,傳統習俗,封建觀念對女性的壓抑與排擠,為女性解放造成了種種障礙。蘇懷青自身獨立地位得獲得付出了不少心血,可以注意到在開始的某些章節出現了“利用”這一字眼,這說明她開始意識到了作為女性獨特的能力即性可以作為一種資本。這本身就對男權社會的某種挑戰,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男性的統治格局而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所以整個《結婚十年》和之后《續結婚十年》里,即使里面到最后仍存在著蘇青作為傳統女性對于男人某種程度上的依賴,但是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蘇懷青作為大膽的五四之后的婦女,其女性意識從沉睡到慢慢蘇醒的過程,即使其中有對男人的妥協依戀,這也是合乎常情的,正如另一部短篇《蛾》中所描寫的那樣,明珠的奮不顧身的撲火同時也是一種清醒的犧牲,它代表了一種渴求一種希冀,女性對自身獨特價值實現的愿景。

胡蘭成對蘇青評價是“平實而熱鬧”“干練之中有天真”是非常的準確的,正如張愛玲對蘇青作品的評語“偉大而單純”。她更多的更多地從女性視點出發描寫女性的真實生存體驗,真實的描寫了女性的心理和內在情感,娓娓道來的是女性的掙扎與自我的解放,個人體驗的如實投射,即使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男性話語占據中心地位的社會里顯得彌足珍貴。在妙語連珠,干凈生脆的文字里,我們看到的不是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文藝女青年,而是我們身邊的一位聰慧理智的女性友人,她睿智,機警,敏感的把握時代的氣息,生活的脈搏,將自己的切身體驗付諸筆墨。正如蘇青在結婚十年中寫到“這時候,女人的夢也應該醒了,反正遲些早些總得醒的?;ǖ膵善G是片刻的,蝶的貪戀也不過片刻,春天來了匆匆間還要歸去,轉瞬便是烈日當空,焦灼得你夠受,于是你便要度過落寞的秋,心灰意冷地,直等到嚴冬來給你結束生命?!痹诶p綿朦朧的“兩顆櫻桃”的少女愛戀之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清醒。

[1]西惠玲.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女作家批評[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6-7.

[2]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68-169.

[3]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1-2.

[4]西惠玲.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女作家批評[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5-6.

[5]蘇青.飲食男女[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78-79.

[6]胡蘭成.中國文學史話[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56-58.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蘇青女性主義小說
以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蘇吉尼瑪》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阿特伍德小說中的女性主義身體批判
藏在俄羅斯套娃里的愛
多維需求中的女性主義敘事策略:《一小時的故事》再解讀
一代才女蘇青的悲劇人生
女性主義視閾下小說《紅字》多維解讀
兩個女人的相互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