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鄉村

2015-12-02 20:41呂勝中
東方藝術·國畫 2015年6期
關鍵詞:當代藝術美術藝術

呂勝中

李富

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新聞出版副編審、五蓮畫院名譽院長。

展覽及獲獎:

一九八七年,『中美藝術交流展』。

一九九○年,『當代青年美展』并獲銀獎。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年,連續參加『北京「過渡·Ⅰ」 、「過渡·Ⅱ」當代藝術展』。

一九九三年,『雙人展』。

一九九七年,分別在北京、濟南舉辦個人畫展,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李富藝術研討會。

一九九八年,『中國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并獲優秀獎。

二○○一年,入選『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作品入錄大型畫冊。

二○○四年,『日本橫濱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二○○五年,『美國紐約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二○○七年,『當代水墨個人展』;『今日中國美術大展』。

二○○八年,『中韓繪畫交流展』。

二○一一年,『藝術傳承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邀請展』。

二○一三年,『隔岸觀城—李富彩墨畫展』。

二○一四年,『藝術博覽會』,獲繪畫類銀獎。

作品收藏:

《花》被中國文化部收藏;《九鳳村的故事》被加拿大住華使館收藏;《麒麟傳說》被山東文化廳收藏;《生命樹》等被美國聯合技術公司收藏;《人尖》被德國藏家私人收藏等。

發表作品:

《江蘇畫刊》《美術觀察》《人民日報》《中國文化月刊》《中國書畫報》《中國教育報》《香港大公周刊》《明報》《香港天天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文化報》《山東畫報》《大眾日報》《當代藝術》《中國百老匯》《當代藝術家》《新疆日報》《北京晚報》《齊魯晚報》《濟南時報》《中國成人教育》《大眾DV》《美術同盟》《山東衛視》《中國美術》《國家畫廊》《世界藝術》。

或許對他太熟悉的原因,談李富的作品,真的一時不知從哪里開始。

他很能畫,也愛畫。記得早些年拿畫給我看,每每叫人吃驚:沒多長時間,又畫了一大卷!后來便不奇怪,原來他每天都擠空畫畫兒,倘是哪一天出不來一張作品,他說睡覺睡的不踏實,像是愧對了誰一樣。

攤開李富的幾百張畫作,有時會為他那種執著癡迷的制作慣性所感染,叫人覺得那本不是一張張渲染、勾勒在紙上的圖畫,而是由一畦畦田園綴結成的幾畝莊稼地,而李富更像一個樂在其中的農夫。農夫哪天不侍弄土地?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的生活方式,在遵循這種生活方式的耕耘中,收獲與否也許已變得不怎么重要。

李富真的是農民出身,他的父母兄姊至今還生活在一個叫九鳳村的小山村。那是個四面環山的山村,環繞村子四周的九個小山包,據說曾有鳳凰降臨。如果不是現在而是過去,李富不會有上大學專門學習藝術的機遇。李富的母親和姐姐也都有雙愛畫、愛剪、愛繡花的巧手,但她們只是用這種喜好裝飾自家人的衣服鞋帽,打扮自己的草屋茅舍,從來也沒想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李富有福,喜歡畫畫,便考上了省城里專學藝術的大學。李富相當知足,知足者常樂,知足也常畫。

但學了藝術專業,畢業后又留在大都市的李富卻怎么也不像那些有派頭的“藝術家”那樣,滿腦子裝進些洋里洋氣的觀念和主義,滿嘴摩登出來些讓人聽不懂的哲學囈語,或出手就是驚世駭俗的文化炮彈。李富覺得那些就好像是為了面子而去吃西餐,終究不如家鄉的煎餅卷大蔥、黃餅子就咸魚兒吃著過癮。吃著不順,腸子還要硬撐,萬一鬧出消化不良來就更劃不來了。因而李富便仍然坦然地扮演著自己。專門的搞了藝術的行當,充其量更像一個民間的藝匠,他在現代都市這座大廟堂里畫著他的“鄉村”—于是現代文明的四壁,便投上傳統鄉村抹不掉的影子。在李富的眼里,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在他的心中,這里的一切都充滿親情;在他的心中,畫進了朝夕相處時嘗到的酸甜苦辣的滋味、揉進了心心相印里肯定與反思的筆觸。

中國,一個以九億農民支撐著的國家,九鳳村的渺小與之相比太小太小,但切莫忽視了它的存在,李富用自己全身心對它的關注,把它鋪陳到我們的眼底,中國農民的村子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他們的笑聲、他們的哭泣、他們的吶喊、他們的沉寂、他們的漠然、他們的審視、他們的希望、他們的嘆息、他們的靈透、他們的麻木……一下子顯得那么清楚和具體。因而九鳳村太大太大了。

中國現代藝術,其實很像一個剛從莊稼地里走出來的農民,只不過許多的人很快溶入了“都市”,讓人一時辨不出來罷了。李富沒有積極的使自己溶化,卻把“都市”當成一個新的鄉村。于是他自在其中。

猜你喜歡
當代藝術美術藝術
當代藝術的珍奇櫥柜
——評《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紙的藝術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關于當代藝術市場的思考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