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胚胎學教學與哲學的辯證思維

2015-12-08 02:24陳遠華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35期
關鍵詞:哲學教學

陳遠華

摘要:《組織學與胚胎學》是一門重要的形態學科,是學好病理學、婦產科學和生理學等課程的重要基礎。教師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應更多地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和理解《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結構功能統一、運動靜止統一、平面立體統一和共性與對立性統一的辯證哲學思維,同時,也使學生能用哲學的辯證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組織胚胎學;哲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61-02

《組織學與胚胎學》(Histology and Embryology)是一門重要的形態學科,組織學是借助光學顯微鏡(LM)和電子顯微鏡(EM)觀察研究機體正常的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四個層次。而胚胎學是觀察和研究生物個體發生、發育及其機制與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兩性生殖細胞的發生、受精、胚胎發育、胚胎與母體的關系、先天性畸形等[1]?!督M織學與胚胎學》不僅是一門重要的臨床基礎課程,而且與其他醫學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病理學、生理學和婦產科學等。本文旨在探索哲學思想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用哲學辯證思維方法去闡述和歸納《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命現象的本質規律,促進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人體微細結構與功能相關的辯證思維

組織學是一門形態學科,但研究組織結構時也兼及功能的研究。人類經過長期的進化,已經形成了機體結構與功能的統一,人體的各個細胞、組織、器官都有其固有的功能活動特點[2]。結構是人體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功能是結構的表現,功能的變化又能影響形態結構的發展。例如,血液中的細胞基本都是球形的,因其主要執行運輸功能,球形結構有利于其在血管中的流動;血管和心臟上皮均為一層扁平的薄層內皮,內皮表面摩擦力很小,有利于血液的流動;骨骼肌細胞是長圓柱體的,因其主要執行運動功能,此結構有利于肌纖維的伸縮;神經元包括胞體和突起,神經元主要起傳導興奮并調控神經沖動的作用,胞體可接受和整合信息,突起有利于它們之間形成網絡并傳導信息;小腸是各段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小腸內表面肉眼可見許多橫行的皺襞,光學顯微鏡下小腸粘膜的上皮層和固有層向腸腔突起形成絨毛,電鏡下還可見到細胞表面有很多微絨毛。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和微絨毛三級結構使小腸表面積擴大近300倍,這些結構有利于小腸行使吸收功能;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是蛋白質合成、折疊、翻譯后修飾和運輸的一類細胞器,且對蘇木精有特殊的嗜色性,因此,光鏡下胞質染成藍色或淡藍色的細胞其可能含有豐富的粗面內質網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則意味著其蛋白質合成功能一定旺盛;此外,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都含有很多溶酶體(消化異物),且胞質HE染色呈嗜酸性,等等[3]。又例如,胎盤由母體的基蛻膜和胎兒的叢密絨毛膜構成,叢密絨毛膜浸泡于基蛻膜間的絨毛間隙內,此結構有利于母體與胎兒間的物質交換[4]。在授課過程中我們應強調結構與功能的辯證關系,并舉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運動與靜止的辯證統一

事物的發展、運動和變化不僅有數量上的增減和場所的變化,而且有性質的根本改變。任何事物都有其發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5]?!督M織學與胚胎學》研究的組織細胞和胚胎發育是時刻處于運動狀態的,包括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而在教學上所用的切片以及一些醫學資料中所見是某一時刻靜止的標本或圖片。這就要求我們用發展運動的觀點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知識[6]。比如生殖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早期的生精細胞是圓形的,具有分裂能力而無運動能力,而晚期的精子呈蝌蚪形,具有運動能力;早期的卵子數量較多、細胞較小和卵泡細胞層數較少,而晚期的卵子數量較少、且有明顯的透明帶和放射冠,這個結構可保證單精受精。比如成纖維細胞功能活躍時多突起,胞質嗜堿性,表明具有旺盛的蛋白質合成功能,功能靜止時也叫纖維細胞,其突起較少,胞體較小且嗜酸性,表明無蛋白質合成功能;膀胱的變移上皮在膀胱充盈狀態時細胞較矮、細胞層數較少和較薄,而膀胱空虛狀態時細胞呈柱狀、層數較多和較厚。比如子宮內膜隨激素水平的不同而發生周期性變化,在增生期內膜較薄、子宮腺少且細,到分泌期時子宮內膜較厚、子宮腺增長增粗且含豐富的分泌物等,而我們所觀察到的可能是分泌期或者增生期的某一過程。又例如,胚胎的發育過程是從一個受精卵經過復雜的動態變化經約38周發育成一個胎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前8周主要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至一個“袖珍人”個體的質變,而第9周后主要是由一個“袖珍人”個體逐漸增大發育成出生時約3500g的胎兒的一個漫長量變過程。在質變和量變過程中有些變化是先后發生的,有些是同時發生的,要求教師在講解時要滲透運動與靜止的辯證思維,使學生更好更易理解組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三、平面與立體的辯證統一

組織學最常用的觀察手段是用顯微鏡來觀察石蠟切片,在顯微鏡下所見僅是某一結構的平面,而機體的組織細胞是一個立體的多維結構。應當注意,同樣的組織因切面的不同(縱切、橫切、斜切等)可以呈現各種不同的圖像。例如肌纖維,如果橫切我們所看到的肌纖維是圓形或多邊形,如果是縱切我們所觀察到的肌纖維則是長條形或者梭形;肝臟中肝板的結構,切面上我們所看到的是“長索”型結構,立體上實際是板層狀結構;單層扁平細胞側面觀察是扁平狀的,有核的部位略厚,而正面觀察是多邊形的,細胞邊緣呈鋸齒狀相互嵌合;又例如次級卵泡,中間橫切可見次級卵泡含外周的卵泡膜和顆粒細胞,中間含卵泡腔、放射冠、透明帶、卵母細胞和卵丘等七個典型的結構。但如果橫切較為表淺,就可能只能觀察到卵泡膜、顆粒細胞或卵泡腔。此外,一些中空性的管道式器官(如消化管和血管),其切面不同也可呈現不同的結構,如可呈圓形、橢圓形、半圓形甚至條形的結構。因此,授課時應該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平面與立體間的辯證統一的觀點且全面觀察組織切片,這樣學生才可充分理解其結構特點,防止“盲人摸象式”的學習效果。

四、組織器官間的共性與對立性的辯證統一

共性和對立性是哲學辯證思維的普遍規律。人體是由各大系統構成的,而系統是由器官構成的,器官是由組織構成的。人體組織包括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等。組成某一系統的器官一般是功能相近或相同的組織。比如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淋巴管構成。這些器官都是中空性的,管壁由內、中和外三層結構構成,且內層上皮均為內皮。但因它們功能各異,所以各段結構有明顯的差異。如心臟壁肌膜層比較厚且有不同切面的心肌纖維、大動脈中膜含大量的彈性膜、中動脈和小動脈中膜主要是平滑肌以及靜脈含有靜脈瓣等。又如消化管壁均由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和外膜四層結構,且粘膜層由上皮、固有層和粘膜肌層構成。但各段消化管壁各層結構有明顯差異,特別體現在粘膜層。消化管兩端主要以保護為主,如食管壁其上皮為較厚的具有保護作用的復層扁平上皮。中段以消化吸收為主,如胃和小腸上皮為具有吸收功能的單層柱狀上皮,且小腸往下上皮細胞間杯狀細胞越來越多,而固有層均含有相應的消化腺。又如胚胎學中男女性生殖系統的發生均是由生殖腺嵴表面上皮細胞增生進入間充質首先形成初級性索,而后來自卵黃囊的原始生殖細胞遷移至此形成未分化性腺發育而來。但因根據是否含Y染色體指導合成的睪丸決定因子,繼而進一步指導發育成睪丸或卵巢。除了結構的共性和對立性外,在功能上也存在共性和對立性,這樣保證了機體微環境的穩定。比如胰腺的B細胞可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而A細胞則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保證機體血糖水平出于一個正常的穩定狀態,任何一方分泌異常均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如低血糖和糖尿病;骨組織中的骨細胞,其功能具有成骨和溶骨作用,繼而調節鈣磷代謝的平衡。教師授課時應向學生講解組織器官間的結構和功能的共性與個性辯證統一,使學生更易理解各組織器官間的發現規律,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用哲學觀點和方法論指導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理解形態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理解胚胎發育的發展過程,從而更好地開拓學生思維,通過哲學思維掌握專業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叢敬,劉曉萌,馮旭,等.淺探對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總結的改革[J].解剖科學進展,2014,20(4).

[2]陳曉蓉,徐晨.組織學與胚胎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鄒仲之,李繼承.組織學與胚胎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4]Mayhew TM.Turnover of human villous trophoblast in normal pregnancy:what do we know and what do we need to know?Placenta 2014,35(4).

[5]逄錦聚,陶德麟,王展飛,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胡軍,宮琳琳,王效軍,等.人體形態學教學中的哲學思維—以組織胚胎學為例[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0,31(1).

猜你喜歡
哲學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菱的哲學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讀懂哲學書是件很酷的事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哲學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學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