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鴿常見病的特點、防治和診斷技術

2015-12-09 13:40陳益填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廣州440100
養禽與禽病防治 2015年11期
關鍵詞:病料黏膜檢查

陳益填 (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 廣州 440100)

1 鴿常見病的特點

(1)鴿常見病以群發病居多。肉鴿養殖生產基本上采取規?;蚣s化方式進行,由于場舍集中、飼糧統一和管理一體,如果防疫及管理措施不嚴格,一旦發生傳染病、寄生蟲病,或是飼料中毒病及營養代謝病,往往造成群體性感染或發病。特別是群體性傳染病的發生,往往會造成較大損失。

(2)多數鴿病傳播迅速、蔓延廣和發病快。諸如鴿瘟、球蟲病和污染飼料中毒、藥物中毒等,都會在短期內集中發生或流行。因此,當疾病一經出現就應立即進行綜合性檢查(臨床癥狀、解剖檢查、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作出初步(印象)的定性診斷,即明確是傳染病、寄生蟲病還是中毒性疾病。然后盡早采取相應的緊急措施,以控制疫情,防止擴散蔓延和減少損失。

(3)多數鴿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病原屬禽鳥類共患性病原,具有廣譜感染和交叉感染性。如果鴿與其他禽鳥類同場飼養或接觸,包括與飛鳥、野禽的接觸均可引起病的傳播,導致感染發病乃至流行。因此,鴿場應禁止飼養其他禽鳥類,并防止飛鳥進入;同時做好引種檢疫、定期檢疫和驅蟲工作,及時淘汰、處理陽性鴿。

(4)鴿常見病的暴發流行與疫源地的存在、外源病原的進入及飼料、水源的污染直接相關。諸如鴿場內殘存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蟲,帶毒(菌)野鳥特別是候鳥進入場內,以及飼料和水源被霉菌、農藥等污染,都會引起疾病。因此,鴿場自建場開始就應注意場址的選擇,環境和水源的勘察;建立各種規章制度,認真貫徹防疫衛生措施;一旦發生疫病,應采取堅決的清場和徹底消毒措施,以防止病原微生物殘存。

(5)特異性免疫接種是有效地防止鴿傳染病發生的重要手段。頻繁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防治可引起耐藥性菌株的產生而失去效果,并且對公共衛生的危害較大。因此,許多國家提倡用生物制劑代替抗生素來防治疾病,以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

2 鴿病防治原則

(1)樹立“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防疫觀念,并建立相應的防疫體系、防治措施,防止鴿病的侵入、擴散和傳播。

(2)建立疫病綜合性防治措施,即建立檢疫、防疫、飼養、封鎖、隔離、治療、免疫和凈化等措施,以求達到防止病原侵入,及時消滅病原與控制疫病,減少損失的目的。

(3)采取綜合性檢查,對發生的疾病盡早盡快做出診斷。通常首先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臨床觀察檢驗和病理剖檢變化作出初步診斷,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同時,采取相應病料做進一步的實驗室檢查,做出確診,并采取相應的撲滅措施。

(4)實施計劃免疫和驅蟲是防治鴿病比較切實的措施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藥物防治帶來耐藥性菌(蟲)株的危害。

(5)建立免疫監測與疫情預報和報告制度。通過抽樣作免疫監測,在疫苗接種后3~4周進行,可根據抗體水平了解免疫的效果,從而決定免疫確實抑或需要補免;在疫病流行前進行監測,則可了解幼鴿的母源抗體水平和群體的免疫水平,從而決定相關疫苗接種時間。

3 鴿病診斷技術

3.1 流行病學調查

在鴿病診斷時,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是診斷鴿群發性傳染病、中毒病、營養代謝病和寄生蟲病的重要方法,也是養鴿場(戶)制訂有效的防治對策及措施的依據,尤其在集約化養鴿場更為重要。

流行病學調查的內容和范圍較廣泛,凡與疾病發生發展相關的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都在內,諸如養鴿場的位置、性質;鴿子的品種、品系、數量及性別比例;飼養習慣、飼料種類及來源、飲用水來源;日常消毒情況;免疫接種情況;發病鴿群及個體與未發病鴿群及個體的背景材料;鴿場周圍環境;發現病鴿的時間,鴿病高峰的時間,鴿病發展趨勢;過去有無此類鴿病,過去此類鴿病的發病及防治情況;鄰近鴿場有無發病,哪些鴿場發病多,哪些鴿場發病少;其他禽鳥類有無類似發病,目前對該病防治效果等均在調查之列。

流行病學的調查方式多種多樣,一方面可組織座談會,約請鴿場飼養人員、管理人員、當地獸醫及檢疫人員等座談發病鴿場的建設及飼養管理情況、鴿病發生發展情況、飼料來源及加工配制過程、引種和動物出入、當地自然環境狀況、回顧當地鴿病的發病史等。另一方面可進行現場實地調查,觀察鴿群的動態、靜態、飲食行為,重點進行病鴿個體臨床檢查,必要時對新鮮病死鴿及瀕死鴿進行剖檢,掌握鴿群的病情及病鴿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然后結合座談了解的一般情況,可以對鴿病作出初步的判斷。

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的目的是認識疾病并提出防治及應對措施,但應結合實驗室診斷技術才能最終診斷疾病。一般來說,如系微生物感染,實驗室診斷技術應可以查出病原體,寄生蟲性的疾病應可以查出蟲體或蟲卵;中毒性疾病,應可以追溯到毒物來源,斷絕毒物來源后,疾病應能控制;管理不善造成的疾病,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后,疾病應能得到緩和和控制。

3.2 臨床檢查

鴿病的臨床檢查是及時正確診斷鴿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對病鴿天然孔的檢查,如眼睛、鼻孔、口腔和肛門。此外對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運動機能應進行重點檢查。

(1)口腔檢查:檢查口腔和咽喉黏膜的顏色,有無黏液,有無潰瘍和假膜,以及有無異常味道。黏膜型鴿痘、鵝口瘡、毛滴蟲病、口腔炎和咽喉炎等疾病,口腔和咽喉的黏膜常出現潮紅、白色或黃色干酪樣病灶、潰瘍或白色假膜等。

(2)眼睛檢查:患皮膚型鴿痘時,眼睛周圍有痘疹,嚴重者可導致單側或雙側眼睛失明。眼線蟲、鳥疫和維生素A缺乏病,可以引起鴿的眼睛發炎紅腫和分泌物增加。有機磷農藥和阿托品中毒時,分別引起瞳孔縮小和擴大。

(3)鼻瘤和呼吸系統檢查:健康鴿的鼻瘤潔凈,呈白色。若出現鼻瘤潮濕、白色減退,鼻孔有漿液性分泌物等癥狀,可能是感冒、鼻炎、副傷寒和鳥疫等疾病所致。若患鼻炎、喉氣管炎、肺炎、丹毒病、曲霉菌病和鳥疫等疾病時,可能出現咳嗽、打噴嚏、氣喘、氣囊啰音和呼吸困難等癥狀。

(4)嗉囊檢查:用手摸鴿子的嗉囊,可以略知其消化功能狀況。正常情況下,鴿子進食3~4小時后,飼料向下移動而使嗉囊縮??;否則就說明鴿子消化不良或者有嗉囊病。嗉囊病有2種,一種是摸著硬,可能是被硬性食物梗塞所致,或由某些傳染病引起的嗉囊積食;另一種是摸著軟,倒提鴿子時,口中流出酸臭液體的軟嗉病。軟嗉病常由長期積食和缺乏運動造成。

(5)肛門和泄殖腔檢查:鴿新城疫、潰瘍性腸炎、胃腸炎、鳥疫和副傷寒等疾病常引起鴿子腹瀉,糞便玷污肛門周圍的羽毛。皮膚型鴿痘常引起鴿子肛門周圍出現痘疹?;鉴澔魜y、胃腸炎等疾病,鴿子的泄殖腔可能充血或有點狀出血。

(6)皮膚和體溫檢查:觀察皮膚的顏色是否正常,有無損傷和腫瘤。鳥疫和丹毒病可導致皮膚發紺。鴿子正常體溫范圍是40.5~42.5℃,除捕捉和烈日照射可以引起體溫升高外,鴿霍亂、肺炎和丹毒等都可以引起鴿子體溫升高。

(7)運動機能檢查:除骨折、骨骼損傷和關節脫臼直接引起運動障礙外,鴿新城疫、副傷寒、丹毒、關節炎、神經性疾病、有機磷農藥、呋喃類藥物和食鹽等中毒,都可能引起雙腳無力,單側或雙側或翅膀麻痹,共濟失調,飛行和行走困難等癥狀。通過以上各項檢查和綜合分析后,對疾病可以作出初步診斷。比較復雜而不能確診的疾病,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

(8)尿液檢查:可肉眼觀察輸尿管有無增粗,有無尿酸鹽沉積。

(9)檢查糞便:可發現腸道的血細胞、寄生蟲、蟲卵等,從而確診胃腸出血及腸道寄生蟲。此外,病鴿的糞便表現有血性糞便、白色糞便、綠色糞便、水樣下痢等區別;不同的鴿病其病理表現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依據糞便的性狀診斷疾病。

3.3 病理解剖檢查

許多鴿病有典型的或特定的病理變化,在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檢查的基礎上,開展病理剖檢,觀察病鴿器官組織的變化,可以為正確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也可為實驗室檢查提供病原學、免疫學、病理組織學等所需要的病理材料,是對疾病進一步診斷的重要措施。

(1)常見病理變化:鴿子患病的病理變化,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充血:局部器官組織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含量增多,稱為充血。充血部位表現為增溫、輕微腫脹并發紅,而且發紅部位的皮膚用指壓后即褪色,指放開即恢復原狀。充血是動物體的一種防衛反應,主要見于炎癥。

瘀血:亦叫靜脈充血,是靜脈血液回流發生障礙所引起的,具體表現為:發紫、腫脹、溫度降低;切開時,從血管內流出多量暗紅色不凝固的血液。瘀血往往多見于肺臟、肝臟、脾臟、腎臟等實質器官。

出血:血液流到心臟血管系統之外,稱為破裂性出血;血液中的紅細胞從小血管滲出,則叫滲出性出血。破裂性出血可見于盲腸球蟲病的盲腸血管被寄生蟲破壞,流出血液,隨糞便排出。滲出性出血可見于多種疾病,多數因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繁殖,使血管壁通透性改變而造成,具體表現在局部器官組織有出血點或小的出血斑,例如鴿新城疫的肌胃角質膜下有斑狀出血(或充血)。

貧血:紅細胞的數量在血液中不足時稱為貧血,表現為黏膜、皮膚蒼白。引起貧血的原因較多,主要是失血、溶血(紅細胞被致病因子破壞)、營養不良、紅細胞再生障礙(多見于慢性中毒)等。

萎縮:器官組織功能減退和體積縮小稱萎縮。有病理性萎縮和生理性萎縮之別,如法氏囊(亦稱腔上囊)可隨年齡的增大而縮小是生理性萎縮。如因病而致萎縮的則叫病理性萎縮。

壞死:機體內局部組織細胞的病理死亡稱為壞死。壞死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直接破壞細胞及其周圍的血液循環所致。具體可分凝固性壞死——組織壞死后,蛋白質凝固,形成灰白色或灰黃色,較干燥、無光澤的凝固物,如鴿霍亂病肝上所出現的壞死點;液化性壞死——組織壞死后分解液化,成為膿汁;壞疽——即壞死性腐敗。

糜爛與潰瘍:壞死組織一經脫落而留下已形成的殘層缺損叫做糜爛,較深的缺損稱為潰瘍。

炎癥:當動物機體出現一種防衛性反應即稱炎癥,具體表現為紅、腫、熱、痛和機能障礙,發炎的部位還出現變質、滲出和增生等3種基本病理變化。

敗血癥:病原微生物進入血液,在其中繁殖并產生毒素,引起嚴重的全身癥狀,稱為敗血癥。該癥常使血管壁的通透性改變,紅細胞滲出,在許多器官造成出血性病變。

腫瘤:機體某一部分細胞發生異常增生,且其生長失去正??刂?,而形成腫塊,稱為腫瘤。它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惡性腫瘤的特點是生長迅速,能向周圍組織浸潤擴散,能向其他部位轉移,對機體危害嚴重。鴿的惡性腫瘤見于肺臟、肝臟、脾臟和腎臟等內臟器官。

(2)剖檢要求:

剖檢所需器材:經嚴格消毒的剪刀、外科鑷子、搪瓷盤、滅菌容器、消毒藥液、載玻片、酒精燈及白金耳等,為加強個人防護,應備操作人員所用的消毒手套、帽子、膠鞋、工作服、肥皂及毛巾等。

剖檢病例的選擇:原則上應選擇未經治療的臨床癥狀明顯的瀕死鴿,或死亡不超過4小時的新鮮病死鴿。剖檢病例在性別、品種、品系甚至個體大小上應兼顧,使病例具有代表性。剖檢數量應根據鴿群結構、初步診斷的結果及采集病料的需要而定,以獲得規律性的病變結論為準。

剖檢地點的要求:為了防止污染和病原擴散,原則上剖檢應在實驗室、獸醫診療室、剖檢室或焚尸爐、污物處理坑旁進行,將病鴿放在搪瓷盤或塑料布上進行剖檢。嚴禁在鴿舍內或鴿舍旁剖檢,不宜在難以清理和消毒的臺面、地板上剖檢。剖檢前應用清水或消毒藥液打濕鴿體,防治羽毛飛散。病死鴿應用不漏水塑料布包扎后運送,剖檢完畢,要將尸體、包裝物、污染的泥土消毒后深埋處理,對剖檢場地嚴格消毒。

病理剖檢注意事項:在鴿臨死前剖檢,對于已經死亡的鴿尸體,應盡早剖檢;盡可能多剖檢幾只,以便找出規律性的病變,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剖檢后,應做好人員手、用具和器材等清洗消毒工作。如果需要將病料送到鴿場外進一步診斷,必須附上剖檢結果、癥狀等情況記錄。

(3)剖檢方法:首先檢查病死鴿的外部狀況,如羽毛、體況、營養、眼鼻嘴等可視黏膜、爪子和肛門周圍的變化并作詳細記錄。然后用消毒藥液濕潤尸體,作仰臥位保定,切開大腿和腹壁間的皮膚和筋膜,用力將兩大腿向下掰壓使兩髖關節脫臼,兩腿外展固定。隨后用剪子自肛門處沿腹中線直剪至頸部,暴露腹胸腔和內臟器官,并檢查頸、胸、腹部皮下變化和胸、腿肌肉病變。繼而從嗉囊后端切斷氣管,取出腺胃、肌胃、肝臟、脾臟、腸等臟器,再摘下心臟、輸卵管、卵巢或睪丸及肺臟、腎臟。再由右側嘴角向后剪開口腔,剖開喉頭、氣管、食道。最后剪開頭部皮膚,打開腦顱骨,露出硬腦膜、軟腦膜和腦組織。

(4)剖檢內容:

腹腔:腹腔暴露后,摘出內臟器官前,先觀察腹腔的大體變化。腹腔積液呈淡黃色,并有黏稠的滲出物附在內臟表面,可能是腹水癥、大腸桿菌病。腹腔中積有血液和凝血塊,常見于急性肝破裂,可能為肝脾的腫瘤性疾病、包涵體肝炎等。腹腔器官表面,特別是肝臟、心臟、胸系膜等內臟器官表面有一種石灰樣白色沉著物,這是痛風的特征。腹腔臟器粘連,并有破裂的卵黃和堅硬卵黃塊,這是大腸桿菌病、鴿沙門桿菌病等引起的卵巢腹膜炎。

食管和嗉囊:食管黏膜上生成許多白色結節,可能是維生素A缺乏癥或毛滴蟲病病灶。嗉囊充滿食物,說明該鴿為急性死亡,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若有大批發生,可能為中毒或急性傳染病。嗉囊膨脹并充滿酸臭液體,可見于嗉囊卡他性炎癥或鴿新城疫。嗉囊黏膜增厚,附著多量白色黏性物質,可能有線蟲寄生,若有假膜和潰瘍,這是鵝口瘡的特征。

腺胃和肌胃:肌胃的角質層應當剝離后觀察。腺胃腫大或發炎,可能是馬立克病的病變或是寄生蟲引起的。腺胃乳頭出血,腺胃黏膜出血,是鴿新城疫的特征。腺胃和肌胃的交界處有一條狀出血,可能是一種免疫器官受損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

小腸、大腸及胰腺:從十二指腸到泄殖腔都應剪開,觀察內容物及黏膜的狀態,有時也可重點剪開幾段腸管,檢查腸道中有無寄生蟲,在何段腸道,數量多少。小腸黏膜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黏膜呈深紅色有出血點,表面有多量黏液性滲出物,常見于鴿新城疫、鴿霍亂、腸炎等。

小腸壁增厚,剖開腸道黏膜外翻,可能是慢性腸炎、鴿沙門桿菌病。小腸黏膜上形成大量灰白色的小斑點,同時腸道發生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多見于小腸球蟲病。胰腺有病變,體積縮小,較堅實,變薄等病變,可能是缺硒或缺乏維生素E。腸壁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腫瘤狀結節,可見于馬立克病、淋巴組織增生、惡性腫瘤、結核病以及嚴重的絳蟲病。盲腸腫大,黏膜呈深紅色嚴重炎癥,腸腔內含有血色或血液凝塊,這是盲腸球蟲病的特征。盲腸壁肥厚,內含黃色干酪樣凝固滲出物,可能是鴿傳染性盲腸肝炎。泄殖腔黏膜呈條狀出血,這是慢性或非典型鴿新城疫的表現。

肝臟和脾臟:肝臟的體積、色澤正常,但表面和切面有數量不等的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壞死小點,是鴿霍亂的特征,也見于鴿沙門桿菌病。肝脾色澤變淡,呈彌漫性增生,可超過正常數倍,見于腫瘤等病。肝稍腫大,表面形成許多界限分明的大小不一的黃色類圓形壞死灶,邊緣稍隆起,此為鴿傳染性盲腸肝炎的特征病變。肝臟的硬度增加,呈黃色,表面粗糙不平,常有膽管增生,見于黃曲霉素中毒。肝或脾出現多量灰白色或淡黃色珍珠結節,切面呈干酪樣,見于鴿結核病。肝臟瘀血腫大,呈暗紫色,表面覆蓋一層灰白色纖維蛋白膜,為大腸桿菌引起的肝周炎。

腎臟和輸卵管:腎臟顯著腫大,呈灰白色,腎小管和輸卵管充滿白色的尿酸鹽石灰樣沉著,是痛風。

卵巢和輸卵管:卵巢形態不整,皺縮,干燥和顏色改變,見于慢性沙門桿菌病、大腸桿菌病,或慢性鴿霍亂。卵巢體積增大,呈灰白色,見于卵巢腫瘤等。

心臟和心包:心外膜、心內膜或心冠脂肪上有出血點,是一般急性敗血癥的病變,如急性鴿霍亂、鴿新城疫等。心外膜上有灰白色壞死小點,見于鴿沙門桿菌病。心外膜上有石灰樣白色尿酸鹽結晶,為內臟型痛風。心肌腫大,心冠脂肪組織變成透明的膠凍樣,是嚴重營養不良的表現,也見于馬立克病。

氣囊、氣管和肺臟:氣囊、氣管和肺臟充血,見于非典型鴿新城疫。胸腹部氣囊混濁,含有灰白色干酪樣滲出物,可見于大腸桿菌病。鴿的肺臟和氣囊上生成灰白色或黃白色的小結節,常見于曲霉菌病。

(5)送檢病鴿及病料:及時采集傳染病病料,并送有關獸醫檢驗部門檢驗,是快速確診鴿病的有效措施。如果沒有條件采集病料,可直接送檢病鴿和死亡時間不超過6小時的病死鴿數只。如是病鴿,可直接裝箱;如是病死鴿,可將其直接包入不透水的塑料薄膜、油布或數層油紙中,裝入箱內,送至有關單位檢驗。

有條件采集病料送檢,需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程序進行,并嚴防病原散播。采集病料的器械需事先消毒。如刀、剪、鑷子等可煮沸15分鐘消毒。采集病料的時間,應在鴿死后立即采集,以不超過6小時為宜。一套器械與容器,只能采取或容裝一種病料。

其次在打開尸體后先采取相應病料,再進行病理檢查,或在剖檢的同時,無菌采取病原診斷所需的病料組織塊、血液、分泌物等。一般按先腹腔后胸腔的順序采取病料。應正確保存和包裝病料,正確填寫送檢單。病料送檢時間越快越好,以免材料腐敗或病原微生物死亡。

猜你喜歡
病料黏膜檢查
腭部良性腫瘤切除術中應用豬小腸黏膜下層脫細胞修復補片修復硬腭黏膜缺損的療效觀察
2020年貴陽地區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情況調查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后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促進術后康復的效果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優勢與劣勢再認識
富源某養殖場豬鏈球菌病診斷體會
一例混合感染豬病病原的實驗室檢測
基層獸醫豬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術
檢查版
檢查版三
“辣燙”出來的口腔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