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我們都活在一個錯誤的記憶世界里

2015-12-09 12:16劉潔麗
科學大眾(中學) 2015年12期
關鍵詞:偏差神經元痛苦

劉潔麗

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柴靜在她的自傳性作品《看見》中,引用了同行白巖松的一句話:“人們聲稱的最美好的歲月其實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憶起來的時候才那么幸福?!甭犉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記憶好像跟我們撒了好大的謊,偷換了事實的容顏。

其實不止如此,現實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分明記得出門帶了鑰匙,結果卻沒有;以為東西放在一個地方,事實上卻放在了另一個地方;明明沒發生的事以為已經發生了,而做過的事卻固執地說沒做過……為什么我們堅信不疑的記憶總是錯得離譜?難道是我們的記憶出了什么問題嗎?記憶會被篡改嗎,為什么會這樣呢?

主客觀因素在作怪

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看,記憶可以被分為編碼、儲存和提取3個環節。在這些環節中,經常會因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記憶偏差,記憶被偷偷篡改。

加拿大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安德森在1978年做了一個實驗,讓兩組被試分別從購房者和竊賊的視角閱讀一個關于房子的故事。實驗發現,前者更能回憶出天花板的裂縫、潮濕發霉的地下室等信息;而后者更能回憶出價值不菲的硬幣收藏、未上鎖的門、房屋周圍防護物的高度等信息。這說明,個體的主觀角度不同對信息的記錄和提取就會不同。

專注記憶研究的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拉夫特斯發現,有時只需改變一個詞就足以引起記憶偏差。她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讓被試觀看一個車禍的視頻,然后問他們都看到了什么。一組被試被問到“當兩車相碰(hit)時,它們的時速有多少”;另一組則被問到“當兩車相撞(smashed)時,它們的時速有多少”。一周后,又問他們車禍場景中是否有破碎的玻璃碎片,曾經聽到“撞”這個詞的一組被試中,回答有玻璃碎片的人數相當多,而另一組中回答有玻璃碎片的人數就非常少。這說明客觀的引導詞不同會產生不一樣的記憶。

美化記憶為哪般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談論最多的篡改現象,大概就是對往事的回憶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記憶在不經意間被篡改,快樂被無限放大,而一些不快與傷心則逐漸被淡忘,看上去像是選擇性記憶的作用體現。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針對記憶和遺忘提出過“動機性遺忘說”,他認為人們之所以會忘記悲傷的事,是因為個體潛意識里在進行自我維護,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而美好積極的記憶,則在日后的回憶中被反復提取不斷強化,每每回憶起來都仿佛能從中獲得激勵,更有信心和勇氣來面對生活。當然,也有人會沉溺回憶,因為他們對現狀不滿,想要逃避現實。

有些記憶純屬虛構

如果說記憶因主客觀因素會導致記憶偏差,我們尚且還能理解,但如果記憶能夠從無到有地虛構事實,就真是令人瞠目結舌。難道記憶根本不可信嗎?

虛假記憶最早被注意是由于發現犯罪現場的目擊證人的證詞并不一定可靠,雖然證人十分確信自己當時看到的情況是真實的,但常常會因為情景信息的混淆而導致錯誤指認或錯誤描述。例如,證人對犯罪現場的細節根本沒有看清,但在回憶時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填充。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認為,虛假記憶是大腦中負責處理記憶的部分區域活動增強所致。

虛假記憶不是一種病態,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特別是對童年時期經歷的場景的記憶。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記憶在記錄生活時是一臺糟糕的攝像機,每個人都是自己記憶的導演,劇情的發展取決于我們想要它是什么樣。

痛苦的記憶可以被刪除嗎

虛構是讓記憶從無到有,那么記憶還能從有到無地被刪除嗎?近期,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成功地擦除并重建了大鼠的記憶,深刻地改變了大鼠對過去事件的反應。

實驗中,神經科學家用光信號刺激大鼠的一組神經元,讓這些神經元對光信號敏感,同時,對大鼠的腳部進行電擊。大鼠們很快便學會將光信號的刺激與電擊的痛苦聯系起來——當它們感受到光信號的刺激時會感到恐懼。研究人員發現,當光信號刺激大鼠的神經元時,大鼠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增強了。然后研究人員再以低頻的光脈沖信號刺激同一組神經元,來削弱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從而起到擦除記憶的作用。果然,當大鼠再次感受到光信號時,沒有表現出之前的恐懼狀態,這說明大鼠腦中與痛苦有關的記憶已經被擦除了。

而該研究最讓人感到吃驚的發現在于,在大鼠被擦除記憶后,重新使用高頻率光脈沖信號再次刺激同一組神經元,它們竟能夠恢復之前的記憶,再次表現出恐懼的狀態。

如今,科學家正在尋找更多的消除痛苦記憶的方法,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人類應激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就發現,可以通過抑制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幫助人們“忘卻”痛苦記憶。

其實,不管記憶是好是壞,在編碼、儲存和提取時發生了怎樣的偏差,進行了怎樣的篡改,我們始終只會忘記該忘記的,記得想要記得的,活在自己構筑的世界里。記憶的真實性在很多時候都大打折扣,這一事實聽上去挺讓人悲傷的,但也不失為一種慶幸,那就是教會我們要更好地活在當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

猜你喜歡
偏差神經元痛苦
50種認知性偏差
AI講座:神經網絡的空間對應
加固轟炸機
分擔痛苦
仿生芯片可再現生物神經元行為
真相
這個神經元負責改變我們的習慣
研究人員精確定位控制飲酒的神經元
暴力和痛苦
2009中國CEO痛苦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