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成受訪者稱中國是世界強國

2015-12-14 07:36
環球時報 2015-12-14
關鍵詞:國際形象世界性周邊國家

環球時報/2015-12-14/ 第16版面/要聞 /作者:●本報記者 范凌志 盧長銀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風云激蕩的2015年正走向尾聲。這一年中,中國崛起的腳步依舊緊促,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更加緊密,亞投行吸引眾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呼應。在國外民眾心目中,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有什么變化呢?《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發布的《2015中國國際形象與國際影響力全球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影響力呈持續上升趨勢,近七成國外受訪者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性強國。雖然個別與中國有領土、海洋爭端國家的民眾對中國崛起表現出較高的警惕性,但多數國家受訪者認可中國發展的“正能量”。

中國的“強國”認可度穩步攀升

本次調查共覆蓋全球六大洲20個國家,其中亞洲9個國家: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北美洲2個國家:美國、墨西哥;南美洲2個國家:巴西、阿根廷;歐洲4個國家: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非洲2個國家:肯尼亞、南非;大洋洲1個國家:澳大利亞。調查對象是上述國家的18周歲以上的普通居民。調查時間為2015年10月13日至11月25日。共回收有效問卷20811份。

中國以外19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對于“中國是否已經是世界性強國”的問題,總體上有近七成(69.0%)國外受訪者給予肯定回答,比2014年和2013年的調查結果分別提升4.7個百分點和9個百分點。僅有不到兩成(18.1%)的受訪者表示“中國還不完全是世界性強國”,而2014年這一比例為21.1%。此外,4.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不是”世界性強國;剩余的8.2%表示“不知道,說不清”。國外受訪者顯然比以往更加認可中國強國地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中國“一帶一路”的藍圖正式公布,還有亞投行等一系列能夠刺激世界經濟增長的措施,可以說中國比美國的建樹更多,大家可能覺得中國比以前更符合世界性強國的標準。雖然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仍然比世界很多其他國家快了很多。“大可不必擔憂經濟放緩,中國的表現還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按國家劃分,巴基斯坦高達92.1%的受訪者認可“中國已經是世界性強國”。排名第二位的法國認可率為87.6%。印度、哈薩克斯坦、德國與越南的受訪者對“中國已經是世界性強國”的說法認可度較低,但均超過半數,分別為57.5%、57.1%、55.8%與54.4%。國外受訪者心目中未來10年內亞洲地區事務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為中國(43.8%),遠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國(25.0%)。相比之下,中國受訪者的回答要謹慎得多,僅27.9%的受訪者表示“中國已經是世界性強國”,而持相反態度的中國受訪者占比為19.5%,51.8%的人認為“中國還不完全是世界性強國”。

在19國受訪者中,71.6%的人認為中國已經具備了世界性強國的“經濟實力”,遠遠超過提及率排位第二的“軍事實力”(30.4%)。提及率排名第三、第四位的分別是“政治及外交影響力”與“文化影響力”,分別為30.0%與22.6%。倫敦大學東亞研究學者西蒙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世界對中國強國地位的認可首先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歷史上強國出現時也都體現出這種共性。此外,在全球重大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和行動現在也更具有影響力,比如反恐、推動非洲經濟發展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胡逸山表示,除了經濟力量,中國的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也意味著中國的責任越來越多,這一點值得注意。

“自信形象無可厚非”

調查顯示,19個國家中,80.0%的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或中立態度,比2014年的調查結果(75.2%)提升4.8個百分點。具體而言,37.3%的受訪民眾對中國持積極看法,比去年增加3.9個百分點。持“中立態度”的比例為42.7%,與2014年的41.8%相比,略微上升0.9個百分點。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的民眾比例是15.4%,比去年下降3.6個百分點。

巴基斯坦民眾對中國態度最為正面,81.0%的受訪民眾對中國持“喜歡”態度,遠高于其他調查國家;肯尼亞與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的喜愛度為六成左右,比例分別為61.8%與59.8%。第二梯隊國家印尼(54.2%)、哈薩克斯坦(53.7%)、巴西(51.7%)與印度(50.1%)民眾對中國的“喜歡”態度均超過五成。與中國存在領土糾紛的日本與越南受訪者對中國的“不喜歡”態度最為強烈,比例分別為58.9%和49.7%。同時,也有25.5%的韓國受訪者表示“不喜歡”中國,較2014年的26.5%有所下降。西方大國德國(19.3%)、美國(19.7%)、法國(17.2%)、英國(13.3%)“不喜歡”中國的比率也在一成以上。

“這個結果跟我們平時的感覺比較接近,因為中國和日本及越南存在領土爭端、歷史問題以及競爭關系,這兩個國家的民眾對中國‘不喜歡’,對中國崛起表示擔憂也是很正常的。”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龐中英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

對于中國的國際形象,國外受訪者認知率最高的是“自信”,達26.9%,比去年上漲6.5個百分點。其次是“合作”,提及率為24.3%。“復雜”“強硬”“崇尚軍事”比例分別為24.0%、23.9%與23.6%。同時,“友好”與“負責”國家形象認同比例分別為23.2%和20.9%。印尼受訪者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自信”的形象認知率最高,提及率超過54.3%。對于中國“合作”的國際形象,認知率最高的是俄羅斯,達55.1%。對于中國“崇尚軍事”的國際形象,認同率最高的是日本(47.7%),德國、澳大利亞與美國受訪者的認同度也在30.0%以上。

“‘自信’很能概括中國今年的國際形象,我們看到中國今年一系列的外交舉措,比如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英國,人民幣在年末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籃子,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建樹很多,展現的都是自信形象,這是無可厚非的。”胡逸山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西蒙斯對記者表示,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進攻性的民族和國家,但日本認為中國有好武之心,主要是兩國在軍事上一直在暗中較勁,不僅是軍備,還有國際間的軍事合作。這種歷史性的問題需要民間更多的友善交往才能改變。德國在處理希臘債務危機問題上也是“非常強硬”,在維護自身利益問題上,各國其實都不愿退讓。

國人形象與“腳”有關?

至于對中國人的印象,國外受訪者最深刻的是“勤儉節約”,認知率達到了35.8%,其他認知率較高的特性有“家庭觀念重”“禮貌”“友好”和“文明守法”,認知率都在25%以上。但是,“友好”與“禮貌”認知率較2014年有較大幅度下降,分別下跌6.1與4.8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非周邊國家比周邊國家受訪者更傾向于認為中國人“禮貌”“文明守法”“講究誠信”,而周邊國家比非周邊國家受訪者更傾向于認為中國人“缺乏誠信意識”“粗魯”和“傲慢”等。

“這可能跟國人的‘腳’有關系,能夠走得更遠的中國人,比如去歐洲、南美等地旅游的國人收入、受教育程度可能也會更高,雖然不一定收入和教育程度高就一定會有禮貌,但確實存在一些關系。”龐中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周邊國家長期以來跟中國的交流很復雜,相互依存程度越深,矛盾和摩擦越多,就好像鄰居之間的摩擦一定會更多。這也是為什么周邊國家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更突出。

胡逸山在接受采訪時特別提到,國外受訪者對中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勤儉節約”,這一點令他印象深刻。“這是我們華人的傳統美德,一定要珍惜,千萬不要把一些浮夸之風帶到國外去。”

針對“你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是什么”的問題,國外受訪者最感興趣的是“文化風俗”(50.8%),超出排名第二的“‘中國制造’產品”近20個百分點?!?/p>

猜你喜歡
國際形象世界性周邊國家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個人看法
延安城市國際形象構建:由外宣翻譯誤譯談起
世界文學理論史建構的新突破
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國際形象的相關性分析
我國高校收藏中國周邊國家文獻
我國高校收藏中國周邊國家文獻
傳統春節視覺意象設計理論問題思考
國家形象建設需謹防哪些認識誤區
如何開展好校園足球運動
淺析《共產黨宣言》中的人本主義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