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文化自覺現狀及其培養機制

2015-12-15 22:00張亮平顧細明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48期
關鍵詞:培養機制文化自覺現狀

張亮平 顧細明

摘要:文化傳承與文化自覺已成為熱門話題。大學是文化普及最廣、文化自覺最高的場所,大學生理應擔負起薪火相傳的歷史使命。通過問卷調查,大學生的文化自覺現狀已顯端倪:他們對傳統文化及其傳承的認識相對淡薄,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文化自覺在逐漸缺失。如何培養其文化自覺,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文化自覺;現狀;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070-03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髓,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在人才培養的教育工程中,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傳統文化教育這一環節。在我國,文化傳承及文化自覺也成為了近幾年來的熱門話題,并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界的極大關注。莊子說: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雖然在某些文化中,個別內容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其本身的意義與影響力,但是真正優秀的思想文化,應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并且會超越時空的界限亙古常青,生機盎然。有人說,對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現在的大學,因為大學往往是文化普及最廣、文化自覺最高的場所。重視大學生正確的歷史觀與文化觀,對文化的傳承、對文化的影響都具有積極意義。通過調查研究,我們了解了到目前中國大學生文化觀的基本現狀,并且正在積極尋求對策。

一、當前中國大學生文化觀的基本現狀

1.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及其傳承的認識相對淡薄?!?005年社會藍皮書》曾公布了一項以大學生為調查主體、以“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為主題的調查結果。其中,“關于傳統文化與當前中國社會的意義”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傳統文化,有59%的大學生認為很重要,40%的大學生認為有一些作用,1%的大學生認為可有可無,但沒有人認為格格不入。對于傳統文化的現狀,有20%的大學生認為其勢力仍然強大,有40%的認為還有影響。對于經濟全球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有54%的大學生認為經濟全球化與傳統文化并行不悖,30%的認為中國文化將會在全球化的洗禮下完成涅槃。此外,對于將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列入法定節日,36%的人表示非常支持,27%的人表示比較支持。同時,調查結果還表明,在這樣一個開放和變遷的時代,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仍然表現出了較高的認知度和認同度,并充滿信心,而且大多數人認為現代化與傳統文化可以同時并存。為了得到更多的有效數據,我們在武漢5個大學發放了1000份以“當代中國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態度”為主題的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72份。在“你讀過四大名著嗎?”的題目中,有61%的學生至少讀過一部,另有2%的學生沒有完整地讀過一部。在“如果有一項旨在保護與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您會參加嗎?”題目中,只有7%的學生選擇了“不論什么時候舉辦只要有空都會參加”,15%的選擇了“如果是周末休息時間可能參加”,73%的選擇了“不會參加但是支持這樣的活動”,還有5%的學生選擇了“不參加也不支持”。而在大學開設有關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問題上,大學生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中,33%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開設有關傳統文化教育課程,38%的對開或不開抱著無所謂的態度,23%的認為沒有必要開設所謂的文化課程,還有6%堅決不支持,認為開設這樣的課程是在浪費時間。在開設課程形式上,分別有8%、29%、40%、23%支持必修課、限選課、公共選修課和無所謂。調查結果顯示,現今的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及其傳承認識相對淡薄,而且大學對于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設置相對較少。其中,也不乏有決策階層持有“傳統文化無用論”的觀點,認為傳統文化不如技術文化能給人以謀生立命的本領以及實實在在的利益。的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愉悅與希冀。其后果就是大學的文化氛圍漸漸變淡,文化意識慢慢變弱,機械電氣等專業始終炙手可熱,而哲學、人文等已漸成冷門。再加上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當下部分大學生正在逐漸舍棄中國傳統文化。

2.多元文化的沖擊導致大學生的文化自覺逐漸缺失。在社會經濟文化飛速發展與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當前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呈現出多元發展的現象,大學生的文化價值取向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從整體上看,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是好的,但發展不均衡。在認知上,大部分學生仍然認同傳統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追求主流文化,不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本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缺乏自覺的認同和吸收。例如,在“你更樂于參加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活動,還是圣誕、情人節等西洋節日活動?”的調查中,有43%的學生更樂于西洋節日,另有5%的表示說不清楚。在多種文化與觀念的沖擊下,他們成為了多元文化的被動接受者,甚至有部分人對外來流行文化產生了依賴性。有人戲言,大學校園里,“美浪滔滔,歐風陣陣,韓流滾滾”。

對此,我們需要進行不斷的反思?!胺此紝嶋H上是文化自覺的嘗試?!盵1]反思是對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進行批判的認知??墒?,由于受知識水平和成長閱歷所限,尤其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引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相對膚淺,對爆炸式的外來文化信息很難成熟地加以甄別,逐漸地,對文化選擇不自覺地表現出茫然或迷失。

二、建立大學生文化自覺培養機制

大學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積極推動社會與民族進步的一代新人。竺可楨先生曾說:“諸君到大學來,萬勿存心只要懂得了一點專門技術,以為日后謀生的地步,就算滿足,而是要拯救中華做社會的砥柱?!薄按髮W教育的目標,決不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而尤在乎養成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會、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爆F代大學必將是“民族精神家園的守護者”和“民族文化自覺的最后陣地”[2]。然而,問卷調查發現,部分大學生對文化自覺的理解相對薄弱,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真實含義一知半解。比如,對于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部分學生僅僅停留在較為淺顯的表層,他們直接將中秋節稱為月餅節,因為中秋節要吃月餅。更有甚者,認為文化傳承本身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需要刻意而為。他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留存下來的文化肯定是好的,并且也會一直流傳下去,而流失掉的文化必定是不好的,即“糟粕”,也就沒有必要去在意如何維系它的承接與傳遞。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的傳統文化流失嚴重,不少應被視為“瑰寶”的文化、藝術或手工技術在漸漸斷層。文化自覺絕對不會自然而覺?!拔幕杂X”既是繼承傳統文化的通道,也是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的橋梁。文化自覺的結果必然形成自覺的文化,而自覺的文化才是一個民族賴以發展的基石。尤其是在文化轉型時期,“自覺的文化對自在的文化進行超越和批判,并且用新的更能發揮人的自由創造本性的文化要素來取代舊的文化要素。這是文化轉型的深層驅動力”。因此,建立大學生文化自覺培養機制十分必要。endprint

1.推行大學通識教育,即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素質教育。19世紀初,美國鮑登學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將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進行聯系,要求大學課程設置公共課部分(當時包括古典語文、文學和科學課),認為大學生必須學習這些公共課程,以達到共同的培養。隨后,便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通識教育進行研究和討論。其實,在中國,通識教育的思想源遠流長?!吨杏埂分兄鲝?,做學問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墩摵狻分姓f:“博覽古今為通人?!蓖ㄗR教育可以產生通才,即博覽群書,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學多識、通權達變、通情達理、兼備多種才能的人。在大學推行通識教育,其根本的意義在于促進大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形成,提高他們的思想感悟力與文化自覺性。思想和智慧是一切知識最深刻的基礎。推行通識教育,不僅是為了擴大人才概念的外延,強化道德教育,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具備一些良好的文化趣味、文化素養,更進一步地促進正確的思想觀、文化觀的養成。

2.將民族傳統教育滲透于大學階段教育。有人說,在全球化的時代,民族文化可能遭受的傷害,可以來自外部的影響與沖擊,也可以來自內部的自我貶低、自我放棄。影響與沖擊,是因為缺乏應有的鑒賞力,是因為盲目與不自覺。貶低與放棄,是因為缺乏應有的教育,是因為無知與不自信。貶低與放棄勢必削弱其對外部沖擊的抵抗力而使本民族文化漸行漸遠。大學階段的教育,對世界觀與文化觀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將民族傳統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興趣。據了解,中國90%的高校開設了傳統文化相關課程,另有多所大學建立了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梢哉f,形成一個科學和人文整合的新的教育階段是我們大學教育應該努力的方向。

3.有效利用經典文化與經典文學教育喚醒大學生的文化意識?!敖浀洹?,就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譬如說,儒家的“四書五經”或者《十三經》;道家的《老子》、《莊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孫子兵法》;法家的《韓非子》……這些都屬于經典著作。讀“經典”的作用,一是讓其懂得道理,每部經典中都包含著常理常道;二是熏陶其人文價值。對于經典文學中體現的傳統與人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感悟,引導他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利用經典文化與經典文學教育逐漸喚醒大學生的文化意識,鼓勵他們成為文化的傳承者、后繼人。

4.鼓勵創建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的大學生社團與活動。大學生社團常常是大學校園的一道人文風景。近年來,在大學校園里,陸陸續續地出現了如詩詞社、武術協會、書畫協會、京劇社團、紅樓論壇等大學生社團與活動,這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對中華文化的傳承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只是其范圍與影響力還需拓展。其實,各級各類學??梢园验_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將學校的多方資源加以整合,出政策、出經費,鼓勵推動在大學中創建有關傳統文化的社團,讓大學生有平臺培養自己的興趣,激發自身潛能,讓他們在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揚中華文化。同時,學??梢詰{借學生社團,將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大學生文化認知素養的有力契機,這有利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綜上所述,中國的大學生大多數是認可我們的傳統文化的,只是這個認識并不深入,也不迫切,需要引導與教育。我們知道,物質上的進步并不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精神上的豐富和滿足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應該從大學生這個“文化建設的生力軍”群體做起,在大學建立并完善大學生文化自覺培養機制,從通識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以及經典教育方面入手,珍視傳統,突出民族性,與時俱進,并且堅持開放性。建立中國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費孝通.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2]王德峰:通識教育與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N].文匯報,2009-01-10.

基金項目:武漢輕工大學校立項目成果(201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12YJAZH192)

作者簡介:張亮平(1967-),女,武漢輕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與跨文化交際;顧細明(1972-),女,武漢輕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歡
培養機制文化自覺現狀
基于學生滿意度的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創新研究
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思索
淺析“文化自覺”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