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課堂測評為途徑的教師專業發展探析

2015-12-16 08:25
陜西教育·教學 2015年9期
關鍵詞:組員教研量表

自構建以合作學習為特征,以“三學”(自學、互學、展學)為呈現形態的“‘學本式’卓越課堂”以來,我校一手抓課堂轉型,一手抓教師隊伍建設。但隨著課堂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形式具備,而實效不強;教師的引導地位停留在表層,實際效能發揮不夠;教研活動之間缺乏關聯,缺乏螺旋上升的路徑。教師的專業發展遭遇瓶頸,要想走出上述困境,僅靠教師個人力量是無法解決的,必須依靠學校頂層設計,積聚集體智慧,帶領教師突破專業發展高原期。因此,我們根據學校實際,圍繞“合作學習課堂觀察測評”主題引領教師拾級而上。

頂層設計——規劃教師成長的藍圖

對于教師隊伍建設,多年前我們就勾勒出藍圖:“骨干教師成為能‘提煉教學思想的超越型教師’,中老年教師成為能‘錘煉教學策略的思想型教師’,青年教師成為能‘歷練教學基本功的發現型教師’”。為此,我們慎重出臺了《覃家崗小學基于小組合作學習觀察測評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案》,構建了以“兩經四緯”為基本框架的各學科系列教研活動:

兩 經四緯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合及發揮

研前培訓——疏浚教師成長的通道

根據方案,我們制訂了《課堂觀察分析量表》、《教研觀察分析量表》及匯總表等量表,并以此為載體對教師進行研前培訓。利用《課堂觀察分析量表》分別對教師、小組長和組員的言行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利用《教師觀察分析量表》分別對教師團隊的負責人、團隊成員的教研言行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從而歸納出優缺點,提出改進措施。

同時,我們把教師分為執教磨課團隊、教研觀察團隊、組長觀察團隊、組員觀察團隊、教師觀察團隊5個組,并對各組的分工任務多次進行微格化培訓。微格化的研前培訓,讓老師們對于自己觀察分析的對象及方法清楚、明晰。

實踐研究——搭建教師成長的平臺

研究的問題來源于課堂,并回歸于課堂進行解決,問題才能產生出價值,老師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專業素養提升的過程。比如圍繞“組長組織能力與小組學習效果關系的測評”這一主題提供了兩次課例,前后相隔一周。在第一次課例中,觀察團隊的老師提出:由于組長過于強勢,和組員的關系緊張,個別組員因不滿組長的言行產生抵觸情緒而成為邊緣人;組長過多霸占了展學的機會;警惕由一個老師的強勢變為多個組長的強勢。如何解決這一難題,老師們群策群力,提出修改觀察量表的參考維度。在一周后的第二次課例中觀察團隊的老師發現小組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時組內成員互幫互學,再不是組長一枝獨秀;所有的成員都有了展示小組學習成果的機會;小組學習效果整體得以提高。觀察測評技術在教研中的運用,讓廣大教師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構建者甚至是策劃者,極大調動了其主觀能動性,由“要我成長”在不知不覺中蝶變為“我要成長”。

研后反思——注入教師成長的動力

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優秀教師=經驗+反思。為讓研究結果能產生更為持久的影響,我們鼓勵每一位教師進行研后反思:心路歷程、成長感悟、案例分析、敘事研究,不拘一格的形式促使教師再次回放研究活動,挖掘最能撥動心弦的瞬間“: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隨機應變地想出調節課堂氣氛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積極認真的思考問題?!薄靶〗M交流應涵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這樣,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辟|樸的話語,感人的細節,深刻的剖析,智慧的思考無不讓人感受到教師專業成長的律動。

皮亞杰說過:有關教育與教學的問題,沒有一個問題不總是與師資培養問題有聯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夠數量合格的教師,任何最使人欽佩的改革也勢必要在實踐中失敗。我們正是以觀察測評努力探尋一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通過這條途徑讓教師專業水平與新課程改革齊頭并進。

猜你喜歡
組員教研量表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當組長真不容易
回憶流金歲月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胸痹氣虛證療效評價量表探討
小組落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質量量表的驗證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