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赫斯思想在費爾巴哈與馬克思思想間的橋梁作用

2015-12-17 03:54余林媛
關鍵詞:費爾巴哈黑格爾異化

余林媛,馬 超

(南京農業大學 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210095)

一、赫斯對費爾巴哈思想的接納及批判性發展

赫斯早期是黑格爾左派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活躍于許多共產主義團體之中,他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思想奠基人,關鍵得益于費爾巴哈。在19世紀40年代,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哲學話語開始不斷替代原來赫斯頭腦中的費希特—鮑威爾式的批判觀念,并成為對當時資產階級社會現實進行批判的精神武器。但時隔不久,赫斯便開始對費爾巴哈等人進行“唯心論的妄想”的批判,站在了與馬克思“相同想法”的地平上[1]3。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赫斯與費爾巴哈的思想關系大致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

(一)赫斯轉向費爾巴哈思想階段

赫斯受到黑格爾哲學的“自我意識哲學”和“絕對精神”的影響,起初他還沒有意識到費爾巴哈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對立。在《德國哲學的現代危機》中他寫道:“現代的流派除了黑格爾哲學的理念之外沒有別的基礎。同時,如果盧格、費爾巴哈、鮑威爾等人在現今時代公開講的一些問題不能清楚地在黑格爾那里發現,甚至黑格爾的說法經常顯然與這些人相矛盾,那么這些顯然的矛盾并不背離黑格爾哲學,它們倒是作為從黑格爾哲學的核心中得出的,比黑格爾本人敢于得出的結論更嚴密的結論……”[1]41可見,赫斯起初認為,黑格爾哲學的統治地位是無法被動搖的,而出現的費爾巴哈等人的言論,無非是從黑格爾哲學中提煉出來的內核再進行擴充,并沒有完全脫離黑格爾哲學體系。赫斯依然受黑格爾哲學核心的影響,但那些與黑格爾不同的聲音同樣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說道:“而他(黑格爾)作為純粹的哲學家像一些人那樣,只要哲學一觸及到生活,就對貫徹哲學感到恐慌?!保?]44赫斯也逐漸開始意識到,黑格爾的哲學完全在意識的領域里不能自拔,而關于實踐,黑格爾并沒有做出最為有力的解釋。相反,費爾巴哈所建立的“新哲學”,它直截了當地從現實的感性事物、從有限的和確定的具體事物出發,而不再像黑格爾哲學那樣從純粹的存在、從存在的概念出發;它把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溶解為人的現實的精神;它把自然界或物質當做絕對精神的根據;它用感性的、有血有肉的人的感覺或感受,來對抗黑格爾哲學死氣沉沉的抽象思辨[2]11。這時的赫斯已經意識到,一棵大樹如果想要永久枝繁葉茂,必須對樹枝進行修剪,只有這樣才能有新的枝芽長出。雖然赫斯依然以黑格爾哲學體系作為自己認同的根本,也并沒有意識到費爾巴哈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根本對立,但他明顯已經出現向費爾巴哈哲學理念轉向的趨勢。

(二)赫斯接納費爾巴哈思想階段

赫斯的思想逐步趨向于費爾巴哈哲學,在許多問題上,赫斯接納了費爾巴哈的思想,因而產生了許多共識。費爾巴哈最突出的政治觀點便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觀點,他認為:“在一個一切以專制君主的慈悲和專橫為轉移的國家中,每一個規章都會變為朝令夕改的……”[3]348因而給予強烈的抨擊。而赫斯在《德國和法國的中央集權問題》一文中表示:“在中央權力或國家權力侵犯個人神圣權力的地方,國家本身就是自由發展和進步的最大障礙……中央集權正像歷史已經證實的那樣,不是個人自由的敵人,而是主觀上獨裁的敵人、利己主義的敵人、地方觀念和等級偏見的敵人、一切無法制的敵人?!保?]49可見二者的政治觀點非常接近。赫斯對費爾巴哈觀點的接納還表現在繼承和發展了費爾巴哈關于人本學的學說,費爾巴哈認為人是現實存在的感性實體,不是抽象的思辨的精神實體,而是最現實的、最真實的存在。人不僅可以自在自為地考察現實的對象,獲得知識,而且可以賦予認識的客體以主體的因素,將人對自身的認識二重化,即人把自己的個體當做對象,擺脫自己的主觀的個人本質,將自己上升到類,又把自己的類、類概念、類本質自身當做對象去認識和思維[4]503。而赫斯在費爾巴哈人的類本質學說的基礎上,揭示了人的類本質的雙重內涵,即理論的類本質和實踐的類本質。在《論貨幣的本質》一文中,他寫道:“一切現實的生命活動,即理論的及實踐的生命活動都是類活動,是各種不同的個性的共同活動。只有這種共同活動才能實現生產力,因而是每一個個體的現實的本質?!保?]139赫斯沒有停留在費爾巴哈的哲學上,而是繼承并發展了他的理論,將其理論更加豐富化,詳細化。更加接近了人本主義思想和唯物主義思想。費爾巴哈講道:“直接從自然界產生的人,只是純粹自然的本質,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歷史的產物……理論所不能解決的那些疑難,實踐會給你解決?!保?]247“孤立的,個別的人,不管是作為道德實體或作為思維實體,都未具備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只是包含在團體之中,包含在人與人的統一之中……”[5]111費爾巴哈將人理解為歷史的產物,克服了以往形而上學家們將人看作是孤立的原子的思想。赫斯接納并發展了費爾巴哈關于人的發展問題的理論,將人的發展看作是個體與類的矛盾的運動史,并提出人的類存在形式。他在《論貨幣的本質》一書中寫道:“人通過其思維、感覺和愿望完成類活動……自然的世界觀是建立在這種世界秩序的基礎上的,這種世界觀把類看作生活本身,而把個體只看作是生活的手段?!保?]114由此可以看出,赫斯將個體與類生活結合起來闡述歷史的發展運動過程。赫斯還從社會交往的角度去剖析人的類本質:“個體的生命活動的相互交換、交往,個體的力量的互相激發,這種共同活動,是個人的現實的本質……人與人的交往越發達,他們的生產力也就越強大?!保?]138這樣高高在上的思辨哲學就更加腳踏實地的步入了現實生活之中,為批判資本主義提供了理論前提。費爾巴哈作為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他的唯物主義觀點自然對赫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列寧曾把費爾巴哈的人本學規定為“關于唯物主義的不確切的膚淺的表達”[3]372。但不得不承認,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理論,對后續的唯物主義者思想產了一定的影響。赫斯吸取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把個體理解為觀念的唯一現實性,把普遍理解為非現實的個體抽象物[6]9。赫斯將哲學與經濟學成功結合并推進哲學話語向政治經濟學話語的置換關鍵點就在于他開創性的以金錢的異化來解釋社會的異化,將人的異化更加現實化,而他的異化理論又是以費爾巴哈的異化批判為理論原型。赫斯指出:“貨幣是相互異化的人的產物,是被外化了的人的產物……貨幣是在這里被稱為人的生產力,被稱為人的存在物的現實的生命活動的東西?!保?]146“金錢是用數字來表現人的價值,是我們的奴隸制的標記,是我們遭受奴役的無法消除的烙印,因為可以買賣的人就是奴隸?!保?]20這就深刻的揭示了人的本質在現實生活中的異化。宗教的批判一直是費爾巴哈討論的話題。他認為,宗教是人本質的異化,而人的本質不僅僅是宗教的基礎,還是宗教的對象和本質?!吧系圩鳛槿说谋举|的異化,是不真實的、從人的本質中分裂出去的、獨立的精神本質,然而它卻反過來變成了支配人、奴役人、統治人的力量?!保?]505,費爾巴哈主張“鏟除自古至今人類所遭受的種種傷心慘目的不公不平的事情……我們必須拿對人的愛當作唯一的真正的宗教,來代替對神的愛”,“人的唯一的神也就是人自己”[5]786,費爾巴哈批判了基督教神學,揭示了宗教的本質,更加批判了宗教掩蓋下的社會不平等。赫斯發展了費爾巴哈對宗教的批判,并將費爾巴哈關于宗教是人本質的異化這一思想擴展到私有制社會的分析中:“人把屬于他的類生活的一切東西都放棄、摒棄、舍棄了,而在天國,即在理論上把這些東西歸還給了上帝,在塵世,即在實踐上則把這些東西歸還給了貨幣?!保?]151也就是說,人喪失了自己的類本質,猶如宗教中人將自己的本質異化為神那樣,在現實生活中人又將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金錢,金錢就是實現著對人的統治與奴役。赫斯在繼承費爾巴哈的某些哲學思想的同時,也不斷地加入新的元素,使得自己的哲學理論更加符合唯物主義理論。

(三)赫斯批判費爾巴哈思想階段

赫斯意識到費爾巴哈的哲學是一種人本主義唯物主義哲學,雖然費爾巴哈終結了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為內核的思辨哲學,將人們的視野由“彼岸”拉回到“此岸”,但是他依舊沒有以切實的行動來完成對理論的實踐,仍然沒有找到理論出口。費爾巴哈把“實踐”看作是猶太人自私自利的活動,赫斯用“行動”代替“實踐”,在赫斯的“行動哲學”話語中,“行動”被詮釋為一種利他主義、人的自由平等與主體行動。這便是赫斯基于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唯物主義思想上提出的“實踐”性的內容。

在赫斯看來,費爾巴哈只是從思想理論方面去理解人的本質問題,并沒有看到人是具有實踐性的社會人,所以他才會說:“精神以絕對無法容忍的方式與自己對立,不再是無意識的,自然的個體,而是有意識的精神主體,與它的本質相矛盾作為主體,它承認自己的非真實性,但沒有因此而把這個意識付諸實踐?!保?]95思想上的“實踐”與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差異甚遠,但并不是所有的哲學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大多數哲學家們還只是停留在思想理論層面?!罢軐W作為單純的說教被否定,應該在社會生活中實現。但在哲學的學派上,依舊作為首尾一貫的理論家,即純粹的理論的利己主義者,來到了我們身邊。這位利己主義者,在理論的智慧的最前端‘孤高地’站著,并且從智慧的天國的高度,懷著輕蔑的念頭,鄙視實踐的利己主義者,惡的‘群眾’的低俗的活動?!保?]187這樣的純理論哲學顯然與實踐哲學站在了對立面上,而遭到了赫斯的批判。難怪赫斯諷刺道:“他們零零散散,既不能生也不能死,孤高地存續,唯一地存續。即,他們歸根結底是這樣一種東西——哲學家?!保?]202精神哲學的任務就是在于成為行動的哲學,“天上的利己主義”仍然是阻礙哲學走向實踐的障礙。赫斯由此提出,如何走向“科學共產主義”,那便是:“在實踐上通過社會主義,即人們緊密團結,在共同體中生活,在其中勞動,并通過揚棄私人所得,才能夠得到揚棄?!保?]184我們可以看出,在赫斯的思想里,想要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必須將我們人變成現實的類的存在,只有置身于現實中、實踐中才有可能完成革命。赫斯還針對費爾巴哈關于類本質屬于單一個體的理論提出批判,他認為費爾巴哈的《未來哲學原理》,不過是“現在的哲學”。赫斯認為:“與現代國家同樣,費爾巴哈陷入與自身的矛盾。他通過‘現實’的人這種說法,理解市民社會的被個別化的人,通過‘現實’這種說法,把市民社會的法、市民社會的婚姻、市民社會的所有一切統統理解為‘惡的現實’——即,一方面他對狹窄的個人主義、實踐的利己主義者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他預見社會的人、‘類的人’‘人的本質’,并且這種本質,確實將其設想為存在于認識的各個個人當中。這種哲學的妄想能成為現代國家的智慧嗎?”[1]187換言之,費爾巴哈未能真正意識到觀念與行動、理論與實際的對立,這也就是為什么“未來哲學”等同于“今日哲學”的最主要原因。費爾巴哈意識到“具有身體性的個體,應該替代精神的人”,但他沒有注意到“陷入了自我異化的身體性的個體,不應該替代精神的人”[1]195。

總之,赫斯在繼承了費爾巴哈理論學說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費爾巴哈,他將費爾巴哈的人本學說與異化學說巧妙地運用到社會生活與經濟分析中,并把自己的理論引向更具實踐性、更具科學性的社會主義領域。赫斯對費爾巴哈的批判,也是他的真正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而赫斯在“行動哲學”的基礎上,引申出的“經濟異化”“實踐人道主義”“科學共產主義”等思想則為馬克思創立實踐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前提。

二、赫斯對馬克思思想的影響

學術界在探索馬克思的思想形成過程時,多少關注到了赫斯與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相似性,許多學者強調赫斯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產生了正面的影響,例如科爾紐認為赫斯是使“行動的哲學”真正從理論走向實踐,并將異化觀念運用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現象分析的關鍵人物,從而為共產主義理論奠定了哲學基礎,這與馬克思早期的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日本學者廣松涉認為赫斯對馬克思的思想發展具有“壓倒性影響”。中國學者侯才指出,雖然赫斯與馬克思在研究問題的視角上有重要區別,但是赫斯的作品對馬克思思想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而中國的另一位學者張一兵,在研究赫斯問題上顯得更加全面細致,既不貶低赫斯的作用,也不夸大赫斯的影響,而是站在辯證的角度上,將赫斯問題看作是早期馬克思思想的分期問題,將赫斯對馬克思思想所產生的影響當作馬克思思想轉變的前期階段。由此可以看出,赫斯之于馬克思的影響是值得探究的。

(一)赫斯社會主義觀點與共產主義觀點對馬克思的啟發

赫斯作為“真正的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與馬克思共事。雖然“真正的社會主義”后來成為了馬克思批判的對象,但是同時也是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早在1837年赫斯就在《人類的圣史》一書中提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但是帶濃厚的宗教色彩。在書中赫斯敘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如何通過自由和平等來醫治人們之間形成的斷裂,他一方面渴望和平變化的發生,一方面又擔心貧富差距過大可能會引起社會革命。赫斯講道:“當試著思考消除一旦產生的關于不均等的問題,要達到這一目標,確實有兩條途徑,即,這個目標或通過和平的調停,或通過暴力的斗爭而得以實現?!保?]6赫斯還提出“財富的公有最明確最鮮明地表現了平等概念”[8]147,所以赫斯反復強調“貧民”與“金錢權貴”之間差距擴大的危險性。從赫斯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發現資本積累、貧困化和革命理論的最早雛形,這也是馬克思竭力論證的觀點。赫斯在隨后的幾本著作中對共產主義進行了全面的闡釋,這也對馬克思早期共產主義理論產生了影響。在《共產主義信條問答》一文中,赫斯就分門別類的從不同方面對共產主義進行了闡述。我們從赫斯在《來自瑞士的二十一印張》上的發表的幾篇論文中可以清楚看出,他思想構架中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人的本質是自由的活動——人的本質的現實異化——揚棄人的異化狀態?!保?]165赫斯是馬克思接觸的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對馬克思產生了啟發。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正是從人本理論,通過勞動異化及揚棄異化勞動來詮釋共產主義社會的。雖然后期馬克思思想從人本主義邏輯轉換為歷史生成邏輯,將所謂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引向唯物史觀和實踐辯證法,但赫斯的觀點對馬克思的思想啟發是不容小視的。

(二)異化觀的經濟學理論轉向對馬克思的影響

赫斯是最早將哲學批判與經濟學批判結合起來的人,在赫斯所著的《論貨幣的本質》中,貨幣作為經濟學概念,深入到經濟發展領域,并由經濟交換引申出商品社會的政治經濟異化問題。其中,赫斯批判道,“我們花費的、我們勞動掙得的貨幣,就是我們自己的血肉”[1]145,赫斯認為人為了生活而出賣人的本質,貨幣主宰了人的一切,雇傭勞動成為控制自由生命的主要操手,這是恢復到奴隸制的一種退化表現。馬克思也在《論猶太人問題》一文中對金錢進行了批判,他講道:“實際需要和自私自利的神就是金錢?!保?0]194“錢蔑視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變成商品。錢是一切事物的普遍價值,是一種獨立的東西。因此它剝奪了整個世界——人類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價值。錢是從人異化出來的人的勞動和存在的本質;這個外在的本質卻統治了人,人卻向它膜拜?!保?]20從此可以看出馬克思接受了赫斯關于經濟異化的思想。這同樣體現了赫斯與馬克思關于金錢批判觀點的一致性。

(三)赫斯的社會交往思想對馬克思的影響

赫斯的另一較為成熟的思想便是他的社會交往思想,而馬克思早年創造唯物史觀和形成科學社會主義與此關系密切。赫斯與馬克思二者都同意社會因素是所面臨的一切問題中最為重要的因素,赫斯認為:“人彼此交換其社會的生命活動的領域——即社會中的交往——是不可讓渡的社會的生命要素……如果單個的人同其社會的生活的中介的領域分離,他們就無法生存……他們的現實生活只是在于他們的生產性的生命活動的交換,只是在于共同活動,只是在于同整個社會身體的聯系”[1]138。同樣,為了強調社會交往的重要性,赫斯講道:“個體的生命活動的相互交換、交往,個體力量的互相激發,這種共同活動,是個人的現實的本質,是他們的現實的能力……人的交往是人的活動場……個體離開了其生命中介,離開了其個體力量的交換,就不能生存?!保?]138赫斯對社會交往的重視也引起了馬克思的關注。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用唯物主義思想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法哲學,并提出了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和法的論斷。這一觀點在后期馬克思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得到擴充和升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不單單只強調社會交往的重要性,而是發展到認為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論證了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是社會革命的基礎??梢婑R克思的市民社會概念還包括“交往形式”“生產關系”等概念,并闡明了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辯證關系。這也意味著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逐漸形成。

三、赫斯在費爾巴哈與馬克思之間所起到的橋梁作用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赫斯的思想形成過程受到了費爾巴哈的影響。在對費爾巴哈思想經歷了轉向、接納、批判三個階段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想,也可以說是對費爾巴哈“類”學說的轉換,而早期馬克思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赫斯思想的啟發,從而最終發展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唯物主義歷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由于赫斯的思想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按照赫斯思想的轉變過程,同樣可以將費爾巴哈、赫斯、馬克思之間的思想關系分為三個階段。

(一)1841年費爾巴哈、赫斯、馬克思之間的關系

在這一階段,費爾巴哈運用人本主義的思想與唯物主義對黑格爾哲學進行了批判,但是赫斯在這一時期并沒有對費爾巴哈哲學進行深刻理解,只是單純地認為費爾巴哈哲學是以黑格爾哲學為內核的更加嚴密的哲學理論,并沒有真正理解費爾巴哈與黑格爾的對立本質。也是在此階段赫斯與馬克思相識,由于馬克思是黑格爾的學生,起初深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很大,仍然沉浸在自我意識的范圍里走不出來,所以赫斯與馬克思的思想并沒有碰撞出新的火花,費爾巴哈的思想也未能對赫斯及馬克思產生影響。

(二)1842年費爾巴哈、赫斯、馬克思之間的關系

在這一階段,赫斯開始注意到費爾巴哈的人本學、類本質、異化觀以及對宗教的批判等方面的思想,赫斯開始從哲學層面深入到經濟層面將費爾巴哈類本質的思想同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試圖用經濟理論來分析社會問題。從赫斯對人的現實本質的界定,經濟異化與交往異化等異化觀的提出,行動哲學的論證可以看出赫斯不僅推進了費爾巴哈的異化理論與唯物主義理論,更將費爾巴哈的類哲學推向了新的領域——經濟領域。隨后,早期馬克思的諸多著作中就顯現出對經濟異化、類哲學、行動哲學的肯定,這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赫斯的思想影響。

(三)1843—1844年費爾巴哈、赫斯、馬克思之間的關系

在這一階段中,這三者的思想關系可謂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赫斯不再一味地繼承費爾巴哈的思想反而開始對費爾巴哈思想進行批判,批判費爾巴哈思想只是單純的理論批判,并沒意識到人是具有實踐性質的社會人;批判其將類本質歸為單一個體,沒有看到觀念與行動、理論與實踐的對立。費爾巴哈的哲學被認為是直觀唯物主義,本質上缺乏實踐性。赫斯卻意識到“行動哲學”的重要性,將人的本質放到社會、社會交往、社會生產中去理解,最終形成了以社會交往、經濟異化、共產主義為核心的赫斯哲學。馬克思早期思想經歷了從《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論猶太人問題》中從個體性及社會性來分析人的本質,到《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不再提及“異化”與“類”,而是將勞動作為人的本質以及存在方式,與早期的馬克思思想形成“斷裂”,直到《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完成,馬克思系統地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通過批判當時以費爾巴哈、鮑威爾、施蒂納等為代表的、以唯心史觀為特征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次系統闡述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進一步論證和發展了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由此標志著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創立。

總之,赫斯在轉向、繼承、批判費爾巴哈哲學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學理論,而赫斯的哲學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對馬克思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為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及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梢哉f,赫斯的哲學理論是一種過渡,也是一種批判、繼承與發展。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思想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并在費爾巴哈與馬克思思想之間起到了橋梁中介作用。

[1]赫斯.赫斯精粹[M].鄧習議,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舒遠招.論費爾巴哈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30(3):5-11.

[3]全增嘏.西方哲學史:下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張志偉.西方哲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503.

[5]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6]侯才.轉向·接納·批判——論赫斯與費爾巴哈的思想關系[J].黨??蒲行畔?,1989(9):8-9.

[7]聶錦芳.《德意志意識形態》研究中的“赫斯問題”[J].學習與探索,2006(5):17-26.

[8][英]麥克萊倫.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47.

[9]陳東英.赫斯在馬克思思想發展史中的地位[J].馬克思主義與實踐,2010(4):164-168.

[10]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4.

猜你喜歡
費爾巴哈黑格爾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觀及現代西方學者對它的拓展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拒絕異化的人性之光
回到現實的主體——馬克思對黑格爾、費爾巴哈和鮑威爾主體理論的批判
他者的批判與實踐思維方式的創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的重新解讀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從異化看馬克思對人類解放的設想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費爾巴哈宗教觀研究述評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