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片特困地區農業現代化困境及出路探析
——以武陵山片區為例

2015-12-18 05:12黃向陽
安徽農業科學 2015年6期
關鍵詞:連片武陵山片區

柴 倩,黃向陽

(湖南文理學院,湖南常德 415000)

?

連片特困地區農業現代化困境及出路探析
——以武陵山片區為例

柴 倩,黃向陽*

(湖南文理學院,湖南常德 415000)

農業現代化是連片特困地區脫貧脫困的重要路徑之一。武陵山片區作為國家級連片特困地區,近些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的持續刺激下,其農業發展相較于以前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生產規模偏小、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業生產管理技術低等一系列問題,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并不相適應,農業現代化面臨著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農業比較收益低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產業鏈條不完善等一系列困境。為破解這些困境,需要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為農業集約化生產創造條件、加大農業生產投入力度、完善農業產業結構鏈、加大農業經營人才的培養力度。

農業現代化;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片區

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1]”。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對連片特困地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農業現代化是確保連片特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是幫助連片特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需要,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然而,連片特困地區農業現代化卻面臨著一系列困境,破解這些困境,推動連片特困地區農業現代化,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之一。筆者以武陵山片區為例,探討其農業現代化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并為推動武陵山片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

1 武陵山片區農業現代化的現狀

1.1 相較于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農業生產方式,武陵山片區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開始呈現集約化的傾向,但生產的集約度整體不高,生產規模偏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武陵山片區一部分青年勞動力開始向外轉移,武陵山片區出現了一批被拋荒的土地。這些被拋荒的土地開始被其他農民使用耕種,土地經營規模有了一定程度的擴大,為農業生產的集約化準備了條件。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民的收入有所提高,農民有了規模經營土地并投入生產要素的條件,因此武陵山片區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開始呈現出集約化的傾向。但由于受自然地理環境、勞動力素質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農業生產集約度整體不高,生產規模偏小。

1.2 相較于傳統農耕生產方式,武陵山片區部分地區開始采用小型機械化耕作,但機械化程度整體不高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技術革新速度的加快,使得農用器械不斷的被生產,農用器械的供給量有所增加。同時,武陵山片區部分地區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他們具備了購買小型農用機械,以減輕農業生產負擔的經濟條件。于是小型的收割機、播種機逐步取代了傳統的體力勞動與畜力勞動,農業生產方式發生轉變。但與此同時,武陵山片區的自然地理因素制約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程度。并且,由于武陵山片區農民的收入水平整體不高,而農機具的補貼程度又相對較低,部分農民承擔不起購置農用器械的費用,因此武陵山片區的農業機械化程度整體不高。

1.3 相較于傳統的生產管理技術來說,武陵山片區部分地區生產管理技術開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生產管理技術整體不高傳統的農業生產面臨著自然環境的制約,農業生產高投入與高風險并存。隨著武陵山片區勞動力素質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不再是完全的“靠天吃飯”,農業生產管理技術開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武陵山片區部分農民開始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因地制宜選擇所要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從而科學地進行生產決策。同時,武陵山片區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開始實現了規?;洜I,在武陵山片區零溪鎮,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的種植已經開始得到應用。并且,武陵山片區部分農民開始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將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與市場對接,以實現農產品的收益最大化。但與此同時,由于武陵山片區農民的素質整體偏低,農民缺乏正確掌握和運用先進農業管理技術的能力,因此武陵山片區農業生產管理技術水平整體不高。

2 武陵山片區農業現代化進程面臨的困境

2.1 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一方面,傳統的小農經濟的發展模式仍然存在,單個家庭分散經營土地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使農業生產的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也限制了機器的大規模使用,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是靠傳統的畜力與人力。另一方面,由于武陵山片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農民缺乏承擔技術創新風險的能力,不敢自主進行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使得農業生產工具技術長期停滯不前,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業生產效率的低下,不僅浪費了武陵山片區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也嚴重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與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成為了制約武陵山片區農業現代化的瓶頸。

2.2 農業的比較收益低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在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初期,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以拉大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比較收益差距,促使農村資源向城市聚集,靠犧牲農村利益來實現的[2]。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不僅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工業發展體系也不斷得到了完善,于是我國開始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支持農業發展。盡管自中央加強對農業的扶植力度之后,農民的生產負擔有了一定程度的減輕,但由于農業生產投入大,收益低,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始終跟不上工產品價格上漲的步伐,使得農業生產的比較收益偏低。農業的比較收益偏低,嚴重地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僅僅把農業勞作當作是維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手段,于是也缺乏了技術革新的動力與進行農業集約化生產的積極性,成為了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阻礙因素。

2.3 產業鏈條不完善發展農業現代化,需要完善農產品的產業結構鏈,以增加農產品的競爭力。目前,武陵山片區已有部分地區發展起了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以武陵山片區象鼻嘴村為例,象鼻嘴村作為一個農業生產基地,幾乎每家每戶都種的有紅薯,以此為契機,該村發展起了以“香絲樂”紅薯加工廠為主的龍頭企業,形成了以紅薯加工廠為基地,以輻射農民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的良好發展模式,每年可為當地創造約50萬元的收入。然而,象鼻嘴村紅薯加工廠的發展規模并不大,對農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受限。并且,武陵山片區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數量總體較少,其農產品的銷售基本上都是以初級形態的方式呈現,不僅使得產業鏈條中斷,也使得農產品附加值低,缺少競爭優勢。

3 加速武陵山片區農業現代化的對策建議

3.1 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為農業集約化生產創造條件單個家庭分散經營土地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浪費了大量剩余勞動力,使得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也使得機械化的推廣與使用困難,成為了農業現代化難以突破的瓶頸之一。為此,2014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指出“鼓勵承包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導農戶長期流轉承包地并促進其轉移就業。鼓勵農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換并地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3]。加強土地流轉,一方面通過引導農民將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承包給集體進行集約化生產,以擴大農業生產的規模,通過大型機械的投入,統一耕種,統一收割,統一銷售。另一方面可以引導農民將土地以轉讓出租的方式承包給企業,由企業在土地上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類作物,培養經濟類樹苗,以提高經濟效益。

3.2 加大農業生產投入力度,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武陵山片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主導性作用。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力度,在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同時,加強生物技術的投入與應用,通過培育優良的農作物品種,提高農作物的抗倒伏、抗災害能力。同時,在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還需要利用一定的病蟲防害技術,以降低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提高農產品的自然抗災能力。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農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除了完善農田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還應當加大對農業生產的補貼力度,適當地提高糧食直補的標準以及農機具購置的補貼標準,以此來提高農民組織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投入使用機械化生產的積極性。

3.3 完善產業結構鏈條,提高農業附加值產業結構鏈條的完善將為武陵山片區農業的現代化進程提供助推力量。完善產業結構鏈條,關鍵在于發展起一批以農產品工業化生產為核心,以需求創造為手段,以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為目的,以擴大內需、提高最終消費率為終極目標的龍頭企業[4]。扶植壯大好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對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與技術支持,使農產品不再以單純的初級形態銷售,不僅延伸了農產品的產業結構鏈,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產品的競爭力,也有利于吸收當地勞動力,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

3.4 加大農業經營人才的培養力度,為農業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武陵山片區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吸收新技術、獲取新信息的能力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的栽培、養殖技術、新的農產品加工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也難以把握農產品產銷的大致趨勢,導致農產品生產經常因市場誤導而出現區域性、結構性、季節性過剩[5]。培養農業經營人才,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對當地農民的培訓力度,向農民傳授農業科普知識與農業科學技術,以提高農民理解和運用農業科學技術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引進部分專業人才,積極鼓勵和吸引一部分農業專門人才和大學生到農村創業[6]。

[1] 中央農村工作會討論推進農業現代化意見(全文)[EB/OL].(2014-12-23)http://finance.21cn.com/newsdoc/zx/a 2014/1223/22/28776262.shtml.

[2] 鐘聲,鐘懷宇.促進土地流轉必須提高農業比較收益[J].貴州社會科學,2009(4):7-9.

[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EB/OL].(2014-11-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1/20/c_1113339197.htm.

[4] 劉茂松.洞庭湖區農業工業化的戰略研究——論農業主產區的農業現代化道路[J].武陵學刊,2011(6):74-81.

[5] 周棟良.環洞庭湖區兩型農業生產體系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0.

[6] 黃向陽,周德新.兩型社會建設與中西部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選擇[J].特區經濟,2009(3):176-177.

柴倩(1995- ),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本科生,專業:思想政治教育。*通訊作者,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農村文化建設研究。

2015-01-09

S-9

A

0517-6611(2015)06-335-02

猜你喜歡
連片武陵山片區
武陵山歌
推動武陵山片區民族文化生態旅游脫貧
展望臨港新片區金融改革與創新
白塔寺片區地圖
應用匹配追蹤傅里葉插值技術實現OVT域連片處理
湖北省鄉鎮連片開發工程調查
金融支持:連片特困地區發展不可或缺
武陵山地區幾種民族藥用植物的研究與應用
武陵山地區特色藥用植物七葉一枝花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