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調化纖工業發展新旋律

2015-12-18 10:31李利軍
紡織科學研究 2015年10期
關鍵詞:加工量化纖纖維

文/ 本刊記者 李利軍

我國化纖業的發展模式正在新技術和新理念的帶動下發生改變

作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業,我國化纖工業即將結束“十二五”發展階段,正在籌劃“十三五”的躍升路線。

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盛澤2015)此時召開,對于行業今后5年的發展意義非凡。9月7日~9日,大會在江蘇盛澤召開。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盛澤鎮人民政府和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共同承辦。為期兩天的大會設有發展論壇和8個專題論壇、近70場報告。

報告涉及“一帶一路”戰略、“十三五”規劃思路、“中國制造2025”、歐美化纖發展趨勢、境外投資環境分析、全球纖維消費結構變化分析與供求預測等問題。而在專題論壇中,大會又根據“纖維領域的先進技術”、“時尚跨界·纖維概念分享”、“先進的維綸技術”、“價值再塑·功能性纖維與應用”、“綠色纖維與發展”、“化纖智造與產業服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主題,邀請行業內外的嘉賓分享經驗和交流思考。

本屆大會正值中國“十二五”收官和籌謀“十三五”藍圖時間節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紡織工業已經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笆濉逼陂g,中國紡織工業將利用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高勇透露,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纖維加工量的增速將放緩,同時,化纖產能增長的大部分將應用于產業用紡織品。

除了政策和需求變化外,多種力量的融合也正在改變化纖業的面貌,正在形成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如互聯網+制造業、綠色生活+制造業。

目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我國加工制造業的發展模式正在轉變,將由單純的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在談到化纖工業的“十三五”發展任務時表示,化纖企業要有意識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w行業會制定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結構的專項規劃,將生產性服務嵌入制造,在研發設計、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測認證、電子商務、售后服務、人力資源、品牌建設等多個領域引導化纖行業轉型升級。

另外,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將更加深入人心。在本屆大會上,多位嘉賓在分析未來化纖行業走勢時均提到了相關的技術和產品。目前國內化纖業也已經涌現出一批綠色纖維的創新成果,如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PTT纖維、唐山三友的竹代爾纖維等。綠色制造將成為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的主要生產方式。

化纖產業的定位需要改變。

控制新增產能

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纖維加工量這一數據受人關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增長、人口增長和人均纖維消費量的提高,纖維加工量仍會進一步增長,2015年~2020年年均增長預計在2.8%~3.0%。而“十二五”期間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速為5.5%,比“十一五”時期低3.6個百分點。

“十三五”纖維加工量與“十二五”比下降明顯。高勇表示,這一增速可能與世界增速同步。在“十三五”期間,纖維加工量的增長速度可能也會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高勇認為,這一階段中國纖維加工量增速約為3.1%。

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尚在等待數據最后的確認和核算,不過,端小平在現場透露,“十三五”化纖行業增長目標約為5500萬噸,年均增速約在3.6%;化纖加工量或將達到5100多萬噸,年均增速約在3.4%。

端小平還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化纖工業的重點工作是控制新增產能和提高開工率,與此同時,產業結構優化、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一系列工作將同步推進。

端小平表示,“十三五”期間化纖產量增加的絕對值大約是800萬噸,而產能的實際增長值只需要600萬噸,再加上“十三五”期間可能淘汰300萬噸落后產能,這樣產能的凈增長約在300萬噸左右就可以滿足市場需求。不足部分可以依靠在建裝置和提高現有裝置的開工率來滿足。

從全球來看,化纖業未來幾年的產能增長空間也不大。據Fiber Organon及日本化纖協會統計,預計到2020年,世界合成纖維實際需求量為7170萬噸,過剩產能將達到2170萬噸,產能過?,F象依舊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2014年間,全球化纖產能過剩的比例已經由26%下降到23%。日本化纖協會理事長上田英志認為,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化纖企業要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如技術紡織品將極為重要。這一點與高勇的表述相近,高勇認為,化纖工業在“十三五”期間增長的幾百萬噸產量主要應用于產業用紡織品。

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中國智造2025》文件中提到優化產業結構時表示,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我國化纖工業作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在下個10年的發展中,也將由單純的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在談到化纖工業的“十三五”發展任務時表示,化纖工業“十三五”的重點任務有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兩化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推進循環經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等6項。而在執行這6項任務時,化纖企業要有意識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這也是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端小平表示,化纖行業也要制定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結構的專項規劃,將生產性服務嵌入制造,在研發設計、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測認證、電子商務、售后服務、人力資源、品牌建設等多個領域引導化纖行業轉型升級。

可見,在“十三五”期間,化纖工業利用“互聯網+”思想創新經營模式、整合資源,構建全方位供應鏈管理服務模式將成為工作的重點之一。

化纖工業在向生產性服務業轉型中已經取得突破。端小平表示,創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的初衷就在于推動整個行業轉變為生產服務性行業,引導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歐美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強企通過給產品創造更多附加值的方式,轉變企業的發展模式,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在發展過程中,一般會經歷三個步驟;第一步是產業鏈一體化,這是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的條件。只有產業鏈相對完善,才能在企業競爭層面獲得主動權;第二步是掌握核心技術,這是企業能否長久生存和不斷進步的基石。企業要從第一階段的量的優勢轉變為質的強大;第三步樹立品牌,這是制造型企業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方式。打造品牌是吸引和服務客戶的手段之一,也是企業不斷吸引資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行業發展進入新時期,面對新形勢需要新的綜合型人才。端小平在此次大會上多次表示,在新時期化纖行業要培養與之相配套的服務型工程師隊伍,加強化纖科技應用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搭建中國化纖紡織教育培訓基地平臺,根據行業轉型發展和產業鏈延伸的新趨勢,重點培養面向生產銷售一線的集化纖、紡織、印染能力于一體的實用工程人才。

業內一些企業已經敏銳感知到未來的市場需求,提前轉型和布局。如聚酰胺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公司三聯虹普,提出了科技服務創造生產力的口號,系統性地為企業提供錦綸紡絲4.0整體解決方案。他們通過建立行業智能物聯網,整合供應鏈與流通模式,形成行業企業征信、金融與信息的服務平臺,支持行業內優勢企業建立技術、金融與資本的多維度網絡架構,為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

綠色纖維技術哪家強

發展綠色加工技術,可以實現加工過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對于紡織工業而言,就是要發展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以廢舊紡織品、邊腳料等為原料,采用物理及化學的方法,尋求產品的再生循環利用,構建紡織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方法與體系,實現紡織品從原材料、加工、應用到廢棄全過程綠色化。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以資源可再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發展經濟模式,是我國制造業今后發展的必然方向。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將布局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高勇表示,這一重點工程將推廣低碳節能技術、綠色環保技術和建立纖維循環利用體系。

端小平在談到化纖工業的“十三五”發展任務時表示,化纖工業“十三五”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要推進循環經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而在制造業關注的《中國制造2025》文件中,“綠色”作為一個關鍵詞出現了46次。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綠色制造已成為“中國制造”的發展方向。

化纖工業的“十三五”規劃對綠色發展也有明確指標。端小平介紹,初步核算,到2020年,化纖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繼續下降10%,再生化纖循環利用率將提高到30%,生物基原料替代率將提高到2%以上。

本次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設置了專門的“綠色纖維與發展”分論壇。目前,國內化纖業也已經涌現出一批在生物基纖維領域的創新成果,如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PTT纖維、海斯摩爾的純殼聚糖纖維、唐山三友的竹代爾纖維等。

以PTT纖維為例,該纖維具有良好的染色性、生物可降解性、抗污性,具有和尼龍相同的韌性、回彈性及抗紫外線等。此外,PTT纖維耐磨,吸水性低,低靜電,可在地毯領域替代尼龍。PTT纖維的應用領域主要是對傳統纖維材料的升級換代,具有原料可再生等特點,發展前景廣闊。盛虹科技副總工程師邊樹昌表示,在全球的化石資源儲量日益減少和消耗急劇增長的背景下,發展生物基化學品是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也是我國解決能源危機、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必要手段。

出品過超仿棉的化纖技術創新聯盟將做強環保原液著色纖維做為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原液著色纖維快速發展。2014年全部原液著色纖維約450萬噸,占我國化纖總產量的10%,目前國內已形成原液著色纖維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除了環保節能外,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李鑫表示,原液著色纖維具備低成本優勢,它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印染環節等后道的費用。

綠色制造、綠色纖維也成為歐洲、日本化纖界同行及國內不少化纖企業討論最廣泛的一個話題。上田英志在介紹日本化纖產業當前的發展新動向時表示,由于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關注,日本化纖企業目前正加強在生物基纖維領域的研發。

猜你喜歡
加工量化纖纖維
解鎖先進功能纖維
纖維的無限可能
化纖聯盟持續發揮技術創新鏈優勢
腹部纖維型纖維肉瘤CT表現2例
CTA 中紡院+ 化纖聯盟 強強聯合 科技共振
恩替卡韋聯合安絡化纖丸治療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儀征化纖精細管理與技術創新并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