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大透視【化纖篇(八)】

2015-12-18 10:31行業資深專家余湘頻
紡織科學研究 2015年10期
關鍵詞:儀征化纖滌綸

文/ 行業資深專家 余湘頻

引進消化吸收的功勛企業

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為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3年12月31日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29日,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0億股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1995年4月11日公司發行的2億股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4月26日公司發行的4億股新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01年2月27日,公司名稱由“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

儀征化纖公司是國家“六五”至“十五”計劃期間重點建設項目,生產裝置分別從德國、日本、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引進,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造,工藝技術達到業內先進水平。截至2010年底,公司具備了175.4萬噸/年聚酯聚合能力、45.5萬噸/年瓶級切片固相縮聚(SSP)能力、74.7萬噸/年滌綸纖維抽絲能力、6.9萬噸/年滌綸長絲加彈能力、100萬噸/年PTA氧化精制能力,以及相應的公用工程配套能力,規模效益顯著。

聚酯是制造滌綸短纖維和滌綸長絲的主要原料。我國聚酯工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末。20世紀七八十年代初,我國曾依靠成套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建成若干大型化纖企業,為我國發展現代聚酯工業打下基礎。但由于聚酯技術被國外少數公司控制,嚴重制約我國聚酯工業的健康發展,重復引進嚴重。據粗略統計,至2000年,我國先后引進70多套聚酯裝置,囊括世界上各種生產工藝,唯獨沒形成自有技術。如何發展我國聚酯工業就成為政府和企業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1992年,儀征化纖決定拿出一條20世紀80年代引進的裝置,依靠國內力量進行增容改造,并決定與中紡設計院和華東理工大學聯合攻關。紡織工業部因勢利導,將聚酯增容改造項目列入開發計劃,正式向各方下達任務。由于有具體依托工程項目,有工程設計單位、高??蒲辛α?、聚酯生產企業聯合攻關的合作形式,聚酯國產化之路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1996年5月,增容改造工程一次開車成功,生產能力增容50%,而且產品質量優良,投資比外商報價大幅降低,開創了依靠自有技術和設備對引進生產線成功改造的先河,也為進一步開發研制用于新線建設的成套技術和設備奠定了基礎。此后攻關小組又以該技術對儀征化纖另外三條引進生產線和遼陽石油化纖公司20世紀90年代引進的生產線進行增容改造,使這些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從年產20萬噸提高到30萬噸。

有了用國內技術對引進裝置增容改造的基礎后,經原國家經貿委批準,我國又開展了年產10萬噸(300噸/日)聚酯技術和成套設備的開發。1997年,原國家計委和經貿委又聯合發文,將10萬噸/年聚酯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作為大型乙烯成套設備的第一批研制項目列入“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并以儀征化纖10萬噸/年聚酯裝置作為依托工程。通過攻關,進一步掌握了全流程規律,充實和完善了數學模型,加之結合設計和生產技術經驗,最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工藝包。同時優化了設備設計、制造技術及檢驗技術,形成了聚酯裝置成套設備的國產化制造能力。依托工程于2000年12月建成,一次開車成功,日產量最大能力可達400噸,且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這標志著國產化聚酯技術和裝備已完全成熟,我國由此結束了大型聚酯裝置全部從國外引進的歷史。

公司于2014年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司通過定向增發股票的方式向中國石化集團發行92.24億股、向其他特定投資者發行13.33億股股票,募集資金用于購買中國石化集團在石油勘探和工程建設方面的資產。2014年12月18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核準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及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批復》,核準了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了這次重大資產重組有關的資產交割、股份回購及注銷、購買資產所發行股份登記等程序。此次重組導致公司主營業務由原聚酯切片和滌綸纖維的生產、銷售變更為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施工與技術服務。2015年3月,公司名稱由“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石化油服)。

我國最早的滌綸企業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創建于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工總廠。1993年,經過國有企業股份制規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為中國第一家股票同時在上海、香港和紐約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上海石化的總股本為108億股,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綜合性石油化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成品油、中間石化產品、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生產企業。

從1972年在金山衛杭州灣畔圍海造地,到2012年六期工程建成投產,上海石化主要經歷了以下六個重要發展階段:

一期工程是我國第一批從國外引進化工化纖生產裝置和技術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之一。1974年打樁,1976年建成投入生產,建設了以生產乙烯、滌綸、維綸、腈綸、塑料為主的18套生產裝置。該工程的建設對促進我國掌握石化化纖新技術,自主生產石化產品,加速發展合成纖維工業,解決全國人民的穿衣問題作出了貢獻。

二期工程于1980年開工,1985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設了10套生產裝置。該工程使上海石化年增合纖原料20萬噸,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產能力,使上海石化成為當時國內化纖織物原料的“龍頭老大”。

三期工程于1987年開工,1992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設了年產30萬噸乙烯等7套生產裝置。三期工程使上海石化完成從生產化纖為主向油化纖塑綜合發展的轉變,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高度綜合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四期工程于2000年開工,2002年全面建成。主要進行了以年產70萬噸乙烯改造工程為主的一系列內涵挖潛改造。該工程使上海石化在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產品質量、銷售收入、綜合實力等方面邁上了新臺階。

五期工程(結構調整工程)以優化結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線。在2003~2009年間,主要建設了33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60萬噸/年PX芳烴聯合裝置、15萬噸/年碳五分離裝置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及多項節能環保項目。該工程使上海石化的資源和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煉油化工一體化的綜合競爭實力得到提升。

六期工程以煉油改造和技術進步項目為主體。在2010~2012年間,主要建設390萬噸/年渣油加氫裝置、35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等煉油改造項目和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碳纖維項目等。該工程使上海石化煉化一體化產業鏈的水平進一步提升,為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煉化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至2013年底,公司已具有原油綜合加工能力1600萬噸/年、乙烯70萬噸/年、有機化學品428萬噸/年、合成樹脂100萬噸/年、合纖原料109萬噸/年、合纖聚合物59萬噸/年、合成纖維28萬噸/年的生產能力,并擁有獨立的公用工程、環境保護系統,及海運、內河航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配套設施。

猜你喜歡
儀征化纖滌綸
儀征化纖: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開路先鋒
儀征:“三力”鑄牢共同體意識 “三緊”建美紅石榴家園
化纖聯盟持續發揮技術創新鏈優勢
揚州儀征十二圩:三步驟畫好基層統戰最大同心圓
茶碳滌綸網布填補國內空白
CTA 中紡院+ 化纖聯盟 強強聯合 科技共振
恩替卡韋聯合安絡化纖丸治療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11 dtex/6 f滌綸超細低彈絲的研制
滌綸短纖打包計量控制系統改造
儀征化纖精細管理與技術創新并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