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而化何之

2015-12-21 16:27劉占遠
中關村 2015年12期
關鍵詞:娛樂文明讀書

劉占遠

文化要成為指向未來的燈塔尚需文而化之。文而化何,人的全面發展,修養與身心的完善,降化實用主義的第一價值,使道德與審美成為人們崇尚的首選,著書當此,讀書亦當此。

市場引導的文化誤釋

多年以來文化似乎已經和娛樂業混淆了,通常人們講的文化大發展,或者說文化繁榮形而上為有多少臺劇目上演、票房價值幾許,總之,它成了舞臺上的霓光異彩,書店里紙片飄落、信息里奇聞爆炸、廣場上的小蘋果……

以上文化現象,如果以字面解釋也叫文化,不過這等文化只是屬于消費文化的范疇。消費文化又分為物質消費文化和精神消費文化。說到底,在緊張的市場條件下,物質創造與物質消費作為現代生活的基礎方式,作為肉體的人直接通過勞動價值交換的存在手段實在沒有多少時間思考人活著的意義和意味。娛樂的需求被誤解為人的精神需求。因而很容易為娛樂的屬性使對文化的理解庸俗化、表象化。如果我們稍加關注一下所謂文化的理解,便很容易被這種由市場化主導或者是經濟活動中的功利元素引領的文化認識流于概念。這種建立在社會背景下的文化無意識往往最容易偏離文化的存在本質。如果說所有涉及人的精神層面上的文本活動都叫文化這也無可否認,但文化一定是要分層的,就像洋蔥頭的結構那樣,表層的皮膚最容易被區別與感知,這種外在形式的兩個功能最直接地與樂感的直覺相作用。娛樂的目的性也很容易成為文化的標簽。市場條件下的人們往往忽視表象后面的內容,因為,功利的普遍性來源于人們對于存在的憂慮。憂慮的情緒形而為社會化的心理動態。人們對于文化的認知也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如果說感性是心理的門戶,那社會化的文化認知在市場條件下也不想走進心理的門廊,因為過了門廊才能看到文化廳堂的光芒。門廊外面的喧囂直抵人的興奮神經,文藝的形而上取代了承載的文化功能,文化自然而然被使用的價值取向定位。因為時間關系和社會趨同的從眾關系決定了一切精神的產品也成為了可被使用的價值。沒有了使用就沒了價值,這簡直是文化定位上的悲劇,就像有人花巨資買了贗品還津津樂道。稍加安靜,就能夠發現文化這種市場條件下的偽命題,還有偽命題下面的錯覺。

文化的結構性錯亂

如果我們的文化不是依靠由生存適應諸關聯所引導的隨機性,文化的產生與發展一定要涉及到人的本質。固然,有許多被稱作文化的民族特色是多么有害,非洲的某些部落地區甚至還沿襲著割禮這樣的迫害性文化。就是在剛剛過去的那個世紀的前期,中國的婦女還以三寸金蓮作為時尚,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那些糟粕文化和迫害性文化一定會退出歷史的舞臺。甚至在孔子的學說里就能找到壓制女人作為人格平等訴求的文證。當然,不能囿于時代的局限就全盤否定儒學的進步理想。毫無疑問五千年文化傳承,如同地層構成似的疊加起來,每個時代都會留下屬于那個時代特色的文化。比如以古老的詞賦風、雅、頌為例能說這就是那個時期文化的全部嗎?甚至我們能夠從那些詞賦里找到人們對于男女、家庭、社會關系、自然關系的價值表述。到了到了盛唐,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兩個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的繁榮與社會生活更加復雜,以唐詩為表征的詩歌形式也只是那個時期文化的一個部分。其中佛教文化的傳入與發展也占據一大部分,還有春秋以來傳序的諸子文化。單獨的分述那一部分都不能指示文化的整體形象。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文明削弱了,有些文明獲得了生機,隨著新文明的誕生,新的文化形式也誕生了,譬如;工業文明的誕生與發展弱化了農業文明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如今,信息化文明的興起亦削弱了工業文明所承載的文化特色。然而,自從人類直立起身子獲取生存發展權以來,文化作為一種獨有的意識形態一直穩定的表現著人類對于自我方向的思考,在歷史的延續中矯正??梢哉f這一定是自然發生的過程。不論遭遇亂世還是太平盛世,文化始終以人本為核心的價值理念累計衍生各種各樣的轉遞形式。這種價值理念不會為形式的和應時的文化表象所動搖。當我們今天看到的文化更飄忽時,光怪陸離的書市、歌舞升平的劇院、熱熱鬧鬧的廣場舞……社會每個群體都錯亂在自己的文化圈里。文化的根本價值被熱熱鬧鬧的藝術的形式語言隱藏在社會的集體無意識深處去了。但文化本體的核心價值沒有離開我們,也無法離開,只是暫時的無視,被結構錯亂。

如果說文化的傳播無法離開載體,文化的價值沿革一直作為社會核心向未來伸展下去,支撐這個核心的傳播形式,其中的藝術形式決不因時尚的需求揚棄這個由歷史沉淀下來的靈魂。錯亂這樣的結構對于社會貽害大焉!世俗的娛樂文化外在于感性喜悅不能迷惑人的內省,這應該才是問題所在。

讀書予文化的重要

作為有形的思想傳播,文化的語言與文字功能至關到心,心領才能神會。一個社會以讀書作為文化行為的傳統與時尚,人們的道德判斷能力更強,價值的選擇更明確,社會更和諧,更容易將注意力凝聚在人本的理念上面對未來。

那么,將無形的意識通過文字與畫面表述出來進行信息的傳遞,也就是寫書、讀書的過程中交流何種內容對文化的發展趨向,對世風的引導致關緊要。

在文化的傳播上,現在要緊的是人們沒有讀書的習慣,且不要說讀什么書,連讀書的傳統與習慣也沒有建立起來,塑造社會道德靠什么?靠娛樂化的感性刺激顯然是消極的。在社會的意識層面上,對于實用主義和趨利的價值強化,人們的讀書熱情更低。如果說,舊時農業社會條件下讀書人少尚能保有樸實純粹的民風,今天受教育的人多文化更應昌盛,事實卻相反。那時的文化結構是由道德傳統為基礎的鄉約、家教和對文化的崇拜維系的。當消費時代成為現代生活的標志,與之相呼應的消費文化很容易就俘獲了人們的精神狀態。為釋放情緒需求的娛樂形式彌漫為文化的表征,雖然里面的結構依然是由圖像、語言文字、曲譜的文化元素構成,其功能卻不再是文化的本意。文化的本意本應面對人的原始存在向人的本質化育之。然,物質愈發達,精神愈退化。對于城市緊張的存在恐慌,這些下意識的文化排斥不是像病毒一樣在社會擴散嗎!事實是,這樣的破壞造成的社會腐敗對于存在本身已經造成了病態,何言發展與未來。欲未來,生活能簡否,精神可貴否。欲未來,娛樂適減否,文化高揚否??傊?,文化要成為指向未來的燈塔尚需文而化之。文而化何,人的全面發展,修養與身心的完善,降化實用主義的第一價值,使道德與審美成為人們崇尚的首選,著書當此,讀書亦當此!

猜你喜歡
娛樂文明讀書
請文明演繹
我愛讀書
漫說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