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規砂巖儲層油水倒置成因分析

2015-12-28 03:44宋洪亮陳建波張占女韓雪芳祝曉林
關鍵詞:油組運移油水

宋洪亮 陳建波 張占女 韓雪芳 祝曉林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經典的油氣成藏理論認為,油氣總是聚集在圈閉的高部位。而油田實際勘探開發過程中,油水倒置現象時有發生。從目前來看,引起油水倒置的原因主要有2個方面:當儲層為低滲-超低滲儲層時,可形成油水倒置[1];另外由于原油為稠油,密度大,易形成油水倒置[2]。

錦州25-1油田沙二段為中孔中滲儲層,原油為中質低黏原油。但根據目前測井資料以及儲層對比和動態認識,存在油水倒置現象。此種油水分布模式的確立對于豐富油氣成藏及分布理論,提高油藏的勘探開發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油田概況

錦州25-1油田處于遼西低凸起北部傾末端,遼西凹陷北洼東側。遼西1號斷層將該構造分為東西兩盤,油田位于遼西1號斷層西盤,整體構造形態為一被斷層復雜化的、北東走向的半背斜。沙二段為油田的主要含油層系,沉積類型為辮狀三角洲沉積。沙二段Ⅳ油組平均孔隙度為24.5%,平均滲透率為267.9×10-3μm2,為中孔中滲儲層。地面原油密度為0.760 ~0.853 g/m3,地層原油黏度為 0.76 mPa·s,屬于輕質低黏原油。沙二段Ⅳ油組開發井位圖見圖1。

圖1 沙二段Ⅳ油組開發井位圖(局部)

2 地層對比

從地層對比上看,沙二段頂部有一明顯高伽馬段標志層,底部為大套泥巖段。同時,依據沉積特征和油水關系將沙二段劃分為4個油組。Ⅰ、Ⅱ和Ⅲ油組屬于構造-巖性油氣藏,其中Ⅰ油組和Ⅱ油組砂體較薄,分布局限,Ⅲ油組砂體相對較厚,分布范圍相對較大,僅5井區域不發育。探井和開發井沙二段油組對比見圖2。Ⅳ油組砂體橫向分布穩定,砂體主要由2個旋回組成,各開發井測井曲線特征相近。

圖2 探井和開發井沙二段油組對比圖

3 氣油水特征

A17井在沙二段Ⅳ油組實鉆氣水界面為海拔-2 046 m,而探井5井油頂為海拔-2 066 m,較A17井Ⅳ油組氣水界面低20 m。油田開發初期將5井區域作為一巖性體,含油范圍很小,如果砂體連通5井區域整體上將升級為一油環,含油面積將大大增加。分析砂體連通性:首先從物源方向上看,5井更靠近物源;另外,從測井曲線特征上看,5井與A17井在Ⅳ油組曲線特征相近,因此2口井在Ⅳ油組砂體應是同物源同期砂體;從剖面上看,該油組5井與A17井間不發育斷層,砂體不會因為斷層因素而分隔;從動態上看,調整井A32井(圖1)在沙二段Ⅳ油組鉆遇的儲層均為油層,投產一個月后,地層壓力基本不變,但氣油比已由原始的128 m3/m3變為目前的406 m3/m3,說明該井已經發生氣躥,高部位存在天然氣。因此,5井與A17井在沙二段Ⅳ油組砂體應是連通的。

4 井區油水倒置原因分析

從沙二段Ⅳ油組物性上看,5井、A17井與周邊開發井物性基本一致,屬中孔中滲儲層,不存在由于物性差異導致遮擋的可能[3];同時,從目前開發井實鉆結果上看,開發井均鉆遇該油組砂體,砂體沒有出現巖性上傾尖滅[4];從斷層角度上分析,構造高部位為氣層,邊界斷層封閉性較好,并非是邊界斷層封閉性導致油水倒置[1];原油為輕質低黏原油,不會因為原油密度大導致油水倒置。

通過以上分析,該井區油水倒置應與油氣成藏相關。油氣運移的主要動力是浮力沿地層分量[2],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Fg和Fo— 分別為油和氣所受的浮力;Zg和Zo— 分別為氣柱高度和油柱高度;ρw、ρg和 ρo— 分別為水、氣、油的密度;α—地層傾角。

運移的阻力為毛細管力,毛細管力是油氣經過孔隙系統時,在變形油滴(氣泡)的兩端形成的毛細管壓力差,它實質上是一種壓強,而不是壓力,方向與運移方向相反,可用式(3)和式(4)表示:

式中:Pgw和Pow— 分別為油和氣所受的毛細管力;σgw和 σow— 分別為氣水和油水的界面張力;θgw和θow—分別為氣水潤濕角和油水潤濕角;rp—孔隙半徑;rt—吼道半徑。

在成藏過程中,與天然氣相比,油所受的浮力小,而所受的阻力大,因此,對于同期油氣來說,氣先于油成藏,氣成藏時先充滿構造高部位[5]。油氣所受浮力與烴柱高度和地層傾角密切相關,沿層方向的動力為凈浮力沿傾向的分量。在凈浮力為定值的情況下,地層傾角越大,則油氣順層運移的動力也較大;反之,地層傾角越小,則油氣順層運移的動力越小。當順層運移的動力減小到不能克服毛細管阻力時,油氣充填在烴柱高度上固定。油氣在順層運移的同時,油氣垂向上也向下排驅水體,最終受油氣資源量的大小、各層位物性好壞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氣—油—水界面。

對于沙二段Ⅳ油組來說,該井區整體上為一半背斜構造,A17井局部為一小的向斜構造(圖1)。通過上面分析可知,天然氣首先在構造高部位充注成藏(圖3(a)),當天然氣充注從儲層頂部到向斜的最大“圈閉線”(A17井氣水界面)時,由于排驅A17井區域下部水體所需排驅壓力大(外部為泥巖),并且向斜區域傾角為負角,沒有浮力作用。因此,天然氣選擇沿著傾向方向充注A17井向斜區域外的儲集空間,排驅該區域水體,直至達到平衡(圖3(b)),接著原油進行充注成藏,最終受到斷層封閉性、浮力、毛細管力的多重作用,達到動態平衡,形成A17井區域的油水倒置(圖3(c))。

圖3 沙二段Ⅳ油組油氣成藏模式圖

5 結語

油氣運移成藏主要的動力為浮力,運移的方向為順層和由砂體上部向下,當背斜構造內有小的向斜構造時,油氣排驅到向斜最大“圈閉線”時,由于排驅向斜構造內的水較排驅低部位背斜構造內的水所需的力大,因此,向斜構造內的水被保留。如果開發井部署在小的向斜區域內,該區域的油水關系與周邊不一致;如果探井部署在該區域,應考慮低部位含油的可能性。

[1]張小莉,查明,王鵬.單砂體高部位油水倒置分布的成因機制[J].沉積學報,2006,24(1):148-151.

[2]嚴科,仁懷強.稠油油藏油水倒置現象探討:以孤島油田中一區館陶組6—7砂層組為例[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9,36(5):635-640.

[3]余成林,林承焰,王正允.準噶爾盆地夏9井區八道灣組油水倒置型油藏特征及成因[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8,30(5):32-36.

[4]尚建林,王勇,王正允.夏9井區克下組成巖相及其對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7,29(5):23-27.

[5]張洪,何順利,龐雄奇,等.克拉2氣田成藏過程的物理模擬[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6,27(1):23-26.

猜你喜歡
油組運移油水
曲流河復合點壩砂體構型表征及流體運移機理
協調點分析在多層合采井產量劈分中的應用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層系開發效果分析
東營凹陷北帶中淺層油氣運移通道組合類型及成藏作用
建筑業特定工序的粉塵運移規律研究
油水兩相流超聲波衰減測試方法
川西坳陷孝泉-新場地區陸相天然氣地球化學及運移特征
文昌19-1油田珠江組二段I油組沉積相研究
誤區:維生素K需補充,但要遠離“油水”
油水(雙語加油站●跟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