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雙邊市場理論的P2P平臺定價研究

2016-01-06 20:14戴菊貴蔣天虹
財經問題研究 2015年9期

戴菊貴++蔣天虹

摘 要:本文首次利用雙邊市場理論研究了壟斷P2P平臺和單向歸屬競爭平臺的定價原則。研究發現,壟斷P2P平臺的定價采取的是誰受益誰付錢、不受益不付錢的原則;單向歸屬競爭性平臺向借貸雙方收取的價格則是非對稱的,向一方收取高價而向另一方支付補貼,平臺的保障性越高,借貸雙方支付的總價格也越高,平臺支付的本金損失和保險金都包含在借貸雙方支付的價格之中,本金損失和保險金承擔對象的不同只改變總價格在借貸雙方之間的分配,而不改變借貸雙方支付的總價格之和,總之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關鍵詞:P2P平臺;雙邊市場理論;單向歸屬

中圖分類號:F7246;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09005206

一、P2P平臺概述

我國的P2P貸款平臺大部分的P2P平臺還是以盈利為目的,根據其操作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

1.線上模式。所謂線上模式,即P2P平臺只是作為一個中間交易平臺,不參與實際的借貸交易,平臺只發布貸款人和借款人各自的需求,典型的如拍拍貸。按照業內人士說法,此種模式的特點是網絡平臺不接觸錢,網絡平臺只是為借貸雙方提供一個發布信息和交流的平臺。借款人和貸款人通過P2P平臺進行競拍交易,平臺提供者本身沒有參與實際的交易,借貸雙方對實際后果負責

按照業內人士說法,不參與交易、不接觸現錢可以有兩大優點:第一,可以規避非法集資的嫌疑;第二,貸款人本身承擔損失,從而減少了P2P平臺自身的運營風險。但在現實中,為了吸引投資者,擴大平臺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P2P平臺承諾墊付本金。。

2.線下模式。在此種模式中,網絡貸款平臺具備理財服務性質,網絡平臺負責對借款人的實際信息進行審核,對借款人的身份、收入、居住條件和社交網絡等實地考察,這類模式以宜信為代表。在這種模式中,由宜信負責挑選它認為合適的借款人和貸款人進行匹配,達成交易,實際上是貸款人與宜信的第三方賬戶形成債權轉讓合同,宜信對貸款人提供本金保障

與線上模式相比,這類網絡平臺界定模糊,既非銀行,也非信托機構,而且直接接觸了現錢。因此,宜信為了把P2P業務和非法集資區分開來,設計出了債權轉讓模式。。

3.混合模式。這種模式界與上述兩種模式之間,以紅嶺創投為典型代表。這種模式的P2P平臺也是以提供線上服務為主,借款人和貸款人通過P2P網絡平臺競拍交易,但一旦發生違約風險,紅嶺創投需為其VIP客戶(年費180/年)墊付本金。

P2P平臺的風險在于貸款人的本金保障。如果P2P平臺不承諾本金保障,貸款人出于安全考慮,愿意投標的貸款人和投標金額會減少,那么資金供給降低,借款人支付的利率也上升。本金保障雖然解決了貸款人的風險,但風險集中在了P2P平臺本身。本金保障不僅占用P2P平臺較大的資金,而且一旦大量借款人無法及時還貸,那么依靠P2P平臺也無法實現本金保障。為了解決本金保障問題,有人提出了引進第三方擔保的方法,即P2P平臺對每筆借款向第三方擔保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費,在將來如果借款人違約無法償還本金,那么第三方擔保機構負責向貸款人償還本金,同時獲得向借款人的追償權。本文擬對無本金保障平臺,本金保障平臺和第三方擔保平臺的理論定價進行數理分析。

P2P網絡貸款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借款人和貸款人通過中介服務平臺(網絡貸款平臺)完成身份認證及資金借貸的交易模式。尤其2010年以來,由于國內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P2P網絡貸款平臺開始在我國大規模興起,比較大的P2P網絡貸款平臺包括拍拍貸、人人貸、宜信、紅嶺創投等。

目前世界上P2P網絡貸款平臺主要分為非盈利公益型、單純中介型和集擔保、聯合追款等為一體的復合中介型。

一、相關研究文獻

國內外不少學者對P2P網絡貸款平臺進行了研究。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分析P2P平臺的網絡效應及風險機制等。如Freedman和Jin[1]研究了P2P貸款的社會網絡效應,Thomas等[2]研究了網絡貸款組織者對違約風險的影響機制,Berkovich[3]對網絡貸款價格與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比較了網絡貸款中私人信息公開與隱私保護之間的權衡。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2P網絡貸款平臺的運作特征、發展和監管等方面。謝平等[4]對國內外主要P2P平臺的運作特點進行了案例研究和總結。朱斌昌和雷雯[5]將P2P平臺分為標準化模式、競標模式和扶貧模式三種,而尤瑞章和張曉霞[6]將我國的P2P平臺分為網站自主交易模式和系統撮合交易模式。朱斌昌和雷雯[5]、吳曉光和曹一[7]等認為應該加強P2P平臺的風險管理和規范發展。馬運全[8]認為P2P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宏觀調控政策,削弱了政策的有效性,有非法集資的嫌疑,而且P2P平臺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應該加強監管和風險防范。沈霞[9]從法理方面分析了P2P平臺的法律監管問題。李廣明等[10]則研究了網絡貸款中欠款者的主要特征。

現有文獻對于P2P網絡平臺的研究主要是以定性分析為主,如P2P平臺的主要風險及政府的監管措施,定量分析的文獻不多。另外,現有文獻沒有對P2P平臺的定價機制進行分析。P2P平臺的不同類型(是否有本金保障和保障方式)決定了其收費標準不同,而P2P平臺的收費標準進一步影響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和貸款人的利潤,即P2P貸款平臺交易成本的高低。只有當P2P網絡貸款平臺的交易成本低于傳統融資模式,那么這種金融創新才有可能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一個新的路徑。因此,分析P2P平臺的定價機制非常重要。雙邊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存在交叉網絡外部性,即一邊市場客戶的行為會給另一邊的市場客戶帶來外部性。P2P網絡貸款平臺作為資金提供者和資金需求者的一個交易中介,既可以為缺乏投資渠道的資金持有者提供一個獲取高收益的投資機會,又可以為缺乏擔保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融資渠道,是一個典型的雙邊市場。Evans[11]將雙邊市場劃分為市場創造型、需求協調型和受眾制造型,P2P平臺是一種創造型雙邊市場。本文利用雙邊市場理論模型,分別對三種類型(線上,線下,混合)的P2P平臺在壟斷條件下和單向歸屬條件下的定價機制進行了數理分析,并進一步研究如何降低P2P平臺的收費,以期促進P2P業的健康發展。

大型雙邊市場平臺出現之后,如信用卡組織、大型零售企業及電子商務網站等,這些平臺的定價引起了經濟學家和政府反壟斷部門的極大關注。經濟學家首先關注的是壟斷平臺的定價問題。Rochet和Tirole[12]假設兩邊客戶的交易收益是異質的,平臺按交易次數收費,發現平臺確定的總價格和兩邊客戶對平臺的總需求彈性負相關,且兩邊客戶的價格比等于他們的需求彈性之比。Armstrong[13]假設兩邊客戶的成員收益異質,平臺收取固定費用而不是按交易次數收費,發現平臺的最優定價為一邊客戶提供服務的成本減去客戶給另一邊市場帶來的交叉收益,平臺總價格為社會最優價格加上平臺在兩邊市場的壟斷勢力帶來的收益之和。Rochet和Tirole[14]建立了一個壟斷定價的一般模型,假設客戶的交易收益和成員收益都是異質的,且平臺的收費采取固定費加交易次數收費的兩步定價原則,他們發現,一個導致一邊市場價格增加的因素必然導致另一邊市場的價格降低。Weyl[15]對Rochet和Tirole[14]模型進行了改進,以用戶數量取代價格作為模型變量,他發現平臺的市場勢力及交叉收益之差會對平臺的壟斷定價帶來扭曲。

市場中很可能存在多個雙邊平臺,即平臺進行競爭。Armstrong[13]指出,在平臺競爭的情況下,平臺定價存在多重均衡,在假設消費者分布為Hotelling的情況下,他分析了單向歸屬競爭平臺的定價問題。Armstrong 和Wright[16]研究兩個平臺競爭的多向歸屬問題,在模型中外生假設一個平臺單歸屬,而另一個平臺是多歸屬。國內方面,王學斌等[17]研究了銀行卡組織的收費特點,紀漢霖和王小芳[18]研究了互聯互通競爭平臺的利潤及社會福利問題,胥莉等[19]通過一個兩階段模型研究了競爭平臺的定價策略。以往文獻對于競爭平臺的定價研究一般都假定平臺是同質的,只是假設交易者異質,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研究了交易者異質和平臺異質條件下的競爭定價策略。首先,本文研究了無本金保障平臺、有本金保障平臺和第三方擔保平臺三種平臺的壟斷定價策略,發現壟斷平臺定價采取的是誰受益誰付錢,不受益不付錢的原則,這與Armstrong[13]的觀點不同,他認為,壟斷價格等于一邊客戶提供服務的成本減去客戶給另一邊市場帶來的交叉收益再加上壟斷勢力為其帶來的收益和平臺為一邊客戶帶來的保障(本金保障或第三方保險)。其次,研究了三種平臺的單向歸屬競爭定價策略,發現平臺雙邊參與者支付的價格則是非對稱的,有可能向一方收取高價而向另一方補貼,平臺向貸款人支付的本金損失或向第三方擔保公司支付的保險金都來自平臺向借貸雙方收取的價格,損失和保險金承擔對象的不同只改變其在參與者之間的分配,而不改變參與者支付的總和,即“羊毛出在羊身上”。

二、壟斷P2P平臺的定價

1假設條件

假設ar和ae分別表示P2P網絡平臺給貸款人(loaner)和借款人(loanee)帶來的交叉網絡外部效應系數,

下標r的表示貸款人(Loaner),下標e的表示借款人(Loanee),以下同。Nr和Ne分別表示平臺兩邊貸款人和借款人的數量,且Ni=φi(ui)。P2P網絡平臺收取的費用基本上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向貸款人收取,主要包括第三方平臺充值費、利息服務費等;另一部分是向借款人收取的成交服務費、取現費等。P2P平臺向兩邊收取的價格盡管形式、名稱略有不同,但本質上都和每次成交的本金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設平臺向貸款人收取的總費用為Pr,向借款人收取的總費用為Pe。大部分P2P平臺都對每筆貸款額度做了限制,如人人貸規定貸款額度在3萬—30萬元,我們在這里將貸款額度標準化為[0,T]并假設貸款本金R在[0,T]之內服從均勻分布。平臺不僅需核實貸款人和借款人資料真實性,還需要實地調查借款人資產狀況,并對用來抵押的房產等物品進行評估,這些都會產生費用。假設每筆貸款P2P平臺需為貸款人支付的成本為cr,為借款人支付的成本為ce。雖然P2P網絡貸款平臺一般會要求借款人提供住房、汽車等物品作為抵押品,但還是有可能發生借款人無法按期還本付息的情況,因此而產生損失。假設每筆貸款平均預期損失為s,單個借款人違約的概率為θ,且在一定期間內無法還本付息的借款人人數服從泊松(Poisson)分布,所有貸款的損失總額S取決于借款人總數Ne和平均借款額R,損失期望總額除以借款人總數即可以求出每筆貸款的期望損失。為了表述方便,設沒有本金保障平臺的符號為A,有本金保障平臺的為B,第三方擔保平臺為C。

2壟斷P2P平臺的定價

(1)無本金保障平臺的定價

在P2P平臺不提供本金保障的情況下,風險由貸款人自己承擔,P2P平臺只收取中間費用。貸款人和借款人的效用函數分別為ur=arNe-Pr-s;ue=aeNr-Pe 。 P2P平臺的利潤函數為πA=Nr(Pr-cr)+Ne(Pe-ce),由效用函數可得πA=φr(ur)[arφe(ue)-ur-s-cr]+φe(ue)[aeφr(ur)-ue-ce]。平臺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利潤函數πA分別對ur、ue求導,求得平臺的最優壟斷價格為:

PrA=cr-aeNe+φr(ur)φr′(ur)

PeA=ce-arNr+φe(ue)φe′(ue)

勒納指數L=P-CP,φr(ur)φr′(ur)=PrA-(cr-aeNe)PrAPrA=LrAPrA,為平臺在貸款人市場的壟斷勢力給平臺帶來的收益。因此,平臺的定價為平臺為一邊客戶服務的成本減去為另一邊客戶帶來的交叉收益再加上平臺在每邊市場的市場勢力為其帶來的壟斷收益。

(2)有本金保障平臺的定價

在P2P平臺為貸款人提供本金保障的情況下,貸款人和借款人的效用函數分別為ur=arNe-Pr,ue=aeNr-Pe 。P2P平臺的利潤函數為πB=Nr(Pr-cr-s)+Ne(Pe-ce),同理,求得平臺的最優壟斷價格為:

PrB=cr+s-aeNe+φr(ur)φr′(ur)

PeB=ce-arNr+φe(ue)φe′(ue)

與無本金保障平臺相比,有本金保障平臺對借款人的定價是一樣的,而對貸款人的定價則在無本金保障平臺的基礎上加上平臺為貸款人提供的本金保障(s)。

(3)第三方擔保平臺的定價

假設P2P平臺向第三方擔保機構每筆貸款繳納的擔保費為g,那么繳納保費平臺的利潤函數為πg=Nr(Pr-cr)+Ne(Pe-ce-g)。貸款人和借款人的效用函數和有本金保障下的效用函數相同,為ur=arNe-Pr,ue=aeNr-Pe。平臺的最優壟斷價格為:

Prg=cr-aeNe+φr(ur)φr′(ur)

Peg=ce+g-arNr+φe(ue)φe′(ue)

與無本金保障平臺相比,第三方擔保平臺對貸款人的定價是一樣的,而對借款人的定價則在無本金保障平臺的基礎上加上平臺為借款人提供第三方擔保的保費(g)。

結論1:如果市場只存在一個壟斷平臺,定價采取的是誰受益誰付錢,不受益不付錢的原則。對貸款人的本金保障完全由貸款人承擔,對借款人的第三方擔保費完全由借款人承擔。

三、單屬競爭平臺的定價

單屬平臺是指用戶只在一個P2P平臺注冊交易。

在實踐中,如果一個企業需要融資,那么其會先在一個平臺進行注冊交易,如果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在這個平臺融資成功,那么其再考慮在其他平臺發布借款需求。同時在多個平臺(多屬)發起交易,如果都投標成功,需承擔多余資金的利息成本。假設市場上只存在兩個平臺,每類用戶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平臺進行交易,因此,NAr+NBr=1,NAe+NBe=1,其中,NAr(下標表示參與者類型,上標表示平臺類型)表示參與沒有資金保障平臺的貸款人數量,NBr表示參與有資金保障平臺的貸款人數量,NAe、NBe以此類推。P2P平臺處于Hotelling模型環境,平臺參與者在[0,1]上均勻分布,平臺位于兩端。貸款人和借款人每單位的交通成本(搜尋成本)分別為tr和te。

1.無本金保障平臺和有本金保障平臺競爭定價

假設每個貸款人和借款人要么在無本金保障的P2P平臺進行注冊交易,要么在有本金保障的P2P平臺進行注冊交易。平臺A貸款人和借款人的效用函數為uAr=arNAe-PAr-s,uAe=aeNAr-PAe,平臺B貸款人和借款人的效用函數為uBr=arNBe-PBr,uBe=aeNBr-PBe。設位于θ處的參與者對于平臺A和B效用一樣,對于貸款人,即arNAe-PAr-s-trθ=arNBe-PBr-tr(1-θ),θ=12+uAr-uBr-s2tr,NAr=P(θ≤θ)=12+uAr-uBr-s2tr;對于借款人,aeNAr-PAe-trθ=aeNBr-PBe-tr(1-θ),從而解得均衡位置θ°=12+uAe-uBe2te,NAe=P(θ≤θ°)=12+uAe-uBe2te。 由于用戶是單歸屬的,NBr=1-NAr,NBe=1-NAe,因此,可以推導出參與者數量函數為NAr=12-te(PAr-PBr)+ar(PAe-PBe)+2tes2(trte-arae),NAe=12-ae(PAr-PBr)+tr(PAe-PBe)+2aes2(trte-arae)。

無本金保障平臺的利潤函數為,πA=(PAr-cr)NAr+(PAe-ce)NAe ;有本金保障平臺的利潤函數為,πB=(PBr-cr-s)NBr+(PBe-ce)NBe。每個平臺追求利潤最大化,利潤函數分別對價格求導,解得平臺的最優競爭價格為:

PAr+PBr=2(tr+cr-ae)+s;PAe+PBe=2(te+ce-ar)

PAr=tr+cr-ae-(3trte-2arae-a2e)s9trte-(2ar+ae)(2ae+ar)

PBr=tr+cr-ae+s+(3trte-2arae-a2e)s9trte-(2ar+ae)(2ae+ar)

PAe=te+ce-ar+(ar-ae)tes9tetr-(2ar+ae)(2ae+ar)

PBe=te+ce-ar-(ar-ae)tes9tetr-(2ar+ae)(2ae+ar)

結論2:在無本金保障平臺和有本金保障平臺競爭的情況下,兩個平臺收取的總價格之和等于兩個平臺總的服務成本減去兩個平臺給借貸雙方帶來的總收益,最后加上有本金保障平臺為貸款人提供的本金損失,且只由兩個平臺的貸款人共同承擔,但兩個平臺借款人的定價會受其影響。

結論3:若trte>arae,且ar>ae,或trts

上面各個價格公式對損失s求偏導即可得到結論3。從上文的價格公式可以看出,平臺向參與者收取的價格等于平臺為一邊客戶的服務成本(ti+ci)減去平臺為另一邊客戶帶來的收益(ai)。價格PAr總是與期望損失s成反比,價格PBr總是與損失s成正比。這是因為平臺A是一個沒有本金保障的平臺,損失越大,那么對貸款人收取的價格越低,尤其當損失s很大時,那么有可能PAr<0,這時候平臺可能通過補貼(PAr<0)以彌補其有可能造成的損失,鼓勵其在平臺進行投資,而向借款人收取一個高價格(PAe>0)用來補貼貸款人。平臺B是一個有本金保障的平臺,所以損失s越大,平臺會向貸款人收取較高的費用(PBr>0)越高,并從費用中抽取一定的比例作為借款人無法還本付息時的本金補償基金。

2.無本金保障平臺和第三方擔保平臺競爭定價

假設市場只存在無本金保障和第三方擔保兩類平臺,而且用戶是單屬的。根據前面的推導,同理可得NAr=12-te(PAr-PCr)+ar(PAe-PCe)+2tes2(trte-arae),NAe=12-ae(PAr-PCr)+tr(PAe-PCe)+2aes2(trte-arae)。沒有本金保障平臺的利潤函數為,πA=(PAr-cr)NAr+(PAe-ce)NAe;第三方擔保平臺的利潤函數為,πC=(PCr-cr)NCr+(PCe-ce-g)NCe。每個平臺追求利潤最大化,解得平臺的最優競爭定價為:

PAr+PCr=2(tr+cr-ae);PAe+PCe=2(te+ce-ar)+g

PAr=tr+cr-ae+2(2arae+a2e-3trte)s+tr(ar-ae)g9trte-(2ar+ae)(2ae+ar)

PCr=tr+cr-ae-2(2arae+a2e-3trte)s+tr(ar-ae)g9trte-(2ar+ae)(2ae+ar)

PAe=te+ce-ar+(3trte-2arae-a2r)g+2(ar-ae)tes9tetr-(2ar+ae)(2ae+ar)

PCe=te+ce-ar+g-(3trte-2arae-a2r)g+2(ar-ae)tes9tetr-(2ar+ae)(2ae+ar)

結論4:在無本金保障平臺和第三方擔保平臺競爭的情況下,兩個平臺收取的總價格之和等于兩個平臺總的成本減去兩個平臺給借貸雙方帶來的總收益,最后加上第三方擔保平臺給保險公司交付的保險金,且保險金由兩個平臺的借款人支付,但兩個平臺貸款人的定價會受其影響。

結論5:若trte>arae,且ar>ae,或trte

從結論5可以推導出,當損失s很大而收取的保險金g較少時,無本金保障平臺的貸款人和有本金保障平臺借款人的價格較低,甚至有可能獲得補貼,而無本金保障平臺的借款人和有本金保障平臺貸款人則需要支付一個較高的價格。反之,當損失s很小而收取的保險金g較大時,無本金保障平臺的貸款人和有本金保障平臺借款人需要支付較高的價格補貼無本金保障平臺的借款人和有本金保障平臺貸款人。另外,若trte>arae且arae時,PAr、PCr對于g、PAe、PCe關于S的結論相反,其他不變。

3.有本金保障平臺和第三方擔保平臺競爭定價

假設市場只存在有本金保障和第三方擔保兩類平臺且用戶是單屬。同理推出NBr=12-te(PBr-PCr)+ar(PBe-PCe)2(trte-arae) ,NBe=12-ae(PBr-PCr)+tr(PBe-PCe)2(trte-arae) 。有本金保障平臺利潤函數為πB=(PBr-cr-s)NBr+(PBe-ce)NBe;第三方擔保平臺利潤函數為πC=(PCr-cr)NCr+(PCe-ce-g)NCe。兩個平臺最大化各自的利潤,解得平臺的最優競爭性價格為:

PBr+PCr=2(tr+cr-ae)+s;PBe+PCe=2(te+ce-ar)+g

PBr=tr+cr-ae+[6trte-(2ar+ae)(ar+ae)]s+tr(3te-2ar-ae)g9trte-(2ar+ae)(2ae+ar)

PCr=tr+cr-ae+s-[6trte-(2ar+ae)(ar+ae)]s+tr(3te-2ar-ae)g9trte-(2ar+ae)(2ae+ar)

PBe=te+ce-ar+te(ar-ae)s+te(3tr-2ae-ar)g9tetr-(2ar+ae)(2ae+ar)

PCe=te+ce-ar+g-te(ar-ae)s+te(3tr-2ae-ar)g9tetr-(2ar+ae)(2ae+ar)

結論6:在有本金保障平臺和第三方擔保平臺競爭的情況下,兩個平臺收取的總價格之和等于兩個平臺總的成本減去兩個平臺給借貸雙方帶來的收益,最后加上本金保障平臺提取的損失費和第三方擔保平臺交納的保險金,且兩個平臺的貸款人共同承擔本金損失費,而兩個平臺的借款人共同承擔保險金,但本金損失和保險金對兩個平臺的借貸雙方都會產生影響。

從結論2、結論4和結論6可以看出,平臺支付的損失s和保險金g都是來自向參與者本身收取的價格,損失和保險金承擔對象的不同只改變其在參與者之間的分配,而不改變參與者支付的總和,“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不同的情形是每只羊承擔的數量也不相同。

結論7:若trte>arae且ar>ae,或trte

在有本金保障和第三方擔保平臺競爭的情況下,當損失s和保險金g越大,有本金保障平臺的參與者,包括貸款人(PBr)和借款人(PBe)都需要支付一個較高的價格,而第三方擔保平臺的參與者則只支付了一個適當的價格,PCr與S成正比、與g成反比;Pce與s成反比,與g成正比。如果有本金保障平臺的價格高于第三方擔保平臺太多,那么參與者就可能不會選擇有本金保障平臺而選擇第三方擔保平臺。若trte>arae,且arae時,價格PBe、PCe分別成正比和反比,其他結論不變。

四、小 結

目前P2P平臺的借款利率一般在18%左右,再加上支付給P2P的中介費用,成本還是遠遠高于銀行貸款利率。P2P平臺的中間價格費用成本主要與服務成本(ci)、交通搜尋費用(ti)和交叉網絡外部效應系數(ai,i=e,r)等相關。政府應該鼓勵金融創新,降低融資成本,溫州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就是一個創新的例子。民間借貸登記中心不僅聚集了多家P2P平臺,而且聚集了像房管、公證等中介部門,具有中介服務、備案管理及監測體系等功能,不僅大大降低了P2P平臺的服務成本和借款人的搜尋成本,而且通過集聚效應,大大增加了P2P平臺給貸款人和借款人帶來的網絡外部效應,從而可以降低P2P平臺的中介服務價格。

P2P平臺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風險控制問題,即到期能否還本付息的問題。因此,如何保障貸款人的資金安全,降低違約率或在違約發生后的補救措施是P2P平臺發展的關鍵問題。雖然現在絕大多數平臺都會要求借款人將房產、汽車或其它資產進行抵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到期無法還本付息。為了避免這種問題,需要平臺工作人員到實地對抵押資產進行考核和估算,減少風險,但考核越仔細,考核成本越高,P2P平臺的價格也就更高。另外,即使進行了資產抵押,還需對抵押過程進行監控,如汽車抵押貸款,抵押人可能將汽車開到另外一個城市,導致風險發生或執行成本過高。從前面的價格公式可以看出,如果平臺的服務成本cr,ce增加,平臺向雙邊收取的價格也都會增加。平臺的風險取決于違約的人數和違約人的貸款金額,平臺貸款規模T越大,平均貸款本金R也越大,在違約率相同的情況下,風險s也越大。

參考文獻:

[1] Freedman,S., Jin, G. Z. 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The Early Years[R]. Working Paper of Maryland University,2008.

[2] Thomas,H., Manju, P. ,Rocholl,J. Skin in the Game: Incentives in Crowdfunding[R]. ESMT Europe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Working Paper, 2011.

[3] Berkovich,E. Search and Herding Effects in Peer-to-Peer Lending: Evidence from Prosper.com[J]. Annals of Finance,2011,7(3):389-405.

[4] 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R].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報告,2012.

[5] 朱斌昌,雷雯.P2P 民間貸款平臺新發展及其監管引導分析[J].中國農村金融,2011 ,(19).

[6] 尤瑞章,張曉霞.P2P在線借貸的中外比較分析[J].金融發展評論,2010,(3).

[7] 吳曉光,曹一.論加強 P2P 網絡貸款平臺的監管[J].南方金融,2011,(4).

[8] 馬運全.P2P網絡借貸的發展、風險與行為矯正[J].新金融,2012,(2).

[9] 沈霞.P2P網絡貸款的法律監管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7-24.

[10] 李廣明,諸唯君,周歡.P2P網絡融資中貸款者欠款特征提取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11,(1).

[11] Evans,D.Some Empirical Aspects of Multi-Sided Platform Industries[J].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2003,2(3):191-209

[12] Rochet,JC,Tirole,JPlatform Competition in Two Sided Market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1(4):990-1029

[13] Armstrong,MCompetition in Two Side Marke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37(3):668-691

[14] Rochet,JC,Tirole,JTwo-Sided Market:A Progress Report[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37(3):645-667

[15] Weyl,EGA Price Theory of Multi-Sided Platform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100(4):1642-1672

[16] Armstrong,M,Wright,JTwo- Sided Markets,Competitive Bottlenecks and Exclusive Contracts[J].Economic Theory,2007,32(4):353-380

[17] 王學斌,趙波,寇宗來,石磊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雙邊市場中的銀行卡組織[J].經濟學(季刊),2006,(1):227-252.

[18] 紀漢霖,王小芳.雙邊市場視角下平臺互聯互通問題的研究[J].南方經濟,2007,(11).

[19] 胥莉,陳宏民,潘小軍.具有雙邊市場特征的產業中廠商定價策略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9,(5):10-17.

[20] 王錦虹基于逆向選擇的互聯網金融P2P模式風險防范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5,(5):61-68

(責任編輯:于振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