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十年回顧與現狀分析

2016-01-06 14:26王志強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7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國現狀分析

摘 要:過去10年,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更加深入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領域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盤點10年間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來華留學生、出國留學生、教師國際化、跨國高等教育等發展情況,對了解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基本趨勢,制定相關指導政策具有啟發作用。

關鍵詞: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十年回顧;現狀分析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在院校與國家層面,把國際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維度整合進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傳遞的過程[1]。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經濟領域對外開放政策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也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過去10年中,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更加深入的發展,我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舞臺開始扮演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國際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梢灶A見,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在下一個10年也必定會發生同樣甚至更大的發展。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

在總體規劃方面,教育部出臺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均提出了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的總體意見和具體舉措。在政策方面,2003年以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關于建立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綠色通道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引進海外優秀留學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教育部貫徹落實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工作方案》等文件。

總結起來,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4個領域。第一,針對學生和教師的出國留學政策(具體可以分為公派出國留學、自費出國留學、教師出國任教三個二級政策領域)。第二,來華留學生政策(具體包括來華留學生招生、教育、學位、管理、獎學金政策)。第三,留學人員歸國政策和引進海外人才政策。第四,中外合作辦學政策。

二、來華留學生

(一)規模

近10年來,我國來華留學生規模持續擴大,2004年為11.08萬人,2013年達到35.65萬人,比2004年增長221.75%,來華留學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見圖1)。

(二)來源地

由于地緣和文化因素,來華留學生的主要來源地為亞洲其他國家。2004年,有85112名來華留學生來自亞洲其他國家,占總體的76.69%;2012年達到207555人,占總體的63.22%;2013年,比2012年增長8.09%。非洲和歐洲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長較快,2004年,來華留學生人數分別為2186人和11524人,所占比例分別為1.97%和10.4%;2012年達到27052人和54453人,所占比例分別為8.24%和16.58%;2013年為33357人和61542人,分別比2012年增長23.31%和13.02%。美洲和大洋洲來華留學生數量保持穩定增長,2004年,所占比例分別為9.65%和1.20%;2012年,這一比例分別為10.62%和1.34%(見圖2)。

2004年,排名前10位的來華留學生生源國依次為韓國、日本、美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和尼泊爾。2013年,這一排名前10位的分別為韓國、美國、泰國、日本、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越南、印度、哈薩克斯坦和巴基斯坦。2004-2013年,韓國一直是最大的來華留學生生源國,美國、泰國、俄羅斯、印度、哈薩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的排名有所上升,排名下降的有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德國、法國和尼泊爾(見圖3)。

(三)省域分布

2013年接收留學生人數排名前10位的?。ㄖ陛犑?、自治區)依次為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江蘇、遼寧、山東、湖北、福建,且人數均超過1萬人。長期以來,北京、上海接收的留學生規模一直穩居全國前2位;近幾年,兩市的留學生占全國比例略有下降(2003年為55.75%,2006年為48.00%,2009年為42.51%,2012年為39.07%),但基本上維持在40%左右。天津地區來華留學生人數穩步增長,且總量長期保持在全國第3位(2012年被廣東超越)。廣東省來華留學生規模發展最快,2003年僅為1071人,居全國第16位;2012年達到20940人,居全國第3位。浙江、江蘇和遼寧的來華留學生規模發展相近,近3年,浙江發展速度最快。山東省的發展較為平穩。湖北和福建分別憑借高等教育水平和區位優勢,自2006年以來躍居全國前10名(見圖4)。

(四)學習形式和受教育層次

學習形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來華留學生的質量。在學習形式上,學歷教育具有時間長、含金量高等特點。2004-2013年,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生規模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其中,學歷教育增長最快。2004年,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生分別為31616人和79228人,占比達28.52%和71.48%。2013年,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生分別達到147890人和208609人,占比達41.48%和58.52%,學歷教育比例大幅度增長(見圖5)。

2003年,我國來華留學生普通本??茖W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數量分別為19582人、3397人和1637人;2012年分別為97449人、27757人和8303人,比2003年分別增長297.65%、717.10%和407.21%,其中2008年以來各類學生規模增長較快。2003-2012年,我國普通本??茖W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別增長115.71%、179.32%和107.67%(見圖6)。

(五)學習專業

從可獲得資料來看,自2003年以來,漢語言、西醫、中醫、經濟、管理、工科等專業的來華留學生數量穩居前6名,而其他專業的來華留學生在校生比例很小。從2008-2010年的情況看,各專業在校生所占比例較為穩定,其中,漢語言專業的來華留學生規模依然最大,保持在60%左右。西醫、經濟、管理、工科等專業的來華留學生數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占比均在5%以上。中醫專業的來華留學生所占比例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他專業在校生變化較?。ㄒ姳?)。

三、出國留學生

(一)規?;?/p>

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勵下,我國出國留學工作成就顯著,規模持續擴大。2004年,出國留學總人數為11.47萬;到2013年,這一數字為41.39萬人,增長了2.6倍。2007-2012年,增長速度最快;2012-2013年,基本保持穩定(見圖1)。從留學形式看,國家公派、單位公派和自費留學三種形式的出國留學人數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分別從2004年的0.35萬人、0.69萬人、10.43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1.63萬人、1.33萬人、38.43萬人,2013年比2004年分別增長3.66倍、0.93倍和2.68倍。自費留學生人數所占的比例始終保持在90%左右。

(二)留學生目的地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為主要留學目的國。這些國家是傳統高等教育強國,教育市場和產業化程度高,政策靈活,同時具有語言優勢。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的急劇增長,也使其成為國際市場最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市場上最重要的學生來源國,近年來已成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芬蘭等國家的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同時,在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也是重要的留學生生源國(見圖7)。

(三)留學生歸國

10年來,我國留學生歸國率持續上升。2004年,我國歸國留學生人數為2.51萬人。當年,歸國留學生人數與出國留學生人數之比為22%。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這一比例明顯提升,從2008年的38.54%上升至2009年的47.23%;2013年,該比例達到了85.41%。在國家公派、單位公派和自費留學這三種留學形式中,國家公派留學生的歸國比例最高。

四、教師國際化

教師國際化是提高教師水平的重要舉措。據統計,目前在教育、科研領域,77%的高等學校校長、8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7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62%的博士生導師和71%的國家級教學研究基地(中心)主任有出國留學經歷。一大批優秀留學歸國人員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建設的重要生力軍。

(一)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比例增加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吸引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量支持,我國教師的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以美國為例,2004-2013年,中國、印度、韓國、德國和日本到美國深造的學者數量在全球范圍內穩居前5位,其中,德國和日本10年間總體規模保持穩定(5000名)。近兩年,印度和韓國呈小幅下降趨勢,2011年,在美國深造的學者總數分別為11930人和9257人;到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下降到11184人和8696人。相比之下,我國赴美深造的國際學者人數近10年呈上升狀態,2004年為14871人,2013年為34230人,比2004年增長130.18%(見圖8)。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和高校充分認識到了推動教師國際化的重要意義,并付諸實踐。例如,國家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江蘇省高校加大力度實施“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并提出具體目標,力爭到2015年,使重點本科院校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教師達到教師總數的30%,一般本科院校達到10%。

總體來看,綜合實力越強的高校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比例較高。以廣東為例,2013年,廣東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2所“985工程”大學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比例分別為48%和55%。暨南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2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的比例分別為32%和29%。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2所省屬重點高校的比例則為12%和20%。

(二)普通高校聘請外籍教師數量逐年增加

2003-2012年,普通高校聘請外籍教師逐年增加,2012年為13652人,比2003年增加198.34%。在受教育層次上,2012年聘請的外籍教師中,博士、碩士、本科和??萍耙韵聦哟畏謩e為4762人、3995人、4829人和66人,分別比2003年增長555.92%、192.67%、97.67%和57.14%,說明我國高校聘請外籍教師的層次越來越高(見圖9)。

五、跨國合作辦學

跨國合作辦學包括中外合作辦學和境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和境外合作辦學是我國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

(一)中外合作辦學

2003年初,全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712個,覆蓋了28個省市自治區,服務對象超過10萬人[5]。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外合作辦學高等教育階段在校生約45萬人,占全日制高等學校在校生總人數的1.4%。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超過150萬人。中外合作辦學使不出國門的留學成為可能[6]。2014年12月,通過教育部復核的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有57所,項目954個。[7]

1. 地區分布

截至2014年12月,共有17個省市開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按照數量排列,前幾位的分別為上海(11)、遼寧(8)、北京(6)、江蘇(5)、廣東(4)、山東(4所)、重慶(3)和浙江(3)。除青海、西藏和寧夏三省外,我國大陸其他28個省市均開設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按照數量排列,前10位的分別為黑龍江(174)、上海(102)、江蘇(87)、北京(86)、河南(76)、山東(65)、浙江(56)、湖北(46)、遼寧(33)和吉林(32)(見表2)。

2.國家分布

來華合作辦學數量排在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均為發達國家和地區,其中,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均為教育產業化高度發達的國家,其合作機構和項目在中國分布廣泛。俄羅斯依靠地域優勢,合作項目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共計85項。合作機構的數量排在前幾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為美國(12)、英國(9)、德國(9)、法國(7)、中國香港(6)、澳大利亞(3)、加拿大(3)和韓國(3)。合作項目的數量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英國(216)、美國(178)、澳大利亞(138)、俄羅斯(114)、加拿大(59)、德國(40)、法國(37)、韓國(37)、中國香港(36)和愛爾蘭(25)(見圖10)。

3.專業分布

目前,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開設專業1244個,其中,工程類專業(土木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等)數量最多,為231個,占總體的19%;其次,經濟類(國際經濟、國際貿易、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學等)共計229個,占總體的19%;工商管理類專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等)共計202個,占總體的16%;電子信息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系統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共計153個,占總體的12%;教育藝術類(教育、心理學、藝術設計、美術、音樂教育等)共計88個,占7%;醫學類(護理學、眼科、醫學影像、衛生事業管理等)共計72個,占6%;外語類(英語、法語、日語、俄語等)共計54個,占4%;其他(物理、化學、數學、生物、新聞、法律、農業、理學等)共計215個,占17%(見圖11)。

(二)境外辦學

2003年,全國共有20多所大學和機構到境外辦學,辦學區域大多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英國等國家,境外辦學專業主要集中在漢語言文學、中醫藥學等我國優勢傳統學科。2004年11月,全球首家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公益機構“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已有120個國家(地區)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已成為漢語推廣和體現中國“軟實力”的文化品牌。

在引進國外知名大學來華創辦海外分校的同時,我國大學也在積極順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走出國門到海外創辦分校。2012年,老撾蘇州大學開始招生,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兩個本科專業,同時開展漢語言培訓。根據規劃,經過10~20年,老撾蘇州大學將發展成為一所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學歷教育的高校,在校生規模5000余名。2013年2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建設協議簽訂,目前已經開工,預計2015年秋季招生。2013年5月,浙江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簽署了協議,于2014年開始建設工作。

六、總結

總體來看,新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主要表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在高等教育政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我國來華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亞洲其他國家始終是最主要的生源地,歐洲來華留學生規模增長最快,其次是美洲;在生源國方面,韓國始終保持優勢傳統地位,美國、泰國、俄羅斯等國來華留學生數量有所上升,而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則有所下降,說明高等教育國際化與歷史傳統、經濟和政治等發展有密切的關系。來華留學生省域分布的變化受政策、地理位置、經濟水平、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第二,與此前高外流率、低回流率的“智力流失期”相比,我國人才流動進入新階段。目前,我國已進入“智力回流期”,即人才外流率繼續緩慢增加、回流率同時迅速提升。

第三,在政策鼓勵和支持下,隨著歸國留學生規模和學者海外深造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我國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比例應會逐漸增大。

第四,中外合作辦學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外辦學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對海外市場的重視,境外辦學的規模將逐步擴大,而借鑒美、英、澳等國家先進經驗,制定相關的海外辦學鼓勵和質量保障政策,將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注釋:

①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而成。

②③④⑤⑥⑦根據教育部2004-2013年《全國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報告》整理而成。

參考文獻:

[1]簡·奈特. 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變革與發展[M].劉東風,陳巧云,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22.

[2]Project Atlas.Chinas Students Overseas[EB/OL].http://www.iie.org/Services/Project-Atlas/China.2015-4-10.

[3]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Scholars:Institutions Hosting the Most Scholars[EB/OL].http://www.iie.org/en/Research-and-Publications/Open-Doors/Data/ International-Scholars/Institutions-Hosting-the-Most-Scholars, 2015-4-10.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4-2013年中國統計年鑒[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2015-4-10.

[5]李盛兵,王志強.中外合作辦學30年——基于11省市中外合作辦學分析[J].華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 2009(2):96-99.

[6]教育部.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三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情況[EB/OL]. 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news/index/80, 2014-06-15.

[7]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2014-12-22.

編輯 潘雅 校對 郭偉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國現狀分析
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問題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論學術界的全球公民與高等教育國際化
中國高鐵“走出去”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