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在骨關節外傷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2016-01-12 10:22龍安軍,張依云,陳日明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5年1期
關鍵詞:骨關節臨床應用外傷

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在骨關節外傷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龍安軍,張依云,陳日明

(廣東省陽東縣人民醫院,廣東陽東529900)

摘要:目的探討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在骨關節外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2012-08~2014-08在陽東縣人民醫院治療的骨關節外傷患者87例,均行X線及CT掃描檢查及骨三維重新組合,分析成像效果。結果在3D成像及常規CT下,可將肩關節及肩胛骨清晰顯示出來,但無法采用X線平片顯示骨折情況。在肩關節脫位情況下,可清晰顯示。如為骨盆骨折,三種技術均可清晰顯示坐骨骨折及恥骨支。而對于髖臼骨折,X線平片的清晰度不如螺旋CT三維成像,特別是小關節骨折及骨碎片,其更能清晰顯示。結論與常規的方法相比,三維成像技術,在清晰顯示病態空間關系及三維立體形態方面,更具有優勢,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螺旋CT三維成像;骨關節;外傷;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45.2

作者簡介:龍安軍(1971—),男,廣東陽東縣人,陽東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收稿日期2014-12-05;責任編輯徐文梅]

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可直觀、清晰顯示骨關節中的空間關系及三維立體形態,在當前的臨床應用中逐漸被應用[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08~2014-08在陽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骨關節外傷患者87例,男性58例,女性39例,年齡15~63歲,平均年齡(32.4±3.4)歲,46例脊骨骨折、18例上肢骨折及22例骨盆骨折。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行螺旋CT成像檢查前,均在X線平片下發現骨折或疑似骨折情況,然后行螺旋CT3D成像掃描,掃面時間5~11 s,電壓、電流分別為120 kV、240 mA,轉速為0.9 s/轉,采集層厚、層距分別為4 mm、3 mm。圖像采集完成后,均進行薄層重建處理,重建層厚與層距均為1.25 mm,在實驗室內進行骨3D重組,應用的方法為容積再現及多平面重組。通過上述步驟,坑清晰顯示出骨折部位的三維形態及周圍結構關系。而觀察由3位骨科放射醫生負責,經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后,做出客觀的文字記錄。

1.3統計學處理

所有的統計學資料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進行處理。

2結果

2.1脊椎骨骨折

48例脊椎骨骨折患者中,包括18例胸椎骨折,頸椎及腰椎骨折各15例。由于骨折程度不盡相同,25例壓縮性骨折為3D成像,在常規CT檢查及X線平片中均可顯示。但是13例椎體粉碎壓縮性骨折,顯示效果明顯不同,在螺旋CT成像技術下,可清晰顯示各部位的受損情況,但在常規CT與X線平片下,則無法清晰顯示。其余患者均能在常規CT與X線平片下清晰顯示,詳見圖1、圖2。

圖1 脊椎骨骨折臨床螺旋CT

圖2 脊椎骨骨折臨床常規CT

2.2骨盆骨折

22例骨盆骨折患者中,9例髖臼骨折、8例坐骨支或恥骨支骨折和5例無移位骨折線。對于髖臼骨折的檢查,在螺旋CT成像及常規CT檢查下,可清晰顯示骨折部位狀況,但常規X線平片無法清晰顯示。而對于無移位骨折線,X線平片及螺旋CT成像檢查,不如常規CT檢查顯示清晰。而對于9例髖臼骨折,可采用任何一種技術進行檢查,詳見圖3、圖4。

圖3 骨盆骨折臨床螺旋CT

圖4 骨盆骨折臨床常規CT

2.3上肢骨折

18例上肢骨折患者,在X線平片下,無法清晰顯示肩胛骨及肩關節骨折,但采用螺旋CT成像及常規CT檢查,可清晰顯示骨折部位的情況。與常規CT檢查及X線平片技術相比,螺旋CT成像技術更具有優勢,更能夠清晰顯示出骨折部位的空間關系及受損程度,詳見圖5、圖6。

圖5 上肢骨折臨床螺旋CT

圖6 上肢骨折臨床常規CT

3討論

3.13D成像技術要求

在臨床檢查時,為了得到清晰的3D成像,在檢查前應制定完善的、可行性高的掃描計劃,并在定位圖像上,將興奮區域劃定出來,防止在掃描完成后,沒有發現病變位置,而只能重新進行掃描。其中,掃描層的厚度為2~3 mm,螺距為1.0,如果是較大范圍的興趣區,可適當增加螺距,增加至1.5~2.0。一般而言,重建間隔越窄,則獲得的3D圖像也就越平滑,不過這也會增加處理的時間,增加圖像存儲所占用的空間。所以,具體選擇何種螺距和厚度,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作為現代先進醫學技術的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技術,在臨床應用已經超過30年,在過去的30年中,該技術的應用范圍在逐漸擴大,技術也更加成熟[2]。在臨床骨科外傷診斷中,由于成像為三維立體圖像,因此可更加清晰、直觀顯示骨折部位情況,Z軸空間內的分辨率及準確性得以大幅提高[3]。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技術,在骨關節外傷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提高了檢查的準確性,為骨科手術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同時,對于醫護人員制定治療機護理方案,也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

與常規CT檢查及X線平片相比,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技術,能夠更加清晰顯示骨折移位、小骨碎片及多處骨折線[4]。在四肢關節、脊柱等部位,由于結構較為復雜,很難明確解剖關系,如采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可清晰顯示關節腔內的游離碎片、骨折移位程度,對于提高臨床的治療效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中,MRP技術可切割觀察骨中的任意平面,從而清晰、直觀展現不同方向的骨折線,克服了傳統方法的不足。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尤其對于粉碎性骨折,3D成像技術的優勢更為明顯[5]。

3.2成像技術在骨關節外傷檢查中的價值

在過去,外傷骨折的檢查常采用X線照片,但是對于骨盆、脊柱與頜面部等部位,由于具有復雜的解剖關系看,X線檢查往往無法準確顯示多條骨折線、骨折移位情況,但是CT檢查圖像,可能骨折線與骨折移位情況清晰顯示出來,且可直觀、立體顯示。在觀察三維內部結構時,可經MPR對3D內部結構的任一平面進行切割,實現對骨折線的多角度觀察,這就克服了傳統檢查中的不足,并準確顯示損傷與非損傷部位間的關系。

但是在應用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技術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在3D重建時,應合理選擇閾值的大小,因為該值的大小,對于顯示解剖關系形態及表面結構,均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骨關節外傷的臨床診斷,較常規CT檢查及X線平片技術更為可靠,能夠指導臨床方案的制定及預后護理措施的制定。同時,在應用過程中,還應注意,由于該技術對骨折線的顯示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應用時,必須規范操作,不能出現差錯,避免對后續治療造成不良的影響[6]。結果顯示,在3D成像及常規CT下,可將肩關節及肩胛骨清晰顯示出來,但無法采用X線平片顯示骨折情況。在肩關節脫位情況下,可清晰顯示。如為骨盆骨折,三種技術均可清晰顯示坐骨骨折及恥骨支。而對于髖臼骨折,X線平片的清晰度不如螺旋CT三維成像,特別是小關節骨折及骨碎片,其更能清晰顯示,和上述相關報道基本相同。

綜上所述,在骨關節外傷骨折的臨床判定中,常規CT軸位成像及X線平片技術,仍舊為可靠的技術,但是與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技術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后者彌補了前兩種技術的多種不足,可清晰、直觀顯示病態的空間關系及立體形態,用于臨床診斷的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譚世奇,周永生,殷亮.64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應用價值[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3,29(06):1308-1309.

[2]馮凱琳,付維林,李祖貴,等.多層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價值[J].武警醫學院學報,2010,17(04):294-296.

[3]殷亮,詹勇,向子云,等.創傷性肺假性囊腫的CT表現及其形成機制的探討[J].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2013,8(04):39-41.

[4]蔣兆貫,顧光官,劉棟,等.多層螺旋CT多種成像方法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28(05):844-845.

[5]閆曉虹,牛玉軍,張燕,等.多排CT后處理技術在肋軟骨及肋骨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7(03):46-48.

[6]楊興元,馬彪,孫琴琴,等.螺旋CT三維重建方法與技巧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0,13(09):1124-1125.

猜你喜歡
骨關節臨床應用外傷
中醫輔助對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鏡術后康復的治療效果
羊常見外傷、創傷的治療方法
急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閉合性十二指腸胰頭外傷中的應用
64排CT診斷骨關節損傷的優勢
淺析涌泉穴
渭南地區道地藥材沙苑子應用研究
MSCTA在骨關節腫瘤中的應用價值
我國院前急救中有關外傷若干問題商榷
小切口微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
穿皮皮瓣修復在治療手術外傷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